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技术 第1章 摄影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93
《数字摄影技术》全书考试笔记数字摄影技术(07219)第一章数字摄影概述第一节数字摄影简史一、数字摄影的诞生1981年索尼推出磁录相机,1990年柯达推出数字相机。
数字、磁录相机是用感光元件CCD来记录影像,磁录相机是将所记录的影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数字相机是将所记录的影像储存在内存或外置存储卡上。
二、数字影像的形成数字芯片的表面由许多微小的点组成,每个点相当于胶片中的卤化银颗粒。
只是芯片上的点是硅,而不是卤化银。
芯片上的每个硅点都是光敏的,接收来自原始场景的微小区域的光线,并将该光线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
然后,将光线转换为电子。
光线越强,电子也就越多。
接下来,数字相机中的另一块计算机芯片对这些电子进行“计数”,并将它们转换为一个数字。
三、数字摄影的发展第二节数字摄影的概念及体系一、数字摄影的概念数字摄影指用数字相机拍摄,利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再用打印设备打印出照片的新型摄影方式,以用数字相机拍摄为其特征。
二、数字摄影的体系第三节数字摄影的特点一、不用胶卷拍摄,无需暗环境二、无化学冲洗,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三、处理影像快捷、多样、精确、无耗四、高质量地、快速地、远距离传输影像五、图文结合方便、快易六、复制的无限性和保存的永久性七、创新的声音记录功能八、多呈现方式九、相片的易得性第二章数字相机第一节数字相机的构成一、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当相机对焦完毕后按下快门,光线落在影像传感器上,感光二极管在接受光子的撞击后释放电子,所产生电子的数目与该感光二级管感应到的光的强弱成正比。
当曝光完成后,每个感光二级管上含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我们看到的数字影像就是通过电子数量的多少来显现的。
控制电路从CCD中读取信号,并将此信号放大,再将其数字化,变成数字信号,被存入缓存内,最后写入数字相机所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中。
这样,就完成了数字照片的整个拍摄过程。
二、数字相机的构成镜头、CCD、ADC、DSP、影像编码压缩器、影像存储器、MCU、LCD、输出接口、电源和闪光灯。
摄影技术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20分)1.摄影术诞生于(B)。
B.1839年2.f16是f8进光面积的(D)。
D.1/4倍3.数码相机的拍摄模式中的“A”档表示(C)。
C.光圈优先4.采用追随法拍摄,对背景的要求是(D)。
D.深浅不一5.不属于侧光表现特点的是(B)。
B.景物轮廓清晰6.如果按景物明亮部位曝光,景物暗部层次效果是(D)。
D.层次损失7.色彩冷色调指的是(C)。
C.紫、蓝、青色光8.灯光型彩色片在日光下拍摄,被摄体色彩会偏(A)。
A.蓝色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突出主体对比方法的是(C)。
C.焦距的对比10.三原色光混合后得到的是(B)色光。
B.白二、多项选择题(20分)1.相机上光圈的主要作用是(AB)。
A.控制景深范围B.控制通光量2.通常把照相机摄影物镜简称为镜头,它主要由(ACD)和部分机械装置构成。
A.透镜组B.光圈C.凸透镜D.凹透镜E.快门3.逆光的特点和表现效果为(B)。
B.被摄体轮廓清晰4.偏振镜的作用有(ABC)。
A.减少金属表面的反光B.减少非金属表面反光C.削弱蓝天中的偏振光D.增加近景的清晰度E.增加画面影调反差5.根据选择的光圈值给出快门值的自动曝光方式称为(A)。
A.光圈优先式6.影响照片色彩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环境的色彩B.滤光镜的影响C.光源的色彩D.被摄体本身的色彩E.胶片的色彩还原性7.照片画面剪裁的作用是(ABCD)。
A.突出主体B.确定画幅C.缩小照片尺寸D.改变主体内容8.属于摄影常用的景别有(ACE)。
A.特写C.全景E.近景9.根据光线照射方向不同(即景物受光情况)可分为(BCDE)。
B.顺光C.顶光D.侧光E.逆光10.获得大景深效果的方法有(DE)。
D.采用短焦距镜头E.拍摄距离远些一.摄影通过胶片或光电耦合器件(CCD或CMOS)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含数码相机)拍下摄影事物的影像,统称照相,即摄影。
二.摄影简史几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a牛眼照相机1550年,意大利的物理教授丹诺先生b银板摄影术1833年,法国的一位画家名叫路易达盖尔法国的一位画家名叫路易·达盖尔c莱卡一三五相机发明1925年,德国修理钟表的师傅,名叫奥斯卡巴纳克。
《摄影简史》读书心得《摄影简史》读书心得第一章:摄影的起源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了摄影的起源及其与绘画的关系。
他详细描述了早期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摄影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早期摄影技术本章主要讲述了早期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早期的胶片摄影、银盐摄影以及早期照相机的演变。
第三章:摄影的艺术性作者在这一章节中探讨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他讨论了摄影的表现手法、构图技巧、光影运用等方面的重要性。
第四章:摄影的社会影响本章主要探讨了摄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影响。
作者分析了摄影在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社交媒体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摄影对人们观念和审美的影响。
第五章:数字摄影的兴起这一章节着重介绍了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摄影的影响。
作者详细讲解了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数字摄影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第六章:现代摄影的多样性在这个章节,作者讨论了现代摄影的多样性。
他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摄影作品,如纪实摄影、肖像摄影、风光摄影等,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摄影的未来发展最后一章中,作者展望了摄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讨论了技术在摄影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摄影的潜力以及摄影教育的重要性。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⒈摄影历史的时间线图⒉摄影艺术家的作品集⒊摄影器材购买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法律保护权利。
⒉知识产权:指由人的智力创造的具有意义的原创性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益。
⒊肖像权:指个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的权利,包括利用、展示、公开等。
数字影像与摄影艺术课件摘要:本课件旨在介绍数字影像与摄影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将了解数字影像的基本概念、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字摄影的应用。
同时,本课件还将介绍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技巧、构图原则和后期处理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件,读者将能够掌握数字影像与摄影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
第一章:数字影像的基本概念1.1 数字影像的定义和特点1.2 数字影像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3 数字影像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二章: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2.1 早期摄影术的发展2.2 摄影艺术的崛起和发展2.3 数字摄影的出现和影响第三章:数字摄影的应用3.1 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3.2 数字摄影在广告、新闻等领域的应用3.3 数字摄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第四章: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技巧4.1 数字影像处理软件的选择和使用4.2 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等4.3 图像的特殊效果处理:滤镜、修饰等第五章:构图原则与摄影艺术5.1 构图原则的介绍和应用5.2 元素的选择和排列5.3 视角和光线的运用第六章:数字影像后期处理方法6.1 数字影像后期处理的重要性6.2 色彩调整和修饰技巧6.3 噪点和瑕疵修复技巧结语: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字影像与摄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课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拍摄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祝学习愉快!注:本课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摄影简史》读书心得在当代社会中,摄影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社交媒体工具,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然而,我们很少有机会思考摄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摄影简史》的书籍,对摄影的历史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读书心得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观点和感悟。
这本书由作者沃尔特·本雅明所著,首次出版于1931年。
它以批判性和思考性的语言探讨了摄影在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本雅明将摄影视为一种“复制”的艺术形式,与其他形式的艺术如绘画和雕塑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认为,摄影通过捕捉现实的瞬间,使观众与作品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而纯粹的联系。
本雅明在书中提到了摄影术的起源,追溯到19世纪初的法国。
他描述了最早的摄影技术,如早期的银版摄影和蓝图摄影。
这些摄影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在图像中保存时间的瞬间,这是以前无法做到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术逐渐成为一种可以被更多人所掌握和运用的媒介。
然而,本雅明同时也指出了摄影的崛起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摄影的传播和普及使得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受到了挑战。
与此同时,摄影也成为了政治宣传的有力工具。
本雅明在书中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摄影是战争的第八个武器,这武器比任何其他武器都厉害。
”这句话揭示了摄影的潜力和危险性,并提醒人们对摄影的使用保持警惕。
除了讲述摄影的历史外,本雅明还对摄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他认为,摄影技术的进步使得图像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随着数字修图和合成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轻松地改变和操控图像。
这一点对我产生了深思,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几乎每张照片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后期处理,使我们怀疑每一张照片的真实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看待并运用摄影。
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达现实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艺术和个人情感的方式。
每一张照片都是摄影师通过选择拍摄角度、构图和光线等元素,表达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情感。
摄影通过凝视并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珍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数字摄影概述数字摄影概述第一节数字摄影简史一、数字摄影的诞生从1839年,达盖尔发明银板摄影术,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相机不断问世,各种型号与款式繁多的精密相机,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但传统相机功能再完善,也万变不离其宗,即相机都采用化学感光材料——胶卷(或胶片)来记录影像,采用化学药液进行冲洗、因放来再现印象。
拍摄、冲洗、印放这一传统的摄影体系,再1981年终于被打破了。
日本索尼(SONY)公司推出了牌号为“MAVLCA”(MagneticVideo Cameya)全新体系的相机——磁录相机,又称磁录视频相机、磁盘相机、静态视频相机等。
1990年,第一架柯达数字相机问世。
数字相机又称数码相机,是在磁录相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数字相机的成像质量根所示用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结构与性能有密切关系,采用性能先进感光元件的数字相机,记录的印象质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传统胶片的成像质量了。
二、数字影像的形成胶片使用卤化银晶体记录影像。
在数字世界中,影像纪录在硅片上。
芯片很贵,大芯片更贵。
芯片的表面由许多微小的点组成,每个点相当于胶片的卤化银颗粒。
只是芯片上的点是硅,而不是卤化银。
芯片上的每个点都是光敏的,接受来自原始场景的微小区域的光线,并将该光线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
然后,线转换为点子光敏芯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它是一种表面有许许多多微小硅点的芯片。
每个硅点都具有独特的光敏特性,试投射到其上的光线转换为微小的电流,并将改电流输出到数字相机中的另一块计算机芯片,把电流转换成一个数字,实际上,照射到感光元件上的每个硅点的光线强度和颜色在数字相机中都被“记忆”为一个数字。
三、数字摄影的发展数字摄影发展迅猛,截止到2002年底,发达国家数字相机的普及率以高达25%,虽然我国的这一数据尚不足1%,但绝对的数量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数目,数字影像一定能够将旧的影像记录方式逐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