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 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2.基础代谢的概念及意义3.机体的散热方式4.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调定点学说)熟悉:1.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2. 机体的产热3. 体温调节中枢了解:1. 食物的能量转化2.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二.基本概念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食物的热价(themal equivalent of food)、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体温(body temperature)、战栗产热(shivering thermogenisis)、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对流散热(them1a1 convection)、蒸发散热(evaporation)、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发汗(sweating)或可感蒸发(sendbie evaporation)、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
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体内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分为:1)合成代谢:合成自身的成分,贮存能量2)分解代谢:氧化分解成分,释放能量。
一、来源:(1)糖:是重要来源,约占70%。
尤其是脑。
肌糖原→肌肉;肝糖原→血糖。
(2)脂肪:各种物质贮存的形式;(3)蛋白质:主要用于合成细胞组织结构,不是能量的提供者,如激素,酶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
移、储存和利用
2.体温调定点(set point):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工作原理,体壳体温作为控
制变量,其变化信息反馈到体温调节中枢,机体通过误差信号调节产热活动和散热活动。
下丘脑PO/AH中的温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决定了体温调定点水平,一般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
当体温与调定点的水平一致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取得平衡;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水平时,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活动降低,散热活动加强;反之,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时,产热活动加强,散热活动降低,直到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如果某种原因使调定点向高温侧移动,机体便出现发热。
如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就是由于在致热原作用下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结果使体温调定点被重新设置,如上移到39℃,这种现象称为重调定。
中暑不是滴)
3.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常作为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
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
4.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
量,表示某种物质氧化时的耗氧量和产热量之间的关系。
5.测定基础代谢率的原则和意义:
1)原则: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应在清醒状态,静卧,无肌紧张,至少两小时以上无
剧烈运动,无精神紧张,餐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的条件下进行。
测定方法采用简化的能量代谢测定法,即将非蛋白呼吸商视为0.82,与之相对应的氧热价为20.20KJ/L,因此只需测定受试者在基础状态下一定时间内耗氧量和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基础代谢率。
2)意义:
A.总:基础代谢率是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
如果相对值在±15%以内,都认为
在正常范围;相对值超过20%,说明可能是病理性变化。
B.临床上发现很多疾病都伴有基础代谢率的改变,特别是甲状腺功能障碍,基础代谢率
可发生明显的变化。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低20-40%;甲亢时,可比正常值高25%-80%。
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13%左右。
C.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也可用于治疗甲亢过
程中的疗效观察。
D.此外,还可以用于指导肥胖者控制摄入食物热量及运动量,以达到适当降低体重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