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猛讲解三元合金电镀
- 格式:ppt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9
三元合金电镀工艺和导电氧化
“镀三元合金技术”是指由高导电性的银做基底,覆盖“三元合金”薄层的双层电镀技术,其中“三元合金”指铜锡锌的合金,铜占55%,锡占25-30%,锌占15-20%,“三元合金”外观与不锈钢相似。
其电阻系数为1.7μΩcm (RF-10 GHz),导电率为59(106S/m) (RF-10 GHz),接触电阻小于10mΩ at 100 cN,在些微活性焊剂的帮助下呈可焊性。
“镀三元合金技术”为适应高频连接、在宽频范围内最大传导率的要求而产生,另外,“镀三元合金技术”能使射频器件在经受工业气体、汗渍等的腐蚀或刮擦后,保持良好的外观,而无保护的银镀层即使在通常环境下也会迅速氧化。
“镀三元合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同轴连接器、滤波器、波导和微波器件及其他射频器件。
“镀三元合金技术”结合了银优良的电导性及“三元合金”的耐腐蚀性,而三元合金的薄镀层在10GHz的范围内,不影响银优良电导性的表现。
交调产物产生自不规则的传输通道,诸如金属材料的不同、氧化膜、界面阶层,“镀三元合金技术”不含磁性元素,因此,与镍镀层相比,在对交调的影响特性方面,其表现呈中性。
“镀三元合金技术”防止表面氧化及生膜,使用中不会失去表面光泽。
镀三元合金表面防止刮擦、对磕碰不敏感的特性,也防止了镀银的冷焊及非良好配合组装引起的损坏。
与镀银相比,在器件组装方面“镀三元合金技术”尤其降低了由擦碰引起的损失。
三元合金电镀工艺三元合金电镀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为金属制品提供优良的防腐蚀、耐磨损和美观的效果。
本文将从三元合金电镀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三元合金电镀的原理三元合金电镀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一层由三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覆盖层。
这三种元素通常是镍、钴和锌,三元合金电镀层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损性和均匀的涂层厚度,能有效地延长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
二、三元合金电镀的工艺流程三元合金电镀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电镀和后处理三个主要步骤。
1. 预处理:首先对金属基体进行表面清洁和去污处理,以保证电镀效果的良好。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和电解清洗等。
2. 电镀:将经过预处理的金属基体放入电镀槽中,通过电解将金属离子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合金覆盖层。
电镀槽中的电解液是由含有镍、钴和锌的盐酸溶液组成。
在电解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流密度、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厚度和组成的三元合金电镀层。
3. 后处理:电镀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工序来提高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有烘干、抛光和涂层封闭等。
三、三元合金电镀的应用领域三元合金电镀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和家电等领域。
1. 汽车行业:三元合金电镀可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如发动机零部件、排气管和车身外部装饰件等。
它能提供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同时还能增加零件的美观度。
2. 航空航天行业:三元合金电镀可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和飞机外壳的表面处理,能够提供优异的耐蚀性和耐热性,同时减轻零件的重量。
3. 电子行业:三元合金电镀可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和连接器的表面处理,能提供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蚀性,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美观度。
4. 家电行业:三元合金电镀可用于家电产品的表面处理,如冰箱门把手、空调外壳和洗衣机面板等。
它能提供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同时增加产品的质感。
三元合金电镀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为金属制品提供优良的防腐蚀、耐磨损和美观的效果。
锡镍铜三元合金电镀摘要:本文介绍了浅黑色锡镍铜合金镀层性质、工艺规范、镀液管理、故障和处理方法、镀后处理。
关键词:锡镍铜镀层流密度镀液配方硫酸铜氯化镍氯化亚锡一、锡镍铜镀层的性质和工艺特点锡镍铜三元合金镀层色调为浅黑微红,成为一种个性的镀层色调。
作为装饰性镀层应用。
在锡镍合金镀液中引入了铜,使镀层色调比锡镍合金的枪色更加迷人,同时铜的加入使三元合金镀层的抗蚀性进一步提高。
锡镍铜镀层的光泽度极为优良,基体越光亮,镀层的装饰效果越好。
镀层的硬度Hv 500~700,有良好的耐磨性、抗蚀性,色调均匀。
镀液有很好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电流效率高,既可吊镀也可滚镀。
镀液维护管理容易,废水处理简单。
二、镀液配方和工作规范锡镍铜镀液系焦磷酸盐体系,用焦磷酸钾作络合剂。
镀层合金组成为含锡70% 镍26%、铜4%。
镀液配方为:焦磷酸钾230~250g/L;氯化亚锡20~30 g/L;氯化镍20~30g/L;硫酸铜4~5g/L;胱氨酸盐酸盐5~20g/L ;温度20~50℃;电流密度l~1.5A/dm2;pH8~9;镀液配制:1、把计算量的氯化镍、硫酸铜、焦磷酸钾分别用热水溶解。
2、用焦磷酸钾络合成为澄清溶液。
3、加入计算量的添加荆,加水至规定体积。
4分别用氨水和盐酸调整pH至工艺范围。
5、分析、调整、电解试镀。
三、沉积原理在焦磷酸盐镀液中,锡、镍、铜离子分别被焦磷酸钾络合形成[Sn(P2O7)2]2-、[Ni((P2O7)4]6-、[Cu(P2O7)2]2-络离子,三种络离子的沉积电位相差太大,无法共沉积。
无添加剂时,因铜析出电位最正,所以主要析出铜。
加入添加剂后使三者沉积电位接近,实现了共沉积。
电镀时金属络离子在阴极放电形成三元合金,阴极上氢气的逸出甚微,所以镀液的电流效率较高。
四、镀液成份与条件的影响1.焦磷酸钾焦磷酸钾为镀液的络合剂.焦磷酸钾含量过高,沉积速度减慢,特别影响到锡的析出,析氢增加,电流效率下降,易产生针孔和灰黑条纹。
钢帘线镀铜锌钴三合金工艺钢帘线镀铜锌钴三合金是一种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表面处理工艺,是通过在钢帘线的表面涂覆一层铜、锌、钴三种金属所组成的三元合金层,以增强钢帘线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一新型的表面处理工艺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传统钢帘线表面处理的主流方法之一。
钢帘线是一种采用筋钢筋杆、预应力钢丝等材料进行编织而成的环保型混凝土钢骨架挡土墙体材料。
由于钢帘线的使用环境通常比较严苛,若表面没有经过处理,则会出现腐蚀、损耗、氧化等现象。
因此,保护钢帘线表面的耐磨和防腐蚀性,是制造优质钢帘线的关键之一。
在钢帘线的表面涂覆一层铜、锌、钴三种金属所组成的三元合金层,可以提高钢帘线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种三元合金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在20-30微米左右。
铜、锌、钴三种金属是钢帘线表面处理的三种主要元素,它们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首先,铜层可以为钢帘线提供非常好的导电性,而且铜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防腐材料。
其次,锌的防腐性和化学稳定性也非常好,可以有效地防止钢帘线表面发生氧化和腐蚀。
最后,钴的硬度和磨损性很高,可以有效地提高钢帘线的耐磨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钢帘线镀铜锌钴三合金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首先,需要对钢帘线进行抛丸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皮、锈蚀、污垢等杂质,保证表面光洁度和粗糙度符合要求。
2. 清洗:钢帘线经过抛丸处理后,需要进行化学清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氧化、锈蚀以及油污等杂质,保证表面干净。
3. 镀铜:铜镀层是三元合金层的第一层,铜液中添加一定的有机添加剂和还原剂,通过电化学反应在钢帘线表面沉积一层铜镀层。
4. 镀锌:铜层沉积完毕后,需要再通过电化学反应在铜层之上沉积一层锌镀层,以增强表面的防腐性。
5. 镀钴:在铜、锌两种金属的基础上,再通过电化学反应在钢帘线表面沉积一层钴镀层,以增加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6. 后处理:完成三元合金层沉积后,需要进行后处理,进行喷砂、沉积清漆等操作,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三元合金电镀三元合金,有16K 18K还有人们所说的广东金,玫瑰金,都是三元合金电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铜,锌,锡三元合金,由于不同的市场所需的色泽不一样,但不非也就这三种金属的沉积多与少白勺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讲三元合金的电镀与控制。
配方•我们的铜跟锌的比最好是3: 1,铜跟锡的比波动越小,色泽我工艺就就会更稳定。
锡在镀液中的作用是,使金色更逼近,同时提升合金层的抗变色和抗腐蚀的能力。
当锡的含量多时色泽就比较浅,当锡的含量少时色泽就比较深。
铜盐和锌盐沉当铜含量高时镀层的色泽偏红色。
铜盐和锌盐都是氧化物的作用下进行络合共当锌含量多时色泽就仿白色。
所以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色泽。
游离氧化物游离氧化物含量对镀层的影响很大,这个跟我们的氧化物镀打底铜的原理是一样。
当氧化物高了铜的析出就比较少,相反锌的析岀就会增多,那么色泽也就会偏白色,如果氧化物过量那么电流效率将会下降,太多甚至无法电镀。
如果氧化物太少阳极会出现一层白膜,阳极就无法溶解,因此会岀现电压升高,电流打不上。
所镀出的镀层色泽就不均匀了。
所以要控制氧化物游离在10・13克每升就好。
PH值• PH值对镀层的成份有显著的影响,提高PH 值镀层中的锌和锡含量会增加。
但PH值在10-10.5的范围镀液是最稳定的。
超过11.5 时就不能用氨水再调了,只能用苛性钠。
降低PH值可能用碳酸氢钠,在加碳酸氢钠时要先将其溶解,还要注意防止氧氢气的逸出。
温度•镀液的温度对镀层的有显著的影响,当温升高,铜在合金中含量明显增加,所以要来格控制温度一般在40度以下。
也就是说了温度越高镀层就越偏红色。
实际生产证明,每上升1个温度,约增加1.5-2%的铜的析出。
阴极电流•三元合金中的铜锌锡的电位差都很大,所以受电流的影响,电流高锌析出增加,电流低铜的析出增加,所以我们只能在0.5・ 0.8A每平方分米的电流下操作。
三元金和二元金一样易变色•在出池后必须清干净,同时要电钝化保护。
镀三元合金技术
一. 镀三元合金优点:
1. 10GHz范围内不改变银优异导性的表现
2. 持久的防刮擦及表面不敏感特性
3. 优良的导体
4. 不受有机物侵蚀
5. 无磁性成分,优秀的交调特性
二. 镀三元合金简介
“镀三元合金技术”是指由高导电性的银做基底,覆盖“三元合金”薄层的双层电镀技术,其中“三元合金”指铜锡锌的合金,铜占55%,锡占25-30%,锌占15-20%,“三元合金”外观与不锈钢相似。
其电阻系数为1.7μΩcm (RF-10 GHz),导电率为59(106S/m) (RF-10 GHz),接触电阻小于10mΩ at 100 cN,在些微活性焊剂的帮助下呈可焊性。
“镀三元合金技术”为适应高频连接、在宽频范围内最大传导率的要求而产生,另外,“镀三元合金技术”能使射频器件在经受工业气体、汗渍等的腐蚀或刮擦后,保持良好的外观,而无保护的银镀层即使在通常环境下也会迅速氧化。
“镀三元合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同轴连接器、滤波器、波导和微波器件及其他射频器件。
“镀三元合金技术”结合了银优良的电导性及“三元合金”的耐腐蚀性,而三元合金的薄镀层在10GHz的范围内,不影响银优良电导性的表现。
交调产物产生自不规则的传输通道,诸如金属材料的不同、氧化膜、界面阶层,“镀三元合金技术”不含磁性元素,因此,与镍镀层相比,在对交调的影响特性方面,其表现呈中性。
“镀三元合金技术”防止表面氧化及生膜,使用中不会失去表面光泽。
镀三元合金表面防止刮擦、对磕碰不敏感的特性,也防止了镀银的冷焊及非良好配合组装引起的损坏。
与镀银相比,在器件组装方面“镀三元合金技术”尤其降低了由擦碰引起的损失。
标题:电镀三元铬的工艺流程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电镀三元铬的工艺流程。
可能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就把它当成是给物品穿新衣服的过程,只不过这新衣服是亮晶晶的铬层。
首先呢,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电镀。
电镀就是在物体表面涂上一层金属,让它更耐用、更漂亮。
而三元铬,就是里面加了其他东西的铬,比如镍和铁,这样可以让铬层更耐磨,更抗腐蚀。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讲讲电镀三元铬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当然是准备物品啦。
这个物品得先清洗一番,确保它表面干干净净的,没有油污、锈迹什么的。
就像你穿衣服之前得洗澡一样,这样才能穿上干净漂亮的衣服。
第二步,是要活化物品表面。
这个过程有点像给物品涂护肤品,让它的表面更适合“穿衣服”。
我们会用一些化学药水浸泡物品,让它的表面“活跃”起来,好让铬层能牢牢地粘在上面。
第三步,是电镀的准备工作。
我们得把物品挂到电镀槽里去,然后倒入那种含有铬和其他金属的溶液。
这个溶液,就像是铬层的“饭”,能让铬“吃”了之后在物品表面长出来。
第四步,就是通电进行电镀啦。
我们得给电镀槽通上电,这样溶液里的金属离子就会跑到物品表面去,形成一层亮晶晶的铬层。
这个过程有点像魔法,看着那些金属离子一点一点地变成铬层,挺神奇的。
第五步,电镀完成后,我们得把物品取出来,然后清洗干净。
因为上面可能会有多余的溶液,如果不洗干净,铬层就可能会受损。
想象一下,你穿上新衣服后,也得抖一抖,让衣服更服帖,更好看。
第六步,是烘干物品。
我们得用热风吹干它,这样可以让铬层更稳定,不容易被破坏。
就好像是你洗完澡后,妈妈总会叫你快擦干身体,不然会感冒一样。
最后一步,就是检验了。
我们要看看铬层是否均匀,是否牢固。
这一步很重要,就像你穿上新衣服后,还得照照镜子,看看是否搭配得当,是否好看一样。
好啦,这就是电镀三元铬的工艺流程了。
虽然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给物品穿上一件亮晶晶的“新衣服”。
这件“衣服”不仅美观,还能保护物品不受损伤。
三元合金前镀镍作用
三元合金前镀镍作用是指在三元合金表面先进行镀镍处理。
这一步骤在三元合金的制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提高表面的抗腐蚀性能:三元合金前镀镍可以增加合金表面的抗腐蚀能力,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2.增强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镀镍层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层,增加合金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其更加耐用。
3.改善合金的电导率和导热性:镀镍层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导热性,可以改善合金的电导率和导热性能,提高其在导电和传热方面的效率。
4.美观效果:三元合金前镀镍可以提供均匀、光滑的表面,增加合金的美观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三元合金前镀镍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合金的抗腐蚀能力、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导电和导热性能,并增加其美观度。
这些优点使得合金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可靠和耐用。
光亮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故障处理1前言光亮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是最有可能代替镀铬的镀种之一,它已从普通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发展到全光亮光亮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
光亮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用的光亮剂也从无机光亮剂发展到第四代有机光亮剂。
电镀行业现用的光亮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槽液基本上是瓦特型,其配方及工艺规范除浓缩型光亮剂外,基本上大同小异。
光亮电镀镍钴铁三元合金出现故障时,应检查工艺执行情况,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将其解决。
2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2.1工艺失衡2.1.1 镀层光亮度不足2.1.1.1 产生原因(1)光亮剂太少,主盐含量太低,阳极板太短太少,镍离子的沉积速度与迁移速度达不到平衡,致使镀层光亮度不足。
(2)pH和温度太高。
此时主盐易水解成Ni(OH)2沉淀,部分N i(O H)2夹杂在镀层中,造成镀层光亮度不足。
2.1.1.2排除方法(1)补充主光亮剂,相应地也需补充助光剂。
按工艺要求调整主盐及其它组成,增加阳极镍板。
(2)用稀硫酸调节p H,降低温度至工艺规范。
(3)有条件添加PH自动补加装置2.1.2 镀层呈橘皮状2.1.2.1 产生原因镀液p H太高,润湿剂过量时,润湿剂易与N i2+作用,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杂乱地吸附(或沉淀)在零件表面上,造成镀层厚薄不均。
2.1.2.2 排除方法(1)加入少量活性炭吸附掉部分润湿剂,过滤后再用稀硫酸调节pH至工艺规范。
(2)用新型润湿剂,济南泰格化工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用量少。
2.1.3 镍层易烧焦2.1.3.1 产生原因镀液中主盐太少,温度太低,p H过高,电流密度太大。
镍沉积的过程中,失去Ni2+的量与迁移到阴极附近的N i2+量需达到动态平衡。
但是,由于主盐太少,温度太低,很低浓度的N i2+在低温条件下只能缓慢地迁移到阴极附近放电沉积。
同时,p H太高使本来就很稀少的N i2+还有部分生成微溶于水的浅绿色N i(O H)2沉淀,造成镀液中N i2+更少。
太仓镀三元合金加工工艺
1、准备电镀液
电镀液的准备是确保电镀的成功的基础性步骤,根据不同的基体和电镀材料,电镀液由多种溶解物组成,液体溶解度决定电镀的质量。
一般而言,加工的基体必须绝缘,可采用适当的电化学溶液或其他溶剂进行抛光和溶剂清除,以保证基体表面的纯净,以便后期电镀覆盖。
2、脱脂
所有表面污染物和油脂都必须清除,才能得到更好的电镀结果。
通常,用特殊的酸溶液或溶剂液脱脂,然后用蒸汽或温水冲洗。
脱脂的时间长短要看基体的品种。
3、预电镀
在正式电镀之前,采用预电镀加工方法,用预电镀盐,如硫酸锌、酸性锌等,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镀层,增加后期电镀覆盖率。
4、电镀加工
电镀加工主要是在经过脱脂和预电镀步骤后,上面准备好的电镀液中,将太仓镀三元合金加工进行电镀。
5、后处理
最后,电镀加工完成后,将电镀件进行冲洗和浸渍,清洗电镀层的残余,使电镀层表面光洁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