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集合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29
2024年《双眼视觉学、验光学、配镜学》等综合知识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隐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常取下颌内收头位B:视力通常正常C:不会影响立体视觉D:不会发展为显斜视正确答案:A2.头位正直,两眼保持双眼视觉,两眼注视无限远距离物体的眼位,称为0。
A:第一眼位B:第二眼位C:第三眼位D:休息眼位正确答案:A3、异常双眼视觉不包括0A:复视B:混淆视C:同时视D:抑制正确答案:C4、AC/A计算:如果测量过程中患者瞳距60E,近距离为内隐斜7棱镜度,远距为外隐斜3棱镜度,其AC/A为() A: 2B: 4C: 6D: 10正确答案:D5、调节灵活度是测量评估调节反应的()A:耐力和动力B:耐力和反应力C:动力和反应力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6、调节需求的单位是()4、米角B: A/Dc:屈光度D:厘米正确答案:C7、聚散功能训练项目不包括()4、3点卡B:偏振片立体图C:聚散球D:远近视力表正确答案:D8、患者看远、看近均内斜且斜视度相等是OA,集合过度B:集合不足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C9、患者AC/A值正常,看远看近均外斜,且度数相等0 A:辐桂不足B:散开不足C:单纯性外斜D:单纯性内斜正确答案:C10、跟随运动的速度慢于扫视运动,约为0 A: 50o /sB: 100o /sC: 150o /sD: 200o /s正确答案:BIK调节功能异常类型不包括。
A:眼运动障碍B:调节不足C:调节过度D:调节疲劳正确答案:A12、使用“跳跃集合”测量时,正常者可达() A:每分10周B,每分20周C:每分30周D:每分40周正确答案:C13、内斜视临床中用0判断其眼位水平情况A: Sheard 准则B: 1:1准则C: Percival 准则D: hering 准则14、患者AC/A值高,看远正位,看近内斜OA:散开不足B:辐桂不足C:辐桂过度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C15、调节功能训练中的推进训练适应症是OA:调节过度B:调节不足C:集合过度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B16、相对眼镜放大率等于屈光不正的放大率与眼镜放大率的()A:和B:差C:积D:商正确答案:C17、患者AC/A值高,看远看近均内斜,看近大于看远O A:辐桂过度B:散开不足D:单纯性内斜正确答案:A18、扫视运动特点是OA:速度快B:伴有抑制C:速度慢D:准确性低正确答案:A19、WOrth4点试验确定抑制范围先在()A: 22cm处进行B: 33cm处进行C: 44cm处进行D: 55cm处进行正确答案:B20、有效缓解球镜公式S=P∕A,其中P代表0 A,球镜B:棱镜度C:柱镜D: AC/A正确答案:B21、引起扫视运动的刺激不包括0A:视觉目标B:听觉C:本体感觉D:立体视觉正确答案:D22、调节反应测量方法有()A:动态检影法B:马氏杆c:遮盖试验D:角膜映光法正确答案:A23、关于Worth四点灯检查法说法错误的是0A:主要是检测抑制的方法B:可检测中心凹的抑制C:麻痹性斜视时看到五个光孔D:双眼视功能正常时可以看到两个红光孔或三个绿光正确答案:D24、调节功能异常类型不包括0A:调节不足B:调节过度C:调节灵敏度异常D:散开过度25、调节功能测量不包括0A:调节幅度B:调节灵活度C:推进幅度D:相对调节正确答案:C26、某人外隐斜为9棱镜度,按Sheard准则要求其BO 融像贮备至少为0A: 6B: 12C: 18D: 20正确答案:C27、当用WORTH四点测量时,患者显示看5点说明()A:正常B:单眼抑制C:复视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28、计算法AC/A,已知瞳距64s,近距离40cm处测得exo5A, 5 米处测得 esol∆,其 AC/A 为()A: 2B:4C: 6D: 8正确答案:B29、低AC/A,看远正常,看近有明显外斜视,其情况为OA:集合不足B:集合过度C:散开不足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A30、AC/A计算:如果测量过程中患者瞳距60mm,近距离为内隐斜5棱镜度,远距为外隐斜3棱镜度,其AC/A约为OA. 2B: 4C: 9D: 10正确答案:C31、集合不足的特点是()A,看远内隐斜B:看近正位C:融像性聚散幅度降低D: AC/A比率低32、NLP 为 B14Zi 加上-LOO 后 NLP 为 BUZi, AC/A 为()A: 1B: 3C: 5D: 7正确答案:B33、扫视运动的检查测试中,常出现的问题不包括下列哪一项0A:扫视不准确B:多个间断扫视C:运动过量出现面部运动D:转换快正确答案:D34、调节训练时所使用的反转拍为0A、 +1.OODB:±1. 50DC: +2.OODD:±2. 50D正确答案:C36,下列与跟随运动有关的是0A:运动物体B:声响C:运动感D:想像运动正确答案:A37.受大或小的中心凹像的运动的刺激而产生的视动眼颤为()A:前庭性眼震B:主动性眼震C:被动性眼震D:反射性眼震正确答案:B38.决定视网膜像的因素是0A、角膜曲率B:眼镜放大率C:角膜厚度D:晶状体屈光力正确答案:B39.为了确定检测距离所需的棱镜符合Shesrd准则,可以OA:观测图形B:调整棱镜量至RF. OODC:应用公式 P=2/3D-2/3RD:调整棱镜量至RF.50D正确答案:A40.调节功能测量项目不包括()A:调节幅度B:调节反应C:调节灵敏度D:集合近点正确答案:D41.患者AC/A值低,看远看近均外斜,看近大于看远外斜度数()A,辐桂不足B:散开不足C:单纯性外斜D:单纯性内斜正确答案:A42.当屈光不正欠矫或者过矫后可能会导致()A:散光B:调节功能失常C:无立体视D:弱视正确答案:B43.某人外隐斜为6棱镜度,按sheard准则要求其BO 融像贮备至少为0A: 6B: 12C: 19D: 20正确答案:B44.决定视网膜像的因素是()A、角膜曲率B:眼轴长度C:角膜厚度D:晶状体屈光力正确答案:C45.不属于调节功能测量项目的是O A:调节幅度B:调节反应C:调节灵敏度D:集合近点正确答案:D46.使用正附加镜的情况是OA: AC/A比率高B:近视C: AC/A比率低D:外隐斜47.两眼将外界同一物体视为两个物体的现象为O A:复视B:异常视网膜对应C:混淆视D:弱视正确答案:A48.黄斑鼻侧的点与另一眼O相对应A:黄斑八侧的点B:黄斑鼻侧的点C:视乳头星期则的点D:视乳头鼻侧的点正确答案:A49.能引起深径觉的视差是()A>垂直视差B:水平视差C:交叉性视差D:非交叉性视差50. AC/A正常,看远和看近有等量明显外斜视,其情况为()A:单纯性内隐斜B:集合过度C:散开不足D:单纯性外隐斜正确答案:D51.患者AC/A值高,看远外斜大于看近外斜,()A:散开不足B:辐桂不足C:辐桂过度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D52.不属于引起扫视运动刺激的是OA、视觉目标B:听觉C:本体感觉D:立体视觉正确答案:D53.集合近点的英文缩写为OA: AMPB: BCCC: NPCD: DLP正确答案:C54. Panum融合区是指OA、点与区的对应B:点与点对应C:区与区对应D:面与面对应正确答案:A55.患者AC/A值低,看远正位,看近轻度外斜()A、散开不足B:辐桂不足C:辐桂过度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B56.AC/A计算:如果测量过程中患者瞳距60mπι,近距离为内隐斜5棱镜度,远距为内隐斜10棱镜度,其AC/A为0A、2B: 4D: 8正确答案:B57.外界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为()A:复视B:异常视网膜对应C:混淆视D:弱视正确答案:C58.下列属于调节的检查内容是OA.集合幅度B:隐斜测量C:翻转拍测量D:聚散力测量正确答案:C59.为了使调节幅度的测量更准确,在眼前加-4. OD,使近点远移,测量后再加()A: +4.ODB: +2.ODC: -4. ODD: -2. OD正确答案:A60. “跳跃集合”测量方法是令患者先注视6cm处视标, 然后注视OA: 9cm处视标B: 12cm处视标C: 15Cnl处视标D: 18Cm处视标正确答案:C61.双眼视差又称为OA:水平性视差B:垂直性视差C:生理性视差D:心理性视差62.双眼视野范围()B: 120C: 150D: 180正确答案:D63.观看旋转图片一段时间,致神经疲劳后观看静止物象,发现仍在转动,这种幻觉属于0A:神经性叠加作用B:两眼亮度平均化C:两眼间的后效转化D:两眼视觉掩饰作用正确答案:C64.测量NRA时,数值大于+2. 50D说明()A:远视、近视都欠矫B:远视、近视都过矫C:近视过矫、远视欠矫D:近视欠矫、远视过矫正确答案:C65.人眼所看的实际空间是0A视觉空间B:视幻觉C:三维空间D:位标正确答案:A66.眼位偏斜以后,为避免视觉紊乱的干扰,视中枢主动抑制产生斜视眼物象的反应称OA:混淆B:复视C:斜眼抑制D:弱视正确答案:C67.集合过度的特征不包括OA、看远正位B:看近外斜视C:看远内斜视D: AC/A比率高正确答案:B68.若两眼相对眼镜放大率相等,贝I: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A:成正比B:成反比C:相等D:不等正确答案:C69.当用WORTH四点测量时,患者显示看见3点说明OA、正常B:单眼抑制C:复视D:斜视正确答案:B70.患者AC/A值正常,看远看近均内斜,且度数相等()A:辐桂不足B:散开不足C:单纯性外斜D:单纯性内斜71.临床上计算调节需求的起算点是离眼前顶点() A: 5mmB: IOmmC:15mmD: 20mm正确答案:C72.患者AC/A值低,看远内斜,看正位0A,散开不足B:辐桂不足C:辐桂过度D:散开过度正确答案:A73.光学上,视网膜像大小与RSMOA:成正比B:成反比C:相等D:无关74.不属于分离性隐斜检查方法的是OA:遮盖试验B:融像性交叉柱镜C: VonGraefe 法D:马氏杆法正确答案:B75.物象落于分开过大的视网膜非对应点上会产生0A、生理性复视B:交叉性复视C:偏心注视D:偏心视正确答案:A76.以中心凹为零参考点来确定方向的,称为()A:主视觉方向B:次视觉方向C:眼位中心视觉方向D:头位中心视觉方向二、多选题1.如何向患者推荐全视护的镜片OA:非对称离焦设计,符合眼部生理结构,使离焦量更有效B:离焦量精准可选,兼顾近视控制与视觉效果C:近用舒压设计,符合小朋友长时间看近的需求,佩戴更舒适D:通过权威机构证实,近视控制效果优秀(可达6%)正确答案:ABCD2.万里路睿视F360的顾客标签都有哪些A:有一定的调节衰退,但又不希望被视力拖后腿B:工作中属于中流砥柱,对视觉品质有一定要求C:工作生活中,远近视力的切换比较频繁D:基于现代人的用眼情况,尤其对中、近视野要求高正确答案:ABCD3.渐变焦镜片提供自左至右连续全视野的清晰视觉。
(一)调节作用正视眼静止时,从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故看远清楚,而近处物体(A)所发出的散开光线势必结像于视网膜后(A′),遂看不清;人眼乃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达到明视,此种作用机制称为眼的调节。
1.调节机制至今虽在争论,但一致认为在此过程中晶状体曲率增加,从而使其屈光力大大增强,参加调节作用的组织主要有:晶状体、睫状肌、悬韧带。
三者关系异常密切,当睫状肌静止时,悬韧带紧张,晶状体扁平,屈折力减弱,此为调节休止,又曰眼的静止状态;但当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形成的环缩小,悬韧带松弛,晶状体遂藉其固有的弹性变凸,使其屈折力自动加强,此即眼的调节状态(图1-4-4)。
2,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1)调节远点:在光学中,相对应的物点与像点称为共扼焦点。
当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扼的视轴上一点称为调节远点。
换言之,即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由此可知,正视眼远点为无限远距离;近视眼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远视眼远点在眼后,为虚性的。
(2)调节近点:当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能看清的眼前最近一点。
换言之,即调节作用最强时自近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近点间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这范围即称调节范围。
(4)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以屈光度为单位来表示。
调节力(D)=1/调节距离(m) (1-4-1)(5)调节幅度: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称作调节幅度(绝对调节力,最大调节力)调节幅度(D)=1/近点距离(m)-1/远点距离(m) (1-4-2)而1/远点距离(m)即为非正视眼屈光不正度,故上述公式可改变为:调节幅度=注视近点的屈光力+(±屈光不正度) (1-4-3)设A为调节幅度,R为远点时屈光力,P为注视近点的屈光力,则A=P+(±R) (1-4-4)如正视眼——远点为无限远,测其近点为10cm,P=1 00/10=10D,调节幅度A=10+(1/∝)=10D。
调节集合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怀疑集合功能不足或过强的患者。
2.怀疑分开功能不足或过强的患者。
【禁忌证】
因精神因素或全身疾病不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融合性集合刚定法
(1)受检者注视远视力表,裸眼或通过矫正眼镜看清1.0的视标。
(2)检查确认受检者具备双眼单视功能。
(3)在试镜架上以一0.5D的梯度增加凹透镜,直至受检者看不清1.0视标即测出正相融合集合力。
(4)然后以相同方法测量负融合集合力。
2.三棱镜法测量正集合和负集合的最大棱镜度数。
3.集合近点检查法
(1)嘱受检者双眼注视由眼前30cm处向鼻尖缓慢移动的视标。
(2)当一只眼出现外斜或者患者主诉出现复视的那一点就是集合近点。
为了精确测量,可使用近点测量仪或者集合测量仪检查。
4.测定调节性集合即AC/A值。
可以通过同视机、隐斜计、三棱镜+遮盖、三棱镜十马氏杆等方法测定。
【注意事项】
1.需要患者具备良好的矫正视力和双眼单视功能。
2. AC/A的测定可为水平内、外斜分类提供指标,并作为手术设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