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23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随着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银行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加入WTO带来的国际竞争和银行市场的自由化,银行业面临了许多挑战,并暴露出了一些风险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市场开放风险加入WTO后,中国将其银行市场开放给了外国银行。
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资金流动性和技术优势,可能会使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份额压力。
外资银行拥有更好的客户服务、更高效的系统优势以及更多的资本吸引力。
这可能导致大量本土银行丧失市场份额、客户以及业务。
第二,市场化风险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市场风险增加了银行业的风险;另一方面,自由化带来的市场竞争和开放,增加了银行的业务风险。
例如,普及信用卡业务,提高小额贷款的比例等都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此外,由于缺乏监管措施和制约,有些银行可能会面临短期利润至上的风险管理问题。
第三,风险管理风险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不足、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不充分。
此外,由于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影响,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二、如何应对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中国银行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银行业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文件,明确市场准入、市场行为和市场竞争规则,使银行业能够在广泛的自由化和市场化环境下减少合理风险。
第二,加强企业资本实力。
银行业应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自身财务架构和资本实力,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银行业应加强企业风险和资本管理,减少行业风险,并提高盈利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业应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理流程、目标和宗旨、内部控制和风险措施。
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1.面临管理体制的挑战。
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
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银行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管理的要求。
尤其是我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
国家虽要求国内的银行依据市场规则而不是按国家计划去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性职能,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
不仅银行被迫进行所谓的政策性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还要执行上级行的统一要求。
尤其是当国家财政困难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替代财政并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双重政策性业务。
据了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仍占25%以上,而政策性贷款历来是银行贷款中质量最低的,也是不良资产贷款比例中最高的。
管理上的差距将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
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
按照商业银行法,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综合化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无疑将处于劣势状态。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加入WTO,我国将在金融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而国外一些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已很成熟。
我国银行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并且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市场份额上。
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我国银行业经营传统人民币业务的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涉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致使国际结算等业务的流失,使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后劲不足。
据统计,仅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办理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目前已占有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得到更多的自由进入我国市场的机会。
同时,我国金融和监管标准将更加接近国际水平。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本文将从加入WTO的背景、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入WTO的背景WTO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由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除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外,WTO还管理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其他协定。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是中国推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加入WTO后,我国将接受更多的国际压力,同时也会受益于更加开放、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二、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1.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将得到更多的机会进入我国市场。
外资银行将在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一定的变化。
但同时,在活跃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在获得更多的收益的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加速全球化,银行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将更多地接受并应对国际监管标准,需要加强监管,提高监管的国际化水平,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3.对我国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逐渐开放,加大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力度将会促进我国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金融产业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我国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拥抱全球化,学习国际先进的风险控制、资金流转等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对策1.深化金融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将是应对WTO加入带来的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要促进竞争、创新、规范,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并适应开放环境下的变化。
2.加快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合理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应对WTO加入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挑战的重要途径。
注意:本格式只作为格式参考使用,不作为质量判断的唯一标准论文题目: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6月10日目录内容摘要 (1)ABSTRACT (2)绪言 (3)1 我国银行业的结构与发展现状 (3)1.1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构成 (3)1.1.1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3)1.1.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构成 (4)1.2 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4)1.2.1 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 (4)1.2.2 中国银行业未出现危机的原因 (5)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6)2.1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承诺 (6)2.1.1 业务范围拓宽 (6)2.1.2 机构设置门槛降低 (6)2.1.3地域限制取消 (6)2.1.4 服务对象放宽 (6)2.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7)2.2.1 内控不足 (7)2.2.2 经营与业务发展方面的差距 (8)2.2.3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差距 (8)2.2.4 外资银行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 (9)2.2.5 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的差距 (9)2.2.6 自主经营问题 (9)3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出路与对策研究 (10)3.1 抓住入世给我国银行业的带来的机遇 (10)3.1.1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10)3.1.2 充分利用互惠的原则 (10)3.1.3 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10)3.2 坚持体制改革 (11)3.2.1 改善资源配置 (11)3.2.2 改革内部治理机制 (11)3.2.3 改革劳动用工体制 (12)3.3 加大银行业金融监管 (12)3.3.1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12)3.3.2 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12)3.4 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 (13)3.4.1 强化风险意识 (13)3.4.2 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 (13)3.4.3 培养员工自律意识 (13)3.5 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 (14)3.5.1 严格的控制授信过程 (14)3.5.2 控制小规模客户的授信额度 (14)3.5.3 控制授信权限 (15)3.6 勇于创新 (15)3.6.1 创新的必然性 (15)3.6.2 创新的途径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0)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说经济处于良好发展状态之中,但古人教导我们要会居安思危,我们在看到经济稳定的同时要能认识到一些潜在的问题,当今中国银行业就存在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银行业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起到一个的“稳定器”的作用,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
当今世界经济成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加入WTO的必然性,因为我国加入WTO,不仅会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管理理念等提高,还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但是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资金实力、从业人员的素质、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有很大差距,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出路并发展经济已是国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借助于网络、书籍、报刊等工具,运用经济学知识和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现状的把握,剖析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对策,试图能够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对策;体制改革;商业银行THE RESEARCH OF RISKS AND STRATEGIE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FTERJOINING WTOABSTRACTDue to the stable econom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been improved. The whole economy is in a good position. However, we still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underneath at this stage. For example, nowadays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has many problems.It is known that the stability of banking industry is a stabilizer to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Its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determines the necessity of joining WTO. Being the member of WTO not only improve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concep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but also helps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However, entering WTO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also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For instance, compared with foreign bank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not quite satisfying in terms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capital strength, employee quality and product quality. How to find a way out in this intens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big question needed to be thought and answered immediate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alyzes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comes up with several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use of tools like web, books, newspapers, periodicals and economic knowledge and relevant theories, so th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Keywords: Strategy;System Reform;Commercial Banks绪言当前国有控股银行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
首先,我国的原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占了所有银行资产与贷款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我们将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发展银行)也包括进来,那么,这七大国有银行占据了资产、贷款与存款的70%以上。
虽然原国有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政策性的剥离,实现了资产重组、上市,不良贷款率大大减少,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股份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有待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渐渐进入了我国市场。
由于外资银行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较为完善的经营机制和内控机制,这些都将给中资银行的发展带来冲击,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状态下得到较好的发展,我国清朝时期的衰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古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进行比较,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中资银行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1 我国银行业的结构与发展现状1.1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构成1.1.1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不断变化的。
1979年以前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完全垄断型市场,由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对计划经济进行监督管理。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79~1984年,中、农、工、建四家专业银行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立出来。
最早的商业银行是1979年成立的中国建设银行,当1983年12月工商银行成立时才标志着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发展起来。
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这四家银行有严格的专业分工,每家银行都对自身业务范围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因此,这一阶段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仍旧是高度垄断的。
从1986年到现在,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地位的确立,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众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加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市场组织体系形成。
1.1.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构成从我国银行业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银行由五部分构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
其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是指原国有的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他们通过股改上市成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
目前中、农、工、建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这四家银行占了所有银行资产与贷款的半壁江山。
其他商业银行是指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广大银行、中信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