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共生:综合信息的业态与生态
- 格式:pdf
- 大小:157.84 MB
- 文档页数:21
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的出现和产业融合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趋势。
新业态是指在现有传统业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形态。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和创新。
新业态和产业融合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互相促进和相互依赖。
新业态的出现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新业态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新业态的快速崛起也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空间。
产业融合为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支持,促使新业态能够更好地融入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科技领域,新业态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模式,激发了产业的全新活力。
在文化领域,通过产业融合,新业态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和体验。
在教育领域,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了更多创新的教育形式和机会。
总之,新业态和产业融合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新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格局,推动了经济的创新和升级。
而产业融合为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支持,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只有通过加强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关系,不断推动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包括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关系。
首先,对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对新业态的定义和特点、产业融合的概念和形式,以及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摘要:1.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概念2.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3.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优势4.我国在万物互联生态体系中的地位与贡献5.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概念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各种设备、设施、物品、生物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智能、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标签等技术,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
2.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3.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智能分析和自主决策。
4.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为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5.5G 通信技术:提供高速、低延迟的通信服务,为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提供网络连接支持。
三、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优势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1.高效: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决策,提高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效率。
2.节能: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
3.环保: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安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我国在万物互联生态体系中的地位与贡献我国在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创新。
同时,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技术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态体系。
2024年凉山州公需科继续教育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答案一、单选题1.数字经济以什么为主要载体?()。
(0.3分)A.数据资源B.通讯网络C.数据准确性D.现代信息网络√答对2.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首次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共分为()个大类,32个中类和156个小类。
(0.3分)A.5B.7C.10D.12√答对3.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是()。
(0.3分)A.数据时效性B.数据标准化C.通讯及时性D.数据准确性√答对4.数字经济以什么为关键要素?()。
(0.3分)A.数据准确性B.信息网络C.数据资源D.数据宽度√答对5.“智慧源于对术语的定义。
”是谁的至理名言?()。
(0.3分)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泰勒D.毛泽东√答对6.“酸狐狸平台”是美国NSA下属计算机网络入侵行动队的主战装备,攻击范围覆盖全球,重点攻击目标指向中国和俄罗斯。
(0.3分)A.对B.错C.泰勒√答对7.看到木马邮件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加入黑名单;2.删除。
(0.3分)A.对B.错C.泰勒D.毛泽东√答对8.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0.3分)A.对B.错C.泰勒D.毛泽东√答对9.根据本讲,中国与美国在网络安全上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小。
(0.3分)A.对B.错C.泰勒√答对10.网络安全是一种能力,数据安全不是一种能力。
(0.3分)A.对B.错C.泰勒D.毛泽东√答对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0.3分)A.2015年5月B.2015年6月C.2015年7月D.2015年8月√答对12.我国在哪个文件中,将数据作为市场要素第一次提出?()。
中国媒体融合这十年:共生、赋能与深融蒋海军;殷乐;高慧敏【期刊名称】《媒体融合新观察》【年(卷),期】2024()2【摘要】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走过十年。
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与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共生”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关键词,媒体融合不仅是内部机制、内容、技术基础上的“小融合”,更是建立在思维、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大融合”,这对用户感知、信息传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进入智能传播时代,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对于媒介形态、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形式和传播区域的影响也有新突破,这也在不断重塑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智能传播生态。
2024年,作为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在既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脱虚向实”。
因此,本期专题围绕媒体融合十年来的现状、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既是对第一个十年的回顾,亦是对下一个十年的展望。
专题重点探讨媒体深度融合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面的创新、发展与展望。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立足于整体态势。
【总页数】1页(P20-20)【作者】蒋海军;殷乐;高慧敏【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统筹联动强融合守正创新开新局--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全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走深走实2.媒体深融背景下中国新闻奖的导向引领——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融合启示3.媒体赋能与跨界创新--融媒体视域下的文学创意开发新局与路径4.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机制:连接、赋能与共生5.县级融媒体发展中的数据赋能与业务创新——基于深圳市龙岗区融媒集团“众创TV频道”的观察思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媒体融合与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媒体融合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趋势。
媒体融合将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和互动性,对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媒体融合对新闻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媒体融合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 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媒体融合使得新闻报道能够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
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的整合利用,新闻媒体可以更加全面地报道事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2. 实时性和互动性的提升传统媒体报道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媒体融合使得新闻报道能够实时快速地传播,互联网的借助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评论,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
3. 多媒体形式的呈现媒体融合使得新闻报道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描述,还可以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呈现。
这样的多媒体报道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新闻行业在媒体融合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信息真假辨别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虚假信息的传播容易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
新闻行业需要加强新闻审核的力度,提高信息筛选和辨别的能力。
2. 挑战:版权保护媒体融合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而这也加剧了版权保护的问题。
新闻行业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新闻报道的合法权益。
3. 机遇:多维度内容的创新媒体融合使得新闻行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创新内容形式,通过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形式,提供更加有趣和丰富的新闻体验。
通过创新内容形式,新闻行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用户体验。
4. 机遇: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媒体融合使得新闻媒体对用户的兴趣爱好、体验需求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新闻行业可以实现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黏性。
三、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新闻道德建设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行业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新闻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新闻质量。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作者:殷乐杨默涵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2024年第02期作者信息:殷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默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从“相加”走向“相融”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迈向全面创新的新阶段。
“共生”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关键词,因为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内部机制、内容、技术基础上的“小融合”,更是建立在思维、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大融合”,这对于用户感知、信息传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变革,未来也将在体验融合、关系融合、场景融合、价值融合、生态融合等方向进一步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多元融媒人机融合社会治理随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全面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等新技术的演进推动智能传播革命进入了下半场,这对于用户感知、信息传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是建设数字中国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一、体验融合:智能化技术打破时空边界,重塑用户体验以凝聚共识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迭代与演变,加速了社会的精细化发展,人成为媒体融合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一)数字终端持续普及泛化,激活用户的神经网络智能手机的泛化赋能数字化生活。
有调查结果显示,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达到90%以上,电视依然在传统媒体中一枝独秀,电脑终端与智能终端的拥有率增加,虽然一些智能终端的渗透率较低,但也开始出现在网络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占比均不超过20%,依次分别为“智能手表”(15.4%)、“智能音响”(14.7%)和“VR眼镜”(1.9%)。
其中,近70%网民每天接触微信,短视频平台的接触率近50%,电视仍在传统媒介接触中拔得头筹[1]。
这也表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智能手机在网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嵌入”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智能终端的出现与应用也为元宇宙概念在家庭场景的落地提供可能。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等10 则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导语:中国新闻传媒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新生态和新业态时期,它不仅仅是个体传媒机构的垂直发展,更是整个传媒行业的全面升级。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和新业态,展示其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
一、数字化平台与多元化内容创造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平台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理念,数字化平台推动了新闻内容的多元化创造。
视频、博客、社交媒体等形式丰富了传媒业的表达方式,为传媒工作者和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移动互联网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新闻传媒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渠道。
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新闻内容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同时,新闻传媒业的专业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三、数据分析与精准传播的结合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成为新闻传媒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新闻传媒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受众需求,精准地推送适合他们的内容。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新闻传媒业预测用户行为和趋势,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社交媒体与新闻传媒业的融合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媒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传媒机构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与用户互动,接收用户的意见和反馈。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传媒机构在新闻热点和事件中快速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加强了新闻传媒业和受众之间的互动。
五、虚拟现实与新闻传媒业的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媒业带来了全新的展示方式。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传媒机构可以呈现更加真实、沉浸式的新闻报道和内容创作,让受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事件的全貌。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新闻传媒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六、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传媒业的融合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为新闻传媒业带来了更多的可信度、透明度和安全性。
[摘要]数字创意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科技、创意和谐共生的产物,探索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及其互惠共生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视角,认为数字创意产业具有产业共生、区域共生、科技共生、创意共生四种共生模式,并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数字创意产业;共生理论;发生机制;模式[作者简介]许立勇,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副研究员;周从从,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科研人员,北京100020[中图分类号]F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20)04-0010-062020年第4期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但我国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支撑不足、数字内容创新质量不高、原创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研究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共生模式、共生发生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生理论下数字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一)数字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分类1.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文化新供给、促进文化新消费的新型文化业态[1]。
夏光富等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基于文化资源,利用现代数字信息与通信技术,以人的技艺才能和精神创造力作为动力,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文化价值生产活动的相关企业的集合[2]。
概而言之,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与服务的新型产业。
融合共生应用
融合共生是指将不同技术、行业或领域进行深度整合,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这种整合方式通常是通过共享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式来实现的。
在技术领域,融合共生可以指将不同的技术进行整合,例如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加透明度。
在金融领域,融合共生可以指将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整合,例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以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在医疗领域,融合共生可以指将不同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医院、诊所、药店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融合共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可以帮助不同行业和领域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具有竞争力的目标。
信息融合综述信息融合是指将来自多个来源、多个传感器或多个模态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它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提取重要特征、融合不同角度的信息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决策的精确性。
信息融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进行综述。
一、信息融合的定义与分类信息融合包括传感器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
传感器级融合主要是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配准和对准处理,以消除传感器本身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特征级融合则是在传感器级融合的基础上,对从不同传感器获取的特征进行集成、选择和提取,以增加信息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决策级融合是在特征级融合的基础上,将多个特征进行组合、优化和加权,以得到更可靠、准确的决策结果。
二、信息融合的应用领域信息融合技术在军事、交通、环境监测、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军事领域,信息融合技术可用于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情报分析等方面,提高军事作战效能。
在交通领域,信息融合技术可以用于交通拥堵监测、智能导航、交通流预测等方面,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
在环境监测领域,信息融合技术可以用于气象预报、水质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增强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物联网和智能城市领域,信息融合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设备数据的整合、智能家居的控制和优化、城市资源的调度等方面,提高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整体性能。
三、信息融合的方法和技术信息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方法、人工智能方法和模型驱动方法等。
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最大似然估计、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估计,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人工智能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学习和推理,提高数据的分类、识别和决策能力。
模型驱动方法主要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建模和仿真,以分析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四、信息融合的挑战与未来发展信息融合技术面临着数据质量、信息处理效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今⽇日头条CEO
综合信息的业态与⽣生态
搜索
图文
关注
短视频、小视频
问答、微头条
要闻
推荐
内容运营
推荐引擎关注订阅搜索引擎
分发方式
图 文
视 频问 答
短内容
内容体裁
要闻
热点
信息创造价值
应对“35岁”危机,学习才是硬道理麻省理工选出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喝了咖啡为啥还是困美洲杯分组正式出炉
有哪些长大后才理解的课文
陀螺翻转的科学奥秘
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未来5G的十大应用场景
为什么兔子不能洗澡?
信息创造价值
信
内容运营
推荐引擎关注订阅搜索引擎
分发方式
图 文
视 频问 答
短内容
内容体裁
要闻
热点
今日头条的使命
连接人与信息 促进创作与交流
专题要闻
主动搜索
关注头条号
推荐信息流
更大的世界
是超越我们当下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
是拥有更多分享和交流的世界
是每一个人都充满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阅读/播放
24
万篇
162%
阅读/播放
339
万篇
101%
阅读/播放
24
万篇
162%
阅读/播放
339
万篇
101%
文化
三农
时尚
汽车
健身
国风
美食
旅游
心理
职场
健康
生活
科技体育育儿
宠物
数码
科学
教育
财经
图文
短视频
短内容
图集
短视频
小视频
体育美食少儿
精品栏
⼀一键授权360°看⻋车
炫屏
在通用信息平台
合作共赢,构建良性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