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天然气长输管线情况
- 格式:pptx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150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天然气行业概况(1)天然气行业定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
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
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2)天然气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天然气从1949年到如今共历经了3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从1949年到1975年为我国天然气发展的起步期,由于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落后,中国的天然气年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增长到10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多个小型气田是产量主体,初步建成川渝输气管网。
从1976年到2000年,中国天然气进入缓慢增长期,由于这段时间中国的主要精力都是投入在找油上,这个时期石油对于我国的用途远远高于天然气的需求。
中国天然气年产量从100亿立方米增长到300亿立方米,油气工业呈现“重油轻气”特点,发现了一些小型气田,油田伴生气(溶解气)产量增加,占总产量40%。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天然气进入新时代,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年产量由300亿立方米快速增长到13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10.6%,建成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南海4大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工业格局;油气工业呈现“油气并重”特点,即将进入“稳油增气”新时期。
在时代的进步下,发展低碳型的清洁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又是我国清洁能源低碳度最低的过渡能源,因此天然气改革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供给方面来说,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能源基础好,而干线管网在全国的布局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管道建设方面,依然应该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不变,继续任重道远。
就需求来说,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这三个领域,主要的增量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在现有的持续出现的供需宽松的局面下,这三个行业的概率相对较大。
我国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主要有川渝地区输气管网、陕京线(陕西靖边-北京)、靖西线(靖边-西安)、陕宁线(靖边-宁夏)、涩宁兰线(青海涩北-西宁-兰州)、塔轮线(新疆塔中-轮南)、轮库线(轮南-库尔勒)、鄯乌线(鄯善-乌鲁木齐)、中济线(河南中原油田-山东济南)、中沧线(中原油田-河北沧州)、沧淄线(河北沧州-山东淄博)、海南线(海南东方-洋浦-海口)等。
其中,1996年开工、1997年建成的陕京线,全长918公里,是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和高度自动化的输气管道。
2000年开工、2001年建成的涩宁兰线,全长953公里,是我国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的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输气管道。
除天然气管道外,我国还建设了一些煤气管道,其中1993年建成投产的哈依煤气管道(哈尔滨-依兰),全长249公里,是我国和亚洲最长的煤气管道。
我国目前在建的天然气管道,主要是全长900公里的陕京二线、干线全长719公里的忠武线(重庆忠县-湖北武汉)和西气东输线(新疆轮南-上海),它们均为中国石油投资建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气东输线。
这条管线全长4000多公里,横贯了我国从西到东的9个省份,于2001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04年底实现全线贯通,建成后将是我国和亚洲最长的天然气管线。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受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从而推动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的蓬勃发展,但跟发达国家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存在一定的不足,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在实现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关键设备国产化、开启数字化管道建设三方面入手,将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良性发展。
标签: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在当今“低碳环保”大形势下,我国能源结构不断转型,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
我国进口天然气管道陆续开通,同时国家基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区域性天然气管网逐步完善,非常规天然气管道蓬勃发展,我国天气运输“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已经形成。
当前我国已建成建成由跨境管线、主干线与区域联络线、省内城际管线、城市配气网与大工业直供管线构建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截至2018年底,我国运行的长输天然气管线总里程达到7.6万千米,国内油气长输管道主要集中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国石油占比最大。
干线管道总输气能力约3500亿立方米/年。
我国的基干天然气管网主要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和联络天然气管道组成。
我国的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缅甸等国家,目前运行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线A/B/C线以及中缅天然气管线,在建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道D 线以及中俄东线和西线。
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天然气管网构成了我国重点区域天然气管网。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指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藏气,伊宁—霍尔果斯煤制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煤制气管道,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是我国第二条煤制气外输管道。
页岩气外输管道有三条,分别为四川长宁地区页岩气管道、威远页岩气集输干线和涪陵—王场页岩气管道。
煤层气产地主要集中于我国山西省等华北地区,目前煤层气产量相对较低,优先满足周边地区消费,多余气量外输。
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趋势文|刘洋1·我国天然气管道现状我国天然气管道是在油气田周边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天然气从开始的石油附属品,产量增多,逐渐发展为重要能源,带动了管网的大规模建设。
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的建成投产,我国天然气管道开始大规模建设。
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投产,我国天然气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当年消费增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至此,我国天然气管道初步形成了全国一张网,管网里程达到8.5万公里,形成了以西气东输、陕京线、川气东送、中缅天然气管道、永唐秦等为主的主干网络,以冀宁线、兰银线、忠武线、中贵线等联络线为主的联络管道,实现了川渝、长庆、西北三大产气区与东部市场的连接,实现了储气库、LNG接收站、主干管道的联通。
完成西北、西南及东部沿海三大进口通道,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
表我国主要管道参数图1 我国天然气管网图2·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趋势未来将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新疆煤制气管道、鄂安沧煤制气管道、中海油煤制气管道、西气东输四线、西气东输五线等为主的主干管网,LNG外输管道、地区联络线为主的联络管道,全面建成全国性一张网,实现国产气与进口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管道气与LNG等间的不同属地、不同气源联通。
完善四大进口通道,全面实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应格局。
地下储气库与LNG调峰互补,实现多气源、多储气库与市场连接。
建成华北、东北、长三角、川渝、中南等区域性管网。
2·1四大进口通道1)西北中亚管道气进口通道西北进口通道包括,中亚天然气管道A/B/C/D线: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是中国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于2009年12月建成投产,开始为我国输送进口中亚天然气。
中国陆上主要输油、气管道概况一、华北、中部地区原油管道华北地区有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都敷设有外输原油管道,华北地区的炼化企业,有地处北京燕山的东方红炼油厂和大港炼油厂、天津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保定炼油厂、内蒙古呼和浩特炼油厂。
原油管道总长度1847.4公里。
华北地区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干线是秦皇岛至北京的秦京线,为北京东方红炼厂供应原料油。
秦京线1974年4月开工,1975年6月19日投产。
管道全长324.6公里,年输油能力600万吨。
穿越河流11处,铁路14处,公路40处,跨越河流(永定河1574米)和水渠5处。
由洛阳石化设计院(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计,中国石油管道三公司和江汉油田建设公司施工。
大港至周李庄输油管线1968年建设,这条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条原油外输线。
起点多次发生变化。
总长210.5公里,年输能力500万吨。
任丘至沧州原油管道,1976年元月1日开工,4月1日投产,全长109公里,年输油能力500万吨,1983年经过改造,年输油能力770万吨。
以华北油田为源头的原油管道,还有任沧复线;任沧新线,任京线(任丘至北京)、沧临线(沧州至临邑),河石线(河间至石家庄)、任保线(任丘至保定)、阿赛线(阿尔善至赛汗塔拉)。
中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两省境内,有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炼油企业有湖北荆门炼油厂和河南洛阳炼油厂。
原油管道总长度1347.5公里。
江汉原油管道有潜荆线(潜江至荆门),1970年建成,全长90公里,年输能力170万吨。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荆线(魏岗至荆门)和魏荆复线。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临线(濮阳至临邑)、中洛线(濮阳至洛阳)及中洛复线。
另外,港口至炼厂原油管道总长度859.3公里。
二、东北地区原油管道东北地区是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3.5%,原油管道达3399.6公里。
大庆油田从1966年起,年产量达到1066.89万吨以后,探明的石油资源并未全面开发。
我国七大陆路进口天然气通道2016.1我国七大陆路进口天然气通道分别是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进口能力达1650亿立方米/年。
中亚A线天然气管道中亚A线天然气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境内距国境线4.4公里的霍尔果斯压气站,管道长1833公里,管径1067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斯卡,设计输量150亿立方米/年。
该项目于2008年开工建设,克服过境国家多、建设时间紧、协调难度大、管材运输困难、标准规范不一致等困难,于2009年12月按计划建成投产。
该管道是我国第一条进口天然气管道,采用“分段分国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模式,分别与过境国管道运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该国管段的建设和运营。
中亚B线天然气管道中亚B线天然气管道起点、终点、长度、管径、压力、设计输量和路由走向与中亚A线均为一致,只是投产时间有所区别:两条管道于2008年7月同时开工,中亚A线于2009年12月建成投产,中亚B线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
中亚A线、B线天然气管道原来是“孪生兄弟”。
项目前期,两条管道本是同一管道,管径1422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斯卡,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年,单管敷设,该方案在技术、经济方面均可行,并具有一定优势。
随着项目的深入研究,发现该方案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国内管径1422毫米大口径管道生产能力有限,需完全依托国际供管,国内建设施工机具不配套;建设工期异常紧张,从项目启动到建成投产只有28个月的时间,工期无法保证,政治风险巨大;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执行“照付不议”合同条款,如果不能按时建成投产,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确保项目投产时间,工艺方案将最初的管径1422毫米、单管方案调整为管径1067毫米、双管方案,规避了国内大口径管道生产经验不足、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保证了单条管道按时投产,又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天然气西气东输图1.一线工程简介2004 年 8 月 3 日电 8 月 3 日上午 10 时,随着西气东输管线最后一道焊口的焊接完成,西气东输甘肃管理处处长陈金龙宣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部焊接完工。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特大工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西气东输输气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田,东至上海市白鹤镇,这项浩大工程将把我国西部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
西气东输工程从 2000年3月开始启动,2002年7月4日全线正式开工。
这项工程从前期工作到管线施工,创造了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
西气东输管线全长约4000公里,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10 个省市自治区,横跨中国大陆东西,是中国最长的天然气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管线管径1016 毫米,计划年输气量120 亿立方米,是中国管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管道全线共有焊口约35 万道,焊口圆周焊接累计长度达 1100多公里。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精心工作,使全线焊口焊接平均一次合格率达98% ,建成合格率100% 。
西气东输管线要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以及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施工难度在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本图为早期的建设示意图,现提供给大家参考!2.二线工程简介记者日前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获悉,围绕西气东输主干线,中国石油近年来已先后建成多条支线,实现了塔里木、长庆、川渝和柴达木四大气区的联网;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全线开工,以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市场的“北气南送”格局将成为现实,中国由此形成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网。
据了解,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于2000 年 2 月正式启动, 2004 年 12 月 30 日管道全线投入商业运营。
这条全长近4000公里的天然气干线,以新疆塔里木油气田为主供气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形成横贯东西的我国能源大动脉。
前言阿拉尔大漠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英买力至阿拉尔长输管道至2010年10月份开始投产运行,已运行近五年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0]第30号)的规定,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的有关规定,受阿拉尔大漠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新疆油化矿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对阿拉尔大漠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运行中的英买力气田至阿拉尔天然气输气管道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我公司接到委托后,成立了由专业评价师及特聘专家组成的安全评价小组,依据中国特种设备检测院编制的《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报告》(2015年5月)、施工工艺流程、安全现状,以及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程序要求,编制了安全现状评价工作计划书,并组织了相关方面的专家、安全评价师一起对英买力气田至阿拉尔天然气输气管道进行了现场勘察调研和资料收集。
本次通过对英买力气田至阿拉尔天然气输气管道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及《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SY/T 6778-2010的规定,在对该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分析法,定性、定量的对该项目进行了安全评价。
对本项目输气管道、首站、末站、清管站的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这些措施可作为建设单位对该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同时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的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在阿拉尔大漠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有关领导及技术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利完成,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1总则1.1安全现状评价的条件阿拉尔大漠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英买力至阿拉尔长输管线工程,天然气气源来自塔里木油田公司英买力天然气处理站引出,管道至英买力首站向东南敷设至阿拉尔市,管道沿线主要为戈壁荒漠,局部有盐沼地,植被稀少,地形平缓,供气管线全长129km。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1958-1969)到快速发展(1970-1987),再从稳步发展(1988-1995)到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的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万千米。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贯通东南西北、连接陆路与海洋的油气战略通道也在逐步建立。
但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与管道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部分油气管道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今后我国应着力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和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关键词: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地下储气库,网络体系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7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
长输管线,即长距离输送管线。
无论是输送水、气(汽)、油还是其他介质。
都有输送量大、口径大、压力大、材料等级高、壁厚大、制造要求高等特点。
华北、中部地区原油管道华北地区有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都敷设有外输原油管道,华北地区的炼化企业,有地处北京燕山的东方红炼油厂和大港炼油厂、天津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保定炼油厂、内蒙古呼和浩特炼油厂。
原油管道总长度1847.4公里。
华北地区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干线是秦皇岛至北京的秦京线,为北京东方红炼厂供应原料油。
秦京线1974年4月开工,1975年6月19日投产。
管道全长324.6公里,年输油能力600万吨。
穿越河流11处,铁路14处,公路40处,跨越河流(永定河1574米)和水渠5处。
由洛阳石化设计院(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计,管道三公司和江汉油田建设公司施工。
大港至周李庄输油管线1968年建设,这条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条原油外输线。
起点多次发生变化。
总长210.5公里,年输能力500万吨。
任丘至沧州原油管道,1976年元月1日开工,4月1日投产,全长109公里,年输油能力500万吨,1983年经过改造,年输油能力770万吨。
以华北油田为源头的原油管道,还有任沧复线;任沧新线,任京线(任丘至北京)、沧临线(沧州至临邑),河石线(河间至石家庄)、任保线(任丘至保定)、阿赛线(阿尔善至赛汗塔拉)。
中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两省境内,有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炼油企业有湖北荆门炼油厂和河南洛阳炼油厂。
原油管道总长度1347.5公里。
江汉原油管道有潜荆线(潜江至荆门),1970年建成,全长90公里,年输能力170万吨。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荆线(魏岗至荆门)和魏荆复线。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临线(濮阳至临邑)、中洛线(濮阳至洛阳)及中洛复线。
另外,港口至炼厂原油管道总长度859.3公里。
东北地区原油管道东北地区是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3.5%,原油管道达3399.6公里。
主要天然气长输管线情况天然气长输管线是将天然气从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管道系统,是现代能源储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到了连接油田和天然气田与市场的纽带作用,对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全球、国内和省内三个层面介绍主要天然气长输管线情况。
全球天然气长输管线情况: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日益重要。
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全球天然气长输管线总长度已超过700万公里。
主要天然气长输管线集中在欧亚大陆,构成了俄罗斯、中亚和欧洲等地区的重要能源走廊。
例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系统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欧洲市场。
国内天然气长输管线情况:中国天然气长输管线是中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天然气长输管线总长度达到约8万公里。
中国天然气长输管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形成了东西、南北两个主要天然气输送通道。
例如,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和"中俄西线")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省内天然气长输管线情况:总结:天然气长输管线在全球和国内的能源体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全球天然气长输管线网络连接了各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地,促进了全球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平衡。
在国内,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不同地区,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建设和运营不断优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天然气西气东输图1.一线工程简介2004年8月3日电8月3日上午10时,随着西气东输管线最后一道焊口的焊接完成,西气东输甘肃管理处处长陈金龙宣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部焊接完工。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特大工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西气东输输气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田,东至上海市白鹤镇,这项浩大工程将把我国西部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
西气东输工程从2000年3月开始启动,2002年7月4日全线正式开工。
这项工程从前期工作到管线施工,创造了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
西气东输管线全长约4000公里,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横跨中国大陆东西,是中国最长的天然气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管线管径1016毫米,计划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是中国管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管道全线共有焊口约35万道,焊口圆周焊接累计长度达1100多公里。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精心工作,使全线焊口焊接平均一次合格率达98%,建成合格率100%。
西气东输管线要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以及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施工难度在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本图为早期的建设示意图,现提供给大家参考!2.二线工程简介记者日前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获悉,围绕西气东输主干线,中国石油近年来已先后建成多条支线,实现了塔里木、长庆、川渝和柴达木四大气区的联网;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全线开工,以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市场的“北气南送”格局将成为现实,中国由此形成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网。
据了解,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于2000年2月正式启动,2004年12月30日管道全线投入商业运营。
这条全长近4000公里的天然气干线,以新疆塔里木油气田为主供气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形成横贯东西的我国能源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