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九讲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教学要求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根据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国的实践分析,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中国的外资政策与战略措施。
教学内容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的实践分析五、中国对外投资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六、中国外贸外资政策的调整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一)国际直接投资(FDI)增长先扬后抑20世纪90年代是FDI增长最为活跃的时期,2001年以后FDI流动明显降温。
(二)跨国购并是FDI流动的主导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其交易额急剧增长,在世界FDI流出和流入总额中的比例迅速上升。
近年随着国际FDI的下降,跨国并购也随之大幅减少。
但是从跨国并购所占比重来看,并未改其在FDI中占有的主导地位。
(三)FDI流动多数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从70年代以来,世界FDI的地理格局日趋“三极化”,即无论其流出和流入都主要在美、欧、日三者之间进行。
按照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三极”合计流出额占世界的82%,流入额占世界的71%。
(四)FDI流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越来越多,已占到投资总额的50%以上。
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一)传统贸易理论关于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相互替代说芒德尔(Mundell 1957)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张如庆(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41)【摘 要】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替代和互补两种,由于考察的角度、假设的条件和影响的因素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替代和互补在理论上的这种非严格区分性表现为:在实践中,替代和互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互补关系可能常大于替代关系,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地理区域与产业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日益融为一体,以至于实证分析一般体现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总体上是互补的。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替代; 互补【中图分类号】F83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22(2009)01-0056-04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中心议题,传统的贸易理论研究往往重视自由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而忽视资本自由流动对贸易的影响,或者在国际间资本不流动的非现实性假定中构造形式完美的自由贸易理论模型。
然而,现实情况是: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间,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FDI与国际贸易关系两个典型的替代和互补模型俄林(Ohlin)等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家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国际流动两条途径逐步缩小,最终实现价格均等化。
“通过货物与生产要素两项流动,或是其中之一的流动———遇到阻力最小时———,就能促进国际价格平衡。
”因此,当国际贸易发生障碍增加时,国际贸易量就会减少,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就会增加,以抵消国际间的要素价格差。
这时,资本流动将替代贸易,由此达到要素价格的均等。
Mundell(1957)从传统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的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产品的分析框架出发,假定:(1)A国资本要素丰富,B国劳动力要素丰富;(2)A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X的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并出口之,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Y,B国在Y的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并出口之,进口X;(3)A、B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13239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reign Trade课程类型: 模块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后续课程:开课单位: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外开放与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和方针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为授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掌握)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二、对外开放的内涵三、对外开放格局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节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二、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三、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四、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理解)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二、比较成本论三、要素禀赋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分工理论二、国际价值理论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三节新贸易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三、偏好相似学说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五、国家竞争优势论第三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了解)第一节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一、工业化概述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三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战略的内涵一、对外贸易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二、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第二节出口商品战略第三节以质取胜战略一、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第四节科技兴贸战略一、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二、科技兴贸战略的措施第五节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对策措施第六节进口商品战略第五章对外贸易立法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立法概述一、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三、外贸立法的发展与完善四、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一、《外贸法》的立法宗旨二、《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外贸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一、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二、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立法三、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立法第四节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一、技术进出口管理立法二、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第五节服务贸易管理立法一、服务贸易立法发展概况二、主要服务业立法第六章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一、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三、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调控手段四、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税收一、对外贸易税收概述二、进出口关税三、进出口商品国内税第三节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二、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三、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四节进出口信贷制度第五节出口信用保险第七章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概述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四、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一、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二、对重要货物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第三节货物进出口管理一、货物进出口管理概述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第四节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二、海关管理三、外汇管理第八章中国吸收外资(掌握)第一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概况第二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方式一、外商直接投资二、对外借款三、对外证券融资四、其他方式第三节“入世”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一、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二、中国外资立法的框架及特点三、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调整四、中国外资立法与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轨五、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第九章中国对外投资(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第二节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战略一、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第三节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一、中国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与保护措施第十章技术贸易(掌握)第一节技术贸易概述一、技术贸易的概念二、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三、技术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二节引进技术一、中国引进技术发展回顾二、引进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中国引进技术的政策第三节技术出口一、中国技术出口发展回顾二、中国技术出口政策第四节技术进出口管理一、技术进出口管理依据二、技术进出口管理原则三、技术进出口管理措施第十一章服务贸易(掌握)第一节服务贸易概述一、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第三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措施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第四节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一、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二、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发展思路第十二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了解)第一节国际工程承包概述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含义二、国际工程承包方式三、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及其特点第二节国际劳务合作概述一、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二、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及其必然性三、国际劳务输出的方式四、国际劳务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第三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管理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概述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第十三章国际发展援助(了解)第一节国际发展援助概述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概念二、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第二节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发展援助一、美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二、日本的对外发展援助三、法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四、德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五、英国的对外发展援助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发展援助一、中国对外发展援助二、中国利用国际发展援助三、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意义第十四章对外贸易关系(了解)第一节中国-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第二节中国-美国的贸易关系第三节中国-日本贸易关系第四节中国-中国单独关税区的贸易关系第五节中国-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四、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新变化;内容全面,重视应用;课程体系的安排突出了各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际贸易理论的演变的4种理论:理论提出者观点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3.汇率水平(贬出)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三、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包括进口贸易的干预和出口贸易的干预。
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关税限制: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现值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
第九讲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教学要求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根据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国的实践分析,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中国的外资政策与战略措施。
教学内容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的实践分析五、中国对外投资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六、中国外贸外资政策的调整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一)国际直接投资(FDI)增长先扬后抑20世纪90年代是FDI增长最为活跃的时期,2001年以后FDI流动明显降温。
(二)跨国购并是FDI流动的主导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其交易额急剧增长,在世界FDI流出和流入总额中的比例迅速上升。
近年随着国际FDI的下降,跨国并购也随之大幅减少。
但是从跨国并购所占比重来看,并未改其在FDI中占有的主导地位。
(三)FDI流动多数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从70年代以来,世界FDI的地理格局日趋“三极化”,即无论其流出和流入都主要在美、欧、日三者之间进行。
按照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三极”合计流出额占世界的82%,流入额占世界的71%。
(四)FDI流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越来越多,已占到投资总额的50%以上。
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一)传统贸易理论关于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相互替代说芒德尔(Mundell 1957)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通过收集我国1987—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回归(var)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平稳的互补关系,并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向前。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 var模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其中出口贸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向前的两大动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相互影响。
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至今没有较统一的结论,因此,研究两者之间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蒙代尔较早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理论,他认为关税等贸易障碍的出现会对不同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会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吸收和普及,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
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关系。
在国内研究方面,蔡锐(2004)、刘泉(2004)运用岭回归方法,利用1990-1999年间的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与出口的关系则不显著;我国对非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对于进口没有影响,而对出口有一定影响。
张如庆(2005)对1982至2002年的fdi与ex、fdi与m等时间序列进行经济计量分析。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槪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岀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髙,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左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2018年第13期作者简介:张艳萍(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8.13.009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理论综述□张艳萍摘要: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实物商品与生产要素进行国际流动的载体,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且对一国投资及贸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两者之间相互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到之后的最新研究出发,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归纳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我国这个特殊经济体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合理制定利用外资政策以及对外贸易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相互效应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014-03中国图书分类号:F740文献标志码:A(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00)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市场上商品与要素流动的基本载体,在全球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时期、国别等因素而表现不同。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间关系理论的研究始于蒙代尔1981年首次提出两者间相互替代的关系理论,即当国际贸易受阻会促进资本的流动,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国际贸易,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直接流动。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蒙代尔模型因其苛刻的假设条件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新的理论开始应时而出。
总的来说,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即Mundell 的相互替代理论、Markuson 和Svensson 的互补理论及后来学者的不确定关系理论也包括Bhagwati 和Dinopoulos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补偿投资理论。
本文通过总结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理论,并与当时国际大环境相匹配,弄清现实经济环境与两者之间关系的内部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关于我国FDI 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我国面对不同经济环境时制定恰当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综述一、引言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越来越频繁。
本文将对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综述,分析其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首先,全球化带来了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贸易成本大幅下降。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再次,跨国公司的兴起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各国政府之间加强了贸易合作,推动了跨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使得贸易壁垒逐渐增加,影响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其次,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存在差异,使得贸易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增加了贸易的复杂性。
再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应对这些挑战。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和控制企业的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直接投资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跨国并购的增多,使得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传播加速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动。
再次,各国政府出台了更加开放的投资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最后,跨国公司的出现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然而,国际直接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了限制措施,影响了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其次,投资环境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也有差异。
再次,国际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稳定增长。
四、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密切相关的。
摘要 (2)ABSTRACT (3)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形式 (3)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3)三、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的效应分析 (4)(一)对投资国的效应 (4)(二)对东道国的效应 (5)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例分析 (6)(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5)(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五、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7)(二)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 (9)(三)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12)结论 (1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6)本文首先运用了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和以小岛清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来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其次,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对投资国的效应。
最后,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着重结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的产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互补替代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trade by means of using the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ory represented by Robert A. Mundell as well as th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which serves as the masterpiece of Kiyoshi Kojima.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vesting country. Finally, it review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is respect and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between FDI and tra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D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 r China’s foreign trade, but also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industries of China.Key Words: FDI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贸易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时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各种障碍,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