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宏观经济学micro1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8
1复习思考题1.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一个社会的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2.答:稀缺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因为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总是不够的。
3.略。
4.答:(一)资源配置问题(二)资源利用问题(三)经济体制问题。
5.实证经济学是利用实证分析,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明确规定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的经济学。
规范分析经济学是利用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经济现象的标准,作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的经济学。
6.略。
2复习思考题1.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政府的经济政策、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2.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和政府的政策等。
4.答: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北大金融学课程一、课程介绍北大金融学课程是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开设的,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金融专业人才。
该课程涵盖了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公司财务、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深入的金融知识。
二、课程设置1. 本科阶段本科阶段共分为四年,前两年主要为基础课程,后两年则是专业方向的深入学习。
其中包括以下几门核心课程:(1)微观经济学:介绍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
(2)宏观经济学:介绍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
(3)会计学:介绍企业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4)统计学:介绍统计方法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5)证券投资学:介绍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和投资组合构建方法。
(6)公司财务管理:介绍企业财务决策和财务风险管理。
2. 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
硕士课程包括以下几门核心课程:(1)金融市场与制度:介绍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和监管体系。
(2)金融工具与创新:介绍各种金融工具及其创新应用。
(3)公司理财与投资:介绍企业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方法。
(4)风险管理与金融稳定:介绍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以及金融稳定相关知识。
博士课程则更加深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进行专业化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北大金融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交易等。
其中,模拟交易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模拟交易活动,了解实际市场操作流程和规则,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四、师资力量北大金融学课程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金融专家和学者。
其中,不乏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教授和业界精英。
他们既是理论大师,又是实践专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金融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五、就业前景北大金融学课程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投资公司等多个金融领域从事各种职业。
同时,该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进入国内外顶尖金融机构和高校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高中micro前缀单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单词。
micro前缀单词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前缀。
micro取自希腊语,意为小、微小,因此在组成单词时,micro前缀通常表示“微小的”、“微型的”、“微观的”等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关于高中micro前缀单词。
1. MicroscopicMicroscopic这个词的micro前缀直接表明了这个词的意思,即“微观的、显微的”。
在生物学或医学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microscopic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细胞或微生物。
2. MicrobeMicrobe是由micro和be组成的单词,指的是微生物,常指细菌或其他微小的生物体。
在生物学上,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有些对人类有害,有些对人类有益。
3. MicroorganismMicroorganism是由micro和organism组成的单词,指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MicrochipMicrochip是由micro和chip组成的单词,指的是微型芯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型芯片在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5. MicroscopeMicroscope是由micro和scope组成的单词,指显微镜。
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对于生物学或化学实验来说十分重要。
7. MicroclimateMicroclimate是由micro和climate组成的单词,指微型气候。
在地理学或气象学中,微型气候是指某一特定地点的气候特征,往往受到地形等影响。
8. MicroeconomicsMicroeconomics是由micro和economics组成的单词,指微观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microeconomics关注的是个体、家庭、公司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书目
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参考书目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考试类型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考研、考博以及专业课程学习的部分参考书目:
考研参考书目:
1.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或更新版本)由哈尔·R·范里安著,格致出版社翻译出版。
2. 宏观经济学: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9或更新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另外还提到萨克斯与拉雷恩合著的《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3. 统计学:
-《经济数学基础》第三册(概率统计),作者及出版社不详,但一般推荐使用经典的统计学教材如《商务与经济统计》(原书第13版或更新版本),作者为安德森、斯威尼、威廉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4. 计量经济学:
-可能包括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方法》等教材。
考博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方面:
-逄锦聚、洪银兴、林岗等人编著的《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针对这方面的内容,通常需要掌握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可能涉及更多高级教材或学术专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关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或者经济学院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或考试大纲中指定的官方书目列表,以便获取最准确的复习资料。
由于教材会随着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而不断更新,建议及时查看最新的官方通知。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书目【原创实用版】目录1.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书目概述2.书目列表及简介3.书目分析及推荐理由4.总结正文【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书目概述】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之一,北京大学为经济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本文将介绍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书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为学习做好准备。
【书目列表及简介】1.《经济学原理》:作者:格雷戈里·曼昆。
该书是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微观经济学》:作者:平狄克。
该书是一本微观经济学教材,内容涵盖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市场结构等方面。
3.《宏观经济学》:作者:布兰查德。
该书是一本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探讨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4.《计量经济学》:作者:古扎拉蒂。
该书是一本计量经济学教材,涉及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内容。
5.《金融学》:作者:博迪。
该书是一本金融学教材,内容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方面。
6.《国际经济学》:作者:克鲁格曼。
该书是一本国际经济学教材,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汇率等问题。
7.《财政学》:作者:穆迪。
该书是一本财政学教材,涉及公共支出、税收政策、政府预算等方面。
8.《中国经济改革》:作者:张五常。
该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专著,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和成果。
【书目分析及推荐理由】以上书目均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既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又能使学生了解经济学前沿动态。
例如,《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适合初学者;《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是微观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计量经济学》是一本计量经济学教材,使学生能够掌握实证分析的方法;《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等教材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的相关领域;《中国经济改革》则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专著,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和成果。
北大经济学教材清单
1.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基斯卡尔·布兰奇芬德、阿伦·布卢曼
2. 《微观经济学》(第六版)- 基斯卡尔·布兰奇芬德、阿伦·布卢曼
3.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部分)- 少年科学出版社编著
4.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部分)- 少年科学出版社编著
5. 《经济学导论》- 王建民、熊明华
6. 《中国经济的机会与挑战》- 傅燕
7. 《经济学的本质》- 哈佛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8. 《经济学》(第五版)- 李曼德尔
9. 《现代经济学》(第六版)- 卡尔·诺斯顿、威廉·艾舍尔、詹姆斯·迈克斯威尔
10. 《西方经济学》(第九版)-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罗纳尔德·维廷
11. 《经济学原理与经济思想史》- 张五常
12. 《生活中的经济学》- 陈希、张学庆
13. 《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许红林
14. 《经济学方法与现代经济学分析》- 谢若飞、朱京振、鞠正涛
15. 《经济学》(第三版)- 高立、史强、宗蓉
16.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 曹树基、王保华、叶金山
17. 《经济学》(第五版)- 宁玉红、刘翔、鹿化翀
18. 《西方经济学》(第十版)- 朝阳王、程栋
19. 《政治经济学导论》(第十版)- 约翰·托珀金斯、安东
尼·哈维斯
20. 《经济学导论》- 曾培茂
这些经济学教材都是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材,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和理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Micro指标简介Micro指标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用于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细分指标。
它们通常用来衡量特定领域的经济表现或经济活动的特定方面。
与宏观经济指标相比,Micro指标更加具体和细致,能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活动的细节和洞察。
Micro指标可以用于各种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领域,如产业分析、市场调查、企业经营和政府政策评估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Micro指标,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Micro指标的种类Micro指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关注不同的经济活动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Micro指标类型:1.就业指标:衡量就业市场的状况,如就业率、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信息,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就业政策和招聘策略。
2.生产指标:衡量经济生产活动的状况,如工业产值、制造业产值、农业产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帮助企业和政府评估产业竞争力和制定发展战略。
3.消费指标:衡量居民和企业的消费行为,如零售销售额、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消费趋势和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帮助企业调整销售策略和政府制定货币政策。
4.投资指标:衡量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活动,如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投资需求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回报和政府制定投资促进政策。
5.财政指标:衡量政府财政活动的状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财政健康状况和财政政策的信息,帮助政府评估财政可持续性和制定财政调控政策。
6.金融指标:衡量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状况,如股市指数、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金融市场稳定性和金融机构风险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和政府制定监管政策。
Micro指标的意义Micro指标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Micro指标的意义:1.提供详细信息:与宏观经济指标相比,Micro指标提供了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活动的细节和特点。
Economic 1: Micro and Macro Theory and ApplicationDE3G 35Outcome 1Assessor: Xu LiHND2010Candidate Name: Cui ruo linID Number: 115095080Total Words: 1001Finish Date: 03/29/2012This case study is about a Mobile phone company. This company is set by Richard Branson, this is Virgin Mobile. This company set up in 1999. This company has good profit and share the enough market. This is successful company. This report is talk about this company. Then I will give you my opinion.The mobile phone market is believed to be an oligopoly. But what is oligopoly. Oligopoly is that markets dominated by a few large producers. This mobile phone market is believed to be an oligopoly, which means that there are only a few sellers of a particular commodity.Oligopolistic firms are mutually interdependent.The mobile phone market is believed to be oligopoly. This kind of market has two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 We talk about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help we analysis this case study.First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price was set by the oligopoly company. Oligopolies are price setters rather than price takers. The client does not have chose in this kind of market and they must accept the high price. The second is tha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an oligopoly is interdependence. Oligopolies are typically composed of a few large firms. Each firm is so large that its actions affect market conditions. They share different market. They competition though the product and service. They couldn’t though the price to get more market.The competing firms will be aware of a firm's market actions and will respond appropriately. This means that in contemplating a market action, a firm mus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ssible reactions of all competing firms and the firm's countermoves.For example, an oligopoly considering a price reduction may wish to estimate the likelihood that competing firms would also lower their prices and possibly trigger a ruinous price war. In a monopoly there are no competitors to be concerned about. In a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market each firm's effects on market conditions is so negligible as to be safely ignored by competitors.In the case study we can find the other company, for example orange, vodafone, BT Cellnet or One2One. Those company all share the market.The price is important for a market. So may you think the oligopolies market can let you product have more high price. But this is not ture. A consequence of oligopoly may therefore be that a business may appear to face a kink in the demand curve for its product. If a company introduces price reductions competitors will respond by doing same thing. This means that th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greater above the ruling market price than below it as the following figure shows.Price is OP and output is OQ. At price higher than P demand is elastic-raising prices will likely cause loss of market share. At prices lower than P however the fear is that cutting prices will force rivals to follow suit and there will be little gain in the way of additional sales.In an oligopoly market structure, if a company increases the price, the other company don ’t do any thing. This company will share market. The customer will chose another company product.The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structures have what kind of characteristic. A large number of buyer and sellers of the commodity, so that no one firm can affect the market price though its own action. Freedom of enter and exit to the market for buyers and sellers. This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theory ofPerfect Competition.Quantity PricePThen we will introduction the price and output behaviour of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structure. The diagram below depicts the situation, which relates to price and output. You will note that the premise is that AR=MR=Price.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form of market no one can gain an advantage and firms can sell their goods up to the point at which they have maximised their profit. In this market firms are ‘Price Takers’ because any change in output of one firm is too insignificant to affect the price.The all of the company is for get profit. The profit in a company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company. For an entrepreneur, the profit is an incentive, because he undertakes a risk.(1)Profit is the reward to entrepreneurs, because he need give staff wage. He need lethis company growth and more strong. He need pay the money to incentive his staff, let them work hardly.(2)The profit is a way let his work hardly and takes more risks. If he don’t haveenough profit, he don’t takes risks.A company may have another goals, the profit maximising may don’t a main goal for a company. The profit maximising behaviour may be replaced. For some another reason the company may have another goal.(1)A company may want let more customer know his company, this company mayput more capital in the advertising. They may think they have some socialresponsibility. They will do something to let people know it. For example they give some free food give some poor people, this like advertising.(2)The Sales Revenue Maximization Theory is also a goal. This kind of companymay think sale more product id more important. They want his company havemore proportion. They want share more market. Firms which operate on this philosophy will attempt to sell more but at a lower price than a firm looking for maximum profit.For get more profit we need consider the cost of production in a short term. Fixed costs are costs that are spent and cannot be changed in the period of time under consideration. In the short run, a number of costs will be fixed. Variable costs mean that the costs change as output changes.Total cost (TC) is the sum of fixed and variable costs. If nothing is beingproduced then fixed costs will be total cost. As production commences, andvariable costs adds the fixed cost will be the total cost.For the shape of the total variable cost is caused by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Total Cost equals Total Variable Cost adds Total Fixed Cost (TC=TVC+TFC). So, the TVC and TC are the same shape, but are not in the same positionAs for the average cost (AC) and marginal cost (MC)Average Cost (AC) is obtained by dividing Total Cost by Number of Units Produced. (AC=Total Cost/Number of Units Produced)The average fixed cost (AFC) curve is downward sloping. The marginal cost (MC), average variable cost (AVC) curve and average total cost (ATC) curve are U-shaped.The following diagram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 AVC, AFC and MC:CQAC and AVC are the U-shaped curve. This is because of the Economics of Scale and Diseconomies of Scale. The lowest point of AV is at the right of the bottom point of AVC. The reason is that, the increase of AVC is slower than the decrease of AFC, so when the AVC is increasing, the AC is also reducing.The marginal cost curves (MC) is also a U-shaped curve, caused by the Law ofincreasing marginal costs. It cuts the AC and AVC curve at the bottom point (E and E’). And the lowest point of MC (E’’) is at right of the bottom point of AC and AVC (E and E’).This report includes some Micro and Macro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rket. It shows the (oligopolistic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structure). It introduces two roles of profit and other alternatives to profit maximization goal of the firm. We can use this to analyse the Virgin Mobile in the market.Reference /view/173619.htmC QMC/question/337666465.html /view/481108.htmMicro and macro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51 56。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
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
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北京大学829微观经济学与计算机基础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一、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本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发展、应用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应用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高等应用型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概述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之一,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拥有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与研究机会。
本文将对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专业课程体系,并为未来的学生作出正确的选课决策。
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1.宏观经济学: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的研究。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石,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
3.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统计学帮助学生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
4.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数理方法的应用,通过数学模型和计量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金融学:介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对金融领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6.国际经济学:探讨国际间货物和资本流动、汇率变动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关系。
专业选修课程1.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发展问题。
2.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市场分析和政策制定的能力。
3.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及工资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4.公共经济学:探讨政府的作用和公共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涉及领域包括税收、福利、教育和环境等。
5.区域经济学:研究地理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经济地理、城市经济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6.实证经济学:强调对经济理论的实证检验,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验证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并进行政策评估。
学习建议1.充分利用选修课程:在满足必修课程要求的同时,选择感兴趣和适用的选修课程,培养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兴趣。
2.提前准备数学知识:经济学中经常会用到数学方法,建议学生在入学前提前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准备。
北大宏观经济学micro1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任何经济制度下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经济体制与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的定义;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微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何辩证地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教学内容:1、1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
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
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①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
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②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③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
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
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
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
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
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
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
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
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
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1.2 经济体制和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1.2.1 传统经济传统经济(traditional economy),亦称“习惯性经济”(customary ecomomy)是指生产方式、交换、收入分配都遵循其习惯的一种经济。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世代相传的传统所决定的。
1.2.2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亦称“指令性经济”(command economy),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
1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中央计划是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
企业归政府所有,并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即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1.2.3 市场经济在西方学者看来,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有很多别名,包括自由放任型经济(laissez-faire ecomomy),自由企业经济(free enterprise economy)等,甚至一度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capitalistic economy)。
一、市场经济的定义诺贝尔经济学的奖得主、美国麻省里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第16版)教材中对市场经济作了如下简明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
2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
二、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
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
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
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
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
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
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
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
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
三、市场机制萨缪尔逊对市场的定义为:“市场是某一商品的买者相互作用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一种安排”。
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Campbell R. McConnell的定义为:“市场是联结某一特定货物和劳务买者(需求者)和卖者(供给者)的一种制度或机制”。
从此定义可知,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机制或制度。
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格体系。
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看来,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
市场机制之所以会使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在于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有两大相关的功能。
第一,价格提供了信息。
价格的相对高低在市场经济中反映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它为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中间商提供了各自所需的信息。
第二,价格提供了激励。
正是价格所提供的信息,加上企业的利润动机,生产者便需决定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由此可见,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如果价格扭曲,便会出现资源设置失当。
四、市场成功与市场失败市场成功也正是从这一角度而言的。
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话,那么,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其资源配置是有效的。
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是指单纯的市场调节可能会出现缺乏效率的情况,它是反对①参见王秋石:《西方著名学者论市场经济及其启示》,《经济译文》,1994年第1期,第43~46页。
P. Samuelson and W. Nordhaus: Economics, Sixteenth Edition, McGraw-Hill, 1998.单纯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赞同政府在其失败领域进行有效的干预的一种理论。
市场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3(1)市场有可能是垄断的,或者为寡头的;(2)可能存在着外部性;(3)可能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4)一些市场,特别是保险和期货市场,不可能是完善的(5)由于信息传播缓慢,或者由于营销机构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导致市场调整速度缓慢或者不准确;(6)个人和企业的调整速度可能缓慢(7)个人和企业有可能得到有关产出、价格以及生产可能性等方面的错误信息;(8)个人和企业有可能并非像经济学中所假定的那样是发什么极大化的目标来行动的;(9)政府税收不可避免,并且难以以一种允许效率的形式存在。
1.2.4 混合经济一方面是市场机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
1.2.5 政府的经济目标1、充分就业希望有工作的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工作,因为,失业导资源的闲置和无法弥补的浪费。
2、稳定的价格水平避免价格总水平的大起大落,保持价格水平稳定,这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3、效率提高经济效率可以使得相同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4、公平的收入分配应避免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它会导致社会动荡。
5、经济增长不断的经济增长可以扩大经济馅饼,提供人们的生活水准。
一、资源的有限性在任何一个国度里,无论资源多么丰富,其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那么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是有限的,这是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不可否认的现实。
二、欲望的无限性然而,人们消费商品的欲望(或需要)却是多种多样、多层次和永无止境的。
三、稀缺法则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
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这便是稀缺法则。
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如何节约的学问。
没有稀缺性,便没有经济学。
稀缺性是经济这中的一个基基础性的范畴。
四、稀缺导致选择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去向做出选择,稀缺本身就隐含着选择。
选择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它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
换言之,如果不存在着稀缺性,便没有必要去选择,也没有必要去节约。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
总之,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一旦某一选择已定,便会招致机会成本。
因此,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成本或收益。
经济学研究就是使决策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机会成本更小一些。
我们将上述讨论总结图1.1之中。
3Stern: Development Economics: A Survey, Economic Journal, 1989,9有限的资源无限的欲望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用所有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
1.3.1 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了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一般需作如下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
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图1.2中的W 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
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
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
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如W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如H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
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