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博弈与序贯博弈转换
- 格式:ppt
- 大小:438.00 KB
- 文档页数:16
序贯博弈问题一、序贯博弈到底是什么?你有没有听过“博弈”这个词?不是打牌那种博弈,指的是一种决策上的游戏,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决定了每个人的选择与结果。
这就好比你和朋友去吃火锅,火锅店菜单上有各种菜品。
你点了一个菜,等着对方点菜。
可对方不急,先看你点了啥,准备做出反应。
这个过程中,谁先动手,谁后行动,都得影响到最终结果。
大家都在试图猜测对方的想法,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你以为自己点的牛肉最划算,结果对方一看,“牛肉不行,还是羊肉好”,再调整策略。
你们俩这一来一回的“反应”,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序贯博弈。
再想象一下,假设你和朋友去参加一个选秀节目。
节目组规定,选手只能按照先后顺序选择道具,先选的选手能占得先机,但后选的可以看到前面选了什么,再做决定。
这个就类似于序贯博弈的模式。
每一位参与者的决策,都不仅仅是独立的,而是会受到前一个人决策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先动手,谁就能占得先机,这个先后顺序决定了最后的胜负。
二、谁先出手更有利?在序贯博弈中,先出手的玩家不一定就能稳赢,但他们肯定比后出手的更占优势。
为什么呢?因为先出手的人往往能掌控局面,虽然选择的范围有限,但可以设置一些“陷阱”,让后出手的人不得不按自己的节奏来。
有点像是你在打麻将时,摸到一张牌,感觉对自己有利,但是如果你不出这个牌,对方可能会“碰”了,结果变得一团乱。
所以,谁先出手,谁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第一个选择道具的人,你可以挑选最适合自己或者最具战略性的道具,不管其他选手怎么选,你都可以稍微有些预判。
而如果你是第二个选手,虽然知道了对方的选择,但你却没法直接“修正”自己的策略,因为对方的选择可能已经给你造成了一些限制。
这种情况放到生活中也一样。
比如你想约一个朋友去看电影,如果你是先提出邀请的人,你可以选择一部自己感兴趣的电影。
如果对方是先出手的,他就能决定电影的类型,虽然你可以根据他的选择做出反应,但你心里总有些“被动”的感觉。
序贯博弈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序贯博弈不?序贯博弈啊,就好比是一场精彩的棋局!想象一下,两个人在下棋,一个人先走一步,然后另一个人再根
据对方的走法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
这就是序贯博弈啦!比如说,你
和朋友玩猜拳游戏,你先出拳,这就是序贯博弈中的第一步呀。
序贯博弈可不简单哦!它涉及到很多策略和决策呢。
就好像你在走
一条充满选择的路,每一步都得深思熟虑。
比如说在商业竞争中,一
家公司先推出一款产品,另一家公司就得根据这个来决定自己要不要
跟进,推出类似的产品或者采取其他策略,这多有意思啊!
它也像是一场心理战呢!你得去猜对方会怎么做,然后根据这个来
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你和小伙伴玩捉迷藏,你找的时候,就得想想
他可能会藏在哪里,这就是在进行序贯博弈呀!
而且哦,序贯博弈中先后顺序很重要呢!先行动的一方可能会有一
些优势,但也不一定哦,后行动的一方也可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找到
更好的策略。
这就好像跑步比赛,先跑的人不一定就能赢,后面的人
也可能奋起直追呢!
在生活中,序贯博弈无处不在呀!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你先展示自己,然后面试官根据你的表现来决定要不要录用你,这也是序贯博弈呀!还有谈恋爱的时候,你先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方再决定怎么回应,这同样是序贯博弈。
序贯博弈就是这样,充满了策略、智慧和不确定性。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决策。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序贯博弈哦,它真的很重要呢!我的观点就是,序贯博弈就像生活中的一场大冒险,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和惊喜,我们要好好去感受和应对它呀!。
博弈论读后感博弈论读后感(一)博弈小术语:收益矩阵、均衡、纳什均衡、零和博弈论,也称互动的决策论。
它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人是理性的。
但现实并非如此,人不可能具有完备的知识也不可能时时理性。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乐意用博弈论的方法来解释和分析现实社会现象。
每一次的人际交往都可以简化成两个基本选择:合作或背叛。
比如在前面的日志里提到的囚徒困境,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囚徒困境:双方明知合作能带来双赢,却因为理性的自私和信任的缺乏而导致合作难以形成。
当一次性博弈出现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背叛。
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飞机场,为什么食品价格敢定那么高呢?因为它知道候机的乘客不会是它的长期客户。
而当博弈的终点不可知时,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多次博弈中,背叛仍不可避免,但合作的几率会相比一次博弈有提高。
至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减少背叛,一种办法是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是带剑的法律或温和些的道德约束。
现实中的集体活动等候上车问题就是个例子,让那些迟到的人自己负责任就是一种惩罚措施。
当然,如果在开头就有一些善意的人出来表明合作态度对提高合作机会也是有帮助的,不管这些善意的人是出于何种目的。
一旦合作开始,人们就能体验到合作的好处,并乐于坚持一段时间。
至于时间的长短,关键是看博弈的终点是否明确。
这在上面也提到了,如果终点明确,人们就会倾向于在最后一次背叛。
而当大家都知道对方会这样想时,倒数第二次就会成为新的终点,新的背叛。
如此反复推演,合作从一开始就很难形成。
注意上面的论述是基于没有惩罚机制的基础。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是由爱克斯罗德完成的。
这是一个计算机模拟竞赛,参赛的62位科学家递交了自己写的关于博弈策略的代码,同时加上爱克斯罗德本人写的一个随即策略代码,共63个。
结果表明,前15名中只有第8名是非善意的程序,最后15名只有一个善意的,夺魁的是一报还一报策略。
这个实力不凡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就是对方选择什么我就回应什么,你合作我就合作,你背叛我也背叛。
信息经济学作业:P157第16、17、18、20、、21、23题 16、1、该游戏有先动优势,又A 先选择,故A 将赢得这场博弈。
2、A 将赢得这场博弈,故A 有最优策略为:A 先选择数字4或者5,之后A 根据B 的选择,每次使得其选择数字与B 选择数字之和为12,按照此策略,A 将赢得最终博弈,具体如下图——按照理论B 将没有可能在该比赛规则下赢得比赛,但博弈中存在颤抖手现象,B 唯一获胜的希望即在A 出现颤抖手——失误时。
17、1、该游戏依旧具有先动优势,又A 先选择,故A 仍赢得这场博弈。
2、A 将赢得这场博弈,故A 有最优策略为:A 先选择数字2或者3,之后A 根据B 的选择,每次使得其选择数字与B 选择数字之和为12,按照此策略,A 将赢得最终博弈,具体如下图——按照理论B 将没有可能在该比赛规则下赢得比赛,但博弈中存在颤抖手现象,B 唯一获胜的希望即在A 出现颤抖手——失误时。
18、 将条件“轮流选择一个介于2和10之间的整数”改为“轮流选择一个介于1和5之间的整数”后,对整体最有策略思路没有影响,依旧是最终A 赢得博弈。
只是影响了博弈次数和数字选择。
如图——AB B B A A A 84=12*7 96=12*8A A AB B B20、按照倒推法,B 最后选择结束的收益为100,选择不结束的收益也100,对B 而言结束不结束收益相等,可以合理假设B 选择结束不结束的概率为50%,50%,倒退一步,A 选择结束的收为99,选择不结束的收益50%可能为98,50%的可能为100(其选择不结束的期望收益=98*50%+100*50%=99)。
A 的选择有赖于对B 的推断,而B 的选择有赖于 推断A 是一个冒险者还是一个保守者 若A 是冒险者,A 会推断B 不结束,A 也选择继续,此时A 、B 的收益分别为100、100。
若A 是保守者,A 会推断B 结束,A 也选择结束,以此类推,A 、B 收益分别为1、1. 21、A B B B AA A 90=6*15 96=6*16A A AB B B (99,99) (98,100)(1,1) (0,3) (2,2) (1,4) (3,3)如上图所示,A 先选择收益最大为(2,0),B 先选择收益最大为(1,1) 对A 而言,先动收益2大于后动收益1,故A 具有先动优势;同理,对B 而言,先动收益1,大于后动收益0,故B 也具有后动优势。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博弈和策略性决策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由棋奕、桥牌、战争中借用而来,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莫根施特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
(1)非合作和合作博弈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如果各博弈方可以谈定能使它们设计联合策略的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合作的。
如果不可能谈判并执行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非合作的。
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行业中的两个厂商谈判开发一种新技术的联合投资(假设其中任何一个厂商都没有能独自成功的足够知识)。
如果两个厂商能够签订一份分配联合投资利润的有约束力的合同,则使双方都获益的合作的结果就是可能的。
非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就是两竞争的厂商相互考虑到对方的可能的行为,并独立确定价格或广告策略以夺取市场份额的情况。
在这两类博弈中,策略设计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理解你的对手的处境,并(如果你的对手是理性的)正确推导出其对你的行为会作出的反应。
(2)二者差别合作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签订合同的可能性。
在合作博弈中有约束力的合同是可能存在的,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它们是不可能存在的。
2.占优策略有些策略在竞争者作某些选择时很可能是成功的,但如果他们作另外的选择就会失败。
而其他一些策略却不管竞争者选择什么都会成功。
占优策略——不管对手做什么——对博弈方都是最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