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科目: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单位:教师:《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固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识别物体的状态。
2.能根据物体在常温下的状态对周围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
3.能利用感官估测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4.能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5.能归纳出固体的主要特点。
6.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它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课件、橡皮、天平、记录表等。
一、谈话,设疑激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出示课件)有的是气体有的是液体有的是固体,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气体、液体和固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正确的小组进行鼓励。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直接请学生把生活中的物品按固体、液体、气体的标准分类,简单直观印象深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师:引导学生对课件上的物体进行分类师:在这里有几种比较特殊的物体,我们应该如何分类呢?学生小组活动师:指导学生填写(气球--气体和固体,沙拉酱—液体和固体,汽车—固体、气体和液体)目的:加深对物体三种状态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之分,物体有时是由不同状态的物质组成的,对纯净物质的状态分类才是更准确的。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师:知道物体三种状态之后,我们来一步步研究它们各自的性质,先来研究固体的性质。
首先,拿出你们的橡皮,来观察一下。
(拿一个较规则的橡皮和学生一起讨论)。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四年级下册《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8、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9、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1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画在黑板上三个圈)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测量石块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测量石头体积方法的过程,获得“等积变形”的转化方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得必要的思维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学会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液体体积与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量筒,并让同学们回忆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为测量固体体积作铺垫。
师提出问题:我们学了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但怎么测量固体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二、互动交流,探索方法。
1、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师:以小石块为例,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测量方案。
在这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小视频,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师:同学们, 乌鸦喝水的故事不陌生吧?乌鸦很聪明,利用智慧喝到了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你想到了什么?生:乌鸦把石子投入到瓶子中,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把水向上溢,乌鸦就喝到了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把石块投入到瓶子中,石块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也就是石块的体积.同学们认真思考,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能设计出测量石块的体积吗?2、小组交流,制定方案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可行测量方案。
师巡视给予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汇报所设计的方案,测量步骤及所需测量工具,边汇报,边拿自己所需仪器。
设想:学生选用最多的两种方案。
(一)量筒里放入一定体积的水,把要测量的石块放进量筒,放入石块后量筒里的水的体积减去没放之前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书本、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石块、记录表、量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食用油,气球、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五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画在黑板上三个圈)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进行表扬。
(二)学习新课: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记录表。
(2)学生分组观察,研究,讨论并填表,教师对个别组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三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记录表。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研究并填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四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五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科学知识: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做出合理判断和设想。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夹子1、苹果1、小块苹果1、土豆1、小块土豆1、蜡烛1、半截蜡烛1学生分组实验:水槽8、小块苹果8、小石子8、硬币8、橡皮8、土豆8、一截蜡烛8,烧杯8、食盐3、沙子3、大米2、活动记录表50。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出示夹子: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夹子)2、师:对,这是夹子。
像夹子这样的物体我们又把它叫做什么?(师板书:固体)3、师:现在老师把夹子放进水里,请你们猜猜,会出现什么现象呢?4、学生交流发言。
5、师:看来把夹子这样的固体放到水里,还有许多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师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二、研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固体,你们看,这是什么?(苹果、小石子、硬币、橡皮、土豆、蜡烛)2、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你预测的结果填到记录表上“我们的预测”一栏里。
(幻灯2)3、学生进行交流。
4、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预测结果?5、师:怎样做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做实验)6、师: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幻灯3)(齐读)(1)把固体放到水里时,要一个一个的,轻轻地放。
(2)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验证一个,记录一个)。
(3)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4)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7、师:听清楚了要求,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做实验进行验证了吧。
6.固体、液体和气体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1.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2.简述物体状态的主要特征。
◆能力与过程1.能通过观察知道某种物质形态的特点;2.比较区别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世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
同时,还要尝试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的比较体验比较等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教学难点固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四、教学用具飞鸟、游鱼的录像;水、油、醋等液体;身边的固体;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量筒、天平、尺子等。
五、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先对这两种相对直观的形态进行了解,然后再将它们和比较抽象的气体作比较,从而认识三大物质形态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来观察一组影片,看看这都是什么?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呢?(播放视频)鸟儿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水中徜徉的录像。
(学生)回答教师上面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气态的空气和液态的水。
(导入新课)其实除了气体和液体,还有一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固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展示)用投影仪展示气球、矿泉水、蜂窝煤等不同形态的物体。
同时在黑板上绘出三个圆(如教材P20页)。
(教师)除了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少不了这些东西的影子。
同学们想想我们平时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属于这三者中的?应该归在哪一组里?(师生活动)学生联想,教师将他们学生的结果按照他们的归类标注在相应的圆内。
对于不正确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正确归类。
(教师)下面,我们大家来研究它们的主要性质。
我们先来研究固体。
大家说说,现在,你能找到什么固体呢?(学生活动)(教师)虽然这些固体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大家对它们了解吗?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它们这些固体具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6、固体、液体和气体其次课时课题: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教学方法: 探讨法引导视察法教学目标:1.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态物体的体积。
3.能将本组探讨结果与其他小组沟通。
4.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视察、试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视察、试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打算: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看我们打算了哪些材料?二、活动:“混合、分别固体”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方法将他们分别。
2.探讨:全部的固体都有形态和体积吗?3.沟通:将分别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沟通。
三、活动:“探讨液体的主要性质”1.分组按探讨固体的方法探讨液体的主要性质。
2.各组相互沟通、汇报。
四、课前探讨会1.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五、活动:“混合不同液体”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视察到的现象。
六、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1.打算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
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
3.考虑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七、拓展试着用几种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设计方案:先在烧杯里盛一部分水,用天平测其质量,用线绑住小石块,放入烧杯中,测其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原烧杯加水的质量,再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课后反思:7、冰、水和水蒸气课题:冰、水和水蒸气教学时间: 年 月 日课型: 新授教学方法: 试验法 引导视察法教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更。
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更的缘由。
四年级下册《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学习新课: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6、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二课时课题: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观察法教学目标:1.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二、活动:“混合、分离固体”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
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四、课前讨论会1.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五、活动:“混合不同液体”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六、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
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
3.考虑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七、拓展试着用几种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设计方案:先在烧杯里盛一部分水,用天平测其质量,用线绑住小石块,放入烧杯中,测其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原烧杯加水的质量,再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课后反思:7、冰、水和水蒸气课题:冰、水和水蒸气教学时间: 年 月 日课型: 新授教学方法: 实验法 引导观察法教学目标: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6. 固体、液体和气体课题6.固体、液体和气体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4.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情感目标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知识目标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一、师出示几种不同状态的物体请生辨认1.引导观察。
(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活动一、活动:“给物体分类”1.观察课本插图。
2.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
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1.制定研究计划。
(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2.说说注意事项。
3.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
4.记录固体主要性质。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5.分组汇报,交流。
(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拓展一、准备黄豆、小米、沙等材料(第二课时)引入一、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
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教学过程拓展一、小结液体的主要性质(第三课时)引入一、课前讨论会1.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不同液体”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
《固体、液体随和体》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固体、液体随和体》共两课时二、教材与学情剖析:本课的导入部分安排依据物质的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依据由易到难的次序接踵安排了三个研究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比较固体、液体随和体的性质”。
经过研究活动指引学生对物质的三种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对物质的三种状态有更为理性的认识。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随和体的特色。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一样状态的各个特色的差别。
(二)研究目标:1、能正确地对四周常有的物体进行分类。
2、能利用感官观察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合的工具丈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概括出固体、液体随和体的主要特色。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丈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研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重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余小组沟通。
教课要点:学生可以经过察看、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研究三种常有物质状态的特征。
教课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研究三种常有物质状态的特征并得出结论。
教课具准备:第一课时:课件、天平、磁铁、石头、海绵、木块、黄豆、小米、沙子、小刀、记录表、直尺、笔。
第二课时:天平、量筒、蜂蜜、酱油、水、酒精、牛奶、注射器、气球、勺、不规则石块、记录表、笔。
教课过程:一、着手实践、导入新课。
1、师示生活中几种常有物体,提出问题。
2、学生依据不一样状态将物体分类,填写表格。
3、师生共同议论圆圈表格中重叠部分的填法。
4、报告填写结果。
5、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 设计企图]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第一感觉物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指引学生将自己熟习的物件分类,使他们对物质的三种形态有了深入的认识。
经过自己的实践,惹起他们持续研究的兴趣,过渡到新课特别自然。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课题6固体、液体和气体讲课时刻:年月日教学目标一、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二、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利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要紧特点。
五、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式测量出不规那么形状物体的体积。
六、对探讨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爱好。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八、能别离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九、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不同。
10、能别离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式探讨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式探讨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预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讲课变更(一)导入新课:师:今天咱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取得聪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画在黑板上三个圈)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一、研究固体的要紧性质。
(1)师:第二关是什么缘故你们以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若是研究进程中有困难能够看一下教师发给大伙儿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紧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式多?(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四年级下册《固体、液体和气体》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冀教版学习永无止境四年级下册《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8、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9、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专业的学习学习永无止境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画在黑板上三个圈)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专业的学习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二单元第六课固体、液体和气体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技能目标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体积。
2.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体积。
3.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教学难点: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三.教学准备量筒,烧杯,小石块,沙子,浅盘等四.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体积的测量》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虽然学生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应该说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体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教师应利用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谈话引入:同学们,你想知道哪些物体的体积呢?二、解疑合探师:你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测量其体积?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借助测量体积的工具。
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烧杯)教师示范并讲解1.看清它的单位、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把量筒平放在桌子上。
2.左手扶住量筒,右手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
3.接近示数时要仔细,尽量让液面平稳,读数时眼睛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即平视。
4.记录数据记得带上单位。
生质疑:为什么读书是要平视?如果仰视或俯视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通过讨论得出,如果俯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大;如果仰视度的数据比实际偏小。
师:同学们现在量取100ml的水?三、质疑再探师: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小组讨论: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出它的体积。
将本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巧妙?方法一:向量筒里注入一定体积的水(估计淹没石块即可),记录示数,将系有细绳的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6.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2.简述物体状态的主要特征。
◆能力与过程
1.能通过观察知道某种物质形态的特点;
2.比较区别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世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
同时,还要尝试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的比较体验比较等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教学难点
固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四、教学用具
飞鸟、游鱼的录像;水、油、醋等液体;身边的固体;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量筒、天平、尺子等。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认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先对这两种相对直观的形态进行了解,然后再将它们和比较抽象的气体作比较,从而认识三大物质形态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来观察一组影片,看看这都是什么?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呢?
(播放视频)鸟儿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水中徜徉的录像。
(学生)回答教师上面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气态的空气和液态的水。
(导入新课)其实除了气体和液体,还有一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固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展示)用投影仪展示气球、矿泉水、蜂窝煤等不同形态的物体。
同时在黑板上绘出三
个圆(如教材P20页)。
(教师)除了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少不了这些东西的影子。
同学们想想我们平时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属于这三者中的?应该归在哪一组里?
(师生活动)学生联想,教师将他们学生的结果按照他们的归类标注在相应的圆内。
对于不正确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正确归类。
(教师)下面,我们大家来研究它们的主要性质。
我们先来研究固体。
大家说说,现在,你能找到什么固体呢?
(学生活动)
(教师)虽然这些固体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大家对它们了解吗?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它们这些固体具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同学小组内选择几种固体,观察固体的形状、测量它们的质量(估测与实测)、目测比较它们的体积、感觉它们的软硬和透明性等特点。
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每种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2.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吗?
3.不同的固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在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的同时,要求小组内做好结果的记录工作。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记录用的表格。
)
(评价)教师要求小组将各自的研究结果向大家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出固体的一般性质。
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固体除了具有相同的性质之外,也有不同的性质存在,这也就是区别它们的基础。
(动手做试验)测石块的体积
教师可以提供规则的长(正)方体和不规则体两种固体,要求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解决如何测量的问题。
同学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与大家交流,相互学习。
为了加深学生认识固体、锻炼他们区分固体的能力,教师展示准备好的豆子、小米和细沙,然后将它们混合。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将豆子、小米和沙子混到了一起,可又舍不得扔掉,他还能把这三种固体分开吗?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看看你怎么来帮助他。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方案。
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方案进行补充和评价。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请同学们说出见过的液体,教师选择几种常见的液体让学生进行观察。
活动2:研究液体得性质
与活动1基本相似,不过这次观察研究的是液体的几个主要性质:请同学们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等,并做好记录。
在观察的同时,通过比较看看不同液体性质是不是完全一样?有什么不同?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几种不同液体混合之后(如水和油、水和醋等)。
(学生)猜想: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还有没有可能再将它们分开?
在学生猜想之后,教师提供实物进行混合,观察现象,进一步认识。
(承转)现在,我们大概地知道了固体、液体的主要性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将它们与气体的性质比较一下呢?
活动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气体有哪些性质;然后对这些气体性质进行确定;最后是对不同物体主要性质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找出相同的特点。
活动中,准备好所需仪器或工具,对具体的试验做好设计,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记录。
(想一想)比较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你能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对它们这样分类吗?
(教师)课堂总结
七、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