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科学理论的普适性与科学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0
两个要素是否具有普适性或普遍性?一、定义普适性和普遍性普适性指的是某个要素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共同的特性或适应能力。
普遍性则指的是该要素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普遍存在或适用。
两者虽然相似,但仍有所不同。
二、科学理论的普适性1. 自然定律:自然界存在许多普适的定律,例如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这些定律适用于整个宇宙,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化。
2. 生物规律:生物界存在一些普适的规律,如遗传规律、进化规律等。
这些规律适用于大多数生物种群,无论其栖息地、生活方式如何变化。
3. 物质性质:某些物质具有普适的性质,如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不论其存在于地球、火星或其他星球,这些性质依然保持不变。
三、普适性与人类行为1. 语言普适性: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虽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但语言普遍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这种普适性使得人类能够理解并进行跨文化交流。
2. 社会行为:某些社会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人类社会中,亲情有其普适性,大多数人都会有亲情的情感和行为表达。
3. 基本需求:人类对食物、水和住所等基本需求的追求也具有普适性,无论文化多么不同,所有人类都需要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以生存。
4. 情感表达:人类的情感表达也存在普适性,如喜怒哀乐等基本情感在不同文化中也会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结论:虽然普适性和普遍性存在于许多领域和要素当中,但并不是所有要素都具有普适性或普遍性。
有些要素可能在特定情境或文化中才存在,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时,理解和探究普适性和普遍性是人类探索世界和发展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为什么有些科学理论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科学理论一直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身的重要工具。
但是,有些科学理论却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到底是为什么呢?一、科学的原理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科学的真理是普遍而不分门别类的,它们是跨越时空的,能够指导不同领域的人们。
因此,一些科学理论能够在多个领域产生影响,从而大幅改变人们的生活。
比如说,伽利略发现了物体的自由落体规律,即自由落体物体的匀加速运动规律,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物理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矿业开采等领域。
由此可见,科学理论普适性广泛,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二、科学的实用价值得到认可科学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类探索新知识和应用新技术的努力。
只有那些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理论,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并真正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例如,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源于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
互联网的畅通无阻,使得传统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迅速加速。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因此,科学理论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还需要得到实用价值的认可。
三、科学的方法能够带来创新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未知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方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新的物理概念和观念,完全颠覆了牛顿的物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让我们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推动了现代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的科学进步。
综上所述,有些科学理论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是因为它们的普适性广泛、具有实用价值,而且科学方法让人类能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带来创新。
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对社会科学进行哲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进行了综述分析。
当前的研究现状在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中,主要有四种研究方法和立场,分别是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演化心理学。
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中最为传统和流行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关注事实和数据的量化研究。
实证主义强调定量方法和实证数据,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假设和推断结论,追求客观和普遍的认识。
不过实证主义的弊端是无法涵盖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主观经验,很难揭示社会现象的深层本质。
批判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现实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与人的意识和谋略密不可分的。
批判理论主张揭示社会现实的结构和力量,揭露不公正和剥削,并通过社会变革和民主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批判理论常常也被指责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不能成为社会科学真正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对现代主义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进行了批判。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由权力、语言和文化建构的,批判规则和权力关系,关注记忆、词汇和故事的纷扰,强调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缺乏一致性和普适性,其批判和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有争议的。
演化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哲学的一种新兴方法和研究领域,它基于生态遗传学原理,探讨人类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感受、决策和偏好都具有遗传基因和进化适应性的特征。
这一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视角,它的价值和意义正逐渐受到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视。
当前的研究趋势当前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趋势是接受和融合多种方法和立场,目的是通过交叉学科和方法的融合来实现对社会现象的更深入和广泛的理解。
1、(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科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
2、(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
3、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代替(“格致”)。
4、(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规律性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波塞尔)指出了科学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我们无法从某一单一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它。
6、“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使之成为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知识体系仍旧处于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之中。
7、不属于自然科学三大支柱方法的是(历史方法)。
8、库恩否认(逻辑经验主义)所认为的科学理性可以还原为任何一组显而易见的方法论规则,坚持科学理性存在于科学共同体基于可靠信息所作出的判断之中。
9、(一般研究方法)是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各门学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 10、实证论是指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法)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11、(社会科学)注重研究人的活动、意识和社会现象,它包括主体的本质和活动、主客体的关系及主体间的关系等。
12、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科学,是以(思维科学)作为研究基础,以认识论作为主要手段,来探索科学方法特点和规律。
13、(罗素)继承了实证主义思想,并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
14、科学思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的(客观性),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围绕求得科学答案展开的思维;三是理论思维的形式。
15、根据已知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方式是(论证)。
16、反驳是指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它和论证是论证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势科学理论的普适性与科学意义李德昌*(1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2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如果说要用一个理论从宏观来上概括世间万物的运行机制,在势科学理论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势概念的科学定义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信息势、文学艺术信息势、经济管理信息势、情感宗教信息势和教育文化信息势”,阐述了势科学理论的普适性,最后,在普适性基础上论证了势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势科学;科学与艺术;交叉学科;科学评价;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毫无疑问,一个理论如果只能管一个事,就叫就事论事,一个理论能够解释和概括的事物和问题越多,该理论的普适性就越好,科学性程度就越高。
势科学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的普适性与科学性。
实际上,势科学理论能够成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基础,在于势概念的科学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属性:按照信息论:信息即负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势(“即”表达剔除现象差别推进到本质联系的极限过程),所以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
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于生产更多的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信息势的研究。
一、科学技术信息势从牛顿定律到麦克斯维方程,从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到相对论的场方程,都是由导数和偏导数(某种斜率和梯度)构建的函数,即势函数,所以自然科学活动就是“找势”。
将自然世界中各种层次上的势结构找到并表达为势函数,从而生产科学信息量,营造科学信息势。
迄今为止,自然科学营造信息势的最大工程就是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目前已经将弱力、电磁力和强力统一起来,基础物理学希望营造更大的信息势就是包括引力在内的四种基本物质力的大统一。
如果自然科学是找势,那么一个实际的工艺技术过程就是造势。
例如制药过程中药物溶液的萃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搅拌与分离一体化的工艺过程。
这一过程在工程上是如此直观,以致人们从来不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目的是分离,而过程和手段却必须是搅拌,它的逻辑机制是什么?实际上,搅拌的直接效果是均匀化、格式化,是一种去除隔阂的融会贯通,用社会科学的语言说就是一种自由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也就是通过搅拌使混合药物内部分子之间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密联系。
就在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同时,药物组分之间溶解的不饱和度被催生了(联系扩大差别),即产生这种“联系”的同时,形成了溶解的梯度“差别”。
联系与差别的统一建构了萃取过程的“势函数”。
所以,所谓技术信息势,就是在工程技术研发中将各种“差别”巨大的物质形态,通过良好的工艺技术使其相互转化而紧密地“联系”起来营造的信息势。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实际的路径变分,都标志着新技术比旧技术通过更短的路径实现了原料与产品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转换为使用价值更高的新产品。
都标志着人类发现或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势函数。
*作者简介:李德昌(1955年7月——),男,陕西子长人,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能动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势科学与信息人理论理论基础上人文的社会科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9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09XJA630002;西安交通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项目(2009xjtujc13)二、文学艺术信息势如果说“求导数”与“写作文”是一回事,这的确在势科学理论发现之前是难以想像的。
势科学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写作文的求导机制:首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展开的程度与主题差别越大而又与主题联系的越紧(差别×联系=差别÷距离、即比例、即导数,“即”表达剔除现象差别推进到本质联系的极限过程),文学信息势就越大、即该作文的文学信息量就越大,导数值就越大,作文就越好。
好的文学作品或小说为什么能如此打动读者,就在于这些文学作品或小说应用各种描述方法和写作技巧营造了信息强势,它们总是将生活中最世俗的和最向往的景象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细腻的和最狂暴的情节紧密联系起来;最软弱的和最强悍的人物个性紧密的联系起来。
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评论家埃德加·莫兰指出:“是在小说、戏剧、影片里人们察觉‘智人’同时不可分离地是‘狂徒’。
是在小说、影片、诗歌里,人类展现了他的渺小和悲剧性的伟大,时常与失败、犯错误和变疯狂的危险相伴。
是在我们的主角的死亡中我们自己尝受了第一次死亡的经验”[1]。
“在街上遇到流浪者感到厌恶的人,会在电影中以他的整个身心同情流浪汉卓别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在形体上或精神上的悲惨现象几乎无动于衷,但是在阅读小说或观看电影时我们会感到同情、怜悯和天良发现”[1];“文学的隐喻建立了相距遥远和十分不同的现实之间的类比的关联,使人能够对它带来的解读产生强烈的感受。
隐喻通过产生类比波克服了事物之间的非连续性和隔离”[1],由此将现实中人们联系不起来的事物,在文学中紧密地联系起来,营造了文学的信息强势。
使人们为之而折服、感动和激情荡漾。
小说《水浒》所具有的吸引力,在于《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一个个都是个性化的,而且个性化之间构成对称性张力:一方面是宋江,一方面是武松;一方面是林冲,一方面是李逵;·······。
如此大的对称性差别的个性化人物在“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思想和精神的统率下集聚在水泊梁山,其势浩大令人振奋。
实际上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构成一个具有数学群结构的组织泛群。
对称性人物构成可逆元,“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思想和精神是衡等元。
产生了极其丰富的信息量,营造了强大的信息势。
西方文化自然造势的本质特征也常常表现在他们的文艺作品中,例如,在西方的小说和电影中塑造的各种侠:在生活中是普普通通的人,在特殊场合就是带着面具的侠。
一方面将“人”和“侠”的差别对立,另一方面又将二者由同一个人紧密的联系起来,造就着一种文学情景中的大势。
而东方文化在这方面的弱势则表现在它所塑造的“侠”处处是一样的打扮,常常是始终如一的侠。
西方文化自然禀赋的信息势特质,使他们习惯地处处营造个性化,我们常常看到,哪怕是一对双胞胎也要打扮的完全不同、在“同一中”创造差别来营造生活信息势。
而在东方,习惯于弱势中生活的文化使双胞胎更是要打扮的一模一样。
同样,一首好的诗词,总是要在联系中创造差别或差别中寻找联系来营造“诗势”。
看看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通过飞流“直下”描写了一个无比陡峭的梯度,营造了大势,在这个意义上,写诗就是求导。
再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归海不复回”。
通过黄河之水将天地之差联系起来,而且“不复回”还描述了势不可逆的科学机制。
历史学家的强势在于常人不能联系起来的历史现象,在历史学家的笔下可以紧密联系起来。
好的艺术为什么具有悠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好的艺术造就的是艺术信息强势,而且总是用差别最大的对称性元素或对称性的描述方法来营造强势:一张具有艺术价值的风景画,其山水和房屋之间总是既具有明显的形象差别,又具有时代背景下人文氛围的紧密联系,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中如此多的人物,一个与一个不一样,但再其描述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则将所有的人联系起来,少了哪一个都不行,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鲜明的人物个性差别和统一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营造了宏大的艺术气势而动人心弦。
一首好的交响乐,其快板和慢板之间总是具有明显的节奏差别,同时又具有紧密的旋律联系,而且在寓意方面,也总是将反叛和顺从、痛苦和幸福紧密地联系起来。
埃德加·莫兰指出:“贝多芬在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中,不可分离地把表示压抑不住的反叛之情的‘muss es sein?’(德语:它必须是这样吗?)和表示不可抗拒的力量的顺从的‘es muss sein?’(德语:它必须是这样!)连接起来。
舒伯特的五重奏向我们表现了一种痛苦,但它在不断地令人感受痛苦之时,又使人圣化到崇高之中”[1]。
交响乐团的演奏为什么比小乐队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在于交响乐团在乐器的配置上比小乐队具有更多的对称性元素:一方面是弦乐一方面是管乐;一方面是铜管一方面是木管;一方面是小提琴一方面是大提琴;一方面是短笛一方面是长笛;一方面是小号一方面是大贝司,所有这些对称性的乐器将不同的乐曲分部在指挥的带领下凝结在同一主题的音乐之中(在同一个音乐主题的统率下紧密的联系起来),营造了音乐信息强势而具有了震撼力。
同样,舞蹈艺术的美在于舞蹈演员将巨大差别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紧密的联系起来,构建了视觉结构和形体寓意上的信息强势。
NBA球赛中那些优秀的选手的投篮动作总是激起强烈的喝彩,就在于选手们在瞬间完成的这些常人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将身体条件和空间条件的限制下形成的巨大差别,在选手们高超的球技中圆润而轻松地紧密联系起来,营造了视觉艺术上的信息强势,所以人们总是在观看体育比赛中体验到艺术的享受。
著名画家吴冠中“风筝不断线”(2007-8-16中央2套)的艺术信念,从本质上说明了艺术创造中的内在机制——将“差别紧密联系”起来的势科学机制。
美国大片《变形金刚》曾在全世界创下了票房的最高记录,就在于变形金刚以现代科技手段,遵从势科学机制,在极大的差别中创造紧密的联系,展现了从汽车到普通人,从飞机到任何一种形状的目标物的连续不断的拓扑变换,营造了以往任何一种技术和媒体都无法比拟的艺术信息强势。
假如不是用动漫连续变换而是采用幻灯,一会放一个飞机,一会放一个人,飞机的图像和人的图像完全隔断而没有关系,也就是只有差别而没有联系,即“差别×0=0”,没有视觉信息量,就无法建立视觉感受的艺术信息势,就不可能有如此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
《阿凡达》电影的火爆号称为电影史上的“文艺复兴”,使得三十多年之前看电影一票难求的场景再次呈现,而所不同的那时是国产影片,现在是美国大片。
在中国的经济腾飞中,中西方文化软实力差别却越来越大。
《阿凡达》无疑生产了前所未有的电影艺术信息量,其基本原理却十分简单——在初级层次上是视觉要素之间的差别×联系,在更深层次上是意识或意象要素之间的差别×联系——营造了强大的艺术信息势!首先,利用一个现代高科技制成的“对接设备”营造了野蛮与文明的差别与联系(原始纳美人与文明现代人的基因耦合生产出阿凡达),过去与未来的差别与联系,虚幻与现实的差别与联系(纳美的勇士骑着空中飞禽IKRAN与人类的战斗机对抗),。
其二、在内容编导上营造了生活与科学的差别与联系,简单与复杂的差别与联系,直白的现实与高深概念(“能量的借用与归还”的理论物理学概念及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突触”概念等)的差别与联系。
第三、动物与植物的差别与联系(潘多拉星球上丰富而神奇的生态景观),凡境与仙境的差别与联系(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人与动物的差别与联系(人的形象与动物形象的结合,人性与动物性的结合),通过现代动漫技术表达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