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_迁想妙得6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2.48 MB
- 文档页数:62
专题四仿用、变换句式——形神兼备,巧妙变换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实质上与修辞格“仿拟”近似。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
2017年高考创新题型中出现的逻辑推断题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考查。
在此类题型中“仿用句式”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和例句完全不一样,对内容的理解则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
2018年全国Ⅱ卷又对仿用句式进行考查,考查恢复传统形式,提供例句与材料进行仿写。
变换句式全国卷未做考查。
本专题把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放在一个专题,是因为仿用句式要求“形神兼备”,其中“形”里面就有修辞。
又因为修辞一般不单独设题(江苏卷有时会单独设题),所以本专题准备通过让考生掌握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及其特点,便于考生在仿用句式及阅读中分析判定修辞。
在掌握修辞的基础上,再了解仿用句式题的各种类型。
仿用句式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相同,所以在让同学们了解仿用句式题的基本类型后,统一讲解仿用句式题的通用解题技巧。
变换句式的复习,在让考生简单了解考情的基础上,采用逐个题型突破的形式进行。
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解析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
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评定一副作品是否美的同时,会自然而然的从视觉角度出发,比如这幅画是否画面协调,是否造型准确,是否拥有欣赏价值。
这确实是美,一副好的作品,应该能给人带来美感。
但美并不只是视觉上的这种肤浅的美。
美是来自内部的,不仅是绘画者的形似、技法,还包括绘画者所有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可以先从形状、结构上或色彩上成为成功的作品,但最终还是要观察这幅画是否表达了创作者的内心,视觉上的美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而要在形状、结构和色彩中表达绘画者的情感,表达出绘画者的心理所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才是判断一幅画是否是美的标志。
因此,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着眼于画作的美感,还要从创作者的情感角度、目的及所思所想上出发。
以顾恺之及其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例进行美术鉴赏分析。
顾恺之是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出身江南土著氏族家庭,家中世代为官,他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长大,因此他从小就博学多才,通晓文学四艺,尤其擅长绘画。
同时他的性格也很有趣味,做事很是痴迷,有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人们称他为三绝:文绝、画绝和痴绝。
受时代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顾恺之的思想比较复杂,首先,顾恺之的思想与当时朝中推行玄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顾恺之还受到了儒家、道教、佛学思想多重因素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他的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顾恺之的老师是卫协,在他本身的天赋和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很快,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就小有名气了。
他的绘画类型广泛,包括人物肖像及仙人、佛像、禽兽、山川河流风景等,他的画风不同凡响,有非常显著的个人特征,在当时被世人所追崇。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对后世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顾恺之把哲学范畴内的形神观和同代画家在绘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意经验结合加起来融合贯通,将“以形写神”上升到理论角度运用在绘画的领域中。
人物画与顾恺之的“形神兼备”理论顾恺之(约公元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1],出身贵族,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
他一生作画颇多,但遗憾的是其作品并无真迹流传于今,只有几幅珍贵的摹本保存下来,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但是,仅观这几幅精美作品所呈现出的总体风貌,与前代绘画相比较,便从内容到风格、技法都表现出了巨大的不同和超越,体现出特定时代的新特征。
而作为中国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强调在绘画中融入士人的人格情操和审美风貌,并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率先提出了“传神论”,将“神”“形”并重、“形神兼备”的思想引入画论之中影响极为深远,并最终使其超越绘画领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传统美学命题之一。
顾恺之现存画论著作主要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观此三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画论文章,其中所论又各有侧重:《论画》一篇所论偏重对于摹拓之法要点的阐述,《魏晋胜流画赞》以赏评画作为主,而在《画云台山记》中顾恺之集中阐释了其对于山水画作构思的认知。
此外,顾恺之的画论言论还散见于《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太平御览》中载录的某些片断之中,其影响同代及后世的传神理论和诸多美学命题就集中于这些画论之作中,其中以形神论影响最著。
人物画与顾恺之的“形神兼备”理论顾恺之的作画以肖像画为佳,他流传今日的画作摹本也以人物肖像画最为著名,而他自己对于肖像画的创作也最为看重,他在《论画》一文中开篇即言:“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
”[2]他先以绘画技巧本身为人物、山水、狗马等可传递神韵的类题材确立难易程度,从而将人物画置于较优地位。
其后又对“台榭”一类所谓器物加以比较品评,“以否定语式,造成其负面确定性,从而形成绘画有限集合的极致边界”[3]。
顾恺之以为台榭楼阁一类静态之物,其难处在于技法、笔法的细致入微,就像西方之素描,用力颇多,以精细为佳,难成,但是一旦画成便是佳作,这就是他所谓的“难成而易好”,这一类画作不需通过引起所谓画外之联想便可以得到审美之妙,即“不待迁想妙得也”,顾恺之认为,对于这一类画作不能因为它们是摹形之作就将其视为品级差等的画作,这也是顾恺之并非“重神轻形”的一个例证。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程类型:欣赏二、课时:2课时三、教材分析: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
本课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了部分优秀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四、教学思路设计:本课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古代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多个绘画题材,故而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只能有选择性的撷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
因此,我把此课分成两节课时来完成。
与人物相关联的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和古代人物画放在一节课上,山水和花鸟作为风景类放在一节课上。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有所了解。
本节课主要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从中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欣赏,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1.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170随笔杂谈作家 中国画发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审美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和民族风格早已被世界承认并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
从艺术特征的区别上讲,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而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
在本质上,它跟中国的其他艺术一样,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画在创作时特别讲究“立意”,即画家确立的所要表现的那个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画家所追求的情趣所在。
因此,画人物,它着力表现人物的精神、个性;画山水,它着力表现山水的自然美感传达给人的精神层面的意境;画花鸟鱼虫,它着力表现它们的形态特点。
中国画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它并不依照自然的光源,这也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情调和气氛。
它追求一定的装饰效果,因此有时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色,形成所谓的工笔重彩。
在画法上,中国画只注意线条的运用,以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刚柔来体现画中丰富的韵律节奏,从而造成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以写意为主,注重气韵和神似,主要表现事物的“神”,抒发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对形态表现则在其次。
但这不能理解为不要形似,因为神态的表现要建立在一定形态表现的基础之上,所以常说中国画形神兼备。
这里所说的神似,是指艺术创作上的主导精神和艺术欣赏阶段的主导意趣。
东晋时的顾恺之有意识地追求“传神”效果,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并总结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绘画理论。
“迁想妙得”也是顾恺之首先提出来的,这是关于画家如何体验生活以得到艺术构思的理论。
顾恺之主张绘画写神,有人问他怎样才能得到“神”,他回答:“迁想妙得。
”那么什么是“迁想妙得”呢?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观察、研究绘画的对象,深入揣摩、体会绘画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这就叫“迁想”;在迁想的基础上画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对象的精神气质,经过分析、提炼、加工,获得了艺术构思,这就叫“妙得”。
其实,迁想妙得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是艺术家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也是使绘画形神兼备的过程。
形神兼备最简单解释1. 形神兼备啊,不就是说一个东西或人既有外在的模样,又有内在的神韵嘛!就像一幅画,线条色彩是形,那画里透出的感觉就是神呀!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那神秘的微笑就是神呀,和她的外貌完美结合,这就是形神兼备嘛!2. 哎呀,形神兼备简单来说就是里外都好呀!好比一个演员,长得好看是形,能把角色演活了那就是神咯!像巩俐演的秋菊,那土土的样子和倔强的性格,多形神兼备呀!3. 形神兼备不就是既要有样子又要有内涵嘛!就像一辆跑车,酷炫的外观是形,强大的性能就是神呀!像法拉利,那外观和速度,不就是形神兼备的完美体现嘛!4. 嘿,形神兼备其实就是该有的都有嘛!比如说一只猫,可爱的模样是形,那灵动的眼神和活泼的性子就是神咯!我家那只猫就是这样,绝对的形神兼备呀!5. 形神兼备就是要两全其美呀!好比一首好歌,好听的旋律是形,能打动人心的歌词就是神啦!像周杰伦的歌,很多不都是形神兼备嘛!6. 形神兼备说白了就是外在内在都厉害呀!就像一个舞蹈家,优美的舞姿是形,传达出的情感就是神呀!像杨丽萍跳孔雀舞,那真的是形神兼备哇!7. 形神兼备不就是啥都不缺嘛!比如一个雕塑,精致的造型是形,蕴含的艺术气息就是神咯!大卫雕像不就是形神兼备的典范嘛!8. 形神兼备就是要完美结合呀!好比一场精彩的比赛,运动员的出色表现是形,那种拼搏精神就是神呀!像奥运会上那些运动员,很多都是形神兼备的嘛!9. 形神兼备就是要都到位嘛!就像一本好书,好看的封面是形,深刻的内容就是神啦!像《百年孤独》,那绝对是形神兼备的经典之作呀!10. 形神兼备简单得很嘛,就是既要好看又要有料呀!好比一个手机,漂亮的外观是形,强大的功能就是神咯!现在那些高端手机,不都是努力做到形神兼备嘛!我的观点结论:形神兼备就是要让外在和内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完美的境界呀!。
神形兼备的意思简介“神形兼备”一词在中文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在外表和内在两方面都非常出色,具备了美貌和才华的结合。
这个词语是由“神态”和“形象”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是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全面赞美。
神态与形象的含义•神态: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及情感和心灵状态的外在显现。
一个人的神态能够反映出其个性、才华和审美等方面的特质。
喜怒哀乐、自信与自卑、宽容与偏见等情感与态度都可以通过神态来传达。
•形象:指一个人的外貌、仪表以及舞台形象等方面的表现。
一个人的形象是通过衣着、举止、言谈和仪态等多个方面来展示的。
一个人的形象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人对其的整体评价。
神形兼备的重要性拥有神形兼备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和青睐,而且在社交和职业发展上也更有优势。
以下是神形兼备的重要性:1.积极的第一印象:一个人的外表和气质往往是他人在初次见面时对其的第一印象来源。
拥有优雅美丽的外貌和独特的气质能够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提升个人魅力:神形兼备的人拥有较高的吸引力和魅力,能够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生涯中,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将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3.彰显个人自信:拥有神形兼备的人往往自信心较强,对自己的外貌和才华都有一定的自豪感。
自信的人更容易面对挑战和压力,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4.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职场上,一个人的外貌和仪表会对他的职业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外表整洁、仪态端庄的人更容易赢得同事和上司的好感,也更容易取得职业上的进展。
如何达到神形兼备要达到神形兼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1.培养良好的个人形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穿着整洁合适的衣服,以及注重仪态的培养,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
2.增强自信心:积极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