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第七章 数据库应用基础(3)
- 格式:ppt
- 大小:896.00 KB
- 文档页数:39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目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2.1 中央处理器1.2.2 存储器1.2.3 输入设备1.2.4 输出设备1.2.5 辅助存储设备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二章数据表示与数据存储2.1 数字系统2.2 位和字节2.3 基本数据类型2.3.1 整型2.3.2 浮点型2.3.3 字符型2.3.4 布尔型2.4 存储单位和存储容量2.5 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第三章操作系统3.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2 操作系统的分类3.2.1 批处理操作系统3.2.2 分时操作系统3.2.3 实时操作系统3.2.4 网络操作系统3.3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3.4 常用的操作系统第四章网络基础知识4.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4.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2.1 局域网4.2.2 广域网4.2.3 城域网4.2.4 互联网4.3 网络拓扑结构4.3.1 星型拓扑4.3.2 总线拓扑4.3.3 环形拓扑4.3.4 网状拓扑4.4 网络协议4.4.1 TCP/IP协议4.4.2 HTTP协议4.4.3 FTP协议第五章数据库基础5.1 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 5.2 数据库管理系统5.2.1 数据库的结构5.2.2 数据库的操作5.2.3 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5.3 关系型数据库5.3.1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操作 5.3.2 SQL语言基础5.3.3 数据库查询与应用第六章算法与程序设计6.1 算法的基本概念6.2 算法设计与分析6.3 程序设计语言6.3.1 C语言6.3.2 Java语言6.3.3 Python语言6.4 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第七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7.1 常用的操作系统7.2 办公软件7.2.1 文字处理软件7.2.2 电子表格软件7.2.3 演示文稿软件7.3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7.3.1 图形编辑工具7.3.2 图像处理软件7.4 多媒体应用软件第八章计算机安全与网络攻防 8.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 8.2 和恶意软件8.2.18.2.2 蠕虫8.2.38.2.4 嗅探器8.3 网络攻击与防范8.3.1 防火墙8.3.2 入侵检测系统8.3.3 安全策略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实例代码、数据表格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录《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录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2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1.3 计算机软件分类和应用场景1.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2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2.3 操作系统的组成和架构2.4 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第三章:数据库3.1 数据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3.2.1 数据库模型3.2.2 关系数据库3.2.3 SQL语言3.3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3.4 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第四章:算法与数据结构4.1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2 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4.3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4.4 算法的设计和优化第五章:编程语言5.1 编程语言的分类和特点5.2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应用领域5.3 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语义5.4 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第六章:计算机安全6.1 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原则6.2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6.3 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6.4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第七章:基础7.1 的定义和发展历史7.2 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7.3 深度学习算法和应用7.4 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第八章:计算机图形学8.1 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8.2 图像处理和图像压缩技术8.3 三维图形的建模和渲染技术8.4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第九章:软件工程9.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9.2 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9.3 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9.4 软件测试和维护第十章:计算机与社会10.1 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10.2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和经济发展10.3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10.4 法律与计算机科技的关系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 数据库设计案例附件2. 算法代码示例附件3. 编程语言学习资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数据隐私:指个人信息的保护,在计算机应用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一、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 教学目标:a.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b.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c. 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b.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
c.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
b.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c.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 教学资源:a.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程。
b. 课件:演示文稿。
c.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5. 教学步骤:a.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c.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d.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二、第二章:计算机操作基础1. 教学目标:a.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b. 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
c.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a.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b. 常用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c. 文件管理和网络安全常识。
3. 教学方法:a.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操作过程。
b.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c. 互助合作法: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讨论。
4. 教学资源:a. 教材:计算机操作基础教程。
b. 课件:演示文稿。
c. 实践素材:计算机设备、软件和应用程序。
5. 教学步骤:a. 导入:讲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演示: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过程。
c.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d. 互助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讨论。
三、第三章:办公软件应用1. 教学目标:a. 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b. 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c.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a.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本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教材,它向读者介绍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本教材是第四版,经过了多次修订和更新,已经成为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档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这本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包括教材的结构、内容概述以及其中涵盖的主要主题和概念。
教材结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前言:介绍了本教材的背景和目标读者,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本教材进行学习。
2.第一章:计算机入门: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定义、组成部分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第二章:计算机硬件: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
4.第三章:操作系统: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5.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协议和网络安全。
6.第五章:数据库系统:介绍了数据库的定义、基本概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7.第六章:计算机编程语言:介绍了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类、语法和常用编程语言的特点。
8.第七章:算法与数据结构:介绍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9.第八章:人工智能基础: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领域。
10.后记:总结了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并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参考资料和资源。
内容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教材以生动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主题和概念: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问题等。
2.数据库系统:介绍了数据库的定义、基本概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包括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等。
3.计算机编程语言:介绍了常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类、语法和特点,包括C语言、Python等。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Access数据库介绍Access是微软开发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具有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章将介绍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它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二章:创建数据库和表格在Access中,我们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数据库,然后在数据库中创建表格。
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创建数据库、设置数据库属性以及创建不同类型的表格。
第三章:数据类型和字段属性在创建表格时,我们需要定义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属性。
本章将介绍Access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如文本、数字、日期等,并讲解如何设置字段的属性,如是否允许空值、默认值等。
第四章:查询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从数据库中查询特定的数据。
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如选择特定的字段、设置查询条件、使用排序等。
第五章:表格之间的关系Access数据库允许创建多个表格,并通过关系来连接这些表格。
本章将介绍如何创建不同类型的表格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等,并讲解如何使用关系建立查询。
第六章:表单设计与数据输入表单是Access中用于方便用户输入、编辑和查看数据的界面。
本章将介绍如何设计表单,如添加文本框、复选框、下拉列表等控件,并讲解如何为表单添加数据输入验证规则。
第七章:报表生成与打印报表是Access中用于输出数据库中数据的工具。
本章将介绍如何创建报表,如定义报表的布局、设置报表的属性,并讲解如何使用报表向打印机输出数据。
第八章:宏的使用宏是Access中用于自动化操作的一种工具。
本章将介绍如何创建宏,如添加动作、设置条件,并讲解如何使用宏实现一些常见的自动化操作。
第九章:数据导入与导出Access支持与其他数据库和文件格式的数据导入与导出。
本章将介绍如何将数据从Excel、CSV等格式导入到Access数据库中,并讲解如何将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为其他格式。
第十章:数据库维护与备份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综合应用题1 图书销售(本题10分)题目1题干写出创建如下三张数据表的SQL语句。
(本题4分)“图书”表结构:书号:普通编码定长字符类型,长度为10,主键。
书名:普通编码可变长字符类型,长度为20,非空。
类别:统一字符编码定长字符类型,长度为4,取值为:“高等数学”、“量子力学”、“国学基础”。
出版日期:日期类型。
单价:整型。
“书店”表结构:书店编号:普通编码定长字符类型,长度为20,主键。
书店名:普通编码可变长字符类型,长度为30,非空。
地址:统一字符编码可变长字符类型,长度为30。
“销售”表结构:书号:普通编码定长字符类型,长度为10,引用图书表的外键。
书店编号:普通编码定长字符类型,长度为20,引用书店表的外键。
销售时间:日期时间类型。
销售数量:整型。
主键:(书号,书店编号,销售时间)。
答:CREATE TABLE 图书(书号char(10) primary key,书名varchar(20) not null,类别nchar(4) CHECK (类别IN('高等数学','量子力学', '国学基础')), 出版日期date,单价? int?????)CREATE TABLE 书店(书店编号char(20) primary key,书店名?? varchar(30) not null,地址???? nvarchar(30))CREATE TABLE 销售(书号char(10),书店编号char(20),销售时间datetime,销售数量int,Primary key(书号,书店编号,销售时间),Foreign key(书号) references 图书(书号),Foreign key(书店编号) references 书店(书店编号))题目2题干依据第1题所创建的三张表,写出完成下列操作的SQL语句。
(本题4分)1)? 查询“量子力学”类图书的书名和出版日期。
数据库及其应用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1.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是()。
A.数据库系统B.操作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库操作系统2.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文件系统简单,而数据库系统复杂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C.文件系统的数据量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大量数据D.文件系统只能管理数据文件,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各种类型文件3.不同实体之所以不同是根据()的不同加以区分的。
A.主键B.外键C.属性的定义、类型和个数D.名称4.下列描述的实体联系方式中错误的是()。
A.一对一B.一对二C.一对多D.多对多5.下列所描述画E-R图的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映数据库包含哪些数据B.反映数据库包含哪些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C.设计数据库D.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6.下列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中错误的是()。
A.结构完整性B.域完整性C.参照完整性D.实体完整性7.下列所述的两个相等关系的论点中正确的是()。
A.必须属性相同B.必须属性相同而且属性的取值也相同C.必须属性相同而且属性的取值也相同,并且必须保证行的次序完全相同D.必须属性相同而且属性的取值也相同,并且必须保证列的次序完全相同8.下列所述将一对多联系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A.只需将每个实体都转换为一个关系即可B.必须把每个实体转换为关系C.除需把每个实体都转换为一个关系外,还必须把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D.将两实体转换为关系,但需将一方实体的主键纳入多方关系中作为外键9.基于“雇员”表查找所有“女”雇员的关系运算属于()运算。
A.选择B.投影C.连接D.集合10.设“职工”和“车间”两关系模型如下:职工(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车间编号,车间主任)车间(车间编号,名称,人数,车间主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职工”关系属于2NF,“车间”关系属于3NFB.“职工”关系属于1NF,“车间”关系属于2NFC.“职工”关系属于2NF,“车间”关系属于2NFD.“职工”关系属于1NF,“车间”关系属于3NF二、填空题1.能够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称为________。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解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1.2 数据模型介绍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解释模型中的概念,如实体、属性、关系等1.3 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解释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关系第二章:SQL语言2.1 SQL概述介绍SQL的作用和特点解释SQL的基本语法和命令2.2 数据定义介绍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命令解释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和约束条件的设置2.3 数据操作介绍数据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命令解释SQL语句中的条件筛选和排序功能第三章:关系数据库管理3.1 关系数据库概述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作用3.2 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介绍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的基本操作解释选择、投影、连接和除法等操作的含义和应用3.3 数据库事务管理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属性解释事务管理的基本操作,如提交、回滚和隔离级别第四章:数据库安全与性能优化4.1 数据库安全介绍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解释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验证和加密等安全措施4.2 数据库性能优化介绍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查询优化、索引创建和数据分区等技术的作用和应用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备份策略、恢复模式和故障转移等操作的实现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5.1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解释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关系和流程5.2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解释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数据访问设计等内容5.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的工具和技术解释编程语言的选择、数据库连接和业务逻辑实现等步骤第六章:关系数据库高级功能6.1 函数依赖与规范化介绍函数依赖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规范化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第一范式至第三范式6.2 数据库模式设计介绍模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进行模式分解和模式重构6.3 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介绍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它们的语法和应用场景第七章:数据库编程技术7.1 数据库访问接口介绍ODBC、JDBC等数据库访问接口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接口进行数据库编程7.2 参数化查询与预编译语句介绍参数化查询和预编译语句的概念解释它们的优点和编程实现方法7.3 事务处理与并发控制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并发控制的重要性解释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的技术,如锁定和乐观并发控制第八章:XML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8.1 XML数据库概述介绍XML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XML数据模型和XML查询语言8.2 大数据技术简介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挑战解释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和Spark8.3 NoSQL数据库技术介绍NoSQL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解释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第九章:数据库系统的案例分析9.1 企业级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企业级数据库应用的典型案例解释案例中的数据库设计、性能优化和安全性考虑9.2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介绍云计算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部署和运维策略9.3 移动数据库应用案例探讨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挑战分析移动数据库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第十章: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未来10.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讨论新兴技术如NewSQL、图数据库等的发展状况10.2 数据库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讨论数据库技术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应对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10.3 数据库教育的未来分析数据库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需求讨论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人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库概念和特点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是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