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核收、登记和保存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6
检验科标本核收、登记和保存程序1目的规范临床标本的验收、登记和保存程序,及时发现标本采集、处理和送收过程中的不符合项,保证标本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受理的标本。
3职责3.1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验收和登记。
3.2各专业组负责本专业组标本的处理和保存。
4工作程序4.1标本的核收4.1.1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必须明确本科室接收标本的范围,非本科室接收范围内的标本不予受理。
4.1.2标本接收人员将标本收集人员收集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仔细检查标本的标识、容器、抗凝剂、标本量、标本状态(如凝块、溶血等)是否符合有关检测要求,以及标本是否与检验申请相符。
4.1.3对标本信息不详,或标记错误,或使用抗凝剂和采血管不当,严重溶血或脂血,或与检验申请单不符的标本视为不合格标本。
对不合格的标本,标本接收人员应填写《标本拒收记录表》,并电话通知护士,以便及时做出快速处理。
4.1.4如果接收了不合格临床标本,应在检验报告中说明问题的性质,如果必要,在解释结果时也应说明。
4.1.5标本的核收登记送到检验科的标本交给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接收人员进入LIS系统标本接收模块,通过扫描送检清单上批次条码,LIS系统列出本批次所有标本。
接收人员再扫描每一个标本的条码,LIS系统会自动与清单上的标本进行核对,当不一致时会给出提示。
然后,点击确认,LIS系统自动记录接收人和接收时间。
如果是来自住院患者的标本同时传送记账信息给医院信息系统(HIS)。
临床护工需要将送来的急诊标本在《急诊标本核收登记表》上登记,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同时核对验收并在LIS系统中进行扫描条码确认。
门诊体液标本和末梢血标本由患者送至检验科或在检验科采集,接收人员同样要在LIS系统中接收确认。
对绿色通道等原因不能及时计费的标本,需要进行登记,并跟踪。
4.2标本的处理对合格标本应及时处理,包括标本的编号、离心和分发等。
取自原始标本的部分样本如血清、血浆等,应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原始标本。
检验科标本接收流程图检验科标本接收流程图一、流程图简述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标本接收的整个流程,包括从病人准备标本到标本被检验科接收的步骤。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检验科标本接收的规范操作,以及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二、流程图背景介绍检验科是医院中负责临床实验室诊断的重要部门,而标本接收是检验科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标本接收流程不仅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为此,以下详细介绍了检验科标本接收流程图。
三、流程图详解1、病人准备:病人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标本采集,确保采集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2、标本采集:医护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正确采集标本并将其标记。
3、标本运输:医护人员将采集的标本及时送往检验科,防止长时间保存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
4、标本接收:检验科工作人员对送达的标本进行核对、登记,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
5、标本预处理: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对标本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6、标本检测:检验技术人员对标本进行相关实验检测,得出初步结果。
7、结果审核:主管检验师对初步结果进行审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8、报告发放:经过审核后,结果将被录入报告单并分发给临床医生。
9、质量监督:定期对标本接收流程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四、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检验科标本接收的整个流程,包括从病人准备到结果审核及报告发放。
每个环节都遵循严格的规范操作,以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的标本接收流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实验室效率和确保结果准确性,检验科应加强对标本接收流程的质量监督,并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五、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检验科工作流程图标题:检验科工作流程图详解一、引言在医疗机构中,检验科是一个核心的部分,它负责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病人病情的准确、及时的实验室数据。
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检验科有一套详细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详细阐述检验科的工作流程。
检验科标本接收登记制度一、检验标本接收制度涉及临床科室检验申请、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检验科有关标本收集、转运、接收、传递、处理和贮存等过程。
有关标本收留和处理人员必须遵循本制度。
实验室制定并实施正确采集和处理临床标本的《检验标本采集手册》。
二、采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对于患者自行收取标本,须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
在采样前,采样人员根据申请者申请的检验项目的要求核对医嘱(或申请项目),选择恰当的容器进行粘贴条码,并认真核对患者、样本容器和检验申请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三、标本送达实验室后标本接收人员应进行验收,主要检查样本质量,查看是否与检验申请相符。
晨间标本由检验科护工到临床各科收取标本,急诊标本由临床科室护工或通过物流系统送往检验科,检验科接收人员主要核对标本条码与登记本上对应的患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与标本类型的匹配,观察标本的性状。
并在标本登记本上一一签名签收。
四、接收人员观察各种留置标本的临床资料、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及是否符合“抽样程序”之规定;若满足拒收条款时即时通知重新采样并予以记录。
标本接收后由接收人员及时分拣,编注唯一的检验号,立即处置;当日不能完成的检验标本按“样品处置程序”冷藏或分装、冷冻等。
标本被检测前应由检验者再次观察其标识及性状。
不合格标本必须按程序退回,并作好记录。
五、急诊标本接收时,收送人员要记录时间,依检验项目类别将其送入相应实验室,并监控检验周期符合规定。
六、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应保存一定时间。
尿液标本、大便标本检测后及时按规定处理,血液标本,尤其是脑脊液、心包积液、胸腹水液、胃液等标本,检验后应按规定保存一周,以备査对。
尚未检测标本贮存处应有标识。
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
1、细菌室工作人员首先核对病人信息(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检验目的等)。
在确认所送标本符合无菌送检要求后签收标本。
2、遇有下列情况拒收标本:有污染、口水(食物残渣)、标本送检部位不明确者、标本与送检目的不符合,及时电话联系、补救,并作好拒收记录。
3、将接受标本按本室规定序号按序编号,并将标本条码读入新和中文检验系统
4、如因采样及送检未实行无菌操作而导致标本污染(如尿培养三种或三种以上细菌生长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重留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5、接受标本时发现病人不理解或未按无菌要求留取,应耐心解释,不与病人争吵,解决有困难应及时向上级汇报。
6、已检测完毕的标本立即放置规定污物桶内立即浸泡消毒。
肥达氏标本保存冰箱一周,脑脊液、胸腹水标本保存5天。
7、所有鉴定完毕已报告的细菌保存48h后,集中收集污物桶内于1:50 84 泡4—6h分类处理。
详见废弃物处理规定。
医院实验室临床标本核收、登记、分装和保存程序1.目的:规范临床标本的验收、登记和保存程序,及时发现标本采集、处理、分装和送收过程中的不符合项目,保证标本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找出原因,改善标本采集质量。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受理的所有临床标本。
3.定义:无。
4.权责4.1检验科标本接收处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初步核对和分类。
4.2各专业组负责标本的核收、不合格标本的清退、标本的内部传递处理和保存。
5.制度内容5.1标本的收集5.1.1检验科标本收集人员必须明确本科室接收标本的范围,非本科室接受范围内的标本不予受理。
5.1.2标本收集人员必须按时间及时收集标本。
5.2标本的核收登记5.2.1各部门在收到分检标本后,通过LIS扫描,确认标本接收时间,病人信息、检测要求。
对于条码识别困难(如条码玷污,破损等)的标本, LIS系统补打条码,核对信息后重新粘贴。
5.2.2识别抽血量不够或种类不符的标本,分别作标本不合格处理。
5.2.3识别含有血凝块的血凝标本和血常规标本,分别作标本不合格处理。
5.2.4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标本,目测分检不合格的溶血标本,目测血清或血浆不够测定量的标本,分别作标本不合格处理。
5.2.5分别登记清退不合格的标本,登记内容至少应包括:病人信息、不合格原因、日期,以便分析原因,并通过LIS或电话及时通知送检部门。
定期汇总不合格样本信息。
5.2.6实施分装的样本应选择恰当的容器,并标记可溯源至原标本的唯一性的编码。
5.2.7对于临床医生口头申请临时增加的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应接受、登记,并复述口头医嘱内容,确保医嘱准确无误,并确保原标本合格的情况下给予检测。
5.3非常标本的接受和处理5.3.1对分析物不稳定或不可替代的样品(如脑脊液、活体标本),病人的信息识别不确定时,可先处理,再与送检者确认。
5.3.2对特殊或紧急的标本,包括绿色通道标本,允许送检人员的口头申请,但必须在发出报告前提供患者的信息。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1、目的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
2、适用范围本站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
3、职责采血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检验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步骤4.1样本采集要求:4.1.1:知情同意:标本采集应征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内容包括:告知采集(留取)标本量,以及用途(仅用于本站血液检测)。
4.1.2:采集:a.初筛检测样本:采集前严格核对献血者和登记表,抽取1-2ml 的献血者血液于含饱和EDTA-Na2 /K2抗凝剂50ul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
贴好与献血者登记表一致的献血序列码。
b.献血后血液检测样本:(1)留取要求:献血者献血后采集人员从血袋/留样袋中留取双份血样用于实验室的一检和二检,两支血样试管,一支为含分离胶的促凝真空管(黄盖),应先留取(不能混入血袋中保养液),另一支为EDTAK2抗凝真空管(紫盖),每支试管留取3-5ml血液,留取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至少3次与抗凝剂/促凝剂充分混匀,贴上与献血登记表、血袋标识条码一致校验码为07的献血序列码。
(2)序列码粘贴要求:序列码粘贴不歪斜、无褶皱,沿负压管盖下竖直粘贴,血型标识向上,条码清晰;(3)校对要求: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源样本进行贴签留样;所留标本必须按规程进行操作,并经过Spring采血管理模块对采血袋、登记表和标本管三个序列号一致后方可进入下一流程。
(4)临时储存:血液标本留取结束后及时放在2-10℃环境中保存。
c.临床送检标本要求:(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
检验科标本核收、登记和保存程序1目的规范临床标本的验收、登记和保存程序,及时发现标本采集、处理和送收过程中的不符合项,保证标本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受理的标本。
3职责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验收和登记。
各专业组负责本专业组标本的处理和保存。
4工作程序标本的核收4.1.1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必须明确本科室接收标本的范围,非本科室接收范围内的标本不予受理。
4.1.2标本接收人员将标本收集人员收集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仔细检查标本的标识、容器、抗凝剂、标本量、标本状态(如凝块、溶血等)是否符合有关检测要求,以及标本是否与检验申请相符。
4.1.3对标本信息不详,或标记错误,或使用抗凝剂和采血管不当,严重溶血或脂血,或与检验申请单不符的标本视为不合格标本。
对不合格的标本,标本接收人员应填写《不合格标本记录表》,并录入l.IS系统中即可立即将此信息传给护士站,以便及时做出快速处理,必要时电话通知相关采样人员。
必要时发回检验申请单,标本保留检验科,标本做好醒目的不符合标记。
4.1.4如果接收了不合格临床标本,应在检验报告中说明问题的性质,如果必要,在解释结果时也应说明。
4.1.5标本的核收登记送到检验科的标本交给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接收人员进入l。
IS系统标本接收模块,通过扫描送检清单上批次条码,l。
IS系统列出本批次所有标本。
接收人员再扫描每一个标本的条码,l。
IS系统会自动与清单上的标本进行核对,当不一致时会给出提示。
然后,点击确认,l。
IS系统自动记录接收人和接收时间。
如果是来自住院患者的标本同时传送记账信息给医院信息系统(HIS)。
临床护工需要将送来的急诊标本在《急诊标本核收登记表》上登记,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同时核对验收并在1,IS系统中进行扫描条码确认。
门诊体液标本和末梢血标本由患者送至检验科或在检验科采集,接收人员同样要在LIS系统中接收确认。
对绿色通道等原因不能及时计费的标本,需要进行登记,并跟踪。
最新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医院检验科作为医疗诊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检验科的工作能够规范、科学地进行,特制定以下最新的程序文件。
一、检验科的工作范围与职责1、检验科承担着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胸水、腹水等各种标本进行检验分析的任务。
2、负责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以辅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3、参与临床会诊,为疑难病例的诊断提供检验方面的专业意见。
二、标本采集与运输程序1、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各类标本,并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2、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进行标识,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3、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输至检验科,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标本受到污染、损坏或丢失。
三、检验前处理程序1、检验科接收标本后,首先要对标本进行核对和验收,检查标本的标识、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2、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重新采集或说明情况。
3、对合格的标本进行分类、编号,并按照不同的检验项目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血清、抗凝等。
四、检验项目与方法1、检验科应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开展各类常规检验项目和特殊检验项目。
2、对于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定期对检验方法进行评估和更新,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验水平。
五、仪器设备管理程序1、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
3、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六、质量控制程序1、每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对质控品进行检测,绘制质控图,分析质控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检验过程中的偏差。
2、定期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样本的采集、转运、核收、保存、记录等。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所涉及的各种样本。
三、具体内容(一)除急诊外,一般标本采取集中送检方法。
(二)每日8:00由护士送住院标本到科室,科室当班人员与护士当面交接,若收取标本不一致,立即查找原因。
(三)急诊标本收集于急诊标本容器中,急诊标本优先核收。
(四)在标本送达检验科时由检验人员核对标本接收后签名。
(五)各类标本应按要求采集。
1.血液标本于每日早餐前空腹采集并及时送检。
2.如需全血或血浆进行测定的标本应注入含有适当抗凝剂的试管内,加塞后轻轻摇匀。
3.尿液标本,容器必须清洁,留取适当的量及时送检。
4.培养标本应按规定的量注入无菌容器或培养瓶。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经检查合格并在1.IS中核收后方可进行检验。
6.对不合格标本应与护士联系登记并退回原科室要求重新取样。
7.所有培养必须进行焚烧或高压灭菌;其它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弃去或洗涤。
8.所有检验过的血清标本要求冷藏保存7天,全血类标本保存24小时后方可弃去,血液标本为生物污染物,应有专门容器、专人收集,按规定处理,并有生物污物交接记录。
9.标本采集的要求具体见《标本采集手册》10.标本转运:由护士送到检验科窗口处进行交接。
标本转运过程中注意不要剧烈震动,防止容器破损、标本外泄和被污染,避免污染环境以及感染运送的工作人员。
11.标本接收:标本接收时认真核对条码信息,检查住院号是否清楚,粘贴是否规范,标本是否合格,检验项目与试管是否一致等内容,然后点开标本接收处理菜单,选中接收的标本,点击接收(计费X如遇到不合格标本应拒收,并在1.is系统上做好登记:如采集后未按要求及时送检的标本、不应该凝固的标本发生了凝固、容量不足的标本、标本类型与条码项目不符的标本、条码不清的标本、空管等。
12.标本核收:检验人员对送到本专业组的标本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核查标本是否合格并编号,通过住院号(门诊号)录入1.IS,体检标本或其他标本录入病人详细信息,同时进行标本前处理,查看标本是否有溶血、脂血、黄疸等可能影响检测的因素,并在1.IS系统中进行备注。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处理流程在医学检验中,标本是确定诊断结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标本的处理流程,实验室必须采取一系列准确有效的步骤,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处理的流程。
一、标本接收和标识1. 标本接收实验室接收标本的第一步是接收过程。
在接收标本时,工作人员应核对标本清单与实际接收的标本是否一致,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如破损或标本清单错误,应及时与送检者进行沟通并记录。
2. 标本标识确保标本准确标识非常重要,这有助于避免混淆或错误。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检查标本上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采集时间,并将其与标本清单进行一一核对。
如果发现任何信息错误、不完整或模糊,应及时与送检者进行沟通和更正。
二、标本处理和保存1. 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指将标本进行样本分离、稀释或其他的处理过程。
不同类型的标本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血液标本需要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尿液标本需要离心去除悬浮物等。
在处理标本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并确保标本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标本保存为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正确保存标本。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反应物保存或常温保存。
同时,实验室还应制定相关的标本保存时间和条件,并定期检查标本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标本的质量。
三、标本送检和记录1. 标本送检标本送检是将处理完毕的标本发送给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过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标本类型和测试需求,将标本送到正确的科室,并及时提交给相关的技术人员。
在送检过程中,应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遵循标本传递相关规定。
2. 标本记录实验室应建立详细的标本记录,包括标本接收信息、标本处理信息以及送检信息等。
这有助于追溯标本的来源和处理过程,并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准确记录标本信息,并在完成相应的处理和送检后及时进行记录。
检验科标本核收、登记和保存程序
1目的
规范临床标本的验收、登记和保存程序,及时发现标本采集、处理和送收过程中的不符合项,保证标本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受理的标本。
3职责
3.1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验收和登记。
3.2各专业组负责本专业组标本的处理和保存。
4工作程序
4.1标本的核收
4.1.1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必须明确本科室接收标本的范围,非本科室接收范围内的标本不予受理。
4.1.2标本接收人员将标本收集人员收集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仔细检查标本的标识、容器、抗凝剂、标本量、标本状态(如凝块、溶血等)是否符合有关检测要求,以及标本是否与检验申请相符。
4.1.3对标本信息不详,或标记错误,或使用抗凝剂和采血管不当,严重溶血或脂血,或与检验申请单不符的标本视为不合格标本。
对不合格的标本,标本接收人员应填写《不合格标本记录表》,并录入l.IS系统中即可立即将此信息传给护士站,以便及时做出快速处理,必要时电话通知相关采样人员。
必要时发回检验申请单,标本保留检验科,标本做好醒目的不符合标记。
4.1.4如果接收了不合格临床标本,应在检验报告中说明问题的性质,如果必要,在解释结果时也应说明。
4.1.5标本的核收登记
送到检验科的标本交给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接收人员进入l。
IS系统标本接收模
块,通过扫描送检清单上批次条码,l。
IS系统列出本批次所有标本。
接收人员再扫描每一个标本的条码,l。
IS系统会自动与清单上的标本进行核对,当不一致时会给出提示。
然后,点击确认,l。
IS系统自动记录接收人和接收时间。
如果是来自住院患者的标本同时传送记账信息给医院信息系统(HIS)。
临床护工需要将送来的急诊标本在《急诊标本核收登记表》上登记,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同时核对验收并在1,IS系统中进行扫描条码确认。
门诊体液标本和末梢血标本由患者送至检验科或在检验科采集,接收人员同样要在LIS系统中接收确认。
对绿色通道等原因不能及时计费的标本,需要进行登记,并跟踪。
4.1.6转检标本的登记
由检验科内部各实验室相互转送或二、三、四门诊部、总院、二沙分院、芳村分院检验科相互转送的标本,由送检人员登记在《转检标本核收登记表》上并签名,接收标本人员核收后签字确认。
4.1.7委托检验标本的登记
需要委托到其他外部实验室检验的标本,由各专业组负责登记在《委托检验标本登记表》上,收取标本的人员核收后签字确认。
4.2口头申请标本
对临床医师口头申请的标本,检验人员应予接收并登记,申请者必须在结果报告之前将正式的检验申请单送至检验科。
4.3标本的处理
对合格标本应及时处理,包括标本的编号、离心和分发等。
取自原始标本的部分样本如血清、血浆等,应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原始标本。
对不合格的标本由接收人员或检测人员在《不合格标本记录表》上登记,并录入LIS系统,即可通知临床相关医护人员及时进一步处理,必要时电话通知。
4.4急诊检验标本
检验科对申请单或标本上标记有“紧急”或“急”应在核收、登记、检验和报告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先处理,尽可能缩短标本检验周期,尽快发出检验报告,并及时通知临床医护人员领取报告。
4.5标本的保存
4.5.1各专业组作业指导书中应规定检测前标本和检测后标本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在保存期内,其保存的环境条件应得到保障,以保证标本性能稳定、不变质。
检验科仅对在保存期内的标本进行复检或核对,不负责对超过保存期或无保存价值的标本进行复检或核对。
4.5.2对性能不稳定标本或标本部分测定参数在保存过程中有效期较短以及无法保存的标本,应在作业指导书中予以说明。
4.5.3对标本保存的条件进行有效监控。
当环境条件失控时,报告检验科质量负责人,按《处置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政策与程序》进行处理。
5支持性文件
LAB-PF-008《不符合项识别与控制程序》
1AK-PF-016《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LAB-PF-019《样本采集与运输管理程序》
《检验标本采集手册》
6质量记录
LAB-PF-020—0 1《急诊标本核收登记表》LAB-PF-020—02《转检标本核收登记表》LAB-PF-020—03《委托检验标本核收登记表》LAB-PF-020—04《不合格标本记录表》
LAB-PF一020-05《欠费标本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