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56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优美、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下面是对古诗词的简要介绍:
1. 古诗:古诗是古代文人以五言、七言等固定格式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以字数的固定和平仄的押韵为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古词:古词是以曲调为基础,用五言或七言句子写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常与音乐结合,演唱时会有旋律和节奏。
古词以抒发情感、描写美景为主题,常用于表达爱情和离别之情。
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3. 古文:古文指古代的散文作品,它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事实、抒发思想和感情。
古文包含了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题材。
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史记》等。
4. 古乐府:古乐府是古代的一种民歌形式,它以歌颂人民生活、表达民间情感为主题。
古乐府通常以五言或七言句子组成,采用诗歌的形式演唱,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体。
代表作品有《木兰诗》、《长恨歌》等。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有解释)背诵(不会读的查字典和资料)三(2)1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2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背景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古诗今译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古诗今译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今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背景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②,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②弃:抛弃。
③酣高楼:在谢眺楼上畅饮。
④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
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公元196年—公元214年)。
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
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眺为小谢。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眺,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⑤ 览:同“揽”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撰写。
这部作品中的诗歌多以咏史、咏物和咏景为主题,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邃,表达出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十九首》中的每首诗都有独特的魅力和意境,包括《咏史》、《咏天台山》、《咏归鸟》、《咏雨》等。
其中,诗人通过咏史的形式,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素材,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思考。
他在诗中描绘出了壮丽的历史场景,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历史的庄严和辉煌。
除了咏史外,《古诗十九首》中还有一些咏物和咏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的风景和物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运用精炼的词语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界中的变幻和美丽与人的思想与情感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还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咏叹,传达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些诗歌语言简洁精练,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古诗词简介1、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常见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古道、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4)乐曲:《阳关曲》、《骊歌》、《劳歌》。
情感表达常用词:依依惜别、思念牵挂、劝勉鼓励、孤寂惆怅、表明心志。
2、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哲理诗常见类型:1.即事说理——明确事件背后蕴含的哲理。
2.借景说理——明确景物自身寄寓的哲理。
3.托物说理——明确事物寄寓的哲理。
3、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1、怀人伤己2、怀古伤今3、理性反思4、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水、写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1. 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2.表现隐士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赞颂隐士的高尚品格。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情感表达常用词: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民歌(汉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民歌(汉代)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风(解落三秋叶)(唐)李峤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
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
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
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唐)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少时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年级古诗诵读]古诗,又称古风。
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1 / 57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
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
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注释】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3.思发在花前:自己在花开之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作者简介】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省荣河县东北)人。
历仕北周、北齐。
入隋,官至司隶大夫,颇有才名,被炀帝(杨广)所忌。
后因论时政死。
诗风颇受南方影响,情词清丽,委婉动人。
曾作《昔昔盐》,中有“空梁落燕泥”句,为时传诵。
《全隋诗》录存其诗二十余首。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注释】(1)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4)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5)猿:猿猴。
简介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一)古诗十九首简介引言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古诗十九首》是一部由众多资深创作者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其中融汇了各个时代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上高楼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静夜思》李白借助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里思念亲人的孤寂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3. 《春晓》孟浩然借描绘春天的早晨,展示了大自然苏醒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悯农》李白以农民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切和同情。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哀思之情,描写了离别时的凄凉和对故友的深深思念,流露出一种哀怨之情。
6. 《江雪》柳宗元通过描绘江雪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自然界的安宁祥和。
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借描绘深秋的夜晚,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以壮志豪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
9. 《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以送别好友的方式,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远行的祝福。
10. 《登金陵凤凰台》杜牧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登上金陵凤凰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1. 《早发白帝城》李白以壮美的笔触,描绘了白帝城的壮丽景色和长江的浩渺长空,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颂扬和对人生的豁达。
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以怀念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兄弟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祝福。
1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 《送崔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枫桧松寒。
铜壶秋水冷,石鼎夜云端。
1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简介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
《古诗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包括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登金陵凤凰台》等十九首诗。
这组诗歌作品内容涉及多个主题,既有景物描写,也有感怀人生的思考。
其中《登鹳雀楼》以描写长城风光为主,表达了臣子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功名的追求。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天边太阳的美景,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索。
《登金陵凤凰台》则以描写凤凰台上的景色和历史故事为主,表达了对昔日繁华和时光荏苒的感叹。
《辋川闲居赠裴秘书》则赞美了裴秘书的人品和各种才能。
这组诗歌的基本内容多以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体情感、思考人生为主要特点,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个体内心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