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的经验和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378.40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美国作为世界上食品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美国建立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美国注重食品安全监管的全程可追溯性,通过建立食品追溯系统,能够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再次,美国实施了严格的食品标签要求,对食品成分、营养、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规范,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全面的食品信息,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欧盟一直以来致力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其经验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首先,欧盟成员国共同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将食品安全纳入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范畴,从源头到消费者全程监控。
其次,欧盟建立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统一了食品安全监管标准,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
再次,欧盟实行了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的危害性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欧盟的这些做法为我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等。
三、亚洲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亚洲国家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其中,日本和韩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日本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注重安全生产和科技应用,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韩国则注重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全面监管。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和启示机关学习会中心发言材料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在世界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但相比而言,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
今天的学习会,我就跟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一些内容。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一)美国。
一是建立三级监管体系,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
二是实施食品召回制度,企业得知产品存在缺陷,主动从市场上撤下食品;食品药监局等在紧急情况下可强制要求企业召回食品。
三是强化第三方检验和认证,FDA(食品药监局)有权对实验室认证机构和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查;四是强化风险控制,所有登记的食品企业必须制定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五是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明知故犯的企业主管和个人,将被判处最高十年监禁和不封顶数量的罚款。
(二)欧盟。
一是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局,统一负责欧盟境内所有食品的相关事宜,负责监督整个食品链安全运行,根据科学证据做出食品风险评估。
二是建立快速反应的预警系统。
对原有的预警系统做了大幅调整,实施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
它是一个连接欧盟委员会、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以及各成员国食品与饲料安全主管机构的网络。
三是颁布实施了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要求满足食品可追溯性(该法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功能,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禁止进口)。
新法规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强化了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度,强化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更加注意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
四是积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建立了及时快捷的信息发布制度。
信息经过认真审核和合理评估,以诚实负责的态度向消费者说明情况,并告之欧盟所采取的与风险规模相适应的措施,提醒消费者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美国_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008年秋,中国民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食品安全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空前关注,同时也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推到聚光灯前。
目前我国把“食品安全”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重要问题之一来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研究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对美国、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述评,以期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分析(一)美国食品安全立法美国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非常多,既有《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FDCA)、《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健康服务法》等综合性法规,也有《联邦肉类检查法》、《蛋制品检验法》等非常具体的法律。
由美国众议院制定并公布的《美国法典》以及美国联邦法典对食品安全有非常严格和完善的法律规定。
在此基础上,美国FDA与USDA(美国农业部)负责制定了《食品法典》,以指导食品管理机构监控食品服务机构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零售业和疗养院等机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开展情况。
这些法律法规基本覆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
美国正是通过对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步促进本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有4个:卫生和人类服务部(DHHS)下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负责除肉类和家禽产品外美国国内和进口的食品安全以及制订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法规和标准;美国农业部(USDA)下的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负责肉类和家禽食品安全,并被授权监督执行联邦食用动物产品安全法规;美国国家环保署(EPA),负责饮用水、新的杀虫剂及毒物、垃圾等方面的安全,制订农药、环境化学物的残留限量和有关法规;商业部(USDC)下的国家海洋渔业署(NMFS),负责通过非官方的水产品检查和等级制度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为视角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食品贸易的日益频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在食品安全法律治理方面的发展对全球食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简称FSMA),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发展,特别是FSMA的实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食品安全治理的趋势和方向,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对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述,分析FSMA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
接着,详细解读FSM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风险预防、科学决策、全程控制、国际合作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探讨FSMA实施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影响和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实际情况,分析FSMA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际食品安全治理的最新趋势和动向,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也可以促进全球食品安全治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美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演变美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性的法律法规出台,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早期的美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主要以零散的单行法规为主,这些法规主要针对特定的食品或食品问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贸易的日益全球化,这种零散的法规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挑战。
浙江财经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试论西方国家的食品安全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学生姓名徐麟指导教师王鸿貌二级学院法学院专业名称法务会计班级06法务会计学号 06061003432008年12月12日试论西方国家的食品安全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摘要: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了。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不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且也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出台,如何推动食品安全理论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国际上关于食品安全的立法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其中尤以西方国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比较完善和全面的。
本文就拟在综述西方国家的食品安全立法现状,通过对西方情况的介绍,进而引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立法;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On the Western Countries of Food Safety Legislation And ItsImpact On Our Country's ReferenceAbstract: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 in China, the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food security issu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 food safety problems, not only has become a national concern, at the same time contact with the people at large,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social stability, the country's image. With regard to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legislat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advantages, particularly in Western countries, whether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are fairly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In this paper, to be summarized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status of food safety legislation, passed on the situation in the West, which leads to China's reference.Key words:food safety legislation; western countries; the reference to China一、引言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
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各国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和借鉴。
本文将以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为线索,探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方法。
一、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国际上优秀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往往依托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对食品的生产、运输、加工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规定,使食品安全监管具备可操作性。
在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由食品安全局制定,借助于食品法规,实行全程可追溯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更加有效。
2.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国际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形成威慑效果。
澳大利亚食品标准局采用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采取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通过对进口食品的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严惩违法企业。
这些监管部门的严厉执法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加强协同合作机制国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与沟通,形成联动监管。
例如,欧盟成员国通过建立食品快速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制定食品标准,促进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1.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虽然我国已基本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中存在模糊、重叠和冲突等问题,制约了监管效果的发挥。
2.监督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我国监管部门虽然加大了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但尚未形成严密的执法体系。
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导致了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协同合作机制尚需完善我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合作与沟通方面还存在问题。
信息共享不畅、协同作战能力有限等问题,限制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能。
三、改进和完善方法1.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明确、合理的监管规定,提高法规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欧美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近些年来, 国内外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在长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做法, 在许多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做法1. 源头抓起、全程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引起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在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 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了“从农场到餐桌”源头抓起、全程监管的理念。
2000 年, 欧盟公布了《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 提出以控制“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为基础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管, 要求从食品生产的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从2006 年1 月1 日起, 欧盟又实施了新的食品卫生法规。
新法规突出强调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对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1997 年1 月, 美国总统宣布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农业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及环境保护局于1997 年5 月共同起草了一份题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的倡议报告。
2003 年5 月16日, 日本参议院通过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草案, 规定要以消费者至上为原则, 以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
2. 完善法规、严格标准经过上百年的建设, 欧美等发达国家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的行业标准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00 年前, 美国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1906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 使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经过不断完善, 目前, 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联邦法律法规已经有35 部, 特别是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详细具体, 并将这些法律法规独立成卷为《联邦法典》第9 卷“动物及动物产品”, 共收集了近100 个动物卫生法规, 条款达5 000 多条, 文字上百万。
食品安全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亮点就是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最高层面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提法。
因而,针对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当中十分重要一环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旗帜鲜明、与时俱进地提出“食品安全治理"的概念与说法。
笔者尝试这样界定“食品安全治理":构建以“政府、企业、市场、公众”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现代治理体系,建立以“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为核心的现代治理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的多向互动、协调共治的一种良性状态.如何更好地往这样的方向发展呢?应该说,研究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对中国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有益经验.国际上比较共同的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内化的食品安全道德体系作为保障治理的前提,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治理的基石,制定了一套相对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作为保障治理的准绳,形成了一套相对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作为保障治理的主体。
1。
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监管部门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结构出现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的趋势,即由原先的多部门分散管理或单一部门管理,向“一个部门监管为主,多个部门为辅”的合作管理结构演变.比如,美国最新的《FDA 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中,对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的简称)的权力范围、职责、义务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日本政府在 2003 年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和领导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个相关职能机构的监管工作。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所采取的单部门监管体制,或由一个部门统一协调的综合性监管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发挥主管部门核心作用的同时,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从而保证监管成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的经验和启示作者:徐成德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北京,100125刊名:中国食物与营养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年,卷(期):2009,(4)被引用次数:0次1.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 20042.郭红卫营养与食品安全 20053.冒乃和.刘波中国和德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3(10)4.薜庆根美国食品安全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经济纵横 2006(02)5.李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01)1.期刊论文张悦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差距对比-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9)本文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科研检测等四个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差距所在,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启发.2.期刊论文李爱君.LI Aijun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及其启示-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发达国家监管体制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并且分工合理、制度严明、管理协调、发展配套;其法律法规体系亦涵盖食品产业各个环节、数量繁多且完备.由此,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应从构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整合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安全标准体系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着手.3.期刊论文兰萍.Lan Ping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政策及启示-科技创业月刊2008(12)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体系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政策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有借鉴和启发意义.4.学位论文王欣发达国家食品技术贸易壁垒及对策研究2005食品作为基本必需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卫生意识的增强,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风险评估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食品技术壁垒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我国在加入WTO后出口食品和农产品也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在食品贸易领域设置甚至是滥用技术壁垒的背景和原因,主要包括(1)农业保护主义传统;(2)贸易自由化趋势使贸易壁垒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向技术壁垒倾斜;(3)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各国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非常重视。
本文接着从介绍WTO协议框架下与食品贸易密切相关的两个协议——“实施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及二者间的关系入手,用大量案例对发达国家在食品贸易中经常采用的技术壁垒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出口食品现状和遭到发达国家食品技术壁垒限制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对我国在应对发达国家食品技术壁垒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其他中介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5.期刊论文唐云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的整合-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5)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涉及了诸多部门,一定程度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法规重复和矛盾的现象.笔者介绍了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探索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有所启示.6.学位论文岳宁基于食品贸易发展的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2010我国是食品消费和贸易大国。
近年来,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以安全、卫生、健康和防止疫病疫情传入为由,打着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生命健康、维护工农业生产安全的旗号,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的检验检疫要求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出口食品产品遭拒时常发生。
进口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同样严峻。
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频频报告进口食品中检出农药、兽药、致病微生物和重金属等危害物质。
鉴于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日益关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WTO/SPS通报量逐年增加,在食品安全性的提高是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共识下,基于风险和科学的贸易要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间尤其是发达国家集团纷纷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以期科学指导其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并进而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取得主动地位。
<br> 本研究首先对我国近年来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地分析,主要以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食品安全的新法规为主要案例,分析研究了国际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新要求,并以我国茶叶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欧盟茶叶标准的变化对中国茶叶贸易的影响。
揭示了我国积极而有效地发展食品国际贸易的根本路径就在于依靠科技进步。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性的未来趋势展开了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对进口食品需求量的扩大将进一步诱发安全性问题,而由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影响食品质的安全问题,以及重大食品安全技术的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未来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面临巨大考验。
<br> 其次,从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构成入手,研究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科技支撑体系的关系,探讨了主要食品贸易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发展态势,强调了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检测监测技术、溯源预警技术以及食品全程控制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br> 接着,总结了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分析全球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发展演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成、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以残留检测技术为例,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技术需求与国际食品安全新要求之间的匹配性问题。
对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进行了评价。
认为我国必须积极追踪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动态;针对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优先发展食源性危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加快发展食品中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这是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体系的基础。
<br> 之后,本研究在我国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出口食品安全隐患的机制,检验检疫设备与实际需求间反差等四个层次上展开了分析,为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政策框架提供支撑。
<br> 最后,在总结了国家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研成果鉴定办法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体系建设,提出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加强核心检测技术研究,完善第三方检测及认证机构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软科学的研究等。
<br>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以及快速反应机制提出建议,提高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从“消极、被动、事后和弥补”提升为“积极、主动、事前和预防”,切实有效地减少我国每年因出口遭拒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同时为进口食品的安全性给与充分的监控,为我国赢得对外食品贸易的主动权。
7.期刊论文王兆华.雷家骕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7)目前我国把"食品安全"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重要问题之一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研究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和地区在食品安全立法、监管体系、管理方式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述评,以期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8.期刊论文滕月.TENG Yue发达国家食品安全规制风险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风险分析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构成.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规制在当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确保食品安全的方法,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9.学位论文李静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8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和国计民生。
近年来,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食品安全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运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和理论。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及食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形成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已势在必行。
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存在很多缺陷,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多头执法和监管权责不明等诸多问题,已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之需。
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上的监管经验,针对我国国情,从监管模式、组织体制、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系统监管体系的思路和框架,为构建以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食品安全及监管基本理论进行概述。
对食品安全及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辨析,对食品安全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重点分析了对食品安全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从社会学层面看,食品安全问题扰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从经济学角度看,食品安全的内在属性如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和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也要求法律对其进行监管。
第二部分,对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进行考察。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如普遍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领导协调机构,强调预防原则重要性,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可追溯性和食品召回制度,建立先进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等,并在实践中达到了或者基本达到了政府监管有力、国民享受安全卫生的食品供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