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64(计划内)+16(计划外)

总学分数:4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等工科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FORTRAN语言广泛应用于数值分析、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等领域,FORTRAN90/95是FORTRAN语言的最新版本,它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且体现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特征的新型程

序设计语言,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开始引入和使用FORTRAN90/95语言。《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等工科专业(方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1、课程任务

通过《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机制和方法,熟练掌握FORTRAN90/95语言基本内容、编程技能和开发环境,能熟练运用FORTRAN90/95语言设计

和编写比较复杂的FORTRAN90/95程序,有效解决本专业中遇到的一些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专业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2、基本要求

(1)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FORTRAN90/95基本内容,能设计和编写比较复杂的FORTRAN90/95程序。

(3) 掌握FORTRAN90/95开发环境(Developer Studio),提高开发效率。

(4) 能结合本专业实际,熟练使用FORTRAN90/95解决有关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1.程序设计概述

(1)程序设计语言。

(2)程序和程序设计。

(3)算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4)程序设计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机制和方法。

2.FORTRAN90/95软件开发环境

(1)FORTRAN语言发展概述和FORTRAN90/95主要特征。

(2)Digital Visual FORTRAN 5.0/Compag Visual FORTRAN 6.6主要特性和系统配置。

(3)Microsoft Developer Studio开发环境和解题过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FORTRAN语言发展历史和FORTRAN90/95主要特征,掌握Microsoft Developer Studio开发环境和解题过程。

3.FORTRAN90/95基础知识

掌握字符集、名称、关键字、程序单元、语句、书写格式、数据类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FORTRAN90/95常用语法知识和基本使用规则。

4.内部数据类型、表控输入输出与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五种内部数据类型及KIND值参数。

(2)常量、变量、表达式、赋值语句、表控输入输出、参数语句函数等基本内容。

(3)掌握简单顺序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简单程序。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五种内部数据类型及KIND值参数,掌握FORTRAN90/95最基本内容,能编写简单顺序结构程序。

5.数据的有格式输入输出

(1)数据输入输出的格式说明和格式编辑符。

(2)五种内部数据类型的有格式输入输出。

(3)有格式输入输出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有格式输入输出的意义、格式说明规则和常用格式编辑符,熟练掌握五种内部数据类型数据有格式输入输出,能编写有格式输入输出应用程序。

6.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选择结构概述。

(2)逻辑IF和块IF语句。

(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条件语句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能编写选择结构程序。

7.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循环结构概述。

(2)DO、DO WHILE、EXIT、CYCLE语句。

(3)循环嵌套。

(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循环语句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能编写循环结构程序。

8.数组

(1)数组概述。

(2)数组声明和数组元素引用。

(3)数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4)数组赋初值和输入输出。

(5)WHERE语句,FORALL语句。

(6)动态数组。

(7)数组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组概念、数组声明、数组元素引用、逻辑结构、存储结构、赋初值、输入输出、WHERE语句、FORALL语句、动态数组,能应用数组求解有关问题。

9.函数和子例行程序

(1)函数和子例行程序概述。

(2)标准子程序、语句函数、内部子程序、外部子程序、纯子程序、递归子程序。

(3)形式参数和实在参数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4)函数和子程序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函数和子例行程序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参数传递,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应用函数和子例行程序求解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10.派生类型与结构体

(1)派生类型和结构体概述。

(2)派生类型定义、结构体声明、结构体成员引用、结构体初始化、输入输出。

(3)派生类型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派生类型和结构体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输入输出,掌握复杂数据结构的描述和应用,能应用派生类型求解复杂实际问题。

11.指针与动态数据结构

(1)指针和动态数据结构概述。

(2)指针引用与赋值。

(3)与指针相关的函数和语句。

(4)指针数组、动态链表。

(5)指针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指针和动态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输入输出,能应用指针和动态数据结构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

12.文件与设备

(1)文件和设备概述。

(2)文件分类、基本操作、输入输出。

(3)文件应用举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文件和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输入输出,能应用文件求解实际问题。

13.接口与模块

(1)接口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应用举例。

(2)模块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应用举例。

(3)重载。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接口和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掌握重载功能,能应用接口、模块、重载功能求解实际问题。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

1.上机实验硬件和软件环境:586以上微机、16M以上内存、140M以上硬盘、VGA以上显示器、鼠标、键盘;Windows 95/98/2000/xp、Digital Visual FORTRAN 5.0/ Compag Visual FORTRAN 6.6。

2.上机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3.上机实验学时:16+16(课外)。

4.上机实验基本内容。

(1) 熟悉FORTRAN90/95软件开发环境

(2) 掌握FORTRAN90/95基础知识

(3) 简单顺序程序设计

(4) 有格式输入和输出

(5) 选择结构

(6) 循环结构(一)

(7) 循环结构(二)

(8) 数组(一)

(9) 数组(二)

(10) 语句函数和内部子程序

(11) 递归与外部子程序

(12) 派生类型和结构体

(13) 指针

(14) 文件

(15) 接口

(16) 模块与重载

四、教学时数分配:

理论(计划内):48学时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程序设计概述1派生类型与结构体4 FORTRAN90/95软件开发环境2指针与动态数据结构4 FORTRAN90/95基础知识1文件与设备4

内部数据类型与表控输入输出4接口与模块3

数据的有格式输入输出2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5

数组7

函数和子例行程序7

合计48

上机(计划内):16学时上机(计划外):16学时上机(计划内)学时分配上机(计划外)学时分配熟悉FORTRAN90/95软件开发环境 2掌握FORTRAN90基础知识 2

简单顺序程序设计 2有格式输入和输出 2

选择结构 2循环结构(一) 2

循环结构(二) 2数组(一) 2

数组(二) 2内部子程序 2

递归与外部子程序 2派生类型和结构体 2

指针 2文件 2

接口 2模块与重载 2合计32

五、其它项目(含计划外上机学时内容):

1.计划内上机实验安排8个实验项目,16学时,每个实验项目2学时,学生按要求完成每个实验项目上机实验任务,并将上机实验结果通过校园网保存于FTP服务器,交任课教师,以便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2.计划外上机实验安排8个实验项目,16学时,每个实验项目2学时,由学生利用自由上机时间完成,并将上机实验结果通过校园网保存于FTP服务器,交任课教师,以便

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采用计划内课堂理论教学、计划内上机实验教学、计划外上机实验教学三种

方式。三种方式相互协调、补充、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该课程属考试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上机)。

课程教学结束后组织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由书面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形

式采用闭卷形式,属考试课,成绩按百分制记载,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

绩确定,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2、习题:

教学过程中布置适当数量的习题。

书面作业布置不少于4次。

上机作业布置不少于8次,全批全改,通过软盘或网络方式提交作业。

3、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机制和方法,熟练掌握FORTRAN90/95基本内容、编程技能和开发环境,能熟练运用FORTRAN90/95语言设计和编

写比较复杂的FORTRAN90/95程序,有效解决本专业中遇到的一些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专业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有关专业课程、毕业设计。

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程序设计语言(VB)、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VFP)。

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①《新编FORTRAN90程序设计教程》,白云、李学哲、贾波编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

②《FORTRAN95程序设计教程》,白云、李学哲、陈国新、贾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③《FORTRAN90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测验》,白云、刘怡、刘敏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

④《FORTRAN95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测验》,白云、李学哲、高洁羽编著,清华大学出

版社。

(2)主要参考书目:

①FORTRAN90学习教程,赵翔龙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FortranPowerStation4.0基础教程,徐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③Visual FORTRAN 程序设计,唐章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08)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明暗、质感等因素,学习透视、构图等造型艺术规律,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达客观物象内部的力、场、空间、结构、功能图形以及审美文化内涵等潜在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创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 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 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 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8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设计素描概述 ⑴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特点 ⑵设计素描的目的和任务 2、形体结构分析(认识与观察方法) 3、透视规律及其应用 4、明暗研究(明暗变化及其规律) 5、质感表达与纹理研究 ⑴不同物体质感纹理的归纳表现 ⑵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 6、立体形态变化分析 ⑴立体成型分析研究; ⑵立体成型过程的飘移、削减及叠加原理。 7、精微细致表达 ⑴刻画表达:收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型物体、深入研究观察其精细构造并放大表现; ⑵非常态构想:利用其形态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创意应用表达(草图构想)。

8、形态联想 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联想和改造,把异象画面和现实的形态串联组合,使画面显现奇思妙想并又在创意的情理之中。 ⑴不同物质属性的转换; ⑵不合理空间的创造; ⑶形态寓意延伸表达。 9、解构与重构 ⑴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剖析(原形收集结构分析); ⑵把自然界物体的剖析结构结果或元素进行概括和重新组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形态(解构重组); ⑶立体构造; ⑷平面意象。 建议学时分配: 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 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 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 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 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内容: 1、形体构造研究 A、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 B、不同形态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 2、明暗研究 A、不同明度质感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16课时 B、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1张2开纸20 课时 (背景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对静物的不同理解,进行物象的相应空间构成组合及明暗设计的创意应用表达)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基础英语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英语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20401H10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2.5 课时:42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联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主要是为修完中学英语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学生所开设的。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发展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内容,同时着眼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后续课程有《基础英语Ⅱ》。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教育国际化、社会经济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词汇: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2400个单词和4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 14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语法:掌握英语语法的基本词法和句法,主要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动词非谓语形式的基本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级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等;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简单、基本上没生词、语速每分钟为120词的听力材料,2 遍可以听懂,理解准确率达 70%为合格; 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能就教材内容及熟悉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作简短的发言; 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运用学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正确理解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一般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及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 图 课程编 号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esign 适用专业装潢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选课最后修改时 间 2016年09月 16日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装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设计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研究国内外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掌握室内设计相关设计与制图能力。 通过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性质、定义、概念、研究范畴中西方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室内设计方式与方法,结合室内设计常用设计软件CAD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简单的室内设计。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修养平台,增强其对设计的抽象认识为其专业课上的实践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从事艺术设计实践创作奠定基础,并掌握一定实现设计的软件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框架结构及参考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建 议 教学 方法建 议72学 时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讲述、演

1.1 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1.2 室内设计师的必备修养 1.3 小结 1.4 实训:临摹室内设计效果图 示第二章室内设计的过程与学习方法 2.1 室内设计的方法与过程2.2 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2.3 小结讲述、演 示 第三章室内设计的历史 3.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及演化3.1.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3.1.2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3.2 西方室内设计的演化及主要特征3.2.1 古代 3.2.2 欧洲中世纪 3.2.3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3.2.4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3.2.5 19世纪时期 3.2.6 近现代时期 3.3 小结 3.4 实训:风格空间的设计讲述、演示、实践 第四章室内设计的设计原则讲述、演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室内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国维编撰日期:2009 年6 月8 日 一、课程概述 课本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课程名称《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居住空间设计主要针对实训所必须的理论知识点、操作实践、家居设计风格等专业能力作系统引导。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含义、熟悉室内设计的内容、掌握室内设计的程序,达到具备服务社会需求的专业设计能力。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 属于必修课。计划学时数51 学时(学分)。实践课程比例59%。教学对象为大二(上学期)一次性完成。 二、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实践对应的理论知识点(18 学时) 1.室内设计介绍; 2.家居功能设计; 3.室内人体工程学; 4.家居照明; 5. 室内设计基础; 6. 家居色彩设计。 第二单元操作实践(30 学时) 1.设计前期; 2.家居平面图设计; 3. 家居立面图设计; 4.家居顶棚图设计; 5.图纸调整; 6.书写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家居设计风格欣赏(3 学时) 1.现代简约风格; 2.简欧式风格; 3.欧式田园风格; 4. 新中式风格。

上述三个单元的重点围绕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程序、操作实践、设计风格欣赏三个基本点, 实质性地针对室内(民居)空间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实际训练,第一单元的内容与第二单元的内容穿插进行,使得理论引导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作业的分析为主要手段,加深普遍规律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使教学要求的广度、深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实践性教学 ①实训内容及学时数 ②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性项目的作用:了解、熟悉、掌握居住空间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 实践应达到的目标: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程序、工作的重点、质量评析、设计取费、设计管理、设计队伍的建设等系统工作与环节的处理能力。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室内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基础编写人:胡发仲 课程代码:101220010 编写时间:2006年4月 周学时:16学时总学时:64学时 开课系:美术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教材:室内设计原理陆震纬来增祥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阳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外设计资料集薛健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经典集张绮曼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基础陈易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室内设计形式语言尼跃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室内设计王远平黄建军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一、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以及热爱本专业的情感。 2、掌握室内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树立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意识。 3、锻炼提高设计表达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环境艺术设计师所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基本要求 由于《室内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为避免专业理论学习的枯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必须运用大量的设计案例、同期学生作业等教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幻灯、多媒体等综合手段,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设计调研,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为:20——22学时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 第一节室内设计概念 第二节中外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及学科特点 第三节室内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市场现状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 第一节空间的限定和组织 第二节界面与构造 第三节光色设计 第四节家具与陈设 第五节绿化 第三章室内设计的原则 第一节功能性原则 第二节审美性原则 第三节科学性原则 第四章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设计前期准备(了解任务书、现场调研、分析整理资料) 第二节设计基本过程(概念构思、初步方案、扩大设计、施工图制作、设计文件装帧) 第三节后期完善(现场交底、设计监理、工程验收、后期维护) 第二部分设计表达与课堂作业部分为:40——42学时 作业设计:根据所提供的平面图,室内净高3米,墙体可不考虑承重,给、排水管道位置见图,开窗位置自定,针对限定居住对象进行设计:单身族;双人公寓;青年夫妇两口之家;三人公寓;三口之家(青年夫妇及一小孩);两位老人等,也可自定其他对象。 作业要求: (1.任选三种居住对象,设计3个布局草案,要求布局合理,功能组织有序,

《3DMAX室内设计》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13 级《3D MAX》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3D MAX 》课程是三维设计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学习三维建模、三维编辑、动画制作和渲染等技术和方法, 可从事制作角色动画、室内外效果图、游戏开发、虚拟现实等三维设计领域的工作。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建模、材质、灯光、镜头、动画和渲染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对于基本操作、建模、模型修改、材质赋予、灯光相机、渲染、特效、动画制作等各个方面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操作,并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分析各类优秀室内空间设计的独有特性,开阔设计思维,并掌握一定的创新设计手法,运用多角度思维方式激发创作灵感,使学生做出单项空间的环境概念设计作品,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3DSMAX 动画设计、PhotoSHOP 平面设计和 AutoCAD 辅助设计这三门课程是室内外设计的前置课程。 2.技能方面:毕业后能独立完成家居、店面、广场、花?和住宅小区等 等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效果图制作。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3D MAX 》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学采用以

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主线。3DSMAX 室内外装潢设计课程不同于 文化理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多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形 成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 3DSMAX 室内外装潢设 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课堂学习,引导 自主学习,督促主动学习,强调能力培养;讲授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 本课程推荐教材:《3D MAX 室内设计》李吉锋卜晓璇主编人民邮电 出版社 ISBN:978-7-115-38773-8, 本课程课时为114 课时。 二、学时分配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 四、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五、课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产业组织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分析产业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接受产业组织理论的熏陶,提高产业组织理论基本素质,加强对实际产业运行的了解,提高分析现实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政府政策在自然垄断产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的正确观点,防止产生市场万能的错误认识。 六、适用学科专业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管理学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导论(2学时)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市场力量的经济学(2学时) 完全竞争与效率 市场力量与公共政策 ●企业理论(5学时) 新古典企业理论 企业为什么存在 企业的界线 企业最大化利润吗 ●市场力量与价格歧视(3学时) 市场力量的源泉

占优企业与竞争性边缘企业 耐用品垄断 市场力量的成本和收益 垄断与价格歧视 ●市场力量与产品质量(3学时) 搜寻型商品 经验型商品 信号显示 ●博弈论(2学时) 基础与原理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的扩展型表达 不可置信威胁与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寡头垄为模型(6学时) 古诺模型 伯川德模型 推测变量模型 寡头垄断的动态博弈模型 ●产品差异(4这学时) 什么是产品差异 垄断竞争 非对称偏好与产品选择偏差 地址模型 战略行为 垂直差异市场中的寡头竞争均衡 ●发现和度量市场力量(2学时) SCP范式 新经验产业组织理论 SCP还是NE10 ●战略行为(2学时)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装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设计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研究国内外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掌握室内设计相关设计与制图能力。 通过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性质、定义、概念、研究范畴中西方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室内设计方式与方法,结合室内设计常用设计软件CAD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简单的室内设计。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修养平台,增强其对设计的抽象认识为其专业课上的实践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从事艺术设计实践创作奠定基础,并掌握一定实现设计的软件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框架结构及参考课时

2、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可以合理的选择3dsmax,ps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室内设计概论,包括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室内设计师需要必备的修养与素质,让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今后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 ●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室内设计师的必备修养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过程与学习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的室内设计的过程,以及学习室内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室内设计。 二、课程内容 ●室内设计的方法与过程 ●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中国设计的源流,了解各门类设计作品及其特点。 二、课程内容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二)中国古代家具设计。 (三)中国古代陶瓷设计。

环境设计《室内方案快题设计》教学大纲--李远林

《室内方案快题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室内设计方案快题设计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室内设计方案快题设计作用含义,掌握室内方案快题设计表现原则,以及应用范围和表现方法步骤要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快速表达方案设计的能力。 情感目标:此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培养阶段所要求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设计表达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相关专业知识,快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以室内空间所处环境的特征入手,合理处理室内外空间关系。 3.要体现室内装饰的空间组织特征和视觉形象特征。 4.运用快速简洁的表现手法,综合表达室内设计方案意图。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案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教学以视频讲授

为主,辅以案例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实践包括对不同性质室内空间关系调查,案例设计为利用对不同性质空间的调查结果来进行相应空间的快题设计等形式。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采用命题练习、课堂讨论、平时考察、考勤四项计分相结合。具体计分比例如下: 1.命题练习(占40-50%); 2.课堂讨论(占10-20%); 3.考察总结(占20-30%,要求:图文结合,500字以上); 4.考勤(10-20%)。 以上比例仅供参考,由老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定。 六、选用教材 杨健,邓蒲兵.室内空间快题设计与表现[M].辽宁:辽宁科技出版社, 2011年. 七、参考资料 [1].王东辉.室内快题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年. [2].赵国斌,周雪.设计思维与徒手表现[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3年. [3].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快题设计作品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 [4].罗晨盈.室内设计手绘快速表现技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年. [5].吴坚、金颖平.新环节设计表现技法[M].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4年.

《风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风险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isk Theory 课程编号:91134059 学分/总学时:3/54(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授课对象: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保险与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是数学方法应用于金融保险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金融保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风险度量模型模,掌握构建模型常用的经验法和参数估计法,能够利用模拟技术方法来模拟模型,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风险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风险理论基础(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理论概述 第二节随机变量 1.2.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条件期望 1.3.1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1.3.2条件期望的性质 1.3.3条件方差 第四节矩母函数 1.4.1矩母函数的概念 1.4.2矩母函数的性质 1.4.3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风险和风险理论的含义, 2. 熟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条件期望

的性质和条件方差;熟悉矩母函数的概念、矩母函数的性质、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重点及难点】 重点:条件期望和方差、常见分布的矩母函数 难点:矩母函数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回顾概率论中关于条件分布的性质和常见的分布函数;本章主要以讲授和自学为主。 第二章个体保单的理赔额与理赔次数模型(6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赔额的分布 2.1.1 保单限额 2.1.2 免赔额 2.1.3 保单限额+免赔额 2.1.4 相对免赔额 2.1.5 比例分担免赔 第二节理赔次数的分布 2.2.1(a,b,0)分布族 2.2.2(a,b,1)分布族 2.2.3 理赔次数分布的混合模型 2.2.4 免赔额对理赔次数的影响 【基本要求】 1.理解损失与理赔额、免赔额、保单限额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 3.掌握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a,b,0)分布类和(a,b,1)分布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见理赔分布形式以及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a,b,0)分布类中各分部的特征。 难点:(a,b,1)分布类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和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保单形式的理解,利用R编程模拟出不同形式下理赔额分布的特征。

《职业素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素养》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职业素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卫生信息化方向)人文素养类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自我,快速进入一个社会人的状态,能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行为符合专业工作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较为全面的阐述商务礼仪行为与形象的要点,课程内容贴近现代商务环境。让大家掌握基础的职业素养注意事项,从让学员快速融入公司环境,职场规则,拜访客户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礼仪,会议室礼仪等等在各个场合该如何表现。 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公司的习惯,适应中国的礼仪环境,让大家在企业的商务活动,对外交流中游刃有余。 素质教育目标:掌握如何与人沟通,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背景。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于考查课,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理论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为30%。 三、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职业素养基本知识学时数:2 【目的要求】 1.了解:何谓职业素养以及其重要性; 2.理解:公司的目的与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的基本规章制度;

3.掌握:职场人员应具备的五种意识,熟练掌握进行工作的正确进程。【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职业素养基本概念以及其重要性; 公司的目的与责任、组织形式、以及规章制度; 工作常识。 2.重点、难点 公司的基本规章制度; 职场人员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进行工作的正确进程。 3. 学科专业新进展 积极了解所从事行业新业务、新流程。 第二章职场规则与职场礼仪学时数:2 【目的要求】 1.了解:职场中个人仪表、日常问候的注意事项; 2.理解:日常问候的重要性; 3.掌握:上班、工作中、下班、休假等各种场合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职场规则; 个人仪表; 日常问候。 2.重点、难点 上班、工作中、下班、休假等各种场合的基本原则。 3. 学科专业新进展 跟进所从事行业新业务、新形势。 第三章介绍与拜访客户学时数:2 【目的要求】 1.了解:基本职场规则和礼仪; 2.理解:介绍的基本注意事项; 3.掌握:拜访客户的正确流程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各种情况和场合下的正确介绍方法; 交换名片时的注意事项; 拜访客户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

《机械工程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32021 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1)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机械工程基础1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 3.会应用力学基本知识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计算; 4.会对构件的受力状态和内力分布进行图形表达。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1.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2.能熟练地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物体系统的平面平衡问题; 3.能熟练地分析和计算杆件的内力(包括拉、压、弯、扭几种变形的内力),并能正确作出内力图; 4.掌握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变形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5.能熟练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能对基本变形杆件进行刚度计算和压杆稳定性校核。 6.掌握组合变形的强度理论,能熟练地进行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先修课程为:工程制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章节安排习题讲解,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习题课主旨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选择典型例题或就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组织探讨和讲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基础/ Found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课程代码:050102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26上机/实验学时:6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子技术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模具CAD/CAM(本科) 开课院系: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教材:《Foundation of Control System》.自编教材.2003. 主要参考书: 1. 李友善.《自动控制理论》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2. 董景新、赵长德.《控制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双语(中、英)教学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是实现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现代化材料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控制理论基础》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及模具CAD/CAM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实现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必学课程。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了解材料加工自动控制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为从事材料加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3)频域分析控制系统的特性。(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Concept of control systems 1-2 Classific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1-3 Types of control systems 1-4 Requirement to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2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2-1 Complex variable and its function 2-2 Laplace Transform 2-3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 Chapter 3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rol Systems 3-1 Modeling steps 3-2 Time-domain mathematical models of systems---Differential equations 3-3 Frequency-domain mathematical models of systems ---Transfer Function 3-4 Block models and Simplification of block diagrams Chapter 4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s 4-1 Standard input signals 4-2 Response of first-order systems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32024 课程英文名称:Interior Design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践:0 习题:0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2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室内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选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室内设计原理和设计要点,通过具体方案设计,能够对抽象的空间概念有形象化的认识、对透视规律有具象的把握,以求使学生能更清楚、更有条理地理解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后期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居室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目标: 1、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践安排与指导,允许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要分清其在整体课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平均使用力量或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课题应深入浅出、包容性强,既有观念指导,易于理解,又具备可操作性,便于在具体描绘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画面的形式和造型的丰富内涵。 2、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有一定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对设计美感较为敏感并能掌握一些设计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方法有一定掌握能力、对效果图有很好的表现手法和技巧。逐步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型体构造能力及图解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了解室内设计的内涵与工作内容,掌握室内设计设计的基本方法; 2、了解室内设计的限制条件,掌握人机工程学; 3、掌握室内空间类型,空间的限定与组合,界面的设计原则; 4、掌握室内立面设计相关内容,学会绘制室内平剖面图; 5、了解不同类型空间综合设计方法,并学会能够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合理进行室内综合布局。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条件 (1) 采用辅助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2) 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 (3) 为学生提供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 (4) 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 (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 习题课采用“教师讲解+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2079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学分: 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第五学期 适用层次:汉族本科开课学期: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电子技术Ⅱ、信号与系先修课程: 统、通信电子线路 后续课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研究设计各 种通信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通信系统信息传输与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不涉及具体的电路,但这里理论与技术是建立在信号分析理论、电子线路等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先修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扎实基础以及具备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的较强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2、掌握评价各种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分析方法。 3、了解为改善各种通信系统性能所使用的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 1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通信术语、掌握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其别、基带信号与已调信号的区 别;数字通信系统组成及优缺点 (2)理解码元速率、信息速率和频带利用率的定义、计算及其关系、误码率和误 信率的定义及其关系 (3)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 重点:(1)概念:信号区别、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数字通信的特点、通信方 式、主要性能指标等。考试的可能形式:填空、简答题、画图题 (2)计算:信息速率、码元速率、误码率、误信率的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