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按规律排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13 MB
- 文档页数:70
按规律排序大班数学大班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在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按规律排序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按规律排序在大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按规律排序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或特征将事物或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按规律排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关系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一、按数字大小排序按数字大小排序是幼儿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排序方法之一。
这种排序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数字大小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准备一组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要求幼儿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到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而加深对数的概念理解。
二、按照规则排序除了按数字大小排序外,按照特定的规则排序也是大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准备一组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要求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或大小进行排序。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发现规律,并将其归纳整理。
这对于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按照数量排序按照数量排序是大班数学教学中帮助幼儿掌握数量概念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可以学会将事物按照数目多少进行排序,并进一步认识到数量的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准备一组不同数量的物品,要求幼儿根据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逐渐理解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并且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四、按照时间排序按照时间排序是大班数学教学中帮助幼儿掌握时间概念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可以学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事件进行排序,并进一步认识到时间的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准备一组不同事件的图片,要求幼儿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逐渐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描述事件的顺序,并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含PPT课件PPT课件活动目标: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2、物质准备:PPT课件、彩色纸条、吸管、木珠、线等等。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排序》PPT课件下载地址:/ppt/2226.html活动过程: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二、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 ABB ABBB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 ABBBB ABBB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员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
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
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
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按规律排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按规律排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规律,学会按照AB、AAB、AABB等简单规律进行排序;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的能力;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体验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序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规律排序教具(如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规律排序卡片,每组一张白纸,每组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红绿灯、斑马线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规律的概念,让幼儿了解规律的含义。
(2)通过示例,教幼儿学习AB、AAB、AABB等简单规律排序。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教具,进行例题讲解,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推理,找出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发放一套规律排序卡片,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规律排序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按规律排序》2. 内容:规律概念AB、AAB、AABB排序方法生活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有规律的物品进行排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了规律排序的方法,培养了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规律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模式)活动目标:1.发现并表述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能接着往下排。
2.感知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两种颜色的泡沫地垫,两种颜色的纸条,固体胶,两种颜色的炮弹插塑,2~4种珠子,绳子。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按递增、递减规律排序》,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规律排序》活动过程:1.播放数字资源《按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第2页、第3页,以“到魔法城堡解救王子”的故事情节导入。
师:一天,公主收到了王子的紧急求救信。
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愿意和公主一起去解救王子吗?我们和公主一起出发吧!2.设置“找钥匙”“彩色的路”的问题情景,帮助幼儿复习AABAAB、ABCABC 的排序规律。
(1)播放数字资源第4~5页。
师:公主来到了魔法城堡,可是大门紧锁,门上有一把锁。
开锁的钥匙在哪里呢?大树怪说钥匙就藏在其中一棵树上,这棵树结的果子按两个苹果一个梨的规律排列。
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是哪棵树。
(参见图4-7)(2)引导幼儿按提示的规律寻找藏钥匙的树,巩固AABAAB的排序规律。
(3)播放数字资源第6页、第7页。
师:公主进入了城堡,眼前出现了一条彩色的路,有几条分岔,只有一条有规律的路才能通往魔法城堡,应该走哪一条呢?谁愿意帮助公主指一条正确的路呢?(4)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道路ABCABC的颜色规律,并按寻找到的规律辨别正确的道路。
(参见图4-8)3.设置“猴子排队”的情节,引导幼儿发现与学习递增规律。
(1)播放数字资源第7页、第8页。
师:公主沿着正确的路来到了城堡前,一群猴子在表演杂技(参见图4-9)。
这群猴子是按什么规律排的?(按“1只倒立的猴、1只顶盘子的猴,1只倒立的猴、2只顶盘子的猴,1只倒立的猴、3只顶盘子的猴”的规律排队的。
)(2)以问题“猴子要接下去排队,该怎么排呢?”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按递增规律的排列顺序帮猴子排队。
(3)请幼儿互相检查同伴的排序情况,分享交流。
最喜儿时随父母去红薯地,父母翻理薯藤,兄弟几人便寻藤上草虫。
一种大青虫,长约三寸,全身墨绿,肥敦敦,胖乎乎,头部两根红色触须,附绿叶,不食不动,故乡人因其形,取名“猪儿虫”。
弟弟捉来,再取桔树上的尖刺,刺入虫腹,插于蚂蚁洞口,但见一群红蚁,绕虫撕咬,虫痛挣扎,怎奈身子被刺所缚,仅能伏地乱滚,弟兄几人围成一圈,观蚁虫大战,口中大呼:“加油!笨蛋!”及至父母呼喊,方才恋恋而归。
新收玉米,最期望婆婆做一道美食。
玉米磨成细面,锅中煮南瓜汤,待瓜熟而软时,加玉米面,搅成清糊状,起锅前加糖或盐,盛一碗,趁热吃时,当沿碗边轻轻吮吸,边吸边转动碗,只听“唏唏呼呼”之声,一碗面糊,满嘴面渣,能吃出乡下人的豪迈来。
处暑为三伏之末,农历七月之一半。
曾读《梦粱录》上记述:“七月十五日,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之日’……僧寺亦于此日建盂兰盆会,率施主钱米,与之荐亡。
市卖冥衣,亦有卖转明花菜、油饼、酸馅、沙馅、乳糕、丰糕之类。
卖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
”蜀中乡下,正为中元之节,其又称“鬼节”。
曾听旧时老人言:“七月半,鬼约伴,大鬼小鬼到处窜。
”想儿时婆婆爷爷,夜晚置香案于院坝之中,上摆五谷、糖果、符纸,见明月东升,清霜抚地,便焚香一炷,再烧符纸,只听婆婆口中念念有词,不解其意。
后在一本书中读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故思古往今来,春华秋实,人们为了温饱,感恩天地与先祖,礼数可谓周全得体。
正神思旧时,忽一抹清凉,滴落面颊。
于是置书于几,观花园草青池绿,瓜藤正茂,但见一片黄叶,似有飘落之态,于是忽得几句闲言:“细雨柔丝清晨度,轻风一缕叶泣露。
绿藤黄花三五束,芙蓉一二绿波出。
一片黄叶感秋意,正思故乡忙收黍。
”言罢,携书下楼,速作此文,以应时节。
幼儿园按规律排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3章“有趣的排序”展开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规律排序,探索AAB、ABB、ABC等简单重复序列的模式;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规律进行排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规律排序的概念,并能识别简单的规律序列。
2. 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进行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规律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规律排序卡片、磁性教具、彩色积木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动物园场景,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AAB规律为例,讲解规律排序的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结合磁性教具,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规律排序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完成一个规律排序任务,如:用彩色积木搭建一个ABB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鼓励。
让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排序作品,并分享排序的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AAB、ABB、ABC等规律序列的图示。
2. 标注每个序列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笔、剪刀和胶水,创作一个自己设计的规律排序作品。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规律排序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规律排序学习,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开展室外规律排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大班数学幼师教案《有规律排序》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有规律的排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有规律的排序,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规律排序的概念,掌握找出规律并进行排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有规律的排序,并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重点:理解有规律排序的概念,掌握排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排序卡片。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学习(1)教师讲解有规律排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2)通过例题,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进行排序。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规律。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强调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排序卡片,学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有规律的排序任务。
(2)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评价、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规律排序2. 板书内容:(1)有规律排序的概念(2)找出规律的方法(3)排序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序现象,拍照或画图,并简要说明规律。
(2)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答案:(1)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批改并反馈。
(2)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序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