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网管支撑系统建设规划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22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1.02012-9-1 发布2012-9-1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 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3)4.3 服务对象 (4)4.4 管理范围 (4)5 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5)5.3 组网原则 (7)6 运行环境要求 (7)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7)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8)6.2.1 主机设备要求 (8)6.2.2 网络设备要求 (9)6.2.3 存储设备要求 (10)6.3 软件技术要求 (10)6.3.1 操作系统 (10)6.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11)6.3.3 电子地图技术要求 (11)7 系统技术要求 (12)7.1 功能性 (12)7.2 性能要求 (12)7.3 软件设计要求 (13)7.4 可靠性 (13)7.5 安全性 (14)7.6 可维护性 (14)8 编制历史 (14)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晓琦、石晓萍、王烨、周林、夏凡超、王鹏、徐智岳、杜传业、马松、吴丹、贺军、云雅琼、杜珍祥、童克波、吕晓敏、周云斌、陈为国、陆旻、许贤、周敏、郭艺娴、赵珺、陈宏宇、于洪亮、吕敏、徐铁瑛、诸圣勇、谭凌凯、文晓林、唐继志、霍廷瑞、杨竹。
《中国移动网管支撑系统需求管理办法》(2019版)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规范全网网管支撑系统需求管理,强化需求审批,提升需求质量,实现需求共享,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适用于支撑网络运维生产和管理的各类系统、平台和工具(具体参见附录)。
第3条网管需求分为总部统一规划的全网需求(以下简称“全网需求”)、总部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需求(以下简称“总部需求”)、各省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需求(以下简称“省内需求”)。
第4条本办法涉及需求提出、方案制定(含费用来源)、需求评审与审批、需求后评估、试点与创新需求管理等各个方面。
第5条本办法是网管需求管理的总体原则和通用要求,总部和各省公司应分别制定各自的《网管需求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6条网管需求按总部和省两级进行管理。
第7条总部负责全网需求与总部需求的全面管理,并对省内需求及费用进行全面掌握(报备)与重点把控(报批)。
第8条省公司负责省内需求的全面管理,并按要求向总部进行报批或报备。
原则上地市公司不建设网管系统。
第9条总部或省公司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明确需求管理的总体牵头单位,该单位负责需求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第10条总部或省公司网管需求业务归口处室负责本单位需求内容梳理细化工作。
第11条总部和省公司的网络安全专业对本单位网管系统网络(数据)安全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进行安全责任划分和对相关需求进行安全审核。
第三章网管需求管理第12条网管需求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需求与系统框架规划、需求梳理细化、需求方案制定、需求评审、需求审批、验收、后评估等。
第13条总部负责制定网管需求框架规划,明确各类系统的定位和边界。
第14条总部负责组织全网需求功能设计、技术方案制定、全网实施。
第15条网管需求梳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数据、流程、接口、界面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应分析需求价值,包括:应用场景、应用人员及数量、应用频次等。
第16条网管需求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归属系统、技术要求、工作量评估、费用来源(CAPEX/OPEX)、实施计划安排等。
中国移动CM-IMS网络总体建设方案V1.6.41 概述为满足全业务市场竞争的需求,推进核心网络融合,提供多媒体业务及融合应用,达到网络低成本高效运营的目的,中国移动已组织完成了CM-IMS现网的试点工作。
验证了CM-IMS 跨省大规模组网、多媒体业务提供和接入能力、验证了CM-IMS 对多种接入和终端的控制能力、验证了主要厂家IMS 网络设备、业务平台和终端的成熟度以及不同厂家设备的兼容性、验证了网管系统和计费系统对CM-IMS的支撑能力。
CM-IMS 技术的引入是促进中国移动核心网络融合和演进的关键一步,是整合网络资源、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根据前期试点情况,公司决定推进CM-IMS网络的部署和商用。
2 CM-IMS业务提供能力2.1 CM-IMS提供的业务CM-IMS部署初期,面向有业务需求的集团客户、家庭和个人客户,各省可按业务需求提供多媒体电话业务、企业统一Centrex 业务、多媒体彩铃业务;在规范测试完善的条件下,各省可开放自有特色业务:融合一号通业务等;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业务平台需集团统一部署。
对于跨省集团客户提供的统一通信业务(包括统一Centrex、融合一号通业务、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传真、多媒体彩铃业务)均可由已部署平台提供。
(1)多媒体电话业务多媒体电话业务是向个人用户和家庭用户开放的点到点语音+视频业务,提供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保持、呼叫限制、主叫号码显示\隐藏等在内的补充业务。
具体业务特征参见《中国移动CM-IMS多媒体电话业务规范》。
(2)统一Centrex业务统一Centrex 业务是面向企业用户提供继承传统Centrex 业务基本属性的实时会话业务,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增强。
具体包括以下业务特征:群内呼叫、群外呼出、群外呼入、补充业务、话务台、以及固定移动融合VPMN 业务等。
具体业务特征参见《中国移动CM-IMS统一Centrex业务规范》。
(3) IMS多媒体彩铃业务IMS 多媒体彩铃业务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用户提供业务。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规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业务支撑网网管规范目录1概述 (6)1.1范围 (6)1.2引用标准 (7)1.3术语和定义 (7)1.4符号和缩略语 (9)2总体说明 (10)2.1建设原则 (10)2.2建设目标 (12)2.3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的体系结构 (15)2.4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框架 (17)3功能要求 (19)3.1系统功能概述 (19)3.2服务管理平台功能描述 (20)3.3监控管理平台功能描述 (33)3.4安全管理 (63)3.5接口功能描述 (64)4技术要求 (65)4.1总体技术要求 (65)4.2监控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67)4.3服务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68)4.4接口技术要求 (70)4.5安全管理技术要求 (91)5编制说明 (97)前言说明该标准制定的目的、标准的附件及提示性{information}附件。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业务计费中心提出并归口。
{业务相关标准由业务部门提出并归口、计费相关标准由计费业务中心提出并归口、网管相关标准由网络部提出并归口,其它标准由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提出并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解释单位:同提出单位1概述为了提高中国移动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和高质量的服务,使中国移动向世界一流通信运营企业迈进,建立高效科学的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包含对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的服务管理平台和监控管理平台的功能和技术基本要求。
按照两级网管系统的原则,对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从而构建一个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一体化业务支撑体系,为中国移动业务组织、管理及市场经营、客户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技术规范包括三个附件,分别为: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本规范是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技术依据。
面向移动流量经营的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我国电信运营经历了从传统语音向数字流量为主的变化,不久后VoLTE技术甚至会把语音信号的传输收编到数字流量的囊中。
有关统计显示,在过去四年中,全球语音话务量一共增长一倍,而数据流量每年增长一倍;据爱立信预测,在未来的5年,全球数据流量每年还会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500亿个智能终端互联,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61亿。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2014年移动互联网合作伙伴大会上说:“中国移动未来的工作重点将从语音转向‘流量经营’和‘数字化服务’,流量经营将成为运营商市场竞争的主战场。
”未来将是一个全联接的世界,人与人、物与物,乃至业务与业务都会联接起来,用户流量消费习惯将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ROADs五大特征,即实时(Real time)、按需定制(on-demand)、全在线(all-on line)、自助服务(DIY)和社交分享(Social)。
未来的移动数据通信,必是用户可按需订购个性化的通信QOS/优先级、并实时生效的宽带通信。
另一方面,在任何地点,无线信道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资源效率,高效满足用户需求是运营商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的CT和IT支撑体系无法满足用户ROADs化的客户体验需求和运营商高效使用资源的要求,运营商支撑系统必须向ICT融合架构方向转型,让流量“引得进、摸得清、管得住、算得准、用得好、效率高”。
为满足以上业务需求,运营商支撑系统需要重点打造流量洞察、流量调控、流量服务、流量变现四大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能力开放。
流量洞察能力:“流量”是运营商为满足用户通信需求,而向用户提供的承载服务。
我们关注的流量指标主要有:用户类型、应用类型、流量累计、时间、位置、APN类型、网络类型、通信QOS(带宽/优先级)等。
“流量洞察”包含了用户洞察、网络洞察、应用洞察三个层面的含义。
用户洞察包含对用户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的洞察。
搭建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
冯汀;文雪刚;文静
【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面对维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业务支撑网的监控和管理需求,中国移动在2005年统一启动了以ITIL体系为核心的全国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的搭建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要求以及发展方向.
【总页数】3页(P3-5)
【作者】冯汀;文雪刚;文静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客户信息安全保护 [J], 徐党生
2.红帽Linux:用开放构建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管系统 [J], 海峰
3.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分析 [J], 邵冲
4.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探究 [J], 王家成
5.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应用红帽Linux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