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高血压杂志互联网平台建设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5
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摘要:开发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将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诊疗信息结构化、标准化处理,积累原始病历资料,实现医院病历信息管理,利于临床科研探索和发现。
方法:对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进行结构化、标准化录入,构建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平台,应用该系统对病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探究高血压群体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发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已录入4万余条患者的门诊就诊记录。
采用该系统,本研究对高血压群体中医证候特点挖掘分析,研究表明:①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最常见的前10位依次为眩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头胀、头重如裹、心烦、肢麻或偏瘫。
最常见脉象为脉弦细。
最常见舌象为舌红苔薄白。
②原发性高血压各证型与其症状、体征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该证型的症候特征。
③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血亏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气虚血瘀型>混合型>痰湿壅盛型。
从发病率来看,气血亏虚型多见于女性,男性患者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型多于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高,肝火亢盛型患者比率降低,阴虚阳亢、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患者比率上升。
④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值的变化特点:肝火亢盛型患者舒张压明显升高,阴虚阳亢型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升高,气血亏虚型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且压差增大。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医证候;建设与应用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讲求整体观察,辨证论治。
以往研究表明: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特征与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及病程等诸多因素相关。
因此,加强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控,探讨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及诊疗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建立起来的数据库系统[1],属于中医专科专病信息化研究的一部分,其在功能上既涵盖了患者在就诊过程记录的所有内容,亦能提供一般电子病历所不具备的服务功能,如按临床科研的需求对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自动有针对性地筛选,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
中华高血压杂志投稿须知(2021年版)本刊是国内唯一的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旨在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本刊设有多个专栏:编辑部述评、医学叙事、固定复方制剂大家谈、学术争鸣、共识、指南与实践、综述、论著(临床、基础、预防医学)、临床经验交流、讲座、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例点评、中美互换摘要、国内外动态等,欢迎投稿。
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刊投稿须知,以免不必要的重复往返审稿。
1投稿注意事项1.来稿应具先进性,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炼通顺。
2.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每篇文章审稿费60元。
推荐信应注明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
3.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与科室,通信作者的姓名及其通信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
文题页左下方说明资助来源,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作者还应在文末注明作者与所涉及药厂或药物公司有无利益牵涉。
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送本刊编辑部,对该作者以后投来的文章将优先录用。
4.本刊承诺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审稿流程见本刊网站:,可随时査阅。
未获通知者可向编辑部咨询。
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
5.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本刊刊用的文稿全部经2〜3位同行专家评审并作文字修改、删节。
修改意见寄给作者,作者参考同行专家及编辑部的意见加以修改。
欢迎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为自己的文章做合理辩护。
逾期1个月未修回者,视作自动退稿。
6.稿件确认刊载后,需付版面费。
刊印彩图者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
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
7.来稿请通过我刊网站(w w )在线投稿,必须存成W o rd文档的d o c格式(图表插入文中,无需单独发送)。
第5界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主编:
贡献:率先在我国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
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学术团体职务: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及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委员
《中国医药导刊》主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介入杂志》等多种国内外杂志副主编、编委。
《中国医药导刊》主编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主编
常务副主编:
副主编:
常务委员:
委员:
编辑部主任:
谢良地
编辑部副主任:
苏津自
陈小明
编辑部编辑:
陈小明
张刘峰
林东杰
林丽琼
罗晓惠
黄晓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名誉总编:
顾问:
总编:
副总编:
编委: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前 言2007年底中华医学会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就数字出版方面的长久发展合作达成战略共识,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数据库独家合作协议。
双方在理解与互信的基础上,秉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放联合的方针与原则,逐步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打造数字出版时代国内第一的医学数字出版集团。
2008年万方数据精心打造,推出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本产品手册将介绍该产品的详细信息,敬请查阅。
万方数据携手国内主流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共同开拓信息服务产业未来,让世界关注中国医药期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背景介绍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进步,数字形式已经成为出版商提供科技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促使出版商进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细分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适应技术的快速变化将是各细分领域出版商将要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医学会推出系列杂志数字版权独家合作项目,一方面顺应了国际科技信息服务及期刊出版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杂志数字化出版与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形成与合作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
同时,该合作可以推进创作深度,为创作者赢得更多的利益;使市场竞争规范合理;使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变得简单有效;使产业链条趋于稳定合理,有助于合作双方打造中文医学信息服务的国际品牌。
这些都将对我国信息内容服务产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具有很好的学术品牌优势与较高的学术质量,涉及的医学学科自成体系,各期刊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
中华医学会期刊,已经成为基于传统出版的学术文献交流平台,是国内医学工作者获取分享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
同时,数字化的期刊论文也为网络学术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缩短信息传递空间、提高信息效率、减少信息获取成本的首选。
………1中华医学会授权115种医学期刊刊名表3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产品亮点◎ 亮点1 行业典范,中华医学权威代表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是中文医学期刊出版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刊物,现有115种期刊分属不同专业细分领域。
《中华高血压杂志》投稿征稿简章《中华高血压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主办,创刊时间1993,曾用刊名《中国高血压杂志》,《高血压杂志》,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
国际刊号ISSN 1673-7245 ,国内刊号CN 11-5540/R ,邮发代号34-54 ,每期15元,全年价180元《中华高血压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
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
《中华高血压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惟一的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
本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中华高血压杂志》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全国内学类,北大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
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
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
获得了Caj-cd 规范获奖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福建省科技期刊三等奖(96)等奖项。
D01:10.11656/j.issn.l672-1519.2020.12.11•文献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中两医结合高血压管理平台设计思路**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5ZXHLSY00420);教育 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_16R54)。
作者简介:王 哲(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医內科学心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毛静远,E-mail : *************。
王 哲1'2'3,王 帅",毕颖斐",任晓宇 心,李林俸123,王晓婧 心,王贤良",毛静远12(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 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1617)摘要:[目的]通过搭建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管理平台,患者可进行便捷、高效、精准的自我管理,主管医师可远程浏览、回顾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服药等信息,最终达到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以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方法]平台由高血压网络数据库、高血压智能管理应用程序(APP )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构成。
聘请具有计算机系统开发资质的研究者共同完成高血压网络数据库、高血压智能管理APP 的初期开发。
由中标的医疗仪器厂家提供配套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并保留单项数据传输端口供高血压网络数据库采集患者数据。
[结果]1)依托网络云平台建立的高血压网 络数据库体系结构采用Browser/Server 模式,可实现系统登录、用户管理、资源维护、信息获取、数据储存、数据处理等功能。
存储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健康数据、医院导览、网站链接、服药提醒、慢病调查、科普宣传等信息数据。
科普宣传 中将中医药作为优势板块进行搭建,例如给予不同证型和体质高血压患者相应的药食、运动建议,介绍太极拳、八段锦、穴位按压等简便易行的非药物辅助治疗。
2)高血压智能管理APP 体系结构均采用Client/Server 模式,并可分为医生版与患者版。
基于移动网络社区高血压诊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目的建设移动互联网高血压监控健康管理平台,实现线上咨询、线下诊疗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方法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了预约挂号、用药咨询、血压监护、健康信息推送等功能模块。
结果移动互联网医院云平台可前移健康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医疗服务体验。
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掌握更多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治疗依从性。
结论通过移动互联网高血压诊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标签: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互联网高血压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也是引起成人死亡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于我国城乡各地。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实施的“高危筛查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36%、23%和6%[1]。
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社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有效手段[2-3],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积极控制患者血压,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高效、优质地管理高血压患者,已成为基层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我中心建设社区高血压诊疗平台的经验,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慢病管理诊疗平台在社区医疗单位的应用。
1 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现状与困难现阶段我国社区慢病管理中存在着社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医护人员资源短缺、慢病管理技能缺乏、居民健康意识较差等问题[4]。
社区开展高血压管理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看病等候时间长,就诊时间短。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定期到社区医院开常规的治疗药物,但每次都要在候诊、收费、取药等环节耗费大量的时间,医院的流程管理水平未能满足居民逐渐增加的医疗需求。
(2)医患沟通匮乏。
患者只能定期向医师反馈个人健康状况,若遇病情突变,难以及时获得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医师工作量庞大,难以针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解答注意事项,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
探讨互联网+社区高血压病立体化管理模式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社区防治是目前认可的高血压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建立互联网+社区高血压病的立体化管理模式,通过档案收集与互联网建立、远程监测、定期培训与指导、定期随访、在线宣传与咨询,“五位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进行社区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进而稳定血压,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提高社区高血压病防治效果。
【关键字】高血压;防治;社区;互联网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心理压力过重,活动减少,高钠高脂饮食等影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1高血压病现行状况的社区调查根据2003年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献报道,全国高血压患者约1.3亿,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2%,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控制率仅为8.1%,认知率、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我小组于2015年夏,对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小区进行高血压现行状况调查,选取高血压病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4例,女114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66.99±11.38)岁,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5.66%、38.54%、32.97%,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为55%,与文献报道其它社区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相比,均有小幅增长。
虽经过十几年的宣传教育,高血压病的认知度和控制率有所提高,但目前高血压病控制率仍较低,仍是我国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为加强高血压病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探索出一套以社区为基础进行互联网+社区高血压病“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质量,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深远的影响。
2互联网+社区管理模式的意义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而居民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居住和生活,高血压的防控和管理应从医院治病模式转向社区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