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上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伦理与权力的冲突伦理和权力两个概念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相互交织,而其中的冲突也经常发生。
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而权力则是一种人们在社会中获得的能力或地位,用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源于权力滥用可能违背伦理原则,造成不公平和伤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伦理与权力的冲突,并分析冲突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首先,伦理与权力冲突的原因之一是权力滥用。
当个人或组织拥有过大的权力,并利用这种权力来谋取私利、压制他人或违反公共利益时,就可能违背了伦理原则。
例如,一些政治家可能滥用权力以获得个人财富或权威,这种行为违背了伦理中公正和为人民谋福祉的原则。
其次,伦理与权力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是权力扭曲了人们的伦理观念。
当个人或组织拥有巨大的权力时,他们可能面临诱惑去违背伦理原则,因为他们相信他们可以逃脱惩罚。
权力的腐蚀性质可能迫使人们无视他们内心的道德约束,转而追逐权力和私利。
然而,解决伦理与权力冲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法律制度来限制和监督权力的行使。
法律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可以提供一个框架,使权力不会滥用或违背伦理原则。
同时,法律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处理权力滥用的问题,确保公平和正义。
另一种解决伦理与权力冲突的方法是增强个体和社会的道德教育。
通过培养人们对伦理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人们可以更好地抵御诱惑,不被权力腐蚀,坚持伦理原则。
社会各界可以合作,开展广泛的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从而降低伦理与权力冲突的发生率。
此外,透明和透明度也是解决伦理与权力冲突的关键。
当权力行使具有透明性时,即公众可以了解和监督权力的运行和决策过程,权力滥用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政府和组织应通过信息公开、问责制度和反腐败措施来确保权力行使的透明度,防止滥用和不正当行为。
最后,解决伦理与权力冲突还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个人应该有自律和批判思维,不被权力诱惑左右,坚持伦理原则。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了解概念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的研究问题,有的放矢。
有学者认为“权利冲突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同样具有法律上之依据的权利,因法律未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所导致的权利边界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而引起的他们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矛盾状态。
”①还有学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由同一客体依法衍生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相互矛盾或抵触的法律模态。
”②笔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权利主体针对同一客体,依据各自所主张的正当权利所产生的矛盾。
这里的正当权利包含两层意思,合法及合理。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个作者均忽视了权利冲突与权利滥用概念之间的区别。
笔者认为,权利滥用与权利冲突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广义的权利冲突包括权利滥用,狭义的权利冲突并不包括权利滥用。
而我们研究的权利冲突应该指的是狭义的权利冲突。
因为权利滥用问题涉及到一个权利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恰当。
这就涉及到一个权利使用的对错问题。
我们可以划定权利的界限而解决权利滥用的问题。
而我们研究权利冲突,并不是为了分清哪个权利使用的对,哪个权利使用的错。
因为权利冲突里的权利使用是没有对错的。
而我们是试图解决那些,都是正确使用得权利之间产生了冲突,我们如何划分出一个清晰的界限来解决这个冲突,这是我们研究权利冲突的目的。
所以,我们这里研究的权利冲突应该是狭义的权利冲突。
权利冲突是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郝铁川教授在《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的文章中错误的认为权利冲突是个伪命题。
他一方面错误地把权利冲突与权利滥用的概念相混淆,从而得出权利冲突问题是个伪命题的错误结论。
因为权利的滥用涉及到权利的恶意使用和超出一定界限。
而这种界限则是郝教授说的权利都有一个自己的界限。
而权利冲突中所涉及的权利,是合法而且是合理的权利。
因为这个权利的适当性,就不存在一个适当的权利还存在一定界限的问题。
两个适当的权利之间会产生重叠。
而这就是权利冲突。
另一方面,即使按照郝教授的理论“任何权利都有特定边界,权利边界通过立法技术、司法解释、法律原则、公序良俗等是可以划定的。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了解概念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的研究问题,有的放矢。
有学者认为“权利冲突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同样具有法律上之依据的权利,因法律未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所导致的权利边界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而引起的他们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矛盾状态。
”①还有学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由同一客体依法衍生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相互矛盾或抵触的法律模态。
”②笔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权利主体针对同一客体,依据各自所主张的正当权利所产生的矛盾。
这里的正当权利包含两层意思,合法及合理。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个作者均忽视了权利冲突与权利滥用概念之间的区别。
笔者认为,权利滥用与权利冲突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广义的权利冲突包括权利滥用,狭义的权利冲突并不包括权利滥用。
而我们研究的权利冲突应该指的是狭义的权利冲突。
因为权利滥用问题涉及到一个权利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恰当。
这就涉及到一个权利使用的对错问题。
我们可以划定权利的界限而解决权利滥用的问题。
而我们研究权利冲突,并不是为了分清哪个权利使用的对,哪个权利使用的错。
因为权利冲突里的权利使用是没有对错的。
而我们是试图解决那些,都是正确使用得权利之间产生了冲突,我们如何划分出一个清晰的界限来解决这个冲突,这是我们研究权利冲突的目的。
所以,我们这里研究的权利冲突应该是狭义的权利冲突。
权利冲突是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郝铁川教授在《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的文章中错误的认为权利冲突是个伪命题。
他一方面错误地把权利冲突与权利滥用的概念相混淆,从而得出权利冲突问题是个伪命题的错误结论。
因为权利的滥用涉及到权利的恶意使用和超出一定界限。
而这种界限则是郝教授说的权利都有一个自己的界限。
而权利冲突中所涉及的权利,是合法而且是合理的权利。
因为这个权利的适当性,就不存在一个适当的权利还存在一定界限的问题。
两个适当的权利之间会产生重叠。
而这就是权利冲突。
另一方面,即使按照郝教授的理论“任何权利都有特定边界,权利边界通过立法技术、司法解释、法律原则、公序良俗等是可以划定的。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正方辩手角度: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个人权力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私人财产等,而公共权威则是政府或社会组织所拥有的权力,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实际社会中,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之间的冲突时常发生,需要进行平衡和调解。
首先,个人权力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础,没有个人权力的保障,公共权威就会滥用权力,导致社会不公平和不稳定。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政府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所建立的。
”个人权力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其次,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也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解决。
法律是公共权威的体现,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也限制了公共权威的行为。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才能和谐共处。
最后,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的冲突也需要通过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来解决。
民主参与可以让个人权力得到表达和实现,同时也可以让公共权威受到监督和制约。
唐纳德·特朗普曾说过,“民主不是一场选举,而是一场不断进行的辩论。
”只有通过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才能实现平衡和和谐。
总之,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的冲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来解决。
只有在平衡和调解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反方辩手角度: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个人权力的过度强调可能会对公共权威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公共利益受损。
因此,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平衡和调整。
首先,个人权力的过度强调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个人权利,而不顾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应当受到法律的限制。
”个人权力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得到保护和实现。
权力和权利的冲突法律探讨论文论文题目:权力和权利的冲突法律探讨摘要:权力和权利是我们和社会中最常见的词汇。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
本文将针对权力和权利的含义和特征,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冲突进行探讨,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权力、权利、冲突、解决I.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权力和权利是我们最常提及的两个概念,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权力和权利之间可以协调并且和平共存,但是在其他情况下,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矛盾和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对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关系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首先从概念和特征的角度来探讨权力和权利的含义,然后会进一步讨论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这种冲突的适当办法。
II. 权力和权利的概念和特征1. 权力的含义和特征权力可以理解为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控制力,是一种对别人行动自由的限制或规定。
可以说,权力是一种强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来实现某些目标并影响别人的行动和选择。
有一些权力是由法律赋予的,例如法律官员、警察和法院的权力。
此外,也有一些权力是由其他人或其自身所赋予的,例如经济、政治或者社会地位所带来的权力。
权力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是权力的掌控和实施是由特定的人或组织来管理和执行的。
其次,权力的实施是适用于不少于一人的对象,即权力必须对他人产生影响。
第三,权力的实施通常会导致行动的限制,因为权力意味着对行为自由的约束和制约。
2. 权利的含义和特征权利是指个人或组织拥有执行一定行为的权力,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法律或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自由。
权利是一种特殊的含义,它给予个人或组织在社会和法律框架内自由自主地采取行动的执行力。
例如,个人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利参与选举、自由言论和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等。
权利的特征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点。
首先,权利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或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采取行动的执行力和自由。
辩论辩题的权力斗争问题正方,权力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权力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权力斗争,这是由人类自身的欲望和利益冲突所决定的。
正是因为这种权力斗争,社会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说,“人人为自己而战,这是人类的天性。
”权力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其次,权力斗争有助于平衡社会力量。
在一个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和阶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权力斗争。
这种斗争可以促使社会各方力量相互制衡,避免某一方力量过于集中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所说,“权力的最大危险在于它的集中。
”只有通过权力斗争,社会才能够实现力量的平衡,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最后,权力斗争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
在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都在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这种竞争促使人们不断创新和进取,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竞争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只有通过权力斗争,社会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综上所述,权力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助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有助于平衡社会力量,也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权力斗争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去否定它。
反方,权力斗争是社会的毒瘤。
首先,权力斗争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在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和阶层往往会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的权力和利益。
这种不公平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权力的滥用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
”权力斗争使得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其次,权力斗争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往往会为了争夺权力而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导致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阻碍。
论基本权利冲突一、概述在法治社会中,基本权利作为保障公民自由和平等的基石,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些权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即一种权利的行使可能会侵犯到另一种权利。
这种基本权利冲突的现象,不仅考验着法治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对司法实践提出了挑战。
基本权利冲突的本质在于不同权利之间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博弈。
例如,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宗教信仰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冲突等。
这些冲突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需要在具体的法律框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权衡和抉择。
为了应对基本权利冲突,法律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
这包括明确权利位阶、设立权利限制、强化司法审查等。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权利冲突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中,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基本权利冲突的定义与背景基本权利冲突是一个在法学领域中日益凸显的重要议题。
它源自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资源的有限性、个体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法律规范的抽象性和普适性。
当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追求各自所认为的基本权利时,如果这些权利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抵触或冲突,那么基本权利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基本权利冲突的本质在于,不同的权利主体在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时,可能会触及或侵犯到其他主体的相应权利,从而导致权利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这种冲突并非单纯的是非问题,而是涉及到复杂的价值判断和利益权衡。
解决基本权利冲突需要我们在尊重和保护每一个权利主体的同时,寻求一种公正、合理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背景来看,基本权利冲突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追求自己的基本权利。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法律的抽象性,不同的权利在追求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冲突。
个体价值观的差异性也加剧了这种冲突的可能性。
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可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和行使自己的权利,这可能导致他们之间的权利冲突。
我们需要对基本权利冲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论权利冲突摘要关键词权利冲突;权利位阶;价值衡量Keywords the conflict of Rights ;the spaceband of the rights ;Value第1章权利冲突之基本释义1.1 问题的提出权利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在社会的剧烈变动及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演进过程中,权利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丰富。
同时,随着自由、平等等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法制社会,每个人都是权利主体,当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会不可避免地与来自其他人行使的权利相撞碰。
我国传统的法学理论一般认为:任何权利都有特定的边界,权利边界通过立法技术、司法解释、法律原则、公序良俗等是可以划定的,守望权利边界,就不会发生权利冲突。
【1】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伴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在许多案件中,广泛地存在着权利冲突问题。
如近几年已发生的:“昆明的钢琴噪音案”、“成都的麻将噪音案”、“南京的生命权与隐私权相冲突案【2】”等大量典型的权利冲突案例。
这说明,在中国当代的法制进程中,权利冲突现象不但真正存在,而且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一个法律现象,并在法理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权利冲突问题,即一个人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也可能使他人的权利受到实际的损害,也就是说在两个权利之间,有时存在着交叉和重叠,以致使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与我国的传统法学理论所确立的权利确定性相反。
因此,面对新问题,我们必须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加以阐述。
本文就试运用法哲学、法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对权利冲突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探讨权利冲突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权利冲突的形成原因及其本质是什么?以及使其得以解决的基本思路等一般理论问题,以期使我们对权利冲突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层面的研究相结合,帮助人们提高辨析、控制、解决权利冲突的能力,并使人们切实感受到权利冲突问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下以上几位学者中,不论是认为言论自由重于人格权的,或是人格权重于言论自由的,都有一个思维,即权利种类是不平等的。
这是一个最实质性的法学问题。
难道权利之间真的存在不平等吗?抽象地从理论上谈论这一问题,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因为权利体系的存在本身就预示着一个阶梯体系的存在。
但是这样一个阶梯体系或制度安排是否就表明了各自的大小和重要性?虽然权利体系来自于法律体系,但权利体系不等于法律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有一个位阶关系,但权利体系并没有位阶关系,权利体系内的各权利种类之间应是平等的。
因为在具体的事件和案件中,权利都是具体的权利,现实的权利,而不是抽象的权利,理念的权利。
在具体的权利、现实的权利发生冲突时,都有具体的情景,具体的原因,具体的权利冲突的程度,以及权利冲突双方各自的行为性质、应承担的责任(或侵权责任)等等。
我们就不好笼统地说,哪种权利优于哪种权利。
我们很难说基本权利就重于普通法权利,言论自由就重于名誉权;我们也很难说实体权就重于诉讼权。
美国俄勒冈州最高法院副大法官汉斯?林德(Hans A.Linde)在评述“公正审判与新闻自由”这两种宪法权利的“冲突”时,认为这是“两种针对国家的权利”。
他说,一般认为,相对说来重要性较低的宪法性权利必须向更为重要的宪法性权利让步。
但认真反思之后会发现,这种所谓宪法权利的冲突其实是立足于一个十分简单的谬误之上。
诉讼中处于危险状态的个人权利比新闻报道上的社会利益更重要的判断经常是正确的。
他从根本上否认这是两种宪法权利之间的冲突。
他提出了“宪法权利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一尖锐的问题。
他说这些权利是用来针对政府的-通常这些权利不是用来要求政府为你或我做点什么,而是用来限制政府对我们的所作所为。
他还指出,要认清你们的宪法权利并不比你们最不尊重的那些人的权利更大(如妓女、盗贼、毒品贩卖者等人的权利)。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上提要: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权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法律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法制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存在于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
本文作者通过对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观察,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法律理论问题,如权利冲突的界限,权利冲突的实质,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权利冲突的功能等等。
作者认为,要解决好权利冲突问题,有几个关键点应该强调:其一,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权利平等保护的观念,而这一看似已经解决的简单的问题,其实还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其二,权利冲突的解决是一个法制机制的综合性的作用过程,而不只是靠一个单一的法制机制的解决手段;其三,在综合性的法制机制中,作者更加看重和强调立法对于解决权利冲突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有大量的权利冲突现象存在。
这些权利冲突现象既存在于一些立法中,更多地则存在于司法过程、执法过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上,总是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理论问题。
而权利冲突作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有许多需要我们予以关注的理论命题和理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什么权利冲突变得这么普遍和广泛?它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实质、界限是什么?如何解决权利冲突?我们应该确立哪些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是否存在着某些原则?这些都是研究权利冲突问题必然要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生活实践和法律实践需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完满的答案,但我们应该重视它们、研究它们。
因此,我拟对以下几个有关权利冲突的理论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权利冲突的界限;权利冲突的实质;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权利冲突的功能,等等。
一,权利冲突的界限我这里用“权利冲突的界限”这一命题,是想用来指称什么才是我所想说的、所想表达的“权利冲突”?我想先用“排除法”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违法犯罪行为是不是权利冲突?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可能是合法行为,不可能是合法性权利,因此也不可能具有正当性。
其次,侵权行为(行政侵权、民事侵权、司法侵权)是不是权利冲突?这有点儿复杂。
一般来讲,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性权利和合法性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
从侵权行为的种类来看,有过错侵权行为、无过错侵权行为;有主观过错侵权行为、客观过错侵权行为,等等。
有些侵权行为属违法行为,这类行为不属于权利冲突,因为这种行为不具有权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而有些侵权行为的行为本身属合法权利和正当权利,如娱乐权(打麻将),采访权等,但在行使过程中侵犯了其他人的权利,发生了权利冲突。
无论是民事侵权,还是行政侵权、司法侵权,都存在着这样两种可能性,即违法行为的侵权,或合法权利、正当权利行使中的侵权。
于是,我想给“权利冲突”给出一个界限,即什么才是我所说的权利冲突?我认为,权利冲突应该是指合法性、正当性权利[1]之间所发生的冲突。
通常来讲,权利冲突发生于、存在于两造或两造以上之间,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合法权利主体之间。
它们可能发生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个体与国家之间,也可能发生于团体与团体、团体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
但实践中,我们往往多注意到的是那些个体之间的权利冲突现象,而不大关注个体、团体、国家三者相互之间所发生的权利冲突现象和问题。
什么又是合法性、正当性权利?首先它指法定权利当是无疑的。
两个法定权利之间的权利发生冲突,是典型的权利冲突现象。
这里的难点是,推定的权利,或者说道德权利、自然权利属不属于权利冲突的一方或双方因素?从权利冲突现象来看,推定权利、道德权利、自然权利也可能是导致、发生权利冲突的一个因素。
因为有的权利冲突现象的产生、发生是由于行为人的道德意识或主观观念的因素所致。
在非法律领域,这种推定权利、道德权利是有着很重要的理论分析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它也可能会对立法产生影响。
因此,从发生学和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权利冲突既包括法定的权利冲突,也包括推定权利、道德权利等的冲突。
但如果进入到现实的法律领域,尤其是进入到诉讼领域时,有法律意义的是法定的权利冲突。
推定权利、道德权利虽也是引发权利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它在法律上(尤其是在诉讼中)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1]因为推定权利、道德权利在未法定化之前,它仍然是处在认识和道德范畴。
另外,道德权利是一种颇具个人化特征的权利种类,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道德认识,没有一个法定的标准可以用来遵循,就不能用它来作为分析标准,如同我们不能用一种道德性权利来作为裁决标准,我们更不能把一种道德诉求提交法庭,法庭也不可能根据一种道德诉求来裁决案件。
为什么合法性、正当性权利之间会发生冲突?我们先排除社会性的分析因素,仅就权利本身的特性来分析,这就牵涉到权利的限度、权利的滥用这样的理论问题。
[2]任何一种权利,都存在着一个运用和行使的适当与否的问题。
所谓权利的限度,是指一种权利的行使,有它特定的地点、场合、时间,也即权利行使的空间和时间条件。
如弹钢琴、打麻将、城市里的老年秧歌队扭秧歌等等,这都是正当的娱乐活动,也是正当的娱乐权。
但如果你不分场合、时间、地点,深更半夜还在行使你的娱乐权,随心所欲,那就可能侵犯到了别人的合法权利。
当然,假如你是一个人身处荒岛,那你可以随心所欲,因为你没有影响到任何其他人。
但是,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不是如此,即使有极个别的人单独生活在荒岛上,但对于人类的大多数来说,是生活在人群之中,是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体系、关系网络中。
人是一种“类”的存在物,用马克思的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离开社会关系,人便不复为人。
人的自然生存状态是如此,人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社会、法律社会更是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权利”这个概念是一个关系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
所谓关系概念、关系范畴,是指它发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权利概念才有意义,才得以解释;第二,作为关系范畴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权利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是有其限度的。
拥有了权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拥有了限度。
[3]这也就是权利的相对性。
你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你就可能是权利的滥用,就可能侵犯了别人的权利。
由此,我们才得以较好地理解我国宪法第51条的立法根据和立法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因为自由和权利在行使的时候,存在着侵犯和损害他人权益的可能性,才有必要作出这样一条法律限制。
二,权利冲突的实质马克思曾经有句名言:“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1]我认为这是马克思对权利的制约因素的最本质的揭示。
我们虽然不能说,权利就等同于经济和文化因素,但权利同经济和文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权利不是一种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一种纯主观的东西,而是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主客观具体而言,其内容就是利益和价值(或价值观)。
利益代表了客观的根由,价值代表了主观的需求。
权利是不同的利益和不同的价值的体现和产物。
权利的实质是如此,权利冲突的实质也是如此。
因此,我认为,尽管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权利冲突的实质是利益的冲突和价值的冲突。
只不过有时表现为“纯粹”的利益之间的冲突,有时表现为“纯粹”的价值之间的冲突,更多地则表现为利益和价值合二为一的综合起来的冲突。
第一,权利冲突是利益的冲突。
每一种权利都代表着每一种具体的利益。
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的,可能是精神的,[2]也可能是物质和精神兼而有之的。
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具体的个案中,利益都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非抽象的。
它们可能是金钱、财产、物质、人身、生命,也可能是名誉、信誉、人格、肖像、隐私,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利益,就是指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和可以享有的有利于、有益于自己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事物。
这其中,又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应该享有”是从应然的、道德的角度,也即人权的角度而言的;而“可以享有”是从实然的、法律的角度,也即可以实现的法定权利的角度而言的。
利益的这两个层面的内容,也即尚未法定化的利益和已经法定化的利益,如同我在前面分析的那样,前者具有发生学和现象学的意义,但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后者则具有现实的法律上的意义。
但是在现实的纠纷中和个案中,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作为当事人的案件主体,不可能通晓或仔细去区分哪个是法定化的利益,哪个又是未法定化的利益。
由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提出的一些利益要求和理由显得“荒谬、可笑”,实际上是在那些“懂法律”的人看来,觉得这些要求和理由距法律太远,或与法律相悖。
从法律的角度,每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人(个体、团体、国家)都有在法律的限度内追求和获取自己最大利益的正当权利,也有在法律的限度内维护和保护自己利益的正当权利。
因为每一个人的利益追求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利益追求的多样性。
但同时,又由于人类在利益追求上的类同性,又形成了利益追求上的趋同性。
于是,一个人在追求他的利益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同其他人的利益互进的、互益的和互动的,否则,人类也就不可能形成一种互助的合作关系。
但是,也有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利益追求同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和碰撞,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和紧张关系。
这也就是人类发生纠纷、冲突、矛盾、甚至战争的原由之一。
就像在一些案例中所表现的那样:在银行被抢劫案中,银行方面认为,银行职员有无条件的保护国家财产的义务,而银行职员则认为,在履行了应尽的法律义务之后,我还有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权利;在抱养弃婴案中,抱养人认为我含辛茹苦,弃婴理应由我抚养,而弃婴之母则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抚养权当然是我的;在银行储蓄案中,储蓄人认为,已故丈夫存的钱,应该取出来,而银行方面则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反,违反就是失职;而夫妻生育权相冲突的案例则是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权利冲突案例。
丈夫想要孩子,有生育权;妻子则不愿意要孩子,有不生育权。
这样两种权利不能相和谐时,便发生了冲突。
在这个案件中,不存在对错问题,也不存在侵权问题。
存在的只是一种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的权利而在不配合的状态下所发生的冲突情况。
因此,我认为,这个案例既是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一个特殊案例。
典型在于冲突双方无对错之分,我们无法做是非之判断;特殊在于它所涉及的权利类型是一种特殊类型;在“噪音污染”两案件中,一方认为,我有不受干扰的休息权,另一方则认为,我有娱乐权;在医疗急救案中,患者一方认为,我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权利,医院方面则认为,我有经营收益的权利;[1]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