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勤礼碑》楷书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53.01 MB
- 文档页数:41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颜真卿颜勤礼碑字帖入门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精湛独特,开创
了楷书的新风格。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楷书书法中
的经典之作。
学习颜勤礼碑的字帖,对于学习楷书书法具有非常重要
的指导意义。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在唐朝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纪念自己
的父亲颜真卿而刻的石碑,全文共有1233个字。
颜勤礼碑的字体端庄
刚健、飘逸自然,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学习颜勤礼碑的字帖,首先要学习字体的结构和笔画的规范。
颜
勤礼碑的字体风格以端庄刚健为主,所以我们在学习其字帖的时候,
要注意字形的刚柔相济,力道有度,笔画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速度,才
能写出端庄刚健的风格。
其次,学习颜勤礼碑的字帖,要注重练习基本功。
颜勤礼碑的字
体结构规范,要求十分高,因此在练习字帖的时候,要注意常规笔画
的顺序以及间距的掌握,严格要求自己的笔画结构。
此外,学习颜勤礼碑的字帖,还要注重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颜勤礼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特点是大气磅礴、端庄刚健,
在书写过程中,秉承了“严谨”的书法精神,同时又兼顾了“自由”
的书法风格,颜真卿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家族、对时代的认同和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学习颜勤礼碑的字帖,需要从字体结构、基本功练习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加以理解和掌握,从而才能真正掌握颜真卿的书法精髓。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练习、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独家秘笈!颜体书法《勤礼碑》精炼解析
这个是我之前拿给学生练习的,感觉效果不错。
大家们可以转给自己学习用,也可以上课备案用。
欢迎大家的转发!(✪ω✪) 本文是纯图片形式,有些文字可能看不清,你可以将图片放大。
这里面的范字大一点的是12厘米格子,小的是9厘米的格子,跟市面上出售的毛边纸练习纸一样的大小,打印出来很方便练习!
本篇章分成4部分,第一是独体字的练习,第二是偏旁部首的练习,第三是小字的练习,最后是作品的练习,内容还算详细,一年内练习完的话,楷书水平蹭蹭往上涨~٩(๑>◡<๑)۶
这次先更新到这里,下次更新一下《曹全碑》的例字详细解析。
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三)(高志强编著)楷书的笔画及其应用楷书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挑,由此又演化出很多复杂的变化。
《勤礼碑》中约出现40多种笔画。
汉字“永”包含了这8种基本笔画,古人将“永字八法”(简称“八法”)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学好楷书的“基本功”。
后面我将对每种笔画的运笔逐一解析,并手书独体字,便于初学者练习。
练习时,注意首先抓住总体的规律,再追求神态的变化。
1.横:是汉字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笔画。
颜体的横变化丰富,仪态万千。
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瑾;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
这都是颜公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横有长、短、粗、细之分,但方法相近,由长横衍生出方头横、左尖横、右尖横和短弯横。
总的要求用笔挺劲浑厚。
颜字多细腰横,总的规律是:横要细、横要翘,翘的角度略相同(笔者自编口诀,方便理解和记忆)。
附图:1.长横(圆头);2.方头横;3.左尖横;4.右尖横;5.短弯横。
1-1. 长横:(1)逆锋向左起笔,铺毫,速提笔笔锋离纸;(2)转锋向右下顿笔轻按;(3)向右转笔略提后行笔;(4)保持中锋右行,近尾向上提笔于顶;(5)转锋向右下顿笔轻按;(6)将笔锋提离纸,向左上收笔。
1-2. 方头横:在起笔处直接下切,然后笔锋横拉,向右转成中锋行笔,注意转锋且行且转,调成中锋右行,后面与长横用笔相同。
1-3. 左尖横:(1)露锋起笔后顺势节节轻按行笔至尾部提笔至顶;(2)向右下顿笔(底不突出);笔至顶向左回收。
1-4. 右尖横:(1)右尖横起笔与長横相同;(2)转锋向右下略顿;(3)转锋缓缓收笔提起。
1-5. 短弯横:(1)起点向左铺毫后迅速提笔;(2)顿后转锋右行笔;(3)中端微向下凹,行至尾部提笔至顶;(4)收笔轻不露顿角,然后向左回锋收笔。
附图:笔画应用——独体字1:一、二、三、七、五、工附图:笔画应用——独体字2:士、王、正、上、下、里2、竖:竖为字的支柱,分悬针、垂露两类,要写的粗壮挺拨。
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二)(高志强编著)楷书的构成及笔法、墨法原理2.楷书的构成。
书写楷书,首先要掌握运笔的方法。
由于毛笔有柔软的特性,较难控制。
古代书家通过长期的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笔法原理。
根据不同书体的需要,同时摸索出墨法经验。
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建出形态多异的笔画。
再将笔划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字型,便是楷书的间架与结构。
较好地掌握了单字的写法,针对不同的书写内容进行完美的排列,便是楷书的章法。
由于书写者性格、修养的差异,对美的感悟不同,因此,审美取向也不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书风,对于有个性追求的书风建树,则是有别于一般书写者更高层次的书家。
作品的字里行间会透露出精神、气韵和神采。
是作者的艺术造诣和精神气质在书法中的反映。
精、气、神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开来理解的。
宋苏东坡说:“书必有精、气、神、骨、血,五者缺一不成书也。
”因此楷书的构成是由1.笔法十墨法→2.笔画→3.间架结构→章法这样的演进过程。
这也与中国道家思想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后生万象是契合的。
后面我将对楷书的构成要素结合《勤礼碑》逐个解析。
二、楷书的笔法和墨法原理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是使用毛笔写好点画形态的技巧。
宋代大书法家赵孟顺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结构因人而异,用笔千古不易。
”强调书体的字形每个人可以不一样,但“中锋行笔”是用笔千古不变的原则。
考察古今,尽管篆、隶、楷、行、草各体不同,各种艺术流派很多,但“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是历代书家坚守的原则。
1、中锋:是用笔的关键技法,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运行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如图所示)注:箭头方向即是笔尖行走的痕迹。
每一个点画,不论是何种书体,都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用笔的基本要领是:按(铺毫向前运笔)再将笔提起(就是笔锋提至笔尖抵纸乃至离开纸面);向右下方按(铺毫);一面向右行笔一面转锋以调到中锋运行;再微提笔行至尾部提笔向斜上方;顿后提至笔锋离纸,再回锋收笔。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米字格版)
《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颜真卿《颜勤礼碑》
米字格放大版。
《颜勤礼碑》基本笔法,精华全在这!《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一、基本笔画笔法分析这里总结了《颜勤礼碑》基本笔画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笔画的笔法,初学者可认真练习,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重点的练习。
(1) 点和点的变化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二)横和横的变化颜体的横画变化丰富,仪态万千。
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
(三)撇和撇的变化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
而且要力到笔尖(四)捺和捺的变化颜体的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
(五)竖和竖的变化颜体的竖画粗壮有力,通常写五分之四处就提收。
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六)折和折和变化颜体的折笔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作提笔圆转。
有折角时变写成圆中有方、外圆内方的转角。
(七)钩和钩的变化颜体的钩画多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
(八)挑和挑的变化挑笔通常逆锋入笔,顿笔蓄势后向上挑出,行笔不可过慢,还要力到笔尖二、《颜·勤礼碑》笔画的写法笔画是字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学会书写笔画,才能写好字;笔画写不好,永远不会写字。
左向点——范字【并】蒇锋逆入。
顿笔涩行。
拓笔。
蹲笔。
衄锋向上收。
挫锋至点的中部。
提锋纵笔出钩。
左向点——范字【以】写法与左向点相同,只是运笔方向相反。
侧点——范字【兵】藏锋逆入。
向右下顿笔。
拓笔。
蹲笔。
回锋向上收笔。
左点——范字【崇】①顺锋入笔。
②渐行渐重。
向右下顿笔。
④回锋收笔。
长横——范字【一十上】①逆入,轻而准确地定位。
②折锋下按至所需宽度。
笔锋向上挫,将笔锋调整到横画的中心位置。
运笔向右涩行,用中锋勒紧。
⑤略向上挫。
向右下顿笔作点状。
提锋轻顿。
⑧用笔尖回锋收束。
左尖横——范字【短】中锋入纸,触纸即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