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宪性解释及其理论检讨_黄卉
- 格式:pdf
- 大小:482.88 KB
- 文档页数:18
何谓合宪性解释-性质、正当性、限制及运用(1)论文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法律解释/司法自制/宪法/司法内容提要: 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指法律有两种甚或多种解释可能时,择取其中与宪法不相抵触的解释。
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更是一项法律解释要求。
此种解释方法对于维护国家法秩序的统一与稳定不可或缺,其正当性源于权力分立原则下的司法自制理念。
合宪性解释有其运用上的限制,对于字义本身违宪之法律适用合宪性解释是对此种解释方法的滥用与误用。
在美国、德国等实行宪法审查国家,合宪性解释方法在其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具有实效性的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合宪性解释方法在我国的司法裁判中有无适用空间值得商榷。
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愈来愈受到我国法学界关注与重视的法律解释方法。
然而,检阅我国关于合宪性解释的研究文献则不难发现,我国学界对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的认知其实不无片面和肤浅,甚至存在着重大误解。
而司法裁判过程中个别法官对我国宪法规范条款自觉或自为地引用甚至解释,其实亦不像有些学者所判断的那样,属于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在个案裁判中的运用。
有鉴于此,笔者就不揣谫陋,拟就法律的合宪性解释进行一番较为全面系统的检讨,以抛砖引玉。
本文内容涉及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涵义、性质、正当性、适用限制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实例等。
针对我国学界对合宪性解释的研究现状,本文重点检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性质、理论根基以及适用上的限制。
一、何谓法律的合宪性解释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法律的合宪性解释,其名称可谓五花八门,其内涵界定彼此之间更有天壤之别。
关于名称,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称之为“符合‘宪法’的法律解释”,黄茂荣则以“法律解释之合宪性”命名,苏永钦称其为“合宪法律解释”,陈新民多用“法律合宪解释”定之,而杨仁寿直接以“合宪解释”呼之。
不过,更多学者如我国大陆的梁慧星、周永坤、台湾的吴庚以及德国的拉伦茨(Karl Larenz)、魏德士(Bernd Rüthers)等都称其为“合宪性解释”。
第33卷第7期2020年7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〇1.33 No.7Jul.2020论刑法中的合宪性解释杨栋(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合宪性解释的适用两种情形,即违宪审查中的合宪性解释与普通诉讼中的合宪性解释,立足于违宪审查制度缺位的现实,在刑法问题的讨论中,应当将合宪性解释限定于在普通案件中按照宪法的精神和意旨解释构成要件,使其含义与宪法相一致..合宪性解释在两种情形下具有独立价值,一是依目的解释得出的结论不合理,或者依目的解释结论不唯一且难以确定时,限定目的解释的适用,合理确定处罚范围;二是个案存在法益冲突时,依据合宪性解释对构成要件内容予以明确关键词:合宪性解释;目的解释;明确性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0097(2020)07-0162-030引言随着刑法学研究的实质化进程不断演进,有学者 表示对刑法的过度实质化以及对目的解释侵蚀法秩序统•性和固定性这一现象的担忧这一担忧不无道 理,尤其是当许多学者在实质解释论的外衣下对构成 要件的解释“几近”于类推时(如主张“冒充军警抢劫”中的“冒充”包括假冒与充当、交通肇事后不逃逸但不 救助被害人的行为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等等),如 何对于目的解释予以合理限制,对罪刑法定予以适时 回归,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不仅如此,在不具备 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下,对于具体个案出现的法益冲 突,不能够单纯由H的解释进行妥善处理,此时也需 要更高位阶的解释方法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事实。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合宪性解释的充分运用下进行 妥当解决,在违宪审查制度缺位的现实下,合宪性解 释也不能随之被忽视,反而应当发挥作用,从而推进 依法治国的实现3合宪性解释具有限制目的解释的肓 目扩张、协调法益冲突等实际价值,应当被给予更大 重视。
法学方法论的基础知识德特勒夫·雷讷(Detlef Leenen)*黄 卉** 编译内容摘要 法学方法是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续造的学问,是法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法律主要围绕文义、历史、体系和目的四要素展开解释,并需兼顾合宪性解释方法,以及欧盟成员国家的法律解释需要符合欧盟指令要求。
法律续造以漏洞为前提,漏洞不宜理解过窄;主要续造方法为类推和目的性限缩。
此外,掌握法学方法需要了解常用的立法技术和法学推论技术。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法律解释 法律续造 法学推论技术进行案例分析时,通常需要检讨司法裁判和文献所采用的方法论论据,甚至还需要发展出自己的方法论。
因此,对于法科新生来说,掌握法学方法论的基础知识,是一件很紧要的事情。
在德国法学教育中,围绕民法典开设的民法入门课程以及与之配套的小组案例练习课,承担了传授方法论基础知识的任务。
为此目的,笔者的民总教材《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de Gruyter出版社2010年版,2015年第2版)第23章专门讨论法学方法论的基础知识,而本文是该章的简易版(具体的删改情况请参见脚注部分的说明)。
*……德特勒夫·雷讷(Detlef Leenen)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律系荣退教授,德国著名民法学家和方法论学家,是卡尔·拉伦茨撰写《法学方法论》时的助教和三位重要谈话伙伴之一。
**……编译者黄卉是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译本选自雷讷教授按照鉴定式分析报告体例撰写的民总教材《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2015年,第二版)的第23章;该章的大量案例参引了著作的其他章节,为了使本文具有独立的阅读效果,经作者同意后,译者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作了些许调整并删去了少部分有阅读难度的举例,删改较大的是脚注部分,即删去了大部分脚注,只留下重要的案例出处和少部分重要的学理文献(编者注:本文脚注尽量保持编译稿原有的格式)。
完整的论述和文献参引请参阅原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待出)。
何谓合宪性解释:性质\正当性\限制及运用作者:刘练军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04期摘要: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指法律有两种甚或多种解释可能时,择取其中与宪法不相抵触的解释。
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更是一项法律解释要求。
此种解释方法对于维护国家法秩序的统一与稳定不可或缺,其正当性源于权力分立原则下的司法自制理念。
合宪性解释有其运用上的限制,对于字义本身违宪之法律适用合宪性解释是对此种解释方法的滥用与误用。
在美国、德国等实行宪法审查的国家,合宪性解释方法在其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具有实效性的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合宪性解释方法在我国的司法裁判中有无适用空间值得商榷。
关键词:合宪性解释;法律解释;司法自制;宪法;司法中图分类号:DF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愈来愈受到我国法学界关注与重视的法律解释方法。
如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J]比较法研究,1993,(1)梁根林罪刑法定视野中的刑法合宪审查[J]法律科学,2004,(1);詹红星宪法对刑法的限制论纲——以人权保障为主线[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王旭行政法律裁判中的合宪性解释与价值衡量方法——对一个行政案件法律推理过程的具体考察[J]行政法学研究,2007,(1)。
这些论文均或详或略地论及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
然而,检阅我国关于合宪性解释的研究文献则不难发现,我国学界对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的认知其实不无片面和肤浅,甚至存在着重大误解。
如周永坤教授认为法律的合宪性解释要求“对普通法律作解释时,不得作出违反宪法的解释”,这明显是对合宪性解释方法的重大误解,是对此解释方法认知片面之结果。
本文的“合宪性解释限制”部分将对此给予详论。
参见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94 而司法裁判过程中个别法官对我国宪法规范条款自觉或自为地引用甚至解释,其实亦不像有些学者所判断的那样,属于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在个案裁判中的运用。
合宪性审查本科毕业论文合宪性审查是指宪法法院对法律、法规、政府行政行为等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宪法的规定和原则。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合宪性审查是保护宪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维护国家宪政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键环节。
合宪性审查的背景和意义合宪性审查的背景是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国家宪政秩序,确保法律、法规等政府行为与宪法的约束相一致。
它的出现是为了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保证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合宪性审查的原则在进行合宪性审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宪法至上原则。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宪法来制定和解释。
2. 非法律审查原则。
宪法法院只对法律、法规及政府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而不对行政指导性文件、行政实施细则等进行审查。
3. 审查范围原则。
宪法法院只对宪法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审查,不对一般法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审查。
4. 审查程序公正原则。
宪法法院应保证审查程序公正、透明,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合宪性审查的方式和方法合宪性审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方法进行:1. 决定型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对具体法律或法规的合宪性进行审查,裁定是否违宪,并判定其相关规定是否失效。
2. 案件型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接受公民或组织的申诉,审查有关法律、法规或政府行为的合宪性,并作出裁决。
3. 制度型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对某一具体行政或立法机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提出合法性意见。
4. 律师型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接受律师的申诉,对法律、法规等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提出合法性意见。
合宪性审查的意义和价值合宪性审查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宪法权威和国家宪政秩序。
合宪性审查确保法律、法规等政府行为与宪法的约束相一致,保障宪法的权威和国家宪政秩序的稳定。
2. 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
合宪性审查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确保其在法律面前平等。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第36卷第1期2021年2月Vol. 36 No. 1Feb. 2021合宪性解释适用分析潘 迪(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摘 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我国合宪性审查在机构和职责安排上实现了突破。
合宪性审查制度需要关注宪法教义学,尤其是合宪性解释理论。
三种合宪性解释规则明确了合宪性解释有两个 不同层面的内容,一种发生于真正的宪法案件即合宪性审查或违宪审查中,一种发生在普通案件中。
作为法律 方法的合宪性解释对应的是普通诉讼中的合宪性解释,作为宪法方法的合宪性解释对应的是违宪审查中餉合宪性解释。
梳理合宪性解释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我国相关研究成果,厘清相关概念和规则源流,明晰其作为解释规则的内涵和实践,对比我国合宪性审查与他国违宪审查的差异,指出合宪性解释理论在我国合宪性审查的“前 端”与“后端”餉适用可能。
关键词:合宪性解释;合宪性审查;合法性审查D01:10.3969/j.issn. 1674-5035.2021.01.010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全 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合宪性审查在机构和职责安排上实现了突破。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宪法学面临一个可能到来的合宪性审查时代。
”⑴合宪性审查制度需要关 注宪法教义学,尤其是合宪性解释理论,以期促进宪法规范化。
一、合宪性解释理论(-)合宪性解释理论源起关于合宪性解释理论,_般认为其最早起源于美国,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例和相关学说的发展使 其得到完善。
随着德国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其作为一种裁判或者解释技术受到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关注和借鉴。
相比于德国的合宪性解释理论,将美国的合宪性审查理论称为合宪性推定原则则更为形象。
何谓合宪性解释—性质、正当性、限制及运用关键词:合宪性解释/法律解释/司法自制/宪法/司法内容提要: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指法律有两种甚或多种解释可能时,择取其中与宪法不相抵触的解释。
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更是一项法律解释要求。
此种解释方法对于维护国家法秩序的统一与稳定不可或缺,其正当性源于权力分立原则下的司法自制理念。
合宪性解释有其运用上的限制,对于字义本身违宪之法律适用合宪性解释是对此种解释方法的滥用与误用。
在美国、德国等实行宪法审查国家,合宪性解释方法在其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具有实效性的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合宪性解释方法在我国的司法裁判中有无适用空间值得商榷。
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愈来愈受到我国法学界关注与重视的法律解释方法。
[1]然而,检阅我国关于合宪性解释的研究文献则不难发现,我国学界对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的认知其实不无片面和肤浅,甚至存在着重大误解。
[2]而司法裁判过程中个别法官对我国宪法规范条款自觉或自为地引用甚至解释,其实亦不像有些学者所判断的那样,属于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在个案裁判中的运用。
[3]有鉴丁•此,笔者就不揣谫陋,拟就法律的合宪性解释进行一番较为全面系统的检讨,以抛砖引玉。
本文内容涉及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涵义、性质、正当性、适用限制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实例等。
针对我国学界对合宪性解释的研究现状,本文重点检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性质、理论根基以及适用上的限制。
一、何谓法律的合宪性解释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法律的合宪性解释,其名称可谓五花八门,其内涵界定彼此之间更有天壤之别。
关于名称,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称之为“符合…宪法‟的法律解释”,黄茂荣则以“法律解释之合宪性”命名,苏永钦称其为“合宪法律解释”,陈新民多用“法律合宪解释”定之,而杨仁寿直接以“合宪解释”呼之。
[4]不过,更多学者如我国大陆的梁慧星、周永坤、台湾的吴庚以及德国的拉伦茨(Karl Larenz)、魏德士(Bernd Rtlthers)等都称其为“合宪性解释”。
何谓合宪性解释——性质、正当性、限制及运用(2)五、合宪性解释在司法裁判中的运用长期以来,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在司法裁判中,尤其是在宪法审查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维护国家法秩序的统一与稳定方面厥功甚伟。
为便于直观地认知合宪性解释方法,了解此等法律解释方法在裁判过程中的实际运用状况,笔者拟以域外几则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例透视合宪性解释方法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过程。
一般而言,在带有宪法审查性质的司法裁判中合宪性解释方法最有被适用的可能,或者说最有用武之地。
最早在司法实务中厉行宪法审查的当然非美国莫属,而最早在宪法审查时自觉运用合宪性解释方法的亦当然属美国。
基于权力分立原则,司法自制哲学常常在美国的宪法审查实践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司法消极主义成为美国宪法审查的传统价值立场。
而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方法正是司法消极主义传统下的产物,司法消极主义这种传统价值立场的实现对合宪性解释方法倚重甚深。
是故,运用合宪性解释方法的宪法审查案例在美国不胜枚举,在此笔者就仅仅简要评介其中的几则案例。
我们先来检视大法官斯托里(Joseph Story)是如何运用合宪性解释方法判决帕森斯诉贝德福德案(Parsons v. Bedford)的。
本案涉及1824年通过的一项有关司法的法案是否合宪。
根据本法案之规定,路易斯安那州法院的民事案件(civil causes)诉讼模式应该与指导本州内的联邦地方法院诉讼模式的法律相协调,州法院的法官应该根据此规则进行选择调整。
本案原告认为原联邦上诉法院并未严格按照普通法程序(a common law proceeding)进行审理而是依照路易斯安那州的特定法律程序进行审判,因而违反联邦宪法侵害了他宪法上的诉讼权利。
所以,本案之关键在于如何解释1824年的司法法案。
大法官斯托里在本案的判决意见中探究了此法案的国会立法原意。
他说,借助于1824年通过之法案的普通用语(the general language),国会的意图(intention)是要改变本院的上诉管辖权,并赋予本院对业已经陪审团审查过的事实进行重新审查的新的审判权力吗?在陪审团审判之后,为了使其发生效力而必须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美国法院内那样做——位于联邦其他州内的法院否定这种做法——吗?我们不这样认为。
探讨悉合宪性解释与合宪性推定原则(2)三、与合宪性解释对照关于宪法解释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如梁慧星教授认为,合宪性解释“即以宪法及阶位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阶位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
姜福东博士认为“合宪性解释系指司法过程中,当法律规范依字义及脉络关系产生多种可能解释时,法官依职权应倾向于选择最符合宪法原则并使该规范得以维持的解释。
”用合宪性解释适应了战后大陆法系国家借鉴英美宪法解释传统——通过实施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时代要求,并且在英美传统中得到了发扬。
但是追溯根源,合宪性解释却最终是源于大陆法系。
且在大陆法系下,人们把合宪性解释只是理解为宪法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例如,拉伦茨在自己的《法学方法论》一书提到,“早在萨维尼就已经区分‘文法’、‘逻辑’、‘历史’及‘体系’的解释因素。
”且在“解释的标准”一节对几个解释方法进行了详细解释。
这也是迄今国内学者对于他的通常理解。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他只是传统的体系解释方法的延伸。
“它是基于现代文明社会突出地强调宪法的基本价值而发展出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其实质乃是传统法律方法论的体系解释准则向公法领域的延伸。
”国内对于合宪性解释大体是遵循了大陆法系,将合宪性解释作为了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之一。
例如,梁慧星教授在自己的《裁判的方法》一书提出四个类型——文义解释、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其中论理解释的类型涵盖了合宪性解释;四黄茂荣教授认为,合宪性因素也是与文化因素、历史因素、体系因素、目的因素并列的诸种影响法律解释的因素而已。
我们认为仅仅将合宪性解释作为法律方法并不合适,如果是法律方法的一种,那么对于合宪性解释的应用就是一种自发的、有选择性的运用,并非衡量每一个案件时都可以用到。
但是当上升为一种宪法的义务,这种解释就成为一种自觉地运用,可以将宪法的精神贯彻每一个案件中。
“合宪性解释应该由法律方法向宪法义务转化,部门法学者应该主动而自觉地做合宪性解释。
合宪性解释的功能作者:李海平,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法律科学》2021年第2期。
转自明德公法。
摘要 : 合宪性解释的功能是由规范功能、裁判功能和组织功能构成的功能体系。
合宪性解释的规范功能体现为法律规范的合宪性控制和效力维护,二者包含于同一过程之中,是在宪法框架下通过“以法就宪”和“以宪就法”的反复循环而实现的宪法和法律的协调一致。
合宪性解释的裁判功能体现为对裁判结果的间接控制,遵循从规范控制到结果控制的一般逻辑。
在以合宪性解释形式援引宪法的司法裁判中,宪法实质上发挥裁判依据功能,将其和法律规范共同作为裁判依据具有合理性。
合宪性解释的组织功能体现为法院在运用合宪性解释过程中对合宪性审查权的行使,且这种行使在宪法上具有规范依据。
法院合宪性解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合宪性审查的程序衔接是合宪性审查制度建设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 合宪性解释;合宪性控制;合宪性审查;宪法适用;法律解释一、问题的提出合宪性解释作为一种法律解释方法,不仅是专门宪法审查机关实施合宪性审查的常规方法,而且也被运用于普通法院的司法裁判过程之中。
在集中型合宪性审查国家,由于专门宪法审查机关和普通法院的职权分工不同,合宪性解释被不同机关使用所呈现的意义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合宪性解释研究中,明确界定合宪性解释概念的使用场域尤为必要。
本文所使用的合宪性解释主要指普通法院司法裁判中的合宪性解释,致力于探究司法裁判中合宪性解释的功能问题。
这一问题涉及对合宪性解释的作用和功效的认知,关乎合宪性解释在我国司法审判中运用的方式和范围,是合宪性解释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年来兴起的合宪性解释研究中,关于合宪性解释功能的专门研究文献未曾出现,只是偶有学者在合宪性解释一般原理研究中附带论及这一问题。
有学者主张“说理功能论”,认为合宪性解释的功能是“说理”。
也有学者提出了“形式合宪审查功能论”,认为合宪性解释具有“形式”合宪性审查的意义。
论法院合宪性解释的可能与问题
王广辉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普通法院审理刑事、民事案件时,需要对作为裁判依据的立法进行解释之时,应当将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纳入考量范围。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的普适法理以及宪法典的既有规定为法院进行合宪性解释提供了理论和规范层面的可能性,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难题印证了合宪性解释的必要性。
而法院能否进行恰如其分的合宪性解释,离不开宪法至上权威的落实和良好法治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审判中独立地位的确定,也离不开法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
【总页数】6页(P155-160)
【作者】王广辉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武汉 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F2
【相关文献】
1.法律合宪性解释的中国语境与制度逻辑——兼论我国法院适用宪法的形式 [J], 朱福惠
2.法院如何利用宪法判案——基于我国司法实践与德国合宪性解释实践的比较 [J], 赵朝辉;
3.经济分析法在韩国垄断规制法中的适用可能与局限——基于对垄断规制法目的的
合宪性解释 [J], 陈兵
4.法院如何利用宪法判案——基于我国司法实践与德国合宪性解释实践的比较 [J], 赵朝辉
5.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法院的实践 [J], 杜强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