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反问句转述句
- 格式:docx
- 大小:17.23 KB
- 文档页数:3
知识点:直接引语——转述句直接引语:讲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里转述句: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别人的话要点:(1)标点,冒号变逗号,前后双引号去掉,句尾用句号;(2)说话人,第一人称变第三人称;(3)说话的对象,第二人称变句中具体指的那个人;(4)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
例句: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改标点: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改说话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改说话的对象,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练习:1、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2、兰兰对大壮说:“今晚文化公园有演出,我爸爸会带着我妈妈一起去,让你爸爸妈妈也一起来吧!”———————————————————————————————————————3、早上,毛小杰去找班主任说:“赵老师,我妈妈病了,她让我下午去医院取药,您能批准吗?”———————————————————————————————————————4、运动会上,李明指着陈小阳对孟思哲说:“哈哈,他要是不跑个第一回来,我就输给你一块儿巧克力!”———————————————————————————————————————5、安徒生拉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对六年级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不预习《凡卡》,契诃夫会揍扁我们的!”——————————————————————————————————————————————————————————————————————————————6、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如诸葛亮。
(转述句变直接引语)———————————————————————————————————————7、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让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期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含答案)01 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02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反问句改转述句的例子10个1、反问句: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陈述句:这件事我知道。
2、反问句:难道我有这么笨吗?陈述句:我没有这么笨。
3、反问句:你不觉得这样做不对吗?陈述句:你应该觉得这样做不对。
4、反问句:你怎么能这样做呢?陈述句:你不能这样做。
5、反问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陈述句: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6、反问句: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陈述句: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7、反问句:我们不应该自责吗?陈述句:我们应该自责。
8、反问句: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陈述句:我们遇到困难不应该退缩。
9、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10、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转换方法: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句号+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问号+句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缩句练习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缩句练习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2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26、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转述句练习1、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
2、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3、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五种不同类型的转述句和答案在小学生语文学习阶段,句式转换题是常考的题型,但很多孩子遇到这类题简单的能做,稍微难一点就很容易出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对难点没有掌握,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总结了句式转换中常常遇到的五个类型,一起来看看吧!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句末标点符号变“?”为“。
”。
练习:1.例: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改成: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例: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例: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改成: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例: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改成: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例: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改成: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例:你难道没看比赛吗?改成: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改成: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句末标点符号变“。
”为“?” 。
练习:1.例: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改成: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例:这幅画是我们班丽丽画的。
改成: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丽丽画的吗?3.例: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改成: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例: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改成: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或改成: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这种题型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试卷中常常出现,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容易出错。
陈述句反问句转述句扩写与缩写句子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的练习一、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1、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2、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3、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4、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5、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6、等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7、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8、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热的天,泥土不会这么潮湿。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2、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3、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4、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5、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三、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外婆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5、贝多芬对盲姑娘说:“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四、扩句和缩句1、雨点落下来。
2、野花开。
3、汽车在奔驰。
4、春风吹遍大地。
4、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着红背心的运动员。
5、夏天的厂房热得像蒸笼一样。
6、校园今年圣诞节的晚会开得非常成功。
7、谈迁用心血和汗水终于重新编写了一部《国榷》。
8、年青的战士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9、我看到了乱蓬蓬的长发下那张平静而慈祥的脸。
10、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五、填上带“然”字的词语。
1、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下午()下起雨来。
2、经过几次尝试,小东()没有成功,他有些失望。
3、才半年时间,毛毛()长得比他妈妈还高一点。
句型介绍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你要回家。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你喜欢看书吗?)祈使句:要求听话人做某事的句子。
(请你把书本给我。
)感叹句:用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桂林的山水真美啊!)双重否定句:先后用两个否定词表示肯定的句子。
(没有人不说你是一个好孩子。
)设问句:先提出问题,再做出回答的句子。
(语文很难学吗?不是。
)反问句: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你怎么会不是一个好孩子呢?)主动句:句子形式是:主语+谓语+宾语。
(大风吹倒了树木。
)被字句:把主动句的宾语提到主语前,中间加上“被”字。
(树木被大风吹倒了。
)把字句:在主动句的主语后面加上一个“把”字,并把宾语提到谓语前的句子。
(大风把树木吹倒了。
)引述句: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小红说:“我什么都没看见。
”)转述句:转达他人的话。
(小红说,她什么都没看见。
)句型变换1、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主动句——把字句:将主动句中的宾语提到谓语前,再加上“把”字。
(“把字句——主动句”与之相反)主动句——被字句:将主动句中的宾语提到主语前,再加上“被”字。
(“被字句—主动句”与之相反)把字句——被字句:将主语和宾语调换位置,并将“把”字换成“被”字。
(“被字句——把字句”与之相反)例子:主动句:我做完了作业。
把字句:我把作业做完了。
被字句:作业被我做完了。
2、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肯定词有:是、能、会……;否定词有:不是、不能、不会……)陈述句——疑问句:在陈述句末尾加疑问助词,将句号变成问号。
(“疑问句——陈述句”与之相反)陈述句——反问句:将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为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给末尾加疑问助词,并将句号改为问号。
为加强语气,可以在句中加入“难道”“怎么”等反问语气词。
(“反问句——陈述句”与之相反)疑问句——反问句:在疑问句中加入表示否定的词,还可以在句中加入“难道”“怎么”等反问语气词。
(“反问句——疑问句”与之相反)例子:陈述句:别人能做的事情,我能做到。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 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 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 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 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 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 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 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 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加上语气助词“呢”、“吗”。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4、为了加强语气 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 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 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 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是我们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重点 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感情丰富饱满 合理使用反问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1、在阳光下 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 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 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4、看 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5、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6、橘树一种到淮北 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8、这么美丽的地方 我们怎么舍得离开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9、淮南的柑桔 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 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 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10、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 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11、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 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1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不学习怎会有知识13、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 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 破坏绿化吗14、学习如登山 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才能登上高峰。
一、反问句与陈述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巩固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巩固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转述句)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1.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后引号去掉。
2.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3.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具体的人;4.引述内容中有“这”要改为“那”。
巩固练习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5.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6.王老师对小明说“这件小事,你冤枉了小红。
”三、缩句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反问句改转述句含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例子反问句改为转述句时,通常是将反问句的疑问转换成陈述句的形式,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意图,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更具说服力。
在使用转述句时,可以加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与读者或听众交流,打造自己的语言风格。
下面是一些例子。
例1:
反问句:难道你不想去旅游吗?
转述句:我认为你一定想去旅游。
例2:
反问句:难道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吗?
转述句: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例3:
反问句: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吗?
转述句:我认为他应该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
例4:
反问句:难道你不会做出这样简单的问题吗?
转述句:我知道你一定会做出这样的问题。
例5:
反问句: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关注环境吗?
转述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环境。
例6:
反问句:难道他不怀疑自己的选择吗?
转述句:我想他可能会对自己的选择有所怀疑。
例7:
反问句:难道我们不应该采取行动吗?
转述句: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行动。
例8:
反问句:难道你不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吗?
转述句: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可能很困难。
例9:
反问句:难道他不了解这个市场吗?
转述句:我觉得他应该对这个市场很了解。
例10:
反问句:难道你不觉得这个方案很牛吗?
转述句:我认为这个方案很牛。
反问句改转述句的例子10个1.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吗?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知道今天是星期五。
2.反问句: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问题吗?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明白这个问题。
3.反问句:你是不是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电影?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想和他一起去看电影。
4.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我的座位吗?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知道这是他的座位。
5.反问句:你是不是不愿意跟我一起工作?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愿意跟他一起工作。
6.反问句:你难道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吗?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7.反问句:你是不是不愿意告诉我真相?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愿意告诉他真相。
8.反问句:你是不是不喜欢这件礼物?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喜欢这件礼物。
9.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她的性格吗?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知道她的性格。
10.反问句:你是不是不想参加我的生日派对?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想参加他的生日派对。
反问句是一种用疑问语气表达的否定句,通常用来表示惊讶、责备、怀疑等情绪。
反问句和转述句都可以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反问句和转述句的特点和用法。
首先,从语法角度看,反问句是由疑问词或助动词引导的否定句,转述句则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补语等要素组成的陈述句。
例如,“你是不是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一个反问句,而对应的转述句是“他似乎以为我不想和他一起去看电影”。
可以看到,反问句中有疑问词“是不是”和否定词“不”,而转述句中则没有这些要素。
其次,从情感色彩上看,反问句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比如惊讶、责备、怀疑等。
而转述句则相对客观,更多地是用来叙述事实或表达观点。
例如,“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吗?”这句话带有一种责备的情感,而对应的转述句“他似乎以为我不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则更加客观和中立。
另外,从语境和语言风格上看,反问句常常出现在口语中,用来加强语气和表达情感,而转述句则更多地出现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13、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14、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15、巍峨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
一、口诀:一找人称;二去冒、引改为逗;三看句前谁对谁;四改人称你我他;五改之后读又
读。
“我”是提示语中第一人,“我改“他(她)”;“你”是提示语中第二人,原句中“他(她)”要写明。
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我……。
”
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2、×××对×××说:“我……,你……。
”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
3、×××对×××说:“我……,你……,他……。
”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写清楚是谁。
1. 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答案:小红军对陈明说,她还要等她的同伴呢。
)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
(答案: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
)
3.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
(答案: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她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
4.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答案:雷锋对大嫂说,他送她(大嫂)一程吧!)
5. 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答案: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它(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
6.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
(答案:老师说,他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
7.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
(答案:爸爸说,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先吃饭,他有事。
)
8. 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答案:外婆问我,我在干什么?)
9. 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答案:王强说,老师,是他不对,她(老师)批评他吧!)
10. 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
(答案:他说,他不信我考了一百分。
)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
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
她。
”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