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第九章 争议处理条件
- 格式:ppt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41
第九/十章争议的预防和处理一、商品检验二、异议与索赔条款三、不可抗力四、仲裁一、商品检验(一)商品检验的意义:查明原因,确定责任,公证的第三者。
是国际货物买卖不可缺少的一环。
205/206(二)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何时何地行使对商品的检验权1 在出口国/检验(产地检验/装运港检验——离岸品质、重量)2 在进口国检验(目的港检验——到岸品质、重量/用户仓库等)3 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最常用)4 装运港检验重量,目的港检验品质Shipping Weight and landedQuality(三)检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四)检验证书的种类(211)及其作用1 是证明货物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依据2 是海关验关放行的依据3 是办理货款结算的依据4 是办理索赔理赔的依据5.是解决争议的依据6.是计算关税的依据7.是计算运输、仓储等费用的依据二、异议与索赔(一)约定异议与索赔条款的意义促使合同当事人认真履约;便于依约处理合同争议* 索赔的对象合同对方/ 承运人/ 保险公司(二)异议和索赔条款的主要内容:索赔的依据、索赔的期限、索赔金额、索赔方法(三)违约金与定金条款1、违约金的含义P219罚金或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不同:前者不以造成损失为前提,其数额与实际损失是否存在及损失的大小没有关系。
2、定金的含义P221 (担保金)合同的一方预先付给另一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用以保证合同的履行。
如收取定金方违约,需双倍返还。
* 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定金是担保金,用以保证合同的履行。
如收取定金方违约,需双倍返还订金:则为预付货款的一部分*违约金或罚金与定金不能同时使用三、不可抗力(一)不可抗力的定义⏹在合同订立之后;⏹不是因当事人自身的过失或疏忽所导致;⏹事件是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无能为力的;⏹可以免责。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主要内容1、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自然的力量、社会原因)2、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免除或部分免除或推迟履行合同的义务)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免除全部责任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免除部分责任合同暂时不能履行——免除未按期履行合同责任。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争议处理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国际贸易争议处理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凸显,其中国际贸易争议的处理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争议,指的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合同的履行、商品的质量、价格、运输、保险等方面出现分歧而产生的纠纷。
这些争议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仅会损害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和双方的商业关系。
国际贸易争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或不完善是常见的诱因之一。
比如,在货物品质的描述上模糊不清,或者对于交货时间、地点等关键因素规定得不够具体,都容易引发争议。
其次,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文化和商业习惯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理解和执行合同上产生偏差。
再者,不可抗力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变动等,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从而引发争议。
此外,市场行情的变化、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可能使一方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进而引发争议。
面对国际贸易争议,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协商是解决国际贸易争议最为常见和首选的方式。
当争议发生后,双方通过友好沟通,互谅互让,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维护双方关系等优点。
通过协商解决争议,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还能够保持双方的商业合作关系,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调解则是在第三方的协助下,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调解人通常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争议的焦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与协商相比,调解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但调解结果仍然依赖于双方的自愿接受。
仲裁是一种较为正式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在争议发生后达成了仲裁协议,就可以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仲裁具有保密性、专业性、一裁终局等特点。
仲裁的裁决结果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CBBC 6-10 CDCB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ABCD4、ABCD5、ABCD6、ABD7、ACE8、ABE9、ABCD10、ADE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索赔证据:在办理索赔时要注意证据确凿,还必须制备索赔清单和证明文件,并且应随附检验证明书、发票、装箱单、提单副本等。
同时,对不同的索赔对象还要另附有关文件,如保险单、联合检验报告、理货报告、残损短缺证明等。
在问题未解决前,索赔的商品应当保持原状,有的还要拍照存查,以便必要时作举证之用。
(2)索赔金额: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买方向卖方索赔的金额应与因卖方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相等,除受损商品的价值外,有关的费用也可提出,如商品检验费、装卸费、仓租费、合理的预期利润等也应计入索赔金额。
(3)索赔期限:索赔应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有效期内提出,过期无效。
2、答案要点主要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
主要内容:书面合同不论采取何种格式,其基本内容通常包括约首、约尾和基本条款三个组成部分。
(1)约首部分:约首部分一般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编号、缔约双方名称和地址、电报挂号、电传号码等项内容。
(2)基本条款:这是合同的主体,其中包括品名、品质规格、数量或重量、包装、价格、交货条件、运输、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等项内容。
商定合同,主要是就这些基本条款如何规定进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
(3)约尾部分:约尾部分一般包括订约日期、订约地点和双方当事人签字等项内容。
为了提高履约率,在规定合同内容时应考虑周全,力求使合同中的条款明确、具体、严密和相互衔接,且与磋商的内容一致,以利合同的履行。
3、答案要点一般包括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关、报验、保险、装船、制单、结汇。
4、答案要点:修改的各项内容,应尽量一次性提出,避免多次修改,以免增加双方的手续和费用;凡能办到而又不增加费用的,应尽量不修改;修改应及时提出,以避免因拖延时间过长,造成银行认为我方已接受的误解;对信用证的修改书也应该认真审核,防止国外客户趁机修改、添加、删除一些重要的内容;修改书应由原通知行传递;对通知转来的修改通知书内容,如经审核不能接受时,就及时表示拒绝;一份修改通知书中包含许多内容,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不能只接受一部分。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合同目录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1.2 合同类型1.3 合同法律效力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2.2 合同代理2.3 合同主体资格第三章:合同内容3.1 合同条款3.2 合同标的3.3 合同价格第四章:合同形式4.1 书面合同4.2 口头合同4.3 电子合同第五章:合同签订5.1 合同谈判5.2 合同起草5.3 合同签订程序第六章:合同履行6.1 合同履行原则6.2 合同履行方式6.3 合同履行障碍第七章:合同变更与转让7.1 合同变更7.2 合同转让7.3 合同权利义务的转移第八章:合同违约8.1 违约责任8.2 违约赔偿8.3 违约预防与处理第九章:合同解除9.1 合同解除条件9.2 合同解除程序9.3 合同解除后果第十章:合同争议解决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仲裁与诉讼10.3 争议解决机构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合同11.1 国际贸易合同概述11.2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11.3 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第十二章: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12.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12.2 国际贸易结算程序12.3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保险13.1 国际贸易保险概述13.2 国际贸易保险条款13.3 国际贸易保险操作第十四章:合同签订与备案14.1 合同签订方14.2 合同签订时间14.3 合同签订地点14.4 合同备案程序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就某一具体事项,基于共同意愿,依法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2 合同类型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合同可以分为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技术合同等。
1.3 合同法律效力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参与合同签订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2 合同代理合同代理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代理人进行合同签订的行为。
(⼀)仲裁的含义由于多种原因引发了合同当事⼈之间的贸易争议,就贸易争议的处理⽽论,通常有以下⼏种可供依次选择的⽅式:第三者调解(conciliation)——索赔(claim)——仲裁(arbitration)——司法诉讼(litigation)。
以下,我以仲裁为例,介绍贸易争议的处理⽅式。
国际贸易中的仲裁(arbitration)是指交易双⽅当事⼈在争议发⽣前或发⽣后达成书⾯协议,⾃愿将经过双⽅友好协商或第三者调解未能解决的有关争议交给双⽅同意的第三者(即仲裁机构)进⾏裁决(Award)的⼀种解决争议的⽅式。
友好协商固然是⼀种解决争议的便利⽅式,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司法诉讼也是可以解决争议,相对于仲裁来说,由于它是⼀种“对簿公堂”的⽅式,费⽤较⾼、时间较长,⽽且不利于未来业务的发展。
相⽐较起来,仲裁取上述两者之长,克服上述两者之短,因此通过仲裁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业务中出现的争议,是国际普遍采⽤的争议解决⽅式。
(⼆)仲裁条款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般包括适⽤法律、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程序、仲裁效⼒等。
1、仲裁适⽤的法律仲裁裁决肯定要有法律依据,包括当事⼈的国内法、第三国的法律、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等。
⼀般来说,当事⼈可以选择适⽤仲裁的法律。
2、仲裁地点仲裁地点是仲裁条款中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双⽅当事⼈利益的焦点。
在我国进出⼝贸易中的仲裁地点⼀般有三种规定⽅法:第⼀,⾸先争取在我国仲裁;第⼆,在争议的对⽅国家仲裁;第三,在双⽅同意的第三国仲裁。
在规定第三国仲裁时,应注意选择对我国⽐较友好的国家。
3、仲裁机构常设的仲裁机构有:国际商会仲裁院(驻巴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本商事仲裁协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美国仲裁协会等。
4、仲裁程序仲裁程序主要规定仲裁的⼿续、步骤和⽅法等。
我国订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5、仲裁裁决的效⼒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争议双⽅当事⼈均有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