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风格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
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三)华丽绚烂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
如李商隐的诗。
(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元稹,字微之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
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相同的是都语言明白通畅,一语破的。
(五)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
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
类型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 抒情风格:以感性、柔美、抒情为主,用语简练明了,表达直观真挚,让读者产生
强烈的情感共鸣。
2. 雄浑风格:以庄严、雄浑、豪迈为主,语言重视美感与格律,多采用多音节词并注
重压轻音节。
3. 独特风格:某些诗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充满幽默、异想天开的顾城等。
4. 简洁风格:简约的语言,力求精炼、简练、意味深长,突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5. 夸张风格:用夸张的形象、语言、情境来表达思想或感情,具有强调和夸张的效果。
6. 多重象征风格: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留下又笼罩又柔美的墨香。
总之,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态、情感和
思想。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风格:
1. 平实质朴:这种语言风格朴实无华,直接了当,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 含蓄隽永:这种语言风格意味深长,言简意赅,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 清新明快:这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不矫揉造作,明快直接,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4. 绚丽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富丽堂皇,色彩斑斓,词藻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5. 明快简洁:这种语言风格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6. 委婉曲折:这种语言风格迂回婉转,不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实际上,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的独特性也构成了诗歌艺术的魅力之一。
高中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高中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有很多,例如:明快、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悲慨、俊爽、冲淡、旷达、率性、整散结合、音律和谐、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清新、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等。
以下列举部分风格特点: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诗歌语言风格一、引言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演变和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以言简意赅、清丽脱俗为特点。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和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迷惘,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高度凝练和优美。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语言更加直白、真实。
现代诗人善于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碎片化、象征性的语言展现出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例如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春暖花开”,简洁而富有韵味,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四、诗歌语言的魅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其语言更显得格外重要。
诗歌语言的魅力在于其朴素而深远的意蕴,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语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文字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正是诗歌语言的魅力,让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和传承,成为文化的瑰宝。
五、结语诗歌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都在其作品中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古代的清丽脱俗、现代的直白真实,都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感悟诗歌中隐藏的深意和情感吧!。
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爱情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情感真挚、表达细腻,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爱意。
自然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清新自然、富有生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动植物等来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社会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深刻犀利、批判现实,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来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历史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庄重大气、富有史诗感,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来展现历史的辉煌和荣耀。
儿童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简洁明快、活泼有趣,通过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吸引孩子们阅读。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 抒情风格:以表达情感和个人感受为主要目的,倾向于使用柔美、感伤、幽远的语言表达。
常见的抒情诗包括爱情诗、自然诗等。
2. 叙事风格:以讲述故事为主要目的,注重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
的塑造,语言通常比较平实、生动。
常见的叙事诗包括叙事长诗、
史诗等。
3. 描写风格:以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形象和细节,注重对
色彩、声音、触感等感官体验的描绘。
常见的描写诗包括写景诗、
描写人物的诗等。
4. 抽象风格:以抽象的思考和意象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语言较为隐晦、深奥。
常见的抽象诗包括象征诗、超现实主义诗等。
5. 社会批判风格:以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批判和思考为主要目的,语言通常较为直接、激烈。
常见的社会批判诗包括政治诗、革
命诗等。
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相互交叉和混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诗歌作品。
而且,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也会对诗歌的语言风格产生影响,使
得诗歌呈现出多样性和时代感。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教学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诗歌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
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
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
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
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3、精炼。
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1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贬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生归隐之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等地,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初中语文速记:11种诗歌鉴赏常见语言风格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1.豪迈雄奇。
此类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强烈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八月塞外飞雪的奇观,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颇为豪迈雄奇。
2.悲壮慷慨。
此类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语出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其中,巧妙使用动词能取得独特的效果。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穿”“拍”“卷”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4.绚丽飘逸。
诗歌辞藻华丽,色彩繁多,景象绮丽、变幻莫测。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
5.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顿挫,一般为音节、音韵有节奏,有力量。
杜甫的《登高》和《蜀相》二诗,就是沉郁顿挫的典型代表。
6.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7.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语言非常朴素自然,而蕴含了淡泊名利、隐居田园的意蕴。
8.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0种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绚丽飘逸。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5)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
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词直接陈述。
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
总之,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 饮酒(其五)》]这20个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清新自然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歌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常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 小池》)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飘逸绚丽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这两句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红”“青”颜色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这种风格的诗歌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豪放雄浑这种风格的诗歌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唐诗中李白是诗歌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沉郁顿挫此类诗歌往往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里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2、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了解诗人各异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
1、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内容:
(一)预习检测
常见的诗人的语言风格:
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商隐——朦胧隐晦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清新自然王昌龄——雄健高昂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适——悲壮苍凉陆游——慷慨激昂李清照——缠绵悱恻。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二)知识温习
1、涵义: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
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①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淡雅自然。
②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委婉):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放: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⑦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⑧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名家风格;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④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
三、鉴赏指导:
(一)鉴赏内容总结: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②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典例分析(生讨论,师点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点明特色,步骤一)“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
三四句又想象家人深夜静坐,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分析,步骤二)从而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诗人真挚动人的思乡之情。
(表达情感,步骤三)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第一、叙:用两三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本诗( )(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
诗歌通过( )的描写(刻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 )(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三)实战演练(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口语。
(点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具体分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表达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
(点明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得非常浓重。
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更催”、“莫遣”二词,
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
(表达情感)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了解了诗歌风格的涵义,复习了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了辨别语言风格的方法;其次,在例题的分析中我们归纳了解答诗歌语言风格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大家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希望同学们多加训练,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诗歌复习注重学生的解读和动手能力,寻找高考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高考真题,让学生运用读诗的方法,并具体解答出诗歌思想内容相关的题型,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答案,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归纳出相应的答题步骤并通过练习趁热打铁来强化。
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又能学会如何规范答题。
教学永远是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
本节课教学容量较大,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我感觉应该更注重“做一做、表达清”和“试一试、练一练”两个环节,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完善相互评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