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诊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2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诊疗指南是指医学专家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制定的指导方针。
以下是一般性的膀胱癌诊疗指南:
1. 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和常规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的可能性。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膀胱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腹部CT 或MRI等,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程度。
3. 病理学检查:通过膀胱镜检查取得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分级。
4. 分期评估:膀胱癌分为肌层非侵袭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和肌层侵袭性膀胱癌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根据病理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期评估。
5.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膀胱癌,可行经膀胱镜切除肿瘤(TURBT),对于肌层侵袭性膀胱癌,可能需要进行膀胱切除手术,并可能需要结合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
6. 辅助治疗:对于某些高风险的患者,可能会进行术前或术后的化疗或放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7. 随访和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包括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
需要强调的是,膀胱癌的诊疗指南是根据目前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制定的,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意见来确定。
因此,建议在确诊膀胱癌后及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南·膀胱癌(修订)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膀胱癌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膀胱癌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肿瘤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临床以反复全程无痛性血尿为主要特征,亦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等症状。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血淋”、“溺血”、“癃闭”等病证。
当代中西医病名统一为膀胱癌。
引发膀胱癌的因素较多,目前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此外,膀胱癌的发病与遗传、性别、种族、社会经济环境、空气污染、滥用药物、长期慢性尿道炎症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3诊断3.1病史[1]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长期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等病史相关,发病年龄多为中年以后,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3.2临床表现[1-4]3.2.1血尿膀胱癌可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有时可为显微镜下血尿。
出血量和血尿持续的时间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大小、形态和数目并不一致。
3.2.2 膀胱刺激征膀胱癌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
3.2.3 排尿困难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瘤体较大、肿块形成、脱落的癌组织阻塞尿路时可引起排尿困难,或点滴而下,甚至尿潴留。
3.2.4 浸润和转移表现浸润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盂积水和上泌尿道感染,出现腰痛、腰酸、发热等。
侵犯直肠可出现黏液血便或肛门下坠、疼痛等;转移到盆腔或腹膜后可出现腰酸、下腹痛;转移到骸静脉旁淋巴结可引起下肢淋巴、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下肢肿胀;肿瘤坏死组织脱落时尿液中可有腐肉组织排出;两侧输尿管受侵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晚期可在下腹部,特别是膀胱顶部触及肿块。
3.2.5 体征浸润癌晚期,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可触及坚硬肿块,排尿后不消退。
医院膀胱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概述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 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的差异,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根据2010年至2014年美国SEER 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6.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万。
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男性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为2.60/10万,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分别为3.75/10万和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万例,其中男性6.2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1.84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万例。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和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吸烟是膀胱癌最为确定和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
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戒烟后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癌诊疗规范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一、膀胱癌的诊断膀胱癌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泌尿系 CT/MRI 检查或CTU/MRU 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
2)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对可能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需要化疗的患者,建议同时病理活检;部分患者行诊断性TURBT 明确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
3)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阳性而无明确肿瘤、无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可选择荧光膀胱镜或NBI 膀胱镜检查。
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者,建议骨扫描检查。
5)尿膀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可疑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有辅助作用。
6)推荐采用膀胱癌 2017 TNM 分期系统(AJCC)进行病理学分期荐采用2004年及2016版的分级标准(表3)。
7)尿路上皮癌分子分型根据 CK5/6、CD44、CK20 和P53 表达情况分为基底样型(Basal)、管腔样型(Luminal)和野生型P53 样型,与预后相关,基底样型预后最差,野生型 P53 样型预后最好。
表 1 2017 年 AJCC 膀胱癌 TNM 分期表 2 WHO 2016 版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类和浸润性膀表 3 WHO 1973 年及 2004 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WHO 1973 年分级WHO 2004 年分级乳头状瘤乳头状瘤Grade 1:高分化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Grade 2:中分化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Grade 3:低分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二、膀胱癌的治疗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根据复发危险决定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一)2007一、前言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
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行规范。
为了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与各地区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分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经过反复研讨,编写完成了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相应有益的指导。
在《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过程中,通过PUBMED医学检索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对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论文特别是近10~15年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
根据论文可信度的评价,最后《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42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41条。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一)流行病学1.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1]。
在美国,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在女性恶性肿瘤位居第九位[2]。
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0.1/10万,女性为2.5/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4/10万,女性为1.1/10万。
美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24.1/10万,女性为6.4/10万[10。
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06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为61 420例(男44 690例,女16 730例),死亡病例数为13 060例(男8 990例,女4 070例)[2]。
膀胱癌诊疗指南简介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诊断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 尿液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可以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存在。
2.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肿块和病变组织,并进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
3. 影像学检查:如膀胱超声、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分期与评估膀胱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深度和转移情况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系统,其中T代表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器官转移情况。
根据分期的结果,可以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治疗膀胱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分期、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来决定。
•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可以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即TURBT手术。
较大的肿瘤或者侵犯肌层的肿瘤需要行部分膀胱切除术,甚至全膀胱切除术。
术后还需要进行尿路重建。
•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或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放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择盆腔放疗或全身放疗,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药物灌注膀胱的方式进行。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紫杉醇和顺铂等,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远处转移。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埃克替尼和贝伐珠单抗等。
随访与预后膀胱癌治疗结束后的随访和预后评估同样重要。
定期复查尿液细胞学、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并及时进行治疗。
最新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最全版)1. 引言该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原发性膀胱癌诊疗建议,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诊断2.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2.2. 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超声波和膀胱镜检查,以评估膀胱癌的位置和扩散情况。
2.3. 组织学检查:经膀胱镜检查获取膀胱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癌症的类型和分级。
3. 分期和分级根据肿瘤的扩散情况和深度,将膀胱癌分为不同的分期和分级,以指导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
4. 治疗4.1. 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切除、部分膀胱切除和全膀胱切除等不同程度的手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选择。
4.2. 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杀灭癌细胞来治疗膀胱癌,常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4.3.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膀胱癌细胞,有时可作为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
4.4.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膀胱癌细胞中特定的分子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5. 随访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疾病复发和转移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论根据最新的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医生和患者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最新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 中国医学杂志. 2023;100(1):1-10.2. Johnson B,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Bladder Cancer. Journal of Oncology.2023;45(2):123-135.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ladder Cancer Treatment Guidelin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