世说新语 言语篇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8
《世说新语·言语》第一则
《世说新语·言语》的第一则故事如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去。
在洛阳,他拜访了许多名士,并和他们进行了交流。
其中,有一个叫李膺的官员,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
孔融很想见到他,但是李膺的访客非常多,一般人都很难见到他。
孔融决定去拜访李膺。
他来到李膺的府邸前,向守门人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
守门人很感动,就让他进去了。
孔融拜见了李膺,并和他聊起了文学和历史。
李膺对孔融的才学和见解非常欣赏,认为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孩子。
不久之后,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的府邸,听说了孔融的才华,便对李膺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成就。
”孔融听到这句话后,立刻反驳道:“我想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陈韪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尴尬,但是孔融却因为自己的机智和口才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小时候的聪明并不代表他长大后也能有同样的成就。
而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实际能力,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成绩或外表。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孔融的机智和口才,以及他对文学和历史的深厚造诣。
《世说新语—言语》五则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世说新语·言语》篇相关文段,完成下面问题(第 5 则)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第 18 则)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王大咨嗟。
(第 19 则)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
王者世数,系此多少。
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
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帝说,群臣叹服。
(第 28 则)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第 31 则)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第 62 则)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B.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C.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D.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寻.亦收至/未果,寻.病终B.向子期举.郡计入洛/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君去.崔杼几世/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当共戮.力王室/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箕山之志:山名。
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
这里说箕山之志,就是指归隐之志。
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言语语一、最贫无非乞食、没有死末会没头。
二、小时分咱们拿玩具当伴侣、少年夜了伴侣把咱们当玩具。
三、人不成以把人民币带入宅兆。
但人民币能够把人带入宅兆。
四、父孩购不少不少标致衣服脱,便是为了呼引男孩的眼光,但男孩念看的,倒是没有脱衣服的父孩。
五、您不克不及让一切的人合意,果为纷歧定一切的皆是人。
六、最佳的闭系存正在于对他人的爱胜于对他人的索供之上。
七、正在街上看美男,眼光下一点便是观赏,眼光低一点便是地痞。
八、汉子,上半身是涵养,高半身是实质;父人,上半身是钓饵,高半身是圈套。
九、假使一小我私家念平凡,阻挠的人很长;假使一小我私家念没寡,阻挠的人不少。
十、世界上惟一不消勤奋便能失到的只要春秋!十一、看破别说透、接续作伴侣。
十二、唾沫是用去数钞票的,而没有是用去讲叙理的。
1三、有时尔念,爱不外是小仇小惠。
尔认为尔能够单独过平生,尔借是被感动了。
1四、如今的父人实伟年夜。
人不知;鬼不觉肚子年夜、有了孩子出有爸!1五、虽然尔没有正在江湖,然而江湖却有尔的传说。
1六、工夫是最佳的教师,但遗憾的是——最初他把一切的教熟皆搞死了。
1七、若是您看到里前的暗影,别怕,这是果为您的暗地里有阴光!1八、若是否能的话,更弱一些,宁肯弱的让人艳羡,也不克不及强失让人不幸!1九、世界上最难听的话没有是尔爱您,而是您的肿瘤是良性的!20、没有要置信接吻时从没有关眼的朋友。
2一、不应看的没有看,不应说的没有说,不应听的没有听,不应念的没有念,请聚精会神的挨您的酱油。
2二、汉子的谎话能够坑骗父人一晚上,父人的谎话能够坑骗汉子平生。
2三、有嫩私怎样的?有守门员球借入呢!2四、出能耐的看人拆逼,有能耐的跟人拆逼。
2五、年夜起年夜欢看浑本人、年夜起年夜落看浑伴侣。
2六、正在任何情况高,不克不及摆弄他人,玩人必被人玩。
2七、呼引住汉子的规定便是让他不断失没有到;呼引父人的规定邪孬相反,便是让她不断谦足。
2八、您正在尔熟命留高的陈迹,您看没有到,尔也看没有到。
关于世说新语言语的资料一、的“言语”篇可太有趣了,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宝盒。
你知道吗?这里面记载了好多魏晋时期人物机智的应答。
比如说孔融,那可是个小机灵鬼。
有人嘲笑他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他立马回怼“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怼得真是巧妙啊,既维护了自己,又让对方无话可说。
这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他这一招就把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二、“言语”篇里的人物对话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那个时代的风气。
我感觉啊,那些文人雅士说话就跟作诗似的。
像顾悦和简文帝聊天,顾悦说自己“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哇塞,这哪是平常的对话啊,简直就是在互相比才情。
就好比现在两个文艺青年见面,不聊点高深的诗词歌赋就觉得不够格调。
三、这里面的言语往往带着人物的真性情呢。
你看谢安在寒冷的雪天里把家人聚在一起,问大家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说像盐撒在空中,侄女谢道韫说像柳絮因风起。
谢安大笑乐。
这就像是一家人在玩一个很有文化的猜谜游戏,从他们的对话里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文化氛围。
要是我在那个家庭里,估计也会抢着回答,毕竟这样的互动太吸引人了。
四、“言语”篇中的言语有时候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祢衡这个人很有才华但也很狂傲。
他到曹操那儿,曹操想羞辱他,让他做鼓吏,祢衡就当着众人的面脱光衣服击鼓,还说“使君若不计较名节,我岂会在乎这些微贱之事。
”这就像一只刺猬,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不公平的对待。
他的话看似无礼,却也显示出他的不屈。
五、魏晋时期的人在“言语”里还特别擅长用典故。
就像庾亮对陶侃说的“将军(陶侃),此非百里才也,将军以偏师留此,使雷池一步不得过。
”这里的“雷池”就成了一个典故,他们这样说话就像是在给话语加上密码,只有懂的人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要是不懂这些典故,就像听天书一样,感觉自己被排除在他们的文化圈之外,多失落啊。
六、这些言语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
在“言语”篇里,有很多上下级之间的对话。
比如王导对顾和说“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世说新语》言语篇的语言特色分析
《世说新语》是宋代经典著作,由欧阳修、苏轼撰写,是古今中外罕见古典典
籍之一,它记录了宋代文化中数以千计的古今故事和有趣言论,劃时代特色脉络、照见历代文风之光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当是言语篇,其语言古拙庄重,使用高级词汇,述言出自上古写作圣杰,张翼德、孔子、老子等等,既体现出作者把它作为宋代第一部文学权威的心态,也体现出宋代儒学的大众性和历史性。
首先要指出的是,《世说新语》言语篇的语言特色之一是古雅深沉。
这一特色
充分体现在作者毋须刻意把话语掏空,加入夸张、多种色彩,就能最大程度地把古今思想文脉表达出来的能力。
例如,宋代文豪苏轼在《世说新语》中撰写,“上善若水”,他只用三个字,将老子的哲思凝练地而宏大地表达出来,使文字精炼有力,情趣古朴却又深沉、优美和谐。
其次,《世说新语》言语篇的语言特色之二是庄重婉转。
苏轼在《世说新语》
中撰写,“以南郭充任前郡,裴迪兼守徐州”处,可见文章把草原英雄的故事介绍得形象得当,其语言注重内涵,不拘于式样,全文风格条理分明,现代人仍能朗读。
此外,《世说新语》言语篇的语言特色之三是质朴质朗。
宋代官文把真情实意
表达得简洁而极强,从成语到小字,反复上下推敲,文学语言火花四溅,给人以幽深而灵动的感染力,令人神往而欣赏。
语言质朴质朗而质真,令人沉醉於苏轼的诗文之中。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言语篇的语言特色应当说是古雅深沉、庄重婉转和质
朴质朗三大特色了和统一,体现出宋朝文学的成熟,有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持之以恒能激发读者对古今文明的弟子探讨,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奥秘。
世说新语里面的好句言语篇1.捧心白话,句句犀利。
2.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3.言之有理,举重若轻。
4.言简意赅,铿锵有力。
5.言辞激昂,才子风采。
6.口若悬河,旁征博引。
7.辞采飞扬,妙语连珠。
8.言辞犀利,一针见血。
9.一言九鼎,意味深长。
10.辞章有度,层次分明。
11.口若悬河,锋芒毕露。
12.言辞炯炯,文采飞扬。
13.辞章丰美,字里行间。
14.口若悬河,说服力强。
15.一言兴邦,谈笑风生。
16.言犀辞章,仪态万千。
17.辞章犀利,寓意深长。
18.言辞入骨,格调优雅。
19.口若悬河,头脑灵活。
20.言之有理,仪态万方。
21.一言一行,风华绝代。
22.言之有物,点石成金。
23.千言万语,俱为经典。
24.辞章华美,淋漓尽致。
25.口若悬河,聪明睿智。
26.言辞详细,理路清楚。
27.言辞正直,为人正道。
28.口若悬河,博学多识。
29.辞章明净,品格出众。
30.言辞慷慨,仪态大方。
31.口齿伶俐,机智过人。
32.言之有理,仪表堂堂。
33.口齿清晰,思维敏捷。
34.辞章丽美,意境高远。
35.言之有物,语言优美。
36.口若悬河,德行崇高。
37.言辞犀利,意义深刻。
38.辞章清晰,文辞华丽。
39.口若悬河,气势非凡。
40.言辞精妙,寓意深长。
41.一言一行,言简意赅。
42.言之有物,深思熟虑。
43.口若悬河,语言逼真。
世说新语言语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德行第一【原文】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168):陈蕃,字仲举。
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曾为豫章太守(今南昌地区),是东汉桓帝时期名臣,官至太尉。
汉灵帝时与外戚合谋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被杀。
②登车揽辔: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指赴任做官。
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③徐孺子(97—168):徐稚(zhì),字孺子,豫章南昌人。
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
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
④府君:汉朝对太守的称呼。
廨(xiè):官署。
⑤武王:指周武王姬发。
式商容之闾:表示敬意,引申为登门拜访。
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商容:殷商末年的大夫,著名贤者,传为老子的老师;周武王战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他没有接受。
闾,指里巷。
【翻译】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
当初登上公车,手持缰绳,第一次赴任当官之时,就心怀澄清天下的志向。
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处,就问旁人:“徐稚在哪儿?”想要去拜访这位“南州高士”。
掌管文书的主簿回应:“众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视察工作。
”陈蕃说:“想当年周武王刚战胜殷商,马上就去拜访贤者商容,连休息都顾不上。
我礼贤下士,有何不可?”【点评】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陈蕃所处的年代,正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前夕。
朝廷内宦官为患,民不聊生,黄巾军蠢蠢欲动。
陈蕃有扫除奸佞,平定天下之心,故而与周武王类比,且对一向反感宦官乱政的名士徐稚非常尊重,昭显了其雄心壮志。
【原文】2.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③已复生矣。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原文
杨氏之子《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
1。
世说新语言语篇翻译及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边让谒见袁阆的时候,举止有些失常。
袁阆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
先生为什么衣裳都弄得颠倒了呢?”边让回答:“明府刚到任,像尧帝那样的大德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啊!”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徐稚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肯定会更加明亮吧?”徐稚说:“我不认为如此。
比方说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眼睛就不亮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膺声誉卓著,任职司隶校尉;只有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登门拜访,才可以通报入内。
孔融到了他们家门口,对看门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经通报后坐了下来。
李膺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古时候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照此看来,我跟您是累世的交情了。
”李膺和宾客们都觉得他很聪明。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有点晚,别人告诉了他孔融说的话,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了未必怎么样。
”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很是局促不安。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
世说新语言语简书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纂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言语”篇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言谈逸事,以展现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性格。
以下是一些“言语”篇中的经典故事:
- 边让失次序:边让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他在一次宴会上,因哚口失序,被人嘲笑。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言辞仪态的重视。
- 孔融妙对: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年幼时以聪明机智著称。
有一次,他用“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回答,化解了别人对他的刁难。
- 新亭对泣:东晋南渡后,士大夫们在新亭聚会,相视流泪,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其中一位名叫王导的人,却认为应该积极进取,而不是一味哀叹。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和趣味,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度和智慧。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十九则》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十九则
晋武帝①始登阼②,探策③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
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
侍中裴楷④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⑤,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
①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西晋的开国皇帝。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管曹魏的军政大权。
第二年1月,司马炎迫使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②登阼,登上帝位。
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
帝王通常登上阼阶举行祭祀,所以一般也用阼来代指地位。
③探策:策,古代用来占卜的蓍草。
探策:指占卜事。
④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晋时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称著当时的名士(前见裴令公)。
⑤清,清明;宁,安宁;贞,一说通“正”,《易经》云:“贞,极也。
”引申为中心、首领或至尊。
译文:
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
要推断帝王能传多少代,在于占卜时所得到数目的多少。
因为只得到“一”,晋武帝很不高兴,群臣都吓得脸色发白,没有人敢出声。
这时,侍中裴楷进言说:“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的至尊。
”晋武帝一听,很高兴,群臣也都赞叹佩服。
世说新语言语4篇本篇主要记载识别人物的事例。
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记述根据某人过去的言谈、作为来断言他将来的成就或结局。
例如第20则记从桓温过去参加博戏的表现,断言他领乒伐蜀必能成功。
有的记载很简略,没有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
还有部分条目赞赏根据风采相貌来识别人物才能的人。
例如第16则记孟嘉成名后,原先不认识他的褚裒仅据“此君小异”而把他从众人中找了出来。
另一些条目赞扬了对事件有洞察力的人,这些人能见微知著,预见国家的兴亡、世事的得失。
例如第4则记山涛预见天下将乱,反对“偃武修文”,第28则记王世说新语言语篇2:世说新语赏誉第八赏誉第八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
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都是很简练而且被认为是恰当的话。
从中可以看出士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么,有一点可赞的就赞一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人。
其中有一些赞誉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至今时过境迁,令人难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
除外.如显示尊贵,喜好饮酒、会欣赏山光水色等,也受到赞誉。
尊贵,是士族阶层所自诩的异于平民百姓的特点,如果言行神采显示出这种身分,自然会成为学习的榜样。
例如第80则记殷浩评王羲之为“清贵人”。
鼓吹纵情饮酒,也许在开始时有愤世嫉俗而借酒浇愁之意,以后逐渐也被视为名士风流,借纵酒来表现超脱、放诞,或脐身名士。
在世事纷争之中,与其机关算尽,何如酣饮一醉,于是饮酒也成了名士的一个特点。
例如第130则说: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这里同时也赞扬了他的酒德。
至于寄情山水之间,更是名士借以表达意趣超脱或超然物外的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会得到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