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64.09 KB
- 文档页数:27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7.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8.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9.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10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11对病人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一后前立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50s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8.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Io2.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二)胸部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5.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
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6.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7.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8.使用滤线器。
9.摄影距离为150-180cmo10中心线经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11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12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1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1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X线摄影技术经验操作规程1.介绍2.设备准备2.1首先,检查X线机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电缆、电源是否正常连接。
2.2检查并确保曝光时间、电流和电压设置正确。
2.3预热X线源,通常需要2-3分钟。
2.4放置辐射防护屏,确保工作人员和附近人员的安全。
2.5确保试验物体正确放置在机器上,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位置和方向。
3.工作程序3.1先确定测试要求和检测目标,以确定适当的曝光参数和扫描设置。
3.2配置图像采集系统并启动机器,确保图像显示屏正常工作。
3.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滤波器和增益设置。
3.4在设备准备好后,将试验物体移至机械台上并调整焦距,确保试验物体完全在X线束的范围内。
3.5在拍摄前,清除试验物体表面附着物,如尘土或污渍。
3.6确定曝光时间,启动曝光程序,并允许X线束通过试验物体。
注意观察曝光过程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
3.7当曝光完成后,关闭X线源,除去试验物体并检查曝光结果。
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改变曝光参数或调整试验物体位置再次进行拍摄。
4.安全措施4.1所有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X线摄影的危险性,并熟悉操作规程。
4.2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铅手套和头盔。
4.3尽量减少接触时间,远离X射线源和试验物体。
4.4禁止使用手指直接触碰X射线照片或触摸底片表面。
4.5操作人员离开工作区时,必须关闭X线源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5.设备维护5.1定期检查和维护X射线机和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2准确记录并定期更换X射线源的使用寿命,以保证其可靠性。
5.3定期清洁设备和周围的工作区域,以确保无尘、干净的环境。
以上是X线摄影技术经验操作规程的一般要点。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细节和应用领域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操作人员必须始终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出现,应定期更新和完善操作规程,并及时培训操作人员。
X线摄影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X线摄影规范【摄影前准备】头颅、胸部、四肢等部位不需要特殊准备。
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摄影时,要事先进行肠道准备以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
【摄影步骤】1.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摄片部位。
2.确定摄片部位。
3.依据检查部位的实际大小选择适当的照射视野。
4.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和头颅等较厚的部位,需使用滤线栅。
5.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卡、金属饰物、膏药和辅料等。
6.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如焦点大小、千伏、毫安、时间、焦-片距等。
7.摆好体位、对准中心点、调整曝光视野、手动曝光。
【注意事项】1.骨关节系统⑴患者处于最舒适体位。
⑵摄影部位与数据采集板长轴平行,置于数据采集板中心。
⑶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
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
⑷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
⑸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
⑹单侧摄影需在胶片显着位置标明方向。
2.胸部⑴常规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怀疑气胸或支气管异物时,可同时摄深呼气相以资对别。
⑵使用滤线栅。
摄影距离150~180cm。
短时间、高千伏曝光。
3.腹部⑴摄片前清除肠内容物。
⑵曝光时屏气,使用滤线栅,摄影距离100cm。
⑶必要时检查当日禁食及禁服任何药物。
⑷摄片前可进行腹部透视,观察有无其他影响诊断的影像(气影或对比剂影),如有需进行处理。
2。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会泽县人民医院X 线拍照检查技术规范平片拍照四肢 X 线拍照[适应证]1.外伤。
2.传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本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阻碍。
7.浑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X 线四肢拍照检查基本上没有特别的禁忌症。
因此,本章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症。
[拍照前准备 ]1.仔细核对 X 线拍照检查申请单,认识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拍照部位。
对检查目的、拍照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正确认。
2.依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合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 线照片标记(包含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同意无误。
4.开机预热,制定并调整拍照条件。
5.除去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6.针对检查部位,准备合适的防范物件。
一、上肢 X 线拍照手--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拍照台旁侧坐,曲肘约900 。
2.手掌紧贴暗盒,五指自然分开,第三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拍照距离为90 ~ 100cm 。
4.中心线经第三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5.由拍照技师仔细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署名。
[注意事项]1.为防范手的挪动,前臂可考虑用沙袋固定。
2.照片影像应包含腕关节及指端。
3.单独检查 2-5 指的某一指正位时,均采纳此体位,用片大小酌情而定。
手--掌下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拍照台旁侧坐,曲肘约900 。
2.第五掌骨和指骨内侧切近暗盒,手内旋,使手掌冠状面与暗盒的成 450 角。
3.五指平均分开,稍曲折,指尖涉及暗盒。
4.拍照距离为90 ~ 100cm 。
5.中心线经第五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6.由拍照技师仔细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署名。
[注意事项]1.为防范手的挪动,前臂可考虑用沙袋固定。
2.照片影像应包含腕关节。
3.检查拇指和食指时,采纳拇指侧靠片的侧位;检查3-5 指侧位采纳小指侧靠片。
腕关节 --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坐于拍照台旁,肘部曲折,约成900 。
放射科脊柱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外伤。
2 .感染。
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5 .各类骨病。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成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6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7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8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9 .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
10 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
(一)第1、2颈椎一开口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使用滤线器。
4 .摄影距离为90-IOOcmo5 .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6 .曝光时,病人口尽量张大。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取出口内的活动假牙。
8 .外伤病人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病人报伤。
(二)颈椎一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IOOS1.50cm。
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
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8 .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9 .第1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三)颈椎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操作规范(1)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1.检查前应去除相应检查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衣、物,如发夹、金属饰物、钥匙、膏药和金属纽扣等,有条件者可换上专为受检者准备的衣服。
在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X线摄影检查时,必要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2)正确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置于成像板的适当部位,避免与诊断范围内的信息重叠。
(3)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焦点,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4)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成像板不能贴近时,可适当增加焦-片距。
(5)呼吸的控制受检者的呼吸运动对摄片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上臂、肩及颈部等部位的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使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摄胸骨正位。
5)平静呼吸下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部分躯干等部位(6)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用滤线板或滤线器。
另外,骨肿瘤、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加滤线板或滤线器。
(7)肢体摄影时,至少需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8)同时摄取肢体两个体位时,肢体同一端应置于成像板同一侧,以便比较。
(9)病骨摄影时,摄影视野适当加大,应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10)骨关节摄影,必要时可两侧同时拍摄,以便于鉴别诊断。
(11)根据摄影部位、肢体厚度和设备条件,在满足临床和诊断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曝光条件。
(12)床旁摄影只适用于不宜搬动的患者(如骨科牵引患者)和危重症抢救患者等。
二:x线摄影机操作流程(1)准备流程:为了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顺利登录以及文字报告打印机和胶片打印机的正常运行,系统启动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1)接通配电柜电源总闸;2)接通接线板电源;3)接通X线机控制器电源;4)接通电脑主机电源;5)开启技术工作站及其医生工作站;6)开启胶片打印机或文字报告打印机;7)系统处于正常开始状态。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四)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3 .第1 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三)颈椎——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2 .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上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
3 .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或持重物向下牵拉。
4 .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 .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6 .摄影距离为100 ~150cm 。
7 .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 .根据X 线机性能,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放大。
3 .照片包括外耳孔、第7 颈椎及颈部前后缘软组织。
4 .外伤危重病人只能采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四)颈椎——后前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病人面向立式摄影架前站立,身体旋转,被检侧前胸靠近面板,对侧远离。
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呈55 o ~ 2 .头部偏转呈侧位姿势,下颌略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3 .颈椎椎体序列置于暗盒长轴中线。
4 .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 1 胸椎。
5 .使用滤线器。
6 .摄影距离为100 ~150cm 。
7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 .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放大失真。
3 .照片包外耳孔、第7 颈椎及颈部前后软组织。
4 .此位置亦可采取俯卧位摄影或选择前后斜位。
5 .特别注意左右标志准确,它代表着照片中所显示的是哪侧的椎间孔。
(五)颈、胸段——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放射科X线体层摄影技术操作规范【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 .使用专用体层摄影机。
3 .查看病人原有的X线照片影像,确定病灶部位和中心层面。
4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层深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5 .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饰品等。
一、蝶鞍侧位体层摄影【适应证】颅脑外伤累及鞍区、鞍区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鞍区肿瘤术后复查、鞍区血管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槎影体位取头颅标准侧位。
将蝶鞍置于暗盒中心。
2 .体表定位点外耳孔与外毗联线中、后1/3交点向上2.5cm处为蝶鞍中心。
3 .层面选择以头部正中矢状面至台面距离为中心层,并取上、下间隔0.5Cm各一层。
4 .体层方式取大角度的直线轨迹。
5 .记录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体位设计口寸,病人应面向摄影技师,便于层面的测量。
二、喉室正位体层摄影【适应铳】声门上、下区、咽喉及喉室的病变、用于鉴别因炎症或肿瘤引起的声音嘶哑、失语。
【操作方法及程序】1.摄影体位病人仰卧摄影台上,下颌前仰,颈椎正中矢状面置于台面中线,颈椎长轴与台面平行。
2 .体表定位点对准喉结节中点。
3 .层面选择喉结节前缘至摄影台面高度减去1.5、2、2.5Cm各取一层,层间距为0.5cm。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待照片处理后,选择喉室显示最清晰的一层,再摄取发“咿”及平静呼吸下的各一张体层影像。
4 .体层方式圆轨迹或直线轨迹。
5 .记录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应预先对病人进行发“咿”的训练。
6 .保持体层位置的稳定。
7 .气管插管病人,宜采取多轨迹体层摄影。
三、胸部体层摄影(一)胸部病灶体层摄影【适应证】胸部结节性和肿块性病变、空洞和空腔性病变6了解胸部病灶的性质,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