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记录单(电磁铁)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玉井矿小学实验报告单玉井矿小学实验报告单1 / 26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2 / 263 / 26XX 小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人:XX 小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4 / 26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5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6 / 267 / 26XX 小学实验记录单XX 小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8 / 26记录人: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9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0 / 2611 / 26记录人:XX 小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人:XX 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2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3 / 2614 / 26XX 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5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6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7 / 2618 / 26XX 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19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20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21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22 / 26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23 / 2624 / 2625 / 26。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即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但大于1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使用温度计并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仪器和器材:温度计和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6.估测冷水温度。
7.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摄氏度,分度值为1摄氏度。
记录数据:手指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和实测温度。
热:估测温度为5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50摄氏度。
温:估测温度为38摄氏度,实测温度为37摄氏度。
冷:估测温度为1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18摄氏度。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刻度尺的量程为0~20mm,分度值为1mm,零刻度线未磨损。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2)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概念;难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仪器和材料:铁钉、漆包线、大头针、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学生电源、导线教学过程:(-)引课并提出问题上节课学习了通电螺线管,如果在通电螺线管中加入一根铁棒,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
(教师演示)当线圈中没有电流时,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当线圈中有电流时,电磁铁是否有磁性?(教师演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实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越多说明它的磁性越()?那么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观察,从结构上认识螺线管与电磁铁的区别。
学生观察,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学生思考,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
(二)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自由猜想,构建理解式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地猜想。
学生猜想、假设①与电磁铁中电流大小有关。
②与电磁铁匝数有关。
(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师生讨论得出最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①用什么办法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②用什么方法和器材来改变和比较电磁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③用什么方法和器材来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学生思考,分组进行实验方案交流。
(四)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和电路图设计思想:①保证电磁铁线圈匝数不变,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并通过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②保证线圈中电流大小不变,改变线圈匝数,利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压。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的乘积
结论: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就越强。
实验名称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器材:
报纸35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
制作过程:
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动手造桥。
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
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 实验过程:
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10圈、20圈、30圈、40圈)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
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时间:2016年12月6日
时间:2016年11月29日。
实验一:观察比较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镜片的实验实验材料: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片实验记录:实验二:自制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放大镜、卡纸、剪刀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放大镜。
2、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文字,调整距离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3、在放大镜下面再放上一块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调整距离,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4、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反复移近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看到的图像。
5、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并把两个放大镜用纸筒固定。
实验记录: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需要不断调试实验结论:使用两个放大镜制成的简易显微镜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三:使用显微镜实验材料:光学显微镜、玻片标本、记录单实验步骤: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具体方法如下: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武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武警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调整,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记录下来。
实验要求: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光源,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画图要实事求是。
实验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液、吸水纸、镊子、小刀、清水。
实验步骤:1、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撕: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划出一个“#”字,用镊子撕下“#”字中间的表皮3、展:将取下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注意表皮需要展平,不能折叠4、盖:用镊子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用气泡5、染:用滴管吸取少量的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分。
电磁铁小实验作文
标题:探索电磁奥秘:一次有趣的电磁铁实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决定进行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制作并测试电磁铁。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亲手体验了电磁现象的魅力,更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准备了所需的材料:一枚大头针、一段导线、一个电池和一卷绝缘胶带。
我按照教程,将导线绕在大头针上,大约绕了30圈,然后用绝缘胶带固定住,防止短路。
这就是我的简易电磁铁。
接着,我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到电池上,瞬间,我感觉到手中的大头针似乎有了生命。
我尝试让它靠近一些小铁片,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静止的铁片竟然被吸引过来,就像是被磁铁吸附一样。
我兴奋地调整电池的正负极,发现电磁铁的吸引力也会随之改变。
这正是电磁铁的基本特性——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这个实验让我惊叹不已,它让我亲眼见证了电流如何转化为磁力,理解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尝试着改变导线的圈数,发现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这让我对科学的神奇和无穷可能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通过这次电磁铁的小实验,我不仅享受到了动手的乐趣,也深化了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
科学并不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去实践,就能发现它的美妙。
这次实验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也是我对科学热爱的源泉之一。
六年级上册
学生必做实验活动
评
价
细
则
活动一:杠杆尺的研究(小组活动)
杠杆尺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
2
3、分析上面实验数据,我发现:
省力的情况有;费用力的情况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有。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实验(小组活动)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动滑轮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
活动三:纸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小组活动)纸的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搭纸桥模型:
3、实验操作:
活动四: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塑料瓶不容易倒的秘密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
活动五:奥斯特实验(小组活动)
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变化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3、在桌子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
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4、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重合或平行):5分
活动六: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
1、写出实验器材:。
2、研究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操作:
结论:。
3、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电流方向有关吗?。
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杠杆尺的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一)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二)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我们的发现: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课题 1.电和磁实验名称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组长记录员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数条、指南针1个实验操作要点1.组建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用通电的导线放在指南针上方,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针的变化;2.用短路的方式在进行尝试,观察指南针的变化;3.做一个线圈,重复上面实验,观察指南针的变化试着观察什么情况下指南针的偏转角度最大?备注提升:电路短路的时间要短,否则会损坏电池,影响实验效果。
画图表示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课题 2.电磁铁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组长记录员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1米、三寸钉、大头针、砂纸实验操作要点1. 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沿一个方向缠绕30—50圈,两边留出10—15厘米,固定,以免松开。
2.把电磁铁连接电池,试着吸引下大头针等其他小型铁制物品,重复2—3次看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备注提升:电路短路的时间要短,否则会损坏电池,影响实验效果。
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组号:时间:年月日课题 2.电磁铁实验名称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组长实验类别分组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1米、三寸钉、大头针、砂纸、指南针实验操作要点1. 组建一个电磁铁;2.用指南针的南北极分别靠近电磁铁检测南北极,重复多次测试自己的电磁铁的南北极;我们的发现:1.钉帽连接电池正极时: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钉帽连接电池负极时: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2. 钉帽连接电池正极,线圈顺时针方向缠绕,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钉帽连接电池正极,线圈逆时针方向缠绕,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时间:年月日班级:第组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实验记录单时间: 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 组次: ____实验名称:串联与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一、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1.按右图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2.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3.与L2串联的总电压U。
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按右图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
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单时间: 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 组次: ____实验名称: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与进行实验A.检查实验器材的数量,并观察杠杆上的分度值和每个钩码的质量B.把杠杆放在支架上,两个细铁丝环位于支点两侧并与支点等距。
C. 在没有挂钩码前,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D.利用铁丝环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移动铁丝环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E.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重复步骤、F按实验要求整理器材记录实验数据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自己实验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2)实验数据记录:。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实验内容 1 使用工具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使学生认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和作用。
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 2 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不相同的工拥有不相同的使用方法不相同的工拥有不相同的使用方法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 月7 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 2 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认识杠杆的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 种将杠杆尺调治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实验步骤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地址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地址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地址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 9月12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可否省力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解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地址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地址决定的。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 9月14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4)实验内容 4 轮轴的奥秘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1 个, 钩码、线、铁架台。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 并在轮和实验步骤轴上分别挂上钩码 , 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 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 , 直到平衡。
1、在平衡时 , 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 即实验现象在轮上省力 , 轴上费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模拟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装置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运动过程中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影子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明确地球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仪转动的方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向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变化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1.小电筒代表太阳;盒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盒中月相变变化;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实验活动一:杠杆尺的研究
杠杆尺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
2、实验操作及记录:
3、分析上面实验数据,我发现:
省力的情况有;费用力的情况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有。
实验活动二:研究动滑轮的实验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动滑轮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
我们的发现:
实验活动三:纸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纸的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搭纸桥模型:
3、实验操作:
实验活动四: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塑料瓶不容易倒的秘密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
实验活动五:奥斯特实验
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变化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3、在桌子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
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4、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重合或平行):
实验活动六: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的实验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研究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操作:
结论:我们小组的钉尖是极;钉头是极。
3、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的方向?选择其中一个因素实验。
电磁驱动实验报告一、引言电磁驱动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电流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能量转换的技术。
通过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反过来,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并可能产生驱动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电磁驱动的原理和实践,并评估其潜在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为了进行实验,我们需要以下设备和材料:1.电磁铁:用于产生磁场。
通常由线圈绕在铁芯上构成,通过电流来产生磁场。
2.直流电源:用于提供电流,可以是电池或可调直流电源。
3.测量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计等,用于测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4.导体棒:用于在磁场中移动并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
5.支架和滑轮:用于固定和移动导体棒。
6.绝缘材料:如绝缘胶带或绝缘手套,用于确保实验安全。
三、实验过程1.准备实验设备:将电磁铁、直流电源、测量仪器、导体棒、支架和滑轮等设备准备好,并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状态。
2.搭建实验装置:根据实验需求,搭建一个简单的装置来放置电磁铁、导体棒和测量仪器。
确保装置稳定可靠,以便进行实验。
3.通电前检查:在接通电源之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正确连接,并确保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
4.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测量仪器记录相关数据,如电流、电压和功率等。
特别关注导体棒的移动情况,记录其在磁场中的位置和速度变化。
5.改变条件: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尝试改变磁场强度、电流大小和导体棒的材料等条件,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数据处理与分析: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相关参数,如电磁力、能量转换效率等。
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和应用。
7.安全注意事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注意安全问题。
使用绝缘材料保护自己和其他人免受电击危险。
此外,确保装置稳定可靠,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当导体棒在磁场中移动时,会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铁的研究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构造,并知道电磁铁是由电产生磁性的装置。
2.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电磁铁进行有序地主题研究,并通过交流初步厘清电磁铁与磁铁相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性质。
3.在交流过程中把意思表达清楚,善于倾听和质疑,懂得要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点。
三、学习难点: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不同点。
四、学习材料:每四人小组1个指南针、1干电池、1根漆包线(长短)、小垫圈、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一)做一个电磁铁1.出示一个制作好的电磁铁(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你们以前没有见过的实验装置,这个装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我这里啊,还有一些铁做的小垫圈,)你觉得我这个装置能吸引小垫圈吗?【师演示】2.接下来请看仔细,你发现了什么?【师拿出一节电池,演示吸引小垫圈】(预设:通上电之后,这个装置可以吸引小垫圈了)3.你想不想做这样一个装置试试?怎么做呢?请看老视频。
(微课展示新装置制作方法)(要求:做好后,吸引小垫圈,吸三次,把你们的数据记录下来。
)4.学生制作并测试活动。
5.(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1.你觉得这个装置和什么比较相似?(磁铁)哪儿相似?【有磁性,能吸铁。
——追问:你看到吸引小垫圈就断定他有磁性了吗?】哪儿不同?【需要有电才能吸铁。
】教师追问:断电后呢?磁性消失了2.回忆一下,磁铁有哪些性质?(有磁性,能吸铁;有两极,南极“S”和北极“N”;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南北方向。
)3.你觉得接下去我们可以研究什么?(1)有没有南北极?——PPT介绍“钉尖”“钉帽”,如果有南北极,你觉得可能会在哪里?需要什么材料来检测?【指南针,以下2~3点学生如果不提出则略过。
】老师给你们再提供一个材料:指南针。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南北极,有人知道怎么用吗?(用钉尖去靠近指南针的一端,比如说去靠近南极,如果钉尖和指南针的南极是相互吸引的,说明钉尖是北极,如果钉尖和南极互相排斥,说明钉尖就是南极,你是根据什么得判断的?同级相斥,异级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