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从种到界1(20200806081709)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8
初二生物从种到界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A.属和界B.种和界C.界和种D.纲和界【答案】B【解析】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不是属,故A错;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最高的分类单位是界,故B正确;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不是界,最高的分类单位不是种,故C错;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不是纲,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单位,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2.在下列分类等级中,哪个等级的生物个体之间亲缘关系最密切A.属B.科C.纲D.种【答案】D【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远的。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单位的知识。
3.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的分类单位分别是()A.门、属B.门、种C.界、种D.目、科【答案】C【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4.“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A.“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C.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D.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答案】B【解析】A、种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A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不可能是同一个种,B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因此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C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共同特征是最多的,基因差别最小,D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八年级生物从种到界1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师寄语:我所学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来自自学。
——(英)达尔文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关键是首先认识生物分类的单位,明确从大到小的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仔细讨论分析教材中马是怎样被引入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实例,再结合常见的一些动、植物物种,掌握将不同物种引入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方法和技能。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能力目标:3、能将物种引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情感目标:4、通过阅读林奈的事迹,培养不畏艰难和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止的毅力5、通过学习分类知识,认识个性与性的关系教学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科学家将生物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
每个界又分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2、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
二、导入新课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三、合作探究阅读p85——p89教材内容,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回答不了的标出来,可小组间讨论、交流。
1、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_________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亚科这一单位,其位置应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2、根据资料来分析:(1)马有野马、家马之分,家马还分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吗?(2)怎样理解骡子的双亲——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3)一个物种便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同一物种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_________,342018--22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师寄语:我所学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来自自学。
1. 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掌握从种到界的生物分类顺序。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特征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2. 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种、属、科、目、纲、门、界3. 从种到界的生物分类顺序4. 生物特征的观察与描述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从种到界的生物分类顺序。
2.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观察与描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生物特征,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分类的兴趣。
2. 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介绍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3. 讲解从种到界的生物分类顺序,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4. 进行生物特征的观察与描述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5. 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生物分类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生物特征观察与描述活动:通过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评估学生对生物分类方法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生物分类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分类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2. 生物特征观察与描述的活动材料,如生物标本、图片等。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新人教版从种到界(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能力并应用于生活中。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
2.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本节学习,学生对课本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质。
●教学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教学方法采用“小话剧”表演的方法,结合自学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选善表演的4位同学,分别扮演四种动物,即:马、牛、狗、老鼠。
(2)拟定话剧表演稿《动物间的争论》。
2.学生准备:(1)被选中出演话剧的同学准备简单小道具,并进行简单排练。
(2)全体同学复习有关动物特征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利用“小话剧”,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动物间的争吵》,欣赏的同时,请注意收集有关信息。
老师来做话外音处理。
动物间的争吵话外音:农家一小院,东墙根拴着一匹马,西墙根拴着一头牛。
门口蹲着一只“老”狗。
墙角处那一定是老鼠新打的洞……夏日中午,一丝风也没有,马和牛似乎都有些不耐烦了。
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
可今天,大家看,马和牛都有那么点意思。
“马”:(摆弄着四条腿,踱过来踱过去,不时还甩甩大尾巴)“牛”:(很钦佩的自言自语)马这种动物真是健美大将,还长着长尾巴,甩来甩去的,多好看呀!话外音:马被牛的夸奖感动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八年级生物《从种到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生物教材《从种到界》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生物分类单位的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单位,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
2. 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生物进行归类,并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亲缘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单位的理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
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生物归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生物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分类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通过讲解生物分类的定义,使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目的。
(2)生物分类单位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解释各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3)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通过实物模型、挂图等方式,讲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生物。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给出几种生物,让学生尝试进行归类,并解释归类依据。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归类任务,教师给予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分类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路,互动提问。
5.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分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2. 生物分类单位3. 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4. 生物归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熊猫、蝙蝠、海豚(2)松树、柳树、菊花答案:(1)哺乳动物门(2)植物界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生物分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并尝试调查身边的生物,进行归类。
八年级生物从种到界1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师寄语:我所学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来自自学。
——(英)达尔文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关键是首先认识生物分类的单位,明确从大到小的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仔细讨论分析教材中马是怎样被引入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实例,再结合常见的一些动、植物物种,掌握将不同物种引入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方法和技能。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能力目标:3、能将物种引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情感目标:4、通过阅读林奈的事迹,培养不畏艰难和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止的毅力5、通过学习分类知识,认识个性与性的关系教学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科学家将生物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
每个界又分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2、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
●二、导入新课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三、合作探究阅读p85——p89教材内容,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回答不了的标出来,可小组间讨论、交流。
1、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_________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亚科这一单位,其位置应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2、根据资料来分析:(1)马有野马、家马之分,家马还分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吗?(2)怎样理解骡子的双亲——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3)一个物种便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同一物种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_________,共同特征比较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