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第一周考理科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03.65 KB
- 文档页数:17
太 原 五 中 -第一学期期中 高 二 化 学(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Fe 56第一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小题2分,11-题3分共50分 1.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B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C .氯化氢不易分解D .氯化氢可以导电2.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 .-3HCO +H 2OH 3O ++-23COB .+4NH +H 2ONH 3·H 2O ++H +C .CO 2+H 2O H 2CO 3D .H 2O +H 2O H 3O ++OH -3.在25℃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 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 .Na 2CO 3 NaHCO 3 NaClNH 4ClB .NaHSO 4NH 4ClNa 2SO 4 CH 3COOK C .(NH 4)2SO 4 NH 4ClNaHCO 3 NaNO 3D .AlCl 3 (NH 4)2SO 4 Na 2SNaNO 34.在25℃时,pH 都等于10的KOH 溶液与CH 3COOK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A .相等B .前者比后者大C .后者比前者大D .两者都比纯水电离度小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A .对反应体系加热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硫酸C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6.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一般都是可逆反应 ③只是复分解反应 ④有可能是置换反应 ⑤不可能有分子参加,正确的是 A .①③ B .只有④C .④⑤D .②④7.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组合是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 ③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 ④0.1 mol·L -1醋酸的pH 比0.1 mol·L -1盐酸pH 大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⑥0.1 mol·L-1醋酸钠溶液pH=8.9⑦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2速率慢A.②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②8.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溶液p 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p H= 4.5的番茄汁中c(H+)是p H=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C.AlCl3·6H2O通过加热最终可得到无水AlCl3D.p H为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9. 向三份0.1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10.有相同体积、相等pH的烧碱溶液和氨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溶液的物质量浓度相同B.用同浓度的盐酸中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C.升高温度10℃,两溶液的pH仍相等OH离子浓度相同D.两溶液中11.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中第一学期10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a 40Cu 40 Zn 65 S 32 Cl 35.5 Al 2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答案】C【难度】易【考点】危险化学品标志【解析】乙醇属于易燃液体,剧毒品主要为砷化物和氰化物。
故选C2.下列物质中,摩尔质量最大的是( )A.10mL H2OB.0.8mol H2SO4C.54g AlD.1g CaCO3【答案】D【难度】易【考点】摩尔质量【解析】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A. H2O摩尔质量为18g/molB. H2SO4摩尔质量为98g/molC. Al摩尔质量为27g/molD. CaCO 3摩尔质量为100g/mol故选D3.质量相同的N2和CO,下列物理量不一定相同的是( )A.物质的量B.分子个数C.原子个数D.气体体积【答案】D【难度】易【考点】化学计量计算【解析】N2和CO摩尔质量均为28g/mol,质量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等。
A.由分析知物质的量相等,故A正确。
B.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个数相等,故B正确。
C. 均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个数相等那么原子个数也相等,故C正确。
D.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体积才相等,D选项缺条件,故D错误。
故选D4.常温下,四个容积为20L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下列气体,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A.H 2B.HCl C.SO2D.CO2【答案】A【难度】中【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推论【解析】N2和CO摩尔质量均为28g/mol,质量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等。
A.由分析知物质的量相等,故A正确。
B.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个数相等,故B正确。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 二 化 学(理)校对:高二化学组(2019.1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2.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 .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C .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D .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H 3·H 2ONH 4++OH - B .H 2SO 32H ++SO 32-C .NaHCO 3Na ++H ++CO 32-D .CaCO 3Ca 2++CO 32-4.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 +)>c(OH -)的操作是( )A .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 .将水加热煮沸C .向水中通入CO 2气体D .向水中加食盐晶体5.反应A(g)+3B(g) =2C(g)+2D(g),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D)=0.4 mol / (L·s )B .υ(C)=30 mol / (L·min )C .υ(B)=0.9 mol / (L·s )D .υ(A)=0.15 mol / (L·s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A .溴水中存在Br 2+H 2O HBr +HBrO ,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反应CO(g)+NO 2(g) CO 2(g)NO(g) ΔH <0,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C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 2中的HClD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可加入适当的催化剂7.下列事实中,能说明MOH 是弱碱的有( )①0.1 mol·L -1 MOH 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②常温下,0.1 mol·L -1 MOH 溶液PH<13③0.1 mol·L -1 MOH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1 mol·L -1 NaOH 溶液弱④等体积的0.1 mol·L -1 MOH 溶液与0.1 mol·L -1 HC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A . ①②③B . ②③C . ②④D . ③④8.在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足量Mg(NO 3)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Mg(NO 3)2(s)2MgO(s)4NO 2(g)+O 2(g)衡状态的是( )A .NO 2消耗速率与O 24∶1B .NO 2C 变化D .MgO 9.已知: ①2H 2(g)+O 2ΔH =-571.6 kJ·mol -1②2CH 3OH(l)+3O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③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 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 -1 B.同质量的H 2(g)和CH 3OH(l)完全燃烧,H 2(g)放出的热量多C. 12 H 2SO 4(aq)+ 12 Ba(OH)2(aq) 12BaSO 4(s)+H 2O(l) ΔH =-57.3 kJ·mol -1 D.3H 2(g)+CO 2(g)CH 3OH(l)+H 2O(l) ΔH =+131.4 kJ·mol -110.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气体密度不变④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⑤加入催化剂,B 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A .①② B .② C .①③D .②④11.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D (g)加入1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Y(g)3Z(g) ΔH <0,平衡时,X 和Y 的转化率都是10%。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 >0D .Δ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3.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O 2(g)=2H 2O(1) △H= ―285.8kJ /molB .2H 2(g)+ O 2(g)=2H 2O(1) △H= +571.6 kJ /molC .2H 2(g)+O 2(g)=2H 2O(g) △H= ―571.6 kJ /molD .H 2(g)+21O 2(g)=H 2O(1) △H = ―285.8kJ /mol 4. 将V 1 mL 1.0 mol/L HCl 溶液和V 2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 1+V 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 △H=- kJ/mol (燃烧热)B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3kJ/mol (中和热)C .S (s )+O 2(g )=SO 2(g ); △H=-296.8kJ/mol (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6、已知:298时,2SO2(g) + O2(g) 2SO3(g);△H = —Q1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 B.Q1<Q2 C.Q1=Q2 D.Q1>Q27、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参考答案高二化学(理)10.17一、选择题(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B A C C D B A B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DBC B B CD A21. (每空2分,共8分)(1) 在浓氨水中存在NH 3+H2O NH3·H2O NH4++OH-,当加入固体NaOH后,c(OH-)变大,同时溶液温度升高,都促使平衡逆向移动。
(2) <(3)先增强后减弱 NH3·H2O+CH3COOH== NH4++CH3COO-+H2O22.(12分)(1)10-11mol·L-1。
(2) 10-12;10-10mol·L-1(3)10-2b/(a-10-b)或10-2b/a(4) 酸(5)由于K(CH3COOH)<K(HSCN),故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时,HSCN溶液中的c(H+)大于CH3COOH溶液中的c(H+),故与NaHCO3反应速率大。
23.(共14分)(1) 反应达平衡状态(2) 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逆反应方向;不能;为实验ⅱ做参照(4) 溶液颜色变得比ⅲ更浅(5)加热(加入浓碘水)24.(共16分)Ⅰ. Cl2(g)+NH3(g)===NH2Cl(g)+HCl(g) ΔH=+11.3 kJ·mol-1Ⅱ. (1) <(2) Cl2n NOn Cl2增加时,Cl2的转化率增大(3) A(4) 0.16 mol/( L·min) 80(5) > Qc<K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
2019中考山西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解析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题2分〕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黄瓜切成段B.布料裁成衣C.葡萄酿成酒D.钢锭轧成板2.以下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海水B.干冰C.液氧D.冰水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4.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等。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5.以下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B.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C.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D.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6.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右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汽油、煤油都是石油加工产品B.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C.生石灰与烧碱与水都有热量放出,不能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二者D.汽油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与食醋除水垢的原理不同。
8.〔2018山西,8题2分〕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以下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A.H2B.Cl2C.Na2CO3D.NaOH9.〔2018山西,9题2分〕以下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C〕A探究燃烧条件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0.〔2018山西,10题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D〕A、高锰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第二卷非选择题【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21.〔2018山西,21题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氢元素____;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个氮分子_______;钙离子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化学(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一、选择题:(1~15每小题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aSO4B. CH3COOHC. C2H5OHD. Cu【答案】B【解析】【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详解】A项、溶于水的硫酸钡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错误;B项、醋酸溶于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正确;C项、C2H5OH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项、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把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下列盐溶液显碱性的是A. NH4Cl溶液B. NaCl溶液C. NaHSO4溶液D. Na2CO3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盐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详解】A项、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B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没有能水解的离子,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C项、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导致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项、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其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根据“谁强谁显性、谁弱谁水解、强强显中性”来分析判断,熟悉常见盐的种类及性质是解答关键。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HClO电离 HClO=ClO-+H+B. CuSO 4水解 Cu2++2H2O Cu(OH)2↓+2H+C. NaHCO 3电离 NaHCO3Na++HCO3-D. KF水解Fˉ+H 2O HF+OHˉ【答案】D【解析】【分析】A、次氯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电离出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B、水解为可逆反应,且水解程度小,不生成沉淀;C、碳酸为二元弱酸,其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完全电离,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D、氟离子水解生成氟化氢和氢氧根离子。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化学(理)出题人:尹延刚校对人:谢英峰、赵姣姣时间:2019.9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1、2018年是“2025中国制造”启动年,而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B、我国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D、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属于胶体聚沉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D、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NaCl溶液和Fe(OH)3胶体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56 g铁粉在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3N AB、标准状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为4N AC、常温常压下,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6N AD、1mol 固体NaHSO4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 A4、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 一氧化氮和5.6L 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 AB、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C、一定温度下,1L 0.50 mol/L NH4Cl溶液与2L 0.25 mol/L NH4Cl溶液含NH4+的物质的量不同D、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2和CO所含的原子数均为2N A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Na2S溶液:2Fe3++S2- =2Fe2++S↓B、将Na2O2固体投入H218O中:2Na2O2+2H218O =4Na++4OH-+18O2↑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Al(OH)3↓+NH3·H2O+2BaSO4↓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MnO2+4H++4Cl-△Mn2++2H2O+2Cl2↑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用石墨作两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1-+2H2O 电解====C12↑+2OH-+H2↑B、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Na2FeO4:3ClO- + 2Fe(OH)3=2FeO42- + 3Cl- + H2O + 4H+C、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 + CO2=NH4+ + HCO3-D、NaHS的水解反应:HS-+H2O2-+H3O+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化学(理)命题人:王磊校对人:齐红涛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Ⅰ卷(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5每小题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SO2C.(NH4)2CO3D.Cl22、下列溶液中肯定为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pH<7的溶液C.c(OH-)<c(H+)的溶液D.能和NaOH发生反应的溶液3、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2CO3,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K W减小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4、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如果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跟比色卡对照,测得pH=6。
则此溶液的实际pH()A.小于6 B.大于6 C.等于6 D.大于75、将20mL 0.5mol·L-1盐酸与一块状大理石反应,下列的措施不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加入10mL 3mol·L-1盐酸B.给反应混合物加热C.将所用的大理石研磨成粉末D.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6、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进行的反应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进行的反应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D.如果ΔH和ΔS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7、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容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8、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22.30 mL B.22.35 mLC.23.65 mL D.23.70 mL9、下列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理科综合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 晚唐时候发明了黑火药,其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D. 二十世纪初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该方法中涉及到如下反应:NaCl + CO2+NH3+H2O=NaHCO3↓+NH4Cl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 AB. 7.8g Na2O2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3N AC. 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分子数为0.1N AD. 反应2KNO3+3C+S=N2↑+ 3CO2↑+K2S,每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数为N A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 简单离子的半径:X2->Y+C. 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 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4OH-+O2↑B. 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C. 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D. 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5.根据下列实验及其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①已知t℃时AgCI的Ksp=2×10-10;②在t℃时Ag2Cr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2019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第一周考理科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B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 .物质燃烧反应D .实验室制 H 2 的反应2. 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 CH 4 。
0 . 5mol CH 4 完全燃烧生成 CO 2 和 H 2 O(l) ,放出 44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 2CH 4 (g) + 4O 2 (g) == 2CO 2 (g) + 4H 2 O(l) Δ H == +890 kJ·mol -1B . CH 4 (g) + 2O 2 (g) == CO 2 (g) +2H 2 O(l) Δ H == +890 kJ·mol -1C . CH 4 (g) + 2O 2 (g) == CO 2 (g) + 2H 2 O(l) Δ H == -890 kJ·mol -1D . CH 4 (g) + O 2 (g) == CO 2 (g) +H 2 O(l) ΔH == -890 kJ·mol -13.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Q 2 > Q 1 的是A . 2H 2 ( g ) +O 2 ( g ) ====2H 2 O ( g )Δ H = -Q 1 2H 2( g ) +O 2 ( g ) ====2H 2 O ( l )Δ H = -Q 2B . S ( g ) +O 2 ( g ) ====SO 2 ( g )Δ H = -Q 1 S ( s ) + O 2 ( g ) ====SO 2 ( g )Δ H = -Q 2C . C ( s ) +O 2 ( g ) ====CO 2 ( g )Δ H = -Q 1 C ( s )+1/2O 2 ( g ) ====CO ( g )Δ H = -Q 2D . H 2 ( g ) +Cl 2 ( g ) ====2HCl ( g )Δ H = -Q 11/2 H 2 ( g ) +1/2Cl 2 ( g ) ====HCl ( g )Δ H = -Q 24.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 . CO ( g ) +1/2O 2 ( g ) ====CO 2 ( g )ΔH = -283 .0 kJ·mol -1B .C ( s ) +1/2O 2 ( g ) ====CO ( g )ΔH = -110 . 5 kJ·mol -1C . H 2 ( g ) +1/2O 2 ( g ) ====H 2 O ( g )ΔH = -241 . 8 kJ·mol -1D . 2C 8 H 18 ( l ) +25O 2 ( g ) ====16CO 2 ( g ) +18 H 2 O ( l )ΔH = -11036 kJ·mol -15. 分析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S ( s ,单斜) +O 2 ( g ) =SO 2 ( g )△H=+297 .16 kJ•mol -1B . S ( s ,单斜) +O 2 ( g ) =SO 2 ( g )△H=-296 .83 kJ•mol -1C . S ( s ,正交) +O 2 ( g ) =SO 2 ( g )△H=-296 .83 kJ•mol -1D .单斜硫比正交硫更稳定6.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 .由C (金刚石)═C (石墨)△H=-1 . 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稀溶液中: H + (aq) + OH - (aq)===H 2 O(l) Δ H =- 57 . 3 kJ·mol - 1 ,若将含 0 . 5 mol H 2 SO 4 的浓硫酸与含 1 mol NaOH 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 . 3 kJD .在25 ℃ 、 101 kPa 时, 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 . 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 2 (g) + O 2 (g)===2H 2O(l) Δ H =- 285 .8 kJ·mol - 17. 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 kJ ,且氧气中 1 mol O = 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 ,水蒸气中 1 mol H —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 ,则氢气中 1 mol H —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 . 920 kJ________B . 557 kJC . 436 kJ________D . 188 kJ8. 已知: 2Zn(s) + O 2 (g) =2ZnO(s) △H 1 =- 701 .0kJ·mol-1 , 2Hg(l)+ O 2 (g) =2HgO(s) △H 2 =- 181 .6kJ·mol -1 ,则反应 Zn(s) + HgO(s) = ZnO(s) + Hg(l) 的△H 为:A . +519 . 4 kJ·mol - 1 ________B . +259 .7 kJ·mol - 1C .- 259 .7 kJ·mol - 1 ________D .- 519 .4 kJ·mol - 19. 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 161 . 9 kJ ,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 5mol/L 的 KOH 溶液 100mL ,恰好生成正盐。
则此条件下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为A . +2590 . 4KJ/mol ________B .- 2590 . 4KJ/mol ________C . +1295 . 2KJ/molD .- 1295 . 2KJ/mol10. 反应 4NH 3 ( g ) +5O 2 ( g )_________ 4NO ( g ) +6H 2 O ( g ),在 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 . 45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V ( x )可表示为A . V ( NH 3 ) =0 . 010mol/ (L·S )B . V ( O 2 )=0 . 0010mol/ (L·S )C . V ( NO ) =0 . 0010mol/ (L·S )___________D . V ( H 2 O )=0 . 045mol/ (L·S )11. 在1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 2 S ( g ) + 3/2O 2 (g)=SO 2 (g)+H 2 O(g) △H 12H 2 S(g)+SO 2 (g)=3/2S 2 (g)+2H 2 O(g)________ △H 2H 2 S(g)+1/2O 2 (g)=S(g)+H 2 O(g) △H 3______________ 2S(g) =S 2 (g) △H 4则△H 4 的正确表达式为A .△H 4 =2/3 (△H 1 +△H 2 -3△H 3 ) _________B .△H 4 =2/3(3△H 3 -△H 1 -△H 2)C .△H 4 =3/2 (△H 1 +△H 2 -3△H 3 )D .△H 4 = 3/2(△H 1 -△H 2 -3△H 3 )12.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 4 + 5O 2 === P 4 O 10 。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 -P a kJ·mol - 1 、 P - O bkJ·mol - 1 、 P =O c kJ·mol - 1 、 O = O d kJ·mol - 1 。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A .( 6a + 5d - 4c - 12b )kJ·mol - 1B .( 4c + 12b - 6a - 5d )kJ·mol - 1C .( 4c + 12b - 4a - 5d )kJ·mol - 1D .( 4a + 5d - 4c - 12b )kJ·mol - 113. 灰锡 ( 以粉末状存在 ) 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 、白 ) + 2HCl(aq) = SnCl 2 (aq) + H 2 (g) ;②Sn(s 、灰 ) + 2HCl(aq) = SnCl 2 (aq) + H 2 (g) ;③Sn(s 、灰 ) Sn(s 、白 ) ;=+ 2 . 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 13 . 2 ℃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14.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s)+ O 2 (g)=CO 2 (g); △H 2 =-393 . 5KJ/mol;2H 2 (g)+O 2 (g)=2H 2 O(g); △H 2 =-483 . 6KJ/mol ,现有 0 . 2mol 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固混合物在 O 2 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 . 53KJ 的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 1 : 1 _________B 、 1 : 2 ______________C 、 2 : 3_________ D 、 3 : 215. 在 100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 CO 占 1/3 体积, CO 2 占 2/3 体积,且:C ( s ) + 1/2 O 2 ( g )═CO ( g )△H=-110 . 35kJ ;CO ( g ) + 1/2 O 2 ( g )═CO 2 ( g )△H=-282 . 5kJ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 、 392 . 92 KJ ______________B 、 2489 . 4 kJC 、 784 . 72 kJ ____________________D 、 3274 . 3 kJ16. 已知:CH 3 CH 2 CH 2 CH 3 (g) + 13/2O 2 (g)===4CO 2 (g) + 5H 2 O(l) ΔH =- 2 878 kJ/mol(CH 3 ) 2 CHCH 3 (g) + 13/2O 2 (g)===4CO 2 (g) + 5H 2 O(l) Δ H =- 2 86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17. 在合成氨反应中: N 2 +3H 2 2NH 3 经过一段时间, NH 3 的浓度增加了0 . 6mol/L ,在此段时间内用 V ( H 2 )表示反应速率为 V ( H 2 )=0 . 45mol/ (L·S ),则这段时间为A 、 0 . 44S ________B 、 1S _________C 、 1 . 33S ___________D 、 2S18. 把 0 . 6molX 气体和 0 . 4molY 气体混和于 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X ( g )+ Y ( g ) nZ ( g )+ 2W ( g ) 5 min 末生成 0 . 2molW ,若测知以 Z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 0 .01mol·L -1 ·min -1 ,则上述反应中化学计量数 n 值是A 、 1_________________B 、 2________________C 、 3_________________D 、 419. 化学反应 N 2 +3H 2 2NH 3 的能量变化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 N 2 (g)+3H 2 (g) 2NH 3 ( 1 );△ H =2(a-b-c)kJ·mol -1B . N 2 (g)+3H 2 (g) 2NH 3 (g) ;△ H =-2(b+a)kJ·mol -1C . N 2 (g)+ H 2 (g) NH 3 ( 1 );△ H =(b+c-a)kJ·mol -1D . N 2 (g)+ H 2 (g) NH 3 (g) ;△ H =(a+b)kJ·mol -120. 已知 H 2 (g)+Br 2 (l)=2HBr(g) ;△H=-72kJ/mol .蒸发 1mol Br 2 (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p21. 化学物质 H 2 (g) Br 2 (g) HBr(g) 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 a 为A . 404_________B . 260________C . 230D . 200二、填空题22. ( 1 )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 C 4 H 10 ),当 1kg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 4 kJ ,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