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红色经典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2
红色经典诵读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1.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著名散文,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2. 《沁园春·雪》:毛泽东的著名词作,通过描绘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
3. 《七律·长征》:毛泽东的诗作,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英勇斗争,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红军战士的赞扬。
4. 《刘胡兰》: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刘胡兰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表达了对她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5. 《我的自白书》:陈然烈士在狱中写下的著名诗篇,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这些红色经典诵读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九年级上册语文周总理,你在哪里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柯岩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被选入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寻找,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爱戴。
以下是《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课文内容: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呵,轻些呵,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爱戴之情。
它既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歌颂周总理的赞歌。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研究2021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初中新教材使用方案。
在语文教材的选用上,除了将原有的“部编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替换为“部编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下册”之外,还新增了一本《习近平用典》。
在今年的语文教材选用方案中,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增了一本《习近平用典》。
“红歌”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2021年秋季学期,初中阶段全国统一使用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了“红色经典课文”——《少年中国说》《我的祖父奶奶》等。
一、“红色经典课文”的内容和教学价值“红色经典课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课文均为“红色经典课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当重视这些“红色经典课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如此。
而对于初中生,他们都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只有让孩子们了解并熟知这些故事、人物,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伟大而悠久的民族。
以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为例。
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散文体裁的文章,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沁园春·雪》这首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当时我们能感受到文章中“万里”二字是怎样地辽阔、怎样地雄伟、又是怎样地壮阔。
后来我们才知道“万里”在《辞海》上也有解释:万里长城、千里黄河、万丈长江……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它既有对革命英雄们英勇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描写,也有对祖国河山壮丽风光所赞叹。
这篇课文以“万里长城”作为开头,引出了中国古代长城这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建筑奇迹。
之后又分别介绍了“万里长城”各关口位置及它们的特点;最后分别介绍了两座不同时代长城及其特点和作用。
适合朗诵的红色经典文章
红色经典文章是指那些具有鲜明的革命主题,以鼓舞人们奋斗斗志和理想信念的文章。
下面是一些适合朗诵的红色经典文章:
1.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这是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所写的长诗,表达了长征的艰苦和坚毅,以及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2. 《义勇军进行曲》 - 田汉、聂耳
这首著名的歌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团结,体现了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决心。
3. 《红旗飘飘》 - 吴芝圃
这是一篇描述南昌起义的诗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英勇和对革命事业的追求,鼓舞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4. 《沁园春·长沙》 - 毛泽东
这是毛泽东为纪念湖南的革命斗争而写的长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5.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徐怀中
这是一首歌颂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作品,以激励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以上是一些适合朗诵的红色经典文章,它们体现了革命的豪情
和对理想的追求,能够激励人们坚定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七一红色经典诵读篇目范文(精选多篇)红色经典原本是文革后的词汇,蕴含着与现实相联系的文革记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一红色经典诵读篇目的文章4篇,欢迎品鉴!第1篇: 七一红色经典诵读篇目1、《盛世中国》朱海2、《有的人》臧克家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4、《沁园春·长沙》毛泽东5、《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6、《青春之歌》节选杨沫7、《我爱这土地》艾青8、《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9、《向太阳》艾青10、《一句话》闻一多1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12、《祈祷》闻一多13、《太阳礼赞》郭沫若14、《礁石》艾青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节选)李大钊16、《呐喊》鲁迅17、《静夜》郭沫若18、《屈原》(节选)郭沫若19、《爱尔克的灯光》(节选)巴金20、《危难时刻》何叔衡21、《别了,哥哥》殷夫22、《为无辜工人的辩护》施洋23、《梅岭三章》陈毅24、《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光未然25、《黑牢诗篇·禁锢的世界》蔡梦慰26、《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节选)叶圣陶27、《满江红·闽子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韵》郁达夫28、《歌声》老舍29、《囚绿记》陆蠡30、《为祖国而歌》陈辉31、《嘉陵江上》端木蕻良3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33、《海燕》郑振铎34、《赞美》穆旦35、《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巴金36、《社稷坛抒情》秦牧37、《伟大与渺小》臧克家3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39、《黄河颂》光未然40、《望星空》温家宝41、《可爱的祖国》方志敏42、《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43、《西江月·景冈山》毛泽东44、《赤潮曲》瞿秋白45、《茶花赋》杨朔46、《我的自白书》陈然47、《庶民的胜利》李大钊48、《我歌唱延安》何其芳49、《囚歌》叶挺50、《沁园春·雪》毛泽东第2篇: 七一红色经典诵读篇目在红色的七月里,你从那灿烂的阳光中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你那重重的恩情歌唱。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传承着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感受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在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英勇跳崖的故事。
这篇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展现了五位战士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二、《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四团官兵在敌军严密防守的情况下,英勇夺下泸定桥的壮丽场景。
这篇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体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三、《黄继光》《黄继光》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为部队完成任务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这篇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展现了黄继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四、《邱少云》《邱少云》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终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
这篇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彰显了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献身的精神风貌。
五、《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
张思德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障部队和群众的温暖,不顾个人安危,英勇牺牲。
这篇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传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总结:这些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原文,是我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课文解析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
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品味】“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却暗藏杀机,反衬后文被捕后严刑拷打的惨烈。
我急急忙忙地走着——按照化装成跛脚老头这个角色所能允许的速度尽快走着,——要在大门上锁之前赶到叶林涅克家,我的“助手”米列克在那儿等着我。
我知道,这次他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我也没有什么要告诉他的,但是不去赴约,很可能会引起惊慌——主要的是,我不想让我们这两位好心肠的主人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品味】“主要……担忧”一句,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战友的体贴关心。
他们用一杯茶招待我。
米列克早已在那里等我了,——除了他,还有弗里德夫妇。
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
【品味】画线句为下文的被捕埋下了伏笔。
“同志们,我很高兴见到你们,但不希望这样大伙聚在一起。
这样最容易把我们引向监狱和死亡。
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就得停止工作,因为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害,而且还会连累别人。
明白吗?”【品味】画线句表明了作者作为革命者的警觉,再次为下文被捕张本。
“明白了。
”“你们给我带来了什么?”“五月号的《红色权利报》。
”“好极了。
你怎么样,米列克?”“老样子,没什么新闻。
工作进行得还好……”“好了,就这样吧。
五一后咱们再碰头。
我会通知你们的。
再见!”【品味】画线句表明作者想抓紧时间离开,再次说明此地暗含杀机。
“再喝杯茶吧,先生!”“不,不了,叶林涅克太太,我们在这里的人太多了。
”“至少再来一小杯吧,我请求你。
”新斟的茶冒着热气。
(①“我”明明知道这次秘密会面没什么要紧的事,而且有生命危险,“我”为什么还要去呢?)【品味】“冒着热气”足见主人的好客。
【段解】写“我”和战友们秘密会面。
有人按铃。
现在不是深更半夜吗?这会是谁呢?来的客人没有耐心,把大门敲得咚咚直响。
“快开门!我们是警察!”“快到窗口去!快跑!我有手枪,我来掩护你们撤退。
”【品味】画线句体现了“我”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导语】《纪念⽩求恩》是⽑泽东在1939年12⽉21⽇为纪念⽩求恩写的悼念⽂章。
⽂章概述了⽩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民进⾏抗⽇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求恩同志学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九三九年⼗⼆⽉⼆⼗⼀⽇) ⽩求恩同志是加拿⼤共产党员,五⼗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战争,受加拿⼤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作,不幸以⾝殉职。
⼀个外国⼈,毫⽆利⼰的动机,把中国⼈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的解放⽃争,世界⾰命才能胜利。
⽩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条路线。
我们要和⼀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利的以及⼀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求恩同志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表现在他对⼯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对⼯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家,⾃⼰挑轻的。
⼀事当前,先替⾃⼰打算,然后再替别⼈打算。
出了⼀点⼒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吹,⽣怕⼈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民不是满腔热忱,⽽是冷冷清清,漠不关⼼,⿇⽊不仁。
这种⼈其实不是共产党员,⾄少不能算⼀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说到⽩求恩,没有⼀个不佩服,没有⼀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受过⽩求恩医⽣的治疗和亲眼看过⽩求恩医⽣的⼯作的,⽆不为之感动。
名著阅读:经典革命小说——《红岩》教学目标:1.熟悉名著内容,掌握知识重点。
2.从中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培养坚定的信仰。
3.掌握小说主要人物及其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这两位作者在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经过著名作家车承友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
且历时10年,才完成该部作品。
具体安排内容如下:1故事介绍∙2精彩导读∙3历史意义∙4作者简介∙5人物介绍∙6原型探究∙7素材来源1.故事介绍《红岩》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红色经典诵读原文以下是一篇红色经典诵读的原文:《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
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
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把你自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全身洗擦一下,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形容来!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制自己,眼睁睁的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初中红色经典诵读篇目大全红色经典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经典。
这些经典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通过诵读红色经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是一些初中红色经典诵读篇目的介绍。
1.《青年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由周立波主编的青少年文化读物,讲述了青年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的革命斗争和个人的奋斗,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诵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红色经典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可以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下,培养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2.《红岩》这是一部由周立波编著的长篇小说,以重庆大学红岩峡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热血青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的奋斗故事。
通过诵读《红岩》,学生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的理想与信念,了解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3.《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由梅兰芳和冯至合作撰写的戏曲剧本,以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
通过诵读《红星照耀中国》,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困难,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红军的英勇精神,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力量。
4.《红楼梦》这是一部由曹雪芹创作的古典名著,通过对宁国府荣府贾府的人物关系和纷争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革命的迫切需要。
通过诵读《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思考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激发对社会进步和民主平等的向往。
5.《红色娘子军》这是一部由杨洪基主演的影视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放中国妇女而组织的一支特殊的军队的故事。
通过诵读《红色娘子军》,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对于妇女解放的重视和努力,同时也能够从中学习到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培养起崇尚平等和正义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文:12岁那年。
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初中语文三分钟红色经典文章摘要:一、引言1.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2.红色经典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二、红色经典文章的内涵与特点1.红色经典的定义和背景2.红色经典文章的主题和风格特点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文章1.《为人民服务》1.作者简介2.文章内容概述3.文章核心思想2.《纪念白求恩》1.作者简介2.文章内容概述3.文章核心思想3.《愚公移山》1.作者简介2.文章内容概述3.文章核心思想四、红色经典文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引导学生关注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人物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五、结论1.红色经典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2.教师应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章的教育作用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初中语文课程中,红色经典文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此,研究初中语文红色经典文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红色经典文章的内涵与特点红色经典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党和人民英勇奋斗、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的一系列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文章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等。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文章1.《为人民服务》(1)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文章内容概述:文章以张思德为榜样,强调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3)文章核心思想:共产党员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2.《纪念白求恩》(1)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初中语文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上海金山红色经典课文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
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
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
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营参谋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
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初中语文红色经典课文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襟和远大志向。
二、《吃水不忘挖井人》
作品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故事,表达对毛主席的感谢与敬佩。
三、《朱德的扁担》
课文讲述了为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四、《金色的鱼钩》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自己牺牲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五、《丰碑》
这篇文章写得是在红军爬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因衣着单薄而冻死的事情,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利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
六、《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文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
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七、《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
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
五位壮士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八、《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仆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九、《我的战友邱少云》
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十、《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课文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
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本文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