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第一次世界大战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5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 7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迸发【课程标准】:简述“联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认识欧洲两大军事抗衡公司形成的严重结果。
叙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迫。
【教课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矛盾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基础认识战引火线的作用。
知识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研究战前的两大军事公司是如何形成的?大战的“引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能力议论成了如何的灾害?过程分层一战迸发前夜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第一次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方法解疑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迪?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唯物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趋尖利,形成三国联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史观军事侵略公司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后致使大战迸发。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感情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害,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端。
态度刺杀斐迪南夫妻的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可是他的个人冒险价值行为不只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观人文训很深刻。
热血青年在保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修养——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全力防止盲目采纳偏执行动,防止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迫。
【教材剖析】:课文介绍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趋尖利,形成三国联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公司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后致使大战迸发。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害,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端。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1.通过概念解读等方式,了解“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通过材料研读等方式,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和相关战役的学习,了解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史为鉴,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教学难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出示下列两图,并设问:下列图表反映出什么问题?教师点拨: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从1914年英、法、德、美殖民地的比较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德工业产量虽占第一、第二位,但是殖民地却在第五、第四位,传统的殖民强国英法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落后,却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殖民地。
图表反映出:各国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反比。
结论: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教师补充:三次王朝战争,德国完成统一(1871)。
德国统一,虽然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但是保留了较多的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
第一步:通过图表架构图展示约的性质是什么?结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通过架构形成图和名人名言使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印象更深刻,通过设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通过展示以下图表和材料说明,让学生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状况。
学生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的状况。
3.巴尔干半岛是个火药桶出示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教师讲授巴尔干半岛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局势。
学生听讲、思考。
复杂的巴尔干半岛局势,为本课难点之一,老师通过地图形象讲述,以让学生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视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卷入国家、人口之多,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超出我们的相像。
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新课学习(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教师出示图片: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级)。
教师补充:垄断资本主义的最突出的特征是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
为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原料、价格的控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世界的瓜分。
2、教师出示图表数据并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问题:根据下列表格工业产量及殖民地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参考答案: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位次下降,但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设计本课的说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面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说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资源怎么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上承两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下启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时间上看,本课跨越了从19 世纪后半期到战争结束的几十年;从内容上看,包括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及影响等。
从全球史观上看,一战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二、说学生——学情怎么判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重,渴望求知,关心国内、国际局势。
他们具备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史料的能力及简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知识积淀较为薄弱,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上尚有欠缺。
三、说目标——方向怎么定1. 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2022 版)要求: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掠夺性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凡尔登战役,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坚定和平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确定的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说方法——师生怎么做教法:针对学情特点,以史料为载体设置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二月革命;美国的参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奥匈帝国瓦;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
2、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运营、性质、结局和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
这场战争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重点难点】重点: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难点:大战的性质及大战结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大战的爆发(板书)投影《大战爆发前的巴尔干半岛》图,教师指图解说:这就是直接引起大战爆发的地区——巴尔干半岛。
提问:巴尔干为什么成了列强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教师指出: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处,战略地位重要。
都想争夺、控制这个地区,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巴尔干半岛成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呢?(学生回答:萨拉热窝事件)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让学生简单说说事件的情况。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检阅完军事演习,乘车回市政厅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2、大战开始──德奥挑起战争(1914年7月)(板书)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教案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目标: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含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的历史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图片、视频、音频等相关的教学素材。
4. 活动材料:学生练习册、笔、纸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一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他们对这个话题的了解程度。
知识传授:1.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参战国家、战争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如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条约、领土变化、经济影响等。
小组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参战国家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制作一份关于该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影响的报告。
3.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讨论。
个人思考活动:1. 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记或信件。
2. 学生可以选择扮演一个参战士兵、一个家属或一个政治家等角色,表达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他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他们的疑问。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纪念馆,亲身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遗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报告、日记或信件等作品,评估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组织一次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讨论法:通过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包括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军备竞赛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争夺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战场和主要战役。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包括战争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德国的赔款和领土割让、国际联盟的成立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学生能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索”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果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场战争,有人说它第一次突破了以往各国战争都不超出自己家门口范围的惯例,有人说它改变了世界之后100年的历史,有人说它使欧洲的灯火熄灭了,我们一辈子都见不到它再亮起来,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共同走近这段充满硝烟的岁月。
二、新课讲授(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
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强烈,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引发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材料展示:材料一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
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
(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帅: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目录(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教师总结一战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主要原因T *矛盾尖锐 两大军事集团出现萨拉热窝事件(1914 0& 28) 导火索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学生梳理后回答,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图示。
九下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为了纪念普林西普,在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站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的墙壁上嵌入了一块约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
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面积不成比例。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问: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2.帝国主义矛盾的实质。
德国:要求按照国家实力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9世纪中后期,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
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
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
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
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英国为核心4.影响: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背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2)学生能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影响。
2、教学难点(1)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综合分析。
(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对战争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如战场的废墟、士兵的伤亡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讲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夺日益激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介绍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的形成过程和成员国的目的。
③萨拉热窝事件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和影响,强调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①战争的爆发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
(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
本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现代史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事实,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战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将领和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出发,认识和平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信息准确。
2.图片、音频、视频: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是20世纪初最具有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与会国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各国参与的原因;2.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主要战场;3. 了解与会国家以及其参与大战的动机;4.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各国参战原因;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主要战场;3. 与会国家和其参与大战的动机;4.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起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兴趣。
例如,“你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了解?”、“你觉得为什么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战争?”等问题。
步骤二:授课(30分钟)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各国参战原因:a. 欧洲主要列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b. 意外的事件:萨拉热窝事件;c. 各国参战原因的复杂性:同盟关系、领土争端等。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主要战场:a. 西线阵地战:塞纳河、马恩河战役等;b. 东线战争:图图拉海战、加利波利战役等;c. 其他战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在加里波利战役中的表现等。
3. 与会国家和其参与大战的动机:a. 协约国家:英国、法国、俄罗斯等;b. 同盟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c. 中立国家:美国、瑞士、荷兰等。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后世的影响:a. 工业和技术的飞跃:坦克、飞机、毒气等新兵器的使用;b. 政治格局的重塑:俄罗斯革命、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等;c. 带来世界秩序的动荡和不确定性。
步骤三: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有哪些?哪些原因对你影响最深?2. 你了解哪些与会国家以及其参与大战的原因?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步骤四:总结回顾(10分钟)由学生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回顾。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授课教师:三明十一中朱鹏授课时间:2004年12月15日
授课班级:初三(3)班授课地点:五楼多媒体教室
课程标准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