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剖析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49
重庆打造两江新区的体制问题研究重庆打造两江新区的体制问题研究两江新区的设立对于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并借鉴深圳特区、广州开发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两江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决策建议。
一、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一)“主体功能区”导向。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主体功能区”概念,为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区域定位提供了导向。
两江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有利于区域联动发展及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导向,建成充满活力的“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不仅要求原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经济功能区之间的区域联动,还应包括经济功能区与周边相关行政区之间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
(二)“综合配套改革”导向。
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突破单一行政主体的局限,对区域内各管理主体的职能进行划分与协调,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综合配套性要求,创新行政管理职能划分原则与方法。
(三)“管委会体制”导向。
经济功能区原则上不能与所在行政区合并,管委会也原则上不能转变为一级政府,原则上也不能取消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建制;管委会的法律地位与职能、权限将通过国家、地方立法确定,其职能配置将回归到以经济协调与管理职能为主。
二、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一)保持稳定与完整的原则。
两江新区是重庆市的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整个重庆市的发展,重庆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以保持稳定与发展为前提。
(二)独立性与独特性的原则。
两江新区应具备相对独立性,拥有更大的管理权限。
同时,因其肩负统筹内部不同行政区与经济性功能区的重担,其管理体制应具备与一般市区有所区别的独特性。
三)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
两江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应具有阶段性和战略性,既要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更要考虑远期规划,保持长时期的稳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重庆两江新区民意调查报告重庆两江新XX民意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调查背景重庆两江新XX于20__年6月18日正式挂牌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也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放新区。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面积1200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km2,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所属的公司负责两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重庆两江新XX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作为我国内陆唯一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一年多来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其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怎样,这是国家政府及海内外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每一个重庆市民关注的焦点。
那么两江新区成立一年多来给重庆和重庆市民生活带来了那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其面临的挑战和急需改善的地方又有哪些对这些问题广大重庆市民最有发言权。
为解答这些问题也为更加深入认识了解两江新区,特实施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式此次调查以匿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500份,收回率达到100%。
三,调查时间20__年8月2日——20__年8月14日四,调查地点此次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重庆各主城区中,采用随机发放并当场填写回收的方式。
五,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您的性别:A男B女2,您的年龄:A25岁以下B25-45岁C46-60岁D60岁以上ABCD3,您的职业:A国家公务员B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C学生D其他职业4,您的文化程度:A高中及以下学历B大专学历C本科学历D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您是否知道重庆两江新区:A知道B了解一点C不清楚(一)通过统计分析1-5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次调查的对象以男性居多,且多是有稳定职业的较高学历者。
而对于重庆XX新区,被调查者中的绝大多数表示有所了解。
从上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所调查的对象中男性比例达到了72.8%,女性比例只有27.2%。
重庆市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重庆市两江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发展枢纽,正积极响应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号召,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市场规模、趋势和发展机遇,为推动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智慧城市市场的全面了解,并为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概述。
可以简单介绍下文引言部分的概述,以及正文部分的智慧城市概念、两江新区概况和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等内容。
在市场分析部分,可介绍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市场趋势以及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发展机遇等内容。
最后概括总结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展望未来和提出的建议。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智慧城市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智慧城市概念及发展现状,掌握两江新区的区域特点和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和趋势,以及分析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帮助其进行战略规划、业务拓展和投资决策,推动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市场成功和经济效益。
1.4 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市的重要城市发展区域,也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投入高、应用应用难度大等挑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发展需求旺盛,同时也面临着多种机遇与挑战。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2010年6月19日摘要: 市长黄奇帆认为,就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增速和辐射力来看,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长远的前瞻性。
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 . ...9 m! Y" E3 x4 A7 \+ |, Y+ l+ t% Y9 h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H0 Y- U3 Z6 q/ a* _/ ]9 W8 @7 X8 o% q. G新定位! Q" u: Y. g, w) \' A/ [6 v●城乡统筹先行区! ?6 y7 m* k$ S6 d& q9 t- P0 i; K9 `" I' `/ P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解读: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重庆重任在肩,如何“啃”掉这个骨头,需要政策改革。
! l$ u+ _) h7 J# \/ ^/ K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实施,需要先在一个区域进行试验,以便为大面积的政策展开提供示范,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应该承担起这个职责。
: F- `/ ]! ~- }$ p7 ?“城乡统筹必须依靠城市化来推动,两江新区的设置,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两江新区能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选择。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
9 ~/ `' M/ Y7 B3 B4 d' u! W$ l●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 _. v2 g. B# T9 L% a1 q) i/ @9 c7 o4 e! X3 O两江新区将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架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集中打造鱼石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建成西部会展中心,形成西部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庆两江新区一、新区介绍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重庆两江新区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
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溯源: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二、地理位置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前两个分别是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并于2010年5月7日获国务院通过,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
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两江新区的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其中北部新区将继续发挥区内各类国家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以将其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
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则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北部新区管辖礼嘉镇和人和、鸳鸯、大竹林、天宫殿、翠云5个街道,面积1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0万。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结构分析目录一、概况 (2)(一)地理区位和交通 (2)(二)区域概况及战略定位 (3)二、资源及区域发展考察 (6)(一)自然资源禀赋 (6)(二)经济发展状况 (7)三、两江新区产业结构演变 (8)(一)两江新区产业结构概况 (8)(二)三次产业内部分析 (9)(三)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 (14)四、偏离-份额分析(以滨海新区为基准) (21)(一)发展战略及三次产业对比分析 (21)(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23)五、主导产业选择 (26)(一)选择基础 (26)(二)选择方法 (27)六、区域产业发展思路与结构调整 (35)(一)建立农业示范区,创建为两江新区服务的现代化农业体系(35)(二)创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6)(三)积极构建内陆型金融中心,建立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体系(36)(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37)(五)提高两江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的关联度,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 (37)(六)积极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37)(七)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38)七、结语 (38)一、概况(一)地理区位和交通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开发区三个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用地600 km2,新开发用地400 km2,常住人口160万人。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也是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图1-1 两江新区区位图重庆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桥头堡”,是全国4大直辖市和5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两江新区处在重庆主城区北面的“黄金宝地”,山地、水域和生态面积超过1/2,可建设用地面积600km2,是目前重庆主城建成区面积2/3。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新引擎。
不少人甚至认为,两江新区就是国家启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
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两江新区”,因位于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而得名,规划面积1200 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 km2。
国务院在《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中指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提升重庆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又开发了滨海。
国家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
595 km2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18万km2、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km2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km2、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 km2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km2、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
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1200 km2的两江新区,将争取辐射带动“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km2、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从而改变西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
“两江新区”迎来地产发展新机遇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挂牌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也必将受到利好政策的影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两江新区简介1、区域位置规模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2、区域功能定位两江新区共承担了五大功能定位,分别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3、优惠政策国务院给予“两江新区”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三大政策的叠加,即: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政策。
具体主要有十大优惠政策:区内所有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各类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202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2010年为基数,“十二五”期间新区内新增地方财政及建设项目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用于设立两江新区发展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定额补助、对发行企业债券和贷款实行贴息等方式,扶持区内的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类企业的发展;对新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单列并予以倾斜,根据发展规划需要优先确保建设用地;市政府设立百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两江新区基础建设的起步建设;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区内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加基数性收入达到年总产值60%以上,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0%;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三年内,按有关规定提取的风险补偿金(按当年利润额的3-5%)可税前扣除;执行灵活的土地和房屋租赁政策。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一、引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了被誉为“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新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涌现出来。
这些试验区的顺利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试验区域之一,重庆两江新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
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经验,将为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战略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建议。
二、重庆两江新区概述重庆两江新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大的国家战略,是新疆维吾尔、西藏藏、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的交汇处,是在三峡库区建立的重要城市新区。
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极具潜力。
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战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
三、浦东新区的成功之处1.放眼全球,掌握先机浦东新区充分利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凭借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经济实力、政策支持和科学技术等优势,成功地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该地区投资。
流行文化和现代城市化的结合使浦东成为中国新文化的中心,也推动了城市发展。
2.资本引导创新浦东新区引进公司的时候,向化学、医药、轻工、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等异质性领域的投资者提供了财政和政策支持,帮助浦东发展既能带来经济增长又能促进发展的技术,为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招商引资计划的落实浦东新区将招商引资计划的落实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一,积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和企业来到该地区投资。
现今的浦东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骨干企业和优化企业。
四、滨海新区的成功之处1.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城建设滨海新区依托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及地理条件,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政策、产业、环境等方面制定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城建设方案。
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环保、社会福利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投入和成本,在城市形象和品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两江新区简介新华网2011-10-26 10:39:08 评论(0)条随时随地看新闻(一)两江新区设立背景及战略定位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用地550 km2,新开发用地400 km2,常住人口160万人。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也是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党中央、国务院对设立重庆两江新区高度关注。
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定向导航。
2008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时请求国家给予重庆更多支持,温家宝总理责成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专题研究;2008年6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200多人到重庆调研,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想法。
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
2009年4月,重庆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报告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其间,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3次对设立两江新区作重要指示。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两江新区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
国家对两江新区寄予厚望,赋予了五大功能定位: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2011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两江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并列,并对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
重庆两江新区经济状况及⾦融机构情况分析两江新区经济状况及⾦融机构情况分析两江新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处于中国版图⼏何中⼼,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两路⼨滩保税港区,规划总⾯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地550 km2,新开发⽤地⾯积400 km2,常住⼈⼝160万⼈。
长江、嘉陵江“两江绕⼭城”,明⽉⼭、铜锣⼭、龙王洞⼭、中梁⼭“四⼭烘三台”,⼭地、⽔域和⽣态⾯积超过1/2。
作为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和核⼼区,两江新区能够集聚辐射重庆乃⾄中西部⼴袤的⼟地。
⼀、区位优势和发展⽬标两江新区作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不但是中国开发开放⼤战略的重⼤步骤,更是中国新⼀轮改⾰开放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探索内陆开放⾼地建设和统筹城乡改⾰发展的重⼤使命,堪称新⼗年西部⼤开发的开篇之作。
改⾰的空间很⼤,发展的空间很⼤。
欲图西部,必先抢占两江。
两江新区的要素市场建设和服务中西部的综合功能建设将充分发挥聚集辐射作⽤,以最具聚辐能⼒的城市功能成为西三⾓的极核。
仅仅在⾦融业⽅⾯,就有全国要素市场:OTC,⼟地交易中⼼,联合产权交易所,电⼦票据交易中⼼,离岸⾦融中⼼,畜产品期货交易中⼼等。
将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年均增长提⾼10个百分点,⼯业年均增长提⾼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电、矿产等能源产业年均增长提⾼5个百分点;湖南、湖北、陕西、⼴西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提⾼5个百分点。
根据市政府通过的《重庆两江新区“⼗⼆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五”期间,两江新区将重点实施五⼤战略举措:⼀、是打造“⼤产业”,建设内陆⾼端产业的核⼼集聚区。
围绕建设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战略定位,整合要素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端化、⾼质化、集群化、绿⾊化,打造“862”核⼼产业体系。
到2015年,⼯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云计算服务收⼊达到500亿元,⾦融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流业营业收⼊3000亿元以上,R&D经费⽀出占GDP⽐重达到3%以上。
浅析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两江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借助SWOT分析方法,得出两江新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既存在优势和机遇,同时也存在劣势和挑战。
最后给出两江新区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1 现代服务业及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意义1.1 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及分类(1)现代服务业的定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而产生的,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各类新兴的服务业,以及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升级的传统服务业。
(2)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
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
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
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1.2 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1)战略地位的提升要求新区具有较高的区域服务功能。
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中央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体量和辐射范围上,更在于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中国经济的重心将逐步由主要依赖外需转向以内需为主导,而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在中西部。
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战略地位的提升,赋予了两江新区更高的使命,同时也对新区的区域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区不仅要服务重庆,而且要服务大西南乃至更大的地区。
(2)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服务功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伴随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也叫补充性服务业,如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现代金融业,设计、开发、装饰、物业、交易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另一类是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如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以及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