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补充练习)》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10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带配套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表示余数。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 余数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表示余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法运算。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除法运算的背景,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 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操作,理解余数的概念。
4. 练习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配套课件:1. 课件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示例。
2. 课件形式:采用动画、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
3. 课件功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收集学生对课件的反馈,以便进行后续的改进和优化。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2. 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3. 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提高运算效率。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带配套课件)第一章: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1.2 教学内容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解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即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产生的余数。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概念。
通过例题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
1.4 配套课件课件中包含除法概念的图示和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第二章:有余数的除法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
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2 教学内容介绍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包括:1) 将除数和被除数写成除法形式。
2) 计算商的整数部分。
3) 用被除数减去商的整数部分乘以除数,得到余数。
4) 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结果,包括商和余数。
2.3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
引导学生动手进行计算,巩固知识点。
2.4 配套课件课件中包含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的讲解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第三章:除法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性质。
3.2 教学内容介绍除法的性质,包括:1) 除数不为零时,除法才有意义。
2) 被除数等于商的整数部分乘以除数加上余数。
3) 除法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除以b的余数是c,b除以a的余数也是c。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性质。
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性质的理解。
3.4 配套课件课件中包含除法性质的讲解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第四章: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例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解决问题。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有余数的除法概述•有余数的除法基本原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拓展与提高目录01有余数的除法概述定义概念定义与概念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运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运算规则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为什么需要有余数的除法完善数学体系精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02有余数的除法基本原理除法定义商与余数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判断方法观察余数如何判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的含义与重要性余数的含义余数是指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后,未能被整除的部分。
余数的重要性余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判断质数、求解方程等,掌握好余数的概念对于深入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余数也有诸多应用,如时间计算、物品分配等。
因此,理解余数的含义与重要性,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03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首先写出被除数和除数,并在被除数的下方对齐写出除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和余数。
商写在竖式中间,余数写在竖式的最下方,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逐步减法计算将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乘积,得到余数。
然后,根据余数大小调整商的值,再次进行减法运算,直到余数为零为止。
最后得到的商即为所求。
手工计算方法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使用普通计算器使用科学计算器在购物过程中,当消费金额不能被整除时,可以通过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来找零。
例如,消费了87元,而手头只有100元钞票,那么需要找回13元。
这时可以利用有余数的除法,100除以87得到商1余13,因此找回的钱就是13元。
时间规划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将一段时间等分,但时间长度不能被整除。
这时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每段时间的长度以及剩余的时间。
例如,将3小时20分钟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的时间为45分钟,剩余20分钟可以留作机动时间。
购物时计算找零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技巧VS04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典型例题解析01020304例题1•解析例题2•解析易错题1•分析易错题2•分析易错题型分析解题策略与技巧分享策略1•技巧•技巧策略3策略2•技巧05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体系中的位置基础运算数的整除性有余数的除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分数的关系应用于实际问题理解余数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实际问题应用思维拓展培养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06拓展与提高题目类型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题目,如最大余数、最小除数等类型的题目。
西师大版教材《有余数的除法》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3.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其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与整除的区别,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磁性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帮助老师分配若干物品给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整除时,会出现剩余的情况,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磁性黑板演示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用教材中的例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6. 课堂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