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 格式:ppt
- 大小:12.81 MB
- 文档页数:79
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1.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知形式;其不受感知觉器官的限制,是在感知决得基础上,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摆脱感官功能的束缚超越时空限制概括性: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抽取对关系加以概括2.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认识过程中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的概述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是指运用具体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它需要借助语词和运算符号来完成思维的概述皮亚杰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皮亚杰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思维形式所作的分类感知运动思维:主要通过感觉知觉和运动图式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思维:通过表象进行的思维,其没有守恒的概念与可逆性具体运算思维:有概念守恒与可逆性,出现具体运算图式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运算思维:又称抽象的逻辑思维,是能进行命题运算的思维吉尔福特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聚合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思维:思维围绕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寻求合乎条件的各种答案(二)思维的心智操作1. 分析与综合2. 比较与分类3.抽象,概括和具体化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概念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得情景西蒙和纽厄尔的观点: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给定,目标和障碍三种成分给定: 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问题的目标状态,是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障碍:由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系列心理操作、思维认知操作2.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问题解决得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思维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算法、启发式算法式概念:运用解题的一套规则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if 具体的问题有解题规则,按照规则进行,问题肯定可以解决if 按规则求解,工作量大启发式: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试探搜索阶段目标反推法简化计划法类比推理法(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问题解决得效果如何,一方面和主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问题的性质及难易程度有关知觉特点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举例: 运动项目中的迁移动机强度(动机的高低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人由于先前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时限定事物功用或性能的现象功能的固着常常会使思维过程"固定化",降低问题的解决效率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一)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定义: 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它的显着特点是能够提供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其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统一评价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问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二)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第五章想象和思维本章主要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创造性思维:是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第一节想象一、想象的特点及功能(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例如,人们在听广播,看小说时,在头脑中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人物形象;发明家设计新机器时,在头脑中创造出的新产品的形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造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这些根据别人的口头或文字描述,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所形成的新形象都是想象活动的结果。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人们头脑中,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而且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它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读着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头脑中出现一幅苍凉的画面。
虽然这样的场景我们没有亲眼见到过,但是我们头脑里储存的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夕阳、瘦马等表象,人脑就对这些表象加工组合而形成一幅这样的画面。
想象不仅可以创造出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以及妖魔鬼怪等等。
尽管这一类形象离奇古怪,有时甚至荒诞无稽,但它们仍来自现实之中,来自对人脑中记忆表象的加工,孙悟空是人的特征和猴子的习性、动作等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猪八戒则是对人和猪的某些特征加工改造的结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试卷总分:68答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
参考答案: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形成的对该事物的稳定形象。
参考答案: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也叫做感知运动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
参考答案:元认知: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识”。
它涉及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测、自我调节。
二、选择题三、填空题想象[3分]1.表象[3分]2.直观行动思维[3分]3.元认知[3分]4.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
[2分]-----正确答案(C)1.无意想象A 有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是( )。
[2分]-----正确答案(C)2.无意想象A 有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思维的核心特征是( )。
[2分]-----正确答案(A)3.概括性A间接性B逻辑性C直接性D3岁前的儿童思维主要是( )。
[2分]-----正确答案(A)4.直观行动思维A 间接性思维B 具体性思维C 抽象性思维D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可分为 无意想象 和 有意想象 。
[每空2分]1.思维具有 概括性 、 间接性 、 逻辑性 等主要特征。
[每空2分]2.0~3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产生了词的概括 、 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 。
[每空2分]3.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为 相对具体性 、 不可逆性 、 自我中心 。
[每空2分]4.儿童形成数的概念,经历了 口头数数 、 给物说数 、 按数取物 、掌握数概念 四个发5.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学前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识想象;(2)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3)想象从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思维的特征:A.思维具有间接性B.思维具有概括性C.思维具有想象性D.是认识的高级形式2.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思维形式: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聚合思维3.下面哪个是无意想象A.创造想象B.梦C.再造想象D.幻想4.下面那个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A.概念B.判断C.推理D.幻想5.关于幻想的表述那个是不正确的A.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B. 是指向未来C. 宗教迷信的神奇幻想是脱离现实的D.幻想都是消极的二、名词解释1.思维2.聚合思维3.创造性思维4.再造想象5.无意想象6.幻想三、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2.简述创造思维的阶段3.想象的功能4. 有意想象具体分类二、综合应用题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根据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在将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单项选择题C D B D D二、名词解释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思考者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聚合起来,思路朝着同一方向聚敛前进,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答案的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的思维。
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剧作家创造一个新的剧目,发明家发明一个新的产品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其根本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
4.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5.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6.幻想幻想是一种与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有两个特点,一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正是个人希望所寄托的东西;二是指向未来。
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思维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两者都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思维是指人类在处理信息和问题时使用的过程。
它涉及到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思维是人类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它需要大量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
想象是指在没有直接感官输入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内在的心像来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境。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基础,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可以创造出无数美妙的事物。
思维和想象都是人类灵活运用脑力的表现,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处理问题时,思维和想象常常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推理,而想象则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数学模型和形象化思维。
总之,思维和想象是人类认知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这两种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开展自己的智力和创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