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37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区域认知:1.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用具体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综合思维:结合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地理实践力:通过认识与制造太阳系及地球模型,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的基本形状。
人地协调观: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间故事:同学们都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牛郎和织女本来是很相爱的一家人,后来由于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抓回天上,牛郎挑着孩子,在后面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簪子画出一道银河,从此牛郎织女分列银河两岸,遥遥相望,牵牛织女的星神爱情故事由此产生。
真正的银河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在银河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学习活动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自主学习]地球在宇宙中1.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都是恒星。
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围绕它运行,组成太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
2.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在太阳系中,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 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
[合作探究]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1.阅读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行星距日距离(以日地平均距离为1计算)表面平均温度/℃金星0.72>400地球115火星 1.52-63参考答案: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15 ℃左右,温度适宜,适合动植物生长。
2.收集资料,说说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谈谈你对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家园的理解。
参考答案: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地球适宜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①外部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②内部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和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等。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课题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时间2024.09 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备课人教材人教版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1.课标摘录地球在宇宙中:①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太空探索:①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②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资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2.课标解读:地球在宇宙中的这课标:该条目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要求从“地球”的视角了解“宇宙环境”。
在宏观层面上,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在微观层面上,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要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星。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是本条目的要求。
本条目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对有关宇宙的内容是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度”。
本条目是为后面学习内容打基础的,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作用,不宜补充或加深更多的内容,尤其是对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或者“知道”,不用深挖原因,落脚到“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要保护好地球的环境”即可。
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亲自观察宇宙中的天体。
例如,在晴朗的夜晚,在空旷、远离城市灯光干扰的高处,用肉眼、简易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也可以在室内或野外借助相关星空软件观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太空探索课标解读:本条目仅要求对太空探索的发展状况和意义有基本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人类对宇宙观测的方式很多,结合目前国际和我国太空探索的发展状况,选择了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三个方面。
本条目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来描述,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来描述太空探索的进展即可,不求全。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5.目标确定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含义,掌握天天系统的层次性。
(区域认知)2.在多层次天体系统的知识背景下,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区域认知)3.了解太阳系结构及各大行星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综合思维)4.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综合思维)5.体会地球的特殊性,认识保护地球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发展)6.学习评价设计1.学生能区别各类天体,区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2.学生能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3.学生能利用资料,说出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特点,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4.学生能利用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初步形成保护地球的意识。
7.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提问:今天是我们高中地理课的第一节课,在开始新课之前,老师想更了解一下大家,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自己的星座吗?你对你的星座了解多少”?听了同学们对星座的认识,我真是受益匪浅呀,知道了很多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内容,看来以后我还是要和大家多多的交流,接下来,我也想让大家听一听我对星座的了解。
打开多媒体,展示几张星座的图片。
教师介绍:“星座是宇宙中奥秘的探索之一。
从古代神话到现代天文学,它们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天文学中,星座被用来表示天球上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用于确定星星的位置和运动。
星座的数量不是固定的,它们的数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教师适当予以肯定和引导。
文,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阅读课本说一说什么是天体?天体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星空中有哪些天体?各自有哪些特征?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地球属于这些天体里面的哪一种?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活动】思考探究——④根据天体的概念判断人造卫星是不是天体?判断天体的关键是什么?⑤方法总结:展示天体和不是天体的图片,询问学生图片中反映的判断天体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部分宇宙天体进行图片展示,辅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了解宇宙中的天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练知识点1 天体的判断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其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多地网友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
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知识点2 天体类型的判断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4.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月地距离是1.5亿千米B.日地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D.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知识点3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021年8月20日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
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A.土星B.金星C.火星D.海王星6.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D.安全稳定知识点4 存在生命的行星2020年1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可供人类未来居住的“宜居地球”,并将其命名为“TOI700d”,距离地球仅100光年。
据此完成7~8题。
7.由材料可知,“TOI700d”最可能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8.判断“TOI700d”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与地球相似的地表形态B.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C.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易错练易错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特征掌握不清2022年11月8日晚(农历十月十五)上演了月全食,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从而产生月全食。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内容及其解析(一)教学内容1.宇宙及其特征、天体及其划分、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2.太阳(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二)内容解析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课程第一个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这也是教学重点,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太阳的结构;运用材料结合实际说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作用和影响。
3.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3.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模式一视频导入播放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了解宇宙太阳系以及地球、月球等天体的概念,初步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模式二新闻导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模式三问题导入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
茫茫宇宙,渺无边际。
仰望星空,你肉眼看到了什么?肉眼看不到的还有什么?你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请列举在学案上。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一)地球在宇宙中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教材P6,以太阳系为例,认识宇宙中天体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