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数显频率计数器电路及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6mhz赫兹起振电路
要制作一个6MHz的振荡电路,您需要使用一个适当的元件来产生振荡。
常用的元件包括石英晶体、陶瓷振荡器或表面声波(SAW)器件。
这些元件具有很高的Q值,可以提供稳定的振荡频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6MHz振荡电路示例,使用石英晶体作为频率产生元件:
选择一个适合6MHz频率的石英晶体,并按照其规格书推荐的连接方式将其连接到电路中。
通常,石英晶体会提供两个引脚,您需要将它们分别连接到振荡器的两个输入端。
将两个10kΩ的电阻器连接到振荡器的输出端。
这些电阻器用于限制振荡幅度,以防止振荡过大导致失真或电路损坏。
将一个10μF的电容器连接到振荡器的输出端。
该电容器用于过滤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和杂散分量。
连接电源,通常使用+5V电源为电路供电。
确保电源连接良好,并且没有接触不良或短路的情况。
调整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大小,以获得所需的频率和幅度响应。
您可以使用示波器或其他频率测量设备来监视和调整振荡频率。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电路,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此外,为了获得最佳性能,建议仔细选择合适的元件,并仔细遵循元件规格书中的推荐连接方式。
PLC编程实例1 可编程控制器逻辑指令应用实例-初级程序1.1 延时断开电路控制要求:(1)输入满足(ON),则输出接通(ON);(2)当输入条件不满足(输入=OFF),则输出延时一定时间后才断开。
图1.1 延时断开电路梯形图图1.2 延时断开电路时序图图1.3 延时断开电路监控界面图1.1和图1.2所示是输出延时断开的梯形图和时序图。
在梯形图中用到一个PLC内部定时器,编号为T37,定时值5s。
该定时器的工作条件是输出=ON,并且输入=OFF。
定时器工作5s后,定时器触点闭合,使输出断开。
图1.2中,输入=ON时,输出=ON,并且输出的触点自锁保持。
直到T37定时时间5s到,输出才断开,监控系统如图1.3所示。
程序为“延时断开电路.zap14”。
1.2 脉冲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是PLC中经常使用的控制信号,其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2.1 定时器法可以使用STEP7(TIA Portal)的IEC定时器来通过简单的编程产生一个脉冲发生器。
图1.4展示的是如何利用两个“TON”(接通延时定时器)来实现在输出端输出周期性脉冲信号的。
图1.4 两个接通延时定时器实现周期性脉冲信号梯形图“接通延时定时器”指令将使得输出端 Q 延迟一段时间接通,该时间通过 PT 来定义。
实现脉冲发生功能的描述如下:(1)“输入变量”.输入用于激活此脉冲发生器。
(2)“中间变量”.中间2的初始值为“False”,因此,下面一条接通延迟定时器T38“TON”开始计时。
(3)当接通延时时间到达的时候,标志 “中间变量”.中间1将被置位并且“输出变量”.输出获得 “True”信号。
(4)“中间变量”.中间1的“True”信号将触发上面一条T37的“TON”指令开始计时。
(5)当第二次接通延时时间到达的时候,标志“中间变量”.中间2被置位。
(6)“中间变量”.中间2 的 “True”信号将断开下面一条T38 “TON”指令的计时条件并中断该定时器,同时使“中间变量”.中间1被复位。
电路中的计数器设计与分析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电路,用于计算和追踪某个事件或过程发生的次数。
它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工业自动化、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计数器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
一、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计数器由触发器构成,触发器是一种存储状态的元件,可以将输入信号的边沿或电平状态转化为输出信号。
常见的触发器有RS触发器、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等。
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触发器的状态变化来实现计数功能。
二、计数器的类型1. 二进制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是最简单和常见的计数器类型。
它由一串触发器组成,每个触发器代表一个二进制位。
当触发器翻转时,就会引起下一位触发器的翻转。
二进制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值取决于触发器的个数。
例如,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可以计数0-15。
2. 同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的所有触发器在时钟的控制下同时翻转。
这种计数器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计数功能,但需要更多的触发器和复杂的电路设计。
3. 异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的触发器以串联或级联的方式进行翻转。
每个触发器的翻转都受到前一级触发器的影响。
异步计数器的设计相对简单,但可能存在计数错乱和不稳定的情况。
三、计数器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计数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触发器的选择:根据计数器的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触发器类型,如RS触发器、D触发器或JK触发器等。
2. 计数器的位数:确定计数器所需的二进制位数,根据计数范围选择合适的位数。
3. 时钟频率:根据计数器的应用场景,确定时钟信号的频率和稳定性。
4. 同步与异步设计:根据计数器的性能需求和电路复杂度的平衡,选择同步或异步设计方式。
四、计数器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计数器进行分析,确保其性能和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数器分析方法:1. 描述性分析:对计数器进行状态转换的全面描述,包括输入信号变化、触发器状态变化和输出信号变化等。
2. 时序分析:通过时序图或波形图分析计数器的输入信号、时钟信号、输出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检查是否存在计数错乱等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单片机的出现是计算机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是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核心,如今,它已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电子、科技、通信、汽车、工业等。
我们这次设计的多功能科学计算器也是利用AT89C51单片机制作而成。
该计算器设计是采用C语言编写,实现了六位数范围内的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此外该计算器除了具备基本的计算功能以外还具有计时和倒计时的功能,也就是说该计算器具有两个工作模式,计算模式和计时模式,而计时模式里又包含正计时和倒计时的功能,这样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实现了多功能,比较实用和方便。
该设计电路是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电路,然后使用74LS245缓冲驱动电路驱动六位LED数码管显示数据,利用加上4×4矩阵键盘完成电路的实际操作。
电路比较简单,但是很实用方便。
关键字:AT89C51 多功能74LS245 LED 矩阵键盘目录1.方案论证与选择 (4)1.1输入模块 (4)1.2显示模块: (5)2.其他硬件电路模块功能介绍: (6)2.1驱动模块 (6)2.2主控制模块 (7)2.3操作模块 (8)3.软件设计 (9)3.1主功能计算器部分 (9)3.2计时和倒计时部分 (9)3.3功能按键 (9)3.4软件流程图 (9)4硬件设计 (11)4.1电路工作框图 (11)4.2 硬件电路图 (12)4.3引脚锁定 (12)5.电路测试结果 (12)5.1代码提示信息 (12)5.2模式转换电路图 (13)5.3错误提示电路图 (14)5.4正常计算结果显示图 (14)6.该设计电路的改进思想 (15)7.小结 (15)8.参考文献 (16)附录(程序清单) (16)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计算器设计1.方案论证与选择1.1输入模块方案一:采用独立式按键作为输入模块,其特点:直接用I/O口构成单个按键电路,接口电路配置灵活、按键识别和软件结构简单,但是当键数较多时,占用I/O口较多,比较浪费资源;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独立的功能按键方案二:采用矩阵式键盘作为输入电路,其特点:电路和软件稍复杂,但相比之下,当键数越多时越节约I/O口,比较节省资源。
乙机发送,甲机接收。
请画出电路图并写出初始化发送(查询)和接收(中断方式)程序。
2、口线P1.0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由定时器0控制,用于演示1秒钟亮、1秒钟暗的效果。
3、给80C51单片机扩展一片6116,0809和8155,要求0809采用中断方式,8通道工作;采用138译码选择芯片。
请画出系统连接图,写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并写出8155内各口及其内部的RAM地址范围。
4、已知系统的连接如图所示,试编写程序实现下列功能:(1).编写上电显示程序,显示“123456”。
(2).编写主程序,功能为:当有键按下(0~7号)时,都显示键号;无键按下,保持原有显示状态。
5、选用DAC0832芯片产生一个三角波,要求幅值为0~2.5V。
1200bps,甲机发送数据88H(查询方式),乙机接收(中断方式)。
请画出电路图并编程实现上述功能。
7、已知一单片机应用系统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问题并编写显示程序,以1秒为间隔,亮暗相间,显示“88888888”。
(1).写出各口的地址和控制字A口地址:B口地址:C口地址:控制口地址:控制字:(2).显示程序8、已知ADC0809单片机的连接如下图所示,试写出启动0809第3通道A/D转换的程序段。
(1)、把外部2000H内容送到内部RAM的20H单元。
(2)、找出20H~22H三个单元中的最大数,放在A累加器中。
9、编写程序完成以下功能:每响应一次外部中断,发光二极管亮一秒钟。
六、简单编程题:(1)、用间接寻址方式,把外部20H内容送到内部RAM的20H单元。
(2)、依据第四题接线图,写出启动0809第3通道A/D转换的程序段。
(3)、编写串行口方式1串行发送初始化程序。
(省略波特率发生器初始化)。
10、假定甲乙机以方式1进行串行数据通信,晶振=6MHz,要求波特率为1200。
甲机发送,乙机接收。
请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波特率,写出初始化发送和接收程序。
11、当系统选用12MHz晶体振荡器时,由定时器0控制产生周期为4ms(脉冲宽度为2ms)的方波序列(采用中断方式),并由P1.0输出,请编写实验程序。
实验六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3、运用集成计数计构成N分频器,了解计数计的分频作用。
二、实验原理计数器是一个用以实现计数功能的时序部件,它不仅可用来计脉冲数,还常用作数字系统的定时、分频和执行数字运算以及其它特定的逻辑功能。
计数器种类很多。
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各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
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
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
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等。
目前,无论是TTL还是CMOS 集成电路,都有品种较齐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使用者只要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以及引出端的排列,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器件。
1、用D触发器构成异步二进制加/减计数器图6-1是用四只D触发器构成的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它的连接特点是将每只D触发器接成T'触发器,再由低位触发器的Q端和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
图6-1 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若将图6-1稍加改动,即将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即构成了一个4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2、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CC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6-2所示。
图中LD—置数端CP U—加计数端CP D—减计数端CO—非同步进位输出端BO—非同步借位输出端D0、D1、D2、D3—计数器输入端Q 0、Q 1、Q 2、Q 3 —数据输出端 CR图6-2 CC40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CC40192(同74LS192,二者可互换使用)的功能如表6-1,说明如下:当清除端CR 为高电平“1”时,计数器直接清零;CR 置低电平则执行其它功能。
当CR 为低电平,置数端LD 也为低电平时,数据直接从置数端D 0、D 1、D 2、D 3 置入计数器。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一、设计说明1.数字频率计概述数字频率计是计算机、通讯设备、音频视频等科研生产领域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
它是一种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数字测量仪器。
它的基本功能是测量正弦信号,方波信号及其他各种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物理量。
在进行模拟、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其使用十进制数显示,测量迅速,精确度高,显示直观,经常要用到频率计。
本数字频率计将采用定时、计数的方法测量频率,采用一个1602A LCD显示器动态显示6位数。
测量范围从1Hz—10k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时基宽度为1us,10us,100us,1ms。
用单片机实现自动测量功能。
基本设计原理是直接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一种测量装置。
它以测量周期的方法对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频率进行自动的测量。
2.频率测量仪的设计思路与频率的计算频率测量仪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对信号分频,测量一个或几个被测量信号周期中已知标准频率信号的周期个数,进而测量出该信号频率的大小,其原理如右图所示。
若被测量信号的周期为,分频数m1,分频后信号的周期为T,则:T=m1Tx。
由图可知:T=NTo(注:To为标准信号的周期,所以T为分频后信号的周期,则可以算出被测量信号的频率f。
)由于单片机系统的标准频率比较稳定,而是系统标准信号频率的误差,通常情况下很小;而系统的量化误差小于1,所以由式T=NTo可知,频率测量的误差主要取决于N值的大小,N值越大,误差越小,测量的精度越高。
3.设计原理及系统分析基本设计原理:直接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一种测量装置。
它以测量周期的方法对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频率进行自动的测量。
若在一定时间间隔T内测得这个周期性信号的重复变化次数N,则其频率可表示为f=N/T。
其中脉冲形成电路的作用是将被测信号变成脉冲信号,其重复频率等于被测频率fx。
时间基准信号发生器提供标准的时间脉冲信号,若其周期为1s,则门控电路的输出信号持续时间亦准确地等于1s。
如何正确使用电子电路中的计数器在电子电路中,计数器是一种常用的组件,用于记录和显示特定事件或信号的次数。
它能够进行数字计数,并在达到特定条件时输出相应的信号。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电子电路中的计数器。
一、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计数器由一系列的触发器和逻辑门构成,触发器用于存储和传递信号,逻辑门用于控制信号的流动和处理。
计数器可以实现二进制、十进制或其他进制的计数。
二、计数器的工作模式计数器可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模式。
同步计数器是指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进行计数,所有触发器在同一时刻进行状态存储和信号传递;异步计数器则每个触发器以独立的方式进行状态变化。
常见的同步计数器有JK触发器计数器、D触发器计数器等。
三、计数器的应用场景1. 频率测量:利用计数器可以测量信号的周期或频率。
通过统计信号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次数,可以计算出信号的周期或频率。
2. 时序控制:计数器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控制电路的启停、切换等功能。
例如,可以利用计数器控制数字钟、计时器和定时器等设备。
3. 程序控制:计数器可以用于编程控制中的循环和跳转等功能。
在程序设计中,可以通过计数器的增减操作实现循环执行和条件判断。
四、正确使用计数器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计数器: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计数器型号和工作模式。
不同的计数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2. 确定计数器的位数:根据需要计数的范围确定计数器的位数,防止溢出和误差。
3. 设置初始值和计数步长: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计数器的初始值和计数步长,确保计数器在正确的范围内工作。
4. 时钟信号的稳定性:计数器的工作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要保证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输入和输出电平的匹配:计数器的输入和输出需匹配电路中其他部分的电平要求,避免电平不匹配导致的误差和故障。
6. 注意异步计数器的触发:异步计数器在进行计数时需要注意触发器状态的正确切换,以避免计数错误。
电机,伺服电机可编程控制器AKS-01Z使用说明一、系统特点●控制轴数:单轴;●指令特点:任意可编程(可实现各种复杂运行:定位控制和非定位控制);●最高输出频率:40KHz(特别适合控制细分驱动器);●输出频率分辨率:1Hz;●编程条数:99条;输入/1234、5、6一表示按键。
后面板图及信号说明:后面板图为接线端子,包括:1、CP、CW、OPTP为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线,此三端分别连至驱动器的相应端,其中:CP————步进脉冲信号CW————电机转向电平信号OPTO————前两路信号的公共阳端CP、CW的状态分别对应面板上的指示灯2、启动:启动程序自动运行,相当于面板上的启动键。
3、停止:暂停正在运行的程序,相当于面板上的停止键,再次启动后,程序继续运行。
4、A操作和B操作是本控制器的一大特点:对于步进电机,我们一般进行定量定位控制,如控制电机以一定的速度运行一定的位移这种方式很容易解决,只需把速度量和位移量编程即可。
但还有相当多的控制是不能事先定位的,例如控制步进电机从起始点开始朝一方向运行,直到碰到一行程开关后停止,当然再反向运行回到起始点。
再例如要求步进电机在两个行程开关之间往复运行n次,等等。
在这些操作中,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步进电机的位移量的具体值,又应当如何编程呢?本控制器利用:“中断操作”,我们称之为“A操作”和“B操作”。
以“A操作”为例,工作流程为:当程序在运行时,如果“A操作”又信号输入,电机作降速停止,程序在此中断,程序记住了中断处的座标,程序跳转到“A操作”入口地址所指定的程序处运行程序。
5、输入1和输入2通过开关量输入端。
6、输出1、输出2和输出3通过开关量输出端。
7、C OM+、COM—输入输出开关量外部电源,本电源为DC12V/0.3A,COM+为正端,COM—为负端,此电源由控制器内部隔离提供。
8、成后按参数分两行显示,第一行显示参数的名称,第二行显示参数数据。
参数修改方式:进入参数设定状态后,首先显示第一行[JF-------]。
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设计与实现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实践报告课题名称:简易计算器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计算机控制技术081班学生姓名:黄杨学号: 20082940班级序号 6实践性质:校内毕业实践实践成绩:指导老师:杜力2011年2月25日目录一、绪论1.1 计算器的历史 (5)1.2 电子计算器的特殊键 (6)1.3单片机概述 (6)1.4设计要求 (6)1.5我做简易模拟计算器的过程说明 (7)1.6系统的基本功能 (7)二、课题设计的分析与思路的确定 (7)三、芯片简介 (8)3.1MSC-51芯片简介 (8)3.2 MCS-51的引脚说明 (10)四、计算器程序设计 (12)4.1存储单元分配 (12)4.2主程序设计 (12)4.3 数码管显示数据转换子程序CONV (13)4.4 数码管动态显示子程序 (13)五、连接知识 (13)5.1键盘的连接 (13)5.2、显示器的连接 (14)六、仿真过程 (15)八、参考文献 (18)一、绪论本课题拟定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中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运用液晶显示器或LED显示数据/键盘输入数据,以实现能够完成加、减、乘、除、数据存储等运算的简易计算器。
系统的功能是:(1)模拟的计算器能显示10位数字,开机运行时,只显示最低位为“0”,其余不显示;(2)4×4键盘分别表示:0到9,+,-,×,/,=,CL;(3)第一次按下,显示“D1”,第二次按下,显示“D1D2”,第三次按下,显示“D1D2D3”…8个全显示完毕,再次按下按键时,给出“嘀”的提示音;(4)可以对计算结果小于256的两个无符号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单片机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经过Wave软件调试,生成HEX文件,再用Proteus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
程序中键盘部分使用行列式扫描原理,若无键按下则调用动态显示程序,并继续检测键盘;若有键按下则得其键值,并通过查表转换为数字0—9和功能键与清零键的代号。
频率计数器原理
频率计数器是一种能够测量信号频率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频率计数的概念,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信号周期的数量来确定信号的频率。
频率计数器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输入电路、计数控制器、计数寄存器和显示器。
输入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矩形波形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计数控制器负责控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计数频率。
计数寄存器用于存储计数器的计数值。
显示器则用于显示测量结果。
在工作过程中,频率计数器首先通过输入电路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矩形波形信号。
然后计数控制器开始控制计数器进行计数。
计数器在每个信号周期中计数一次,计数值被存储到计数寄存器中。
计数器继续计数,直到达到设定的计数时间。
在计数时间结束后,计数寄存器中的计数值就代表了输入信号的频率。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频率计数器通常会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倍频器将输入信号的频率放大,以增加计数器的计数周期。
此外,还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器抑制噪声和干扰信号,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频率计数器利用计数原理来测量信号的频率。
它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信号周期的数量来确定信号的频率,具有准确、稳定的特点。
对于频率测量在科学实验、通信、电子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方案课题:单片机的6位数数字频率计设计专业:电气自动化班级: 1502 学生姓名:所属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指导教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监制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 设计背景 (3)1.2 国内外现状 (3)1.3 系统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4)第二章任务和方案论证 (5)2.1 任务要求 (5)2.2 频率测量方法 (5)2.3 测量频率原理分析 (5)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 (9)3.1 主控模块 (9)3.2 LCD液晶显示器简介 (13)3.3 三极管放大电路 (15)3.4 整形模块 (16)3.5 分频模块 (17)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9)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19)4.2 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20)第五章系统仿真 (22)5.1 硬件图制作 (22)5.2 软件仿真 (24)5.3 误差分析 (29)结论 (31)参考文献 (32)附录 (34)附录一:系统原理图 (34)附录二:系统PCB (34)摘要频率是指在不变的时间之内,周期性的变化完成的次数。
而频率计就是为了测量频率-这一电子测量里的基本量而生。
本设计里采用自51系列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频率计的控管中心,用来完成它等候测量的信号的计数,译码,显示以及对分频比的控制。
使用它内部已经存在的定时/计数器实现对待测信号频率的测量。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所设计的频率计采纳外部分频的分频模式来分频,使得的频率测量区间控制在1Hz~1MHz之间,能实现量程主动切换流程。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AT89C52单片机用作系统中控,并且应用单片机内部定时/计数器的门控时间,所以可以比较方便地测量频率。
并且采用LCD显示屏幕来显示待测频率,因此还可以实现自动切换可测量的范围。
本设计基于单片机系统的6位等精度数字频率计,系统使用三极管放大电路对待测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由施密特触发器74HC14整形,通过芯片74HC390进行100分频,把分频前和分频后的信号送到单片机的计数器端,最后在LCD1602液晶显示测量结果。
产品[GWinstek(固纬)GFG-3015函数信号产生器]资料点击看大图15函数信号产生器国厂商: 台湾固纬GWinstek 特色频率范围0.01Hz~15MHz 最大频率解析度可达10mHz 可同时显示设定频率及设定振幅内建6位数计数器,形包含: 正弦波, 方波, 三角波, Ramp, 脉冲波, AM, FM, 扫描功能, 触发输出以及Gate / Burst VCF for 100:1 外部端频率控制INT/EXT, AM/FM Modulat 制提供SYNC输出功能LIN/LOG扫描模式输出过载保护功能内建RS-232C通讯介面号产生器的详细介绍: 中国厂商: 台湾固纬GWinstek50MHz之频率角波, Ramp, 脉冲波, AM, FM, 扫描功能, 触发输出以及Gate /Burst三角波,±Ramp,脉冲波, AM, FM,扫描功能,触发, Gate, Burst共8档(自动选择)z(100Hz);1.5MHz~15kHz(10Hz);150kHz~1.5kHz(1Hz);15kHz~150Hz(0.1Hz);1.5kHz~15Hz(10mHz);150Hz~1.5Hz(10mHz);15Hz~0.15H加50Ω负载) 4 amplitude ; |Vacpeak|+|Vdc|=5V10.00V~0.01V)z时≦3%±5位数;于1MHz~15MHz时≦10%±5位数mΩ负载) ;解析度10mV±3位数至1MHz ;解析度1%时≦1% ~ 1MHz示器,频率:6位数,振幅:4位数THD from 10Hz to 100kHz ;MHz (spec. applied form 1Vpp~10Vpp)度输出时<1%+3nsp,Trigger(int/ext), Gate or Burst (implement by triggertype)iangle, ramp orVariable Symmetry Pulsein 3 Frequency Range(自动切换)z(100Hz);Hz);(0.01Hz);解析度: 1%1%)载时≧1Vp-p≦1%INT)DC~1MHz(EXT)Hz≦10Vp-pINT)DC~50kHz(EXT)% deviationz ; 1.5MHz~15kHz ;150kHz~1.5kHz ; 15kHz~150Hz ; 1.5kHz~15Hz ; 150Hz~1.5Hz ;15Hz~0.15Hz ; 1.5Hz~0.01Hz e frequencyrange);解析度: 1%描nto 10KΩUseful to10MHz)容于TTL输入位准触发设定±1),<5% to10MHzge between 0.2Vto 2V as per different FrequencyEXTuracy±1count±5℃) after 30 minutes warm upesolution is100nHz for 1Hz and 0.1Hz for 100MHz 00MHz);≦45Vrms(100MHz~150MHz)panel settingmemories±15%,50/60Hz1×2(H)×460(D) mm,约5 kgoltage。
6位数显频率计数器电路及程序
6位数显频率计数器
1.实验任务
利用AT89S51单片机的T0、T1的定时计数器功能,来完成对输入的信号进行频率计数,计数的频率结果通过8位动态数码管显示出来。
要求能够对0-250KHZ的信号频率进行准确计数,计数误差不超过±1HZ。
2.电路原理图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P0.7与“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ABCDEFGH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P2.7与“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
S1S2S3S4S5S6S7S8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
(3).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4(T0)端子用导线连接到“频率产生器”区域中的WAVE端子上。
4.程序设计内容
(1).定时/计数器T0和T1的工作方式设置,由图可知,T0是工作在计数状态下,对
输入的频率信号进行计数,但对工作在计数状态下的T0,最大计数值为fOSC/24,由于fOSC=12MHz,因此:T0的最大计数频率为250KHz。
对于频率的概念就是在一秒只数脉冲的个数,即为频率值。
所以T1工作在定时状态下,每定时1秒中到,就停止T0的计数,而从T0的计数单元中读取计数的数值,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送到数码管显示出来。
(2).T1工作在定时状态下,最大定时时间为65ms,达不到1秒的定时,所以采用定时50ms,共定时20次,即可完成1秒的定时功能。
5.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ode dispbit[]={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unsigned char code dispcod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0x00,0x40};
unsigned char dispbuf[8]={0,0,0,0,0,0,10,10};
unsigned char temp[8];
unsigned char dispcount;
unsigned char T0count;
unsigned char timecount;
bit flag;
unsigned long x;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i;
TMOD=0x15;
TH0=0;
TL0=0;
TH1=(65536-4000)/256;
TL1=(65536-4000)%6;
TR1=1;
TR0=1;
ET0=1;
ET1=1;
EA=1;
while(1)
{
if(flag==1)
{
flag=0;
x=T0count*65536+TH0*256+TL0;
for(i=0;i<8;i++)
{
temp[i]=0;
}
i=0;
while(x/10)
{
temp[i]=x ;
x=x/10;
i++;
}
temp[i]=x;
for(i=0;i<6;i++)
{
dispbuf[i]=temp[i];
}
timecount=0;
T0count=0;
TH0=0;
TL0=0;
TR0=1;
}
}
}
void t0(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
T0count++;
}
void t1(void) interrupt 3 using 0 {
TH1=(65536-4000)/256;
TL1=(65536-4000)%6; timecount++;
if(timecount==250)
{
TR0=0;
timecount=0;
flag=1;
}
P0=dispcode[dispbuf[dispcount]]; P2=dispbit[dispcount]; dispcount++;
if(dispcount==8)
{
dispcount=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