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谐的形态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4
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之美
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之美,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在绘画、设计、服装等多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色彩的和谐,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使它们在视觉上产生舒适感。
而平衡,则是指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比例,使画面看起来稳定而均衡。
在绘画中,色彩的和谐与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画家需要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使画面中的颜色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同时,他们也需要运用色彩的平衡,使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在视觉上保持稳定。
同样,在设计中,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者需要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合理地搭配它们,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协调一致。
同时,他们也需要运用色彩的平衡,使设计中的各个元素在视觉上保持平衡。
此外,在服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合理地搭配它们,使整个服装看起来协调一致。
同时,他们也需要运用色彩的平衡,使服装中的各个元素在视觉上保持平衡。
总之,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需要注重色彩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
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近色及其邻近色的调配规律,及其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色练习加深对邻近色的认识,体验色彩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邻近色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度,学会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邻近色的调色方法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调配出和谐的色彩搭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粉颜色与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游戏导入,教师出示色彩卡片,请同学根据卡片上的色彩“找朋友”,说说其余色彩不配成“朋友”的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色彩的和谐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一)感知体验色彩的和谐1.感知邻近色①利用课件出示色相环,并讲授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在色相环中找一找哪些颜色属于邻近色?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60°范围内的就属于邻近色2.体验邻近色出示任务:同学们按照邻近色的方法把彩笔盒重新进行布置安排。
(二)欣赏、讨论色彩的和谐1.寻找邻近色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①色彩的和谐在生活中有用吗?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的色彩搭配②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体现了邻近色?室内设计、建筑③展示建筑类、生活用品、文具用品、装饰画、标志招贴等图片,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教师总结: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优雅的感觉。
2.欣赏邻近色①课件展示罗斯科《红黄橙》《金秋》引导学生观赏。
教师设问“画家用了哪些邻近色?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邻近色:红色、黄色、橙色;画面产生一种和谐的效果。
②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颜色是否用的一样多?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邻近色调色方法:运用邻近色作画时要注意确定一个主色调,主色调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③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邻近色的运用。
【设计师应该知道的事】⽡西⾥·康定斯基的⾊彩和谐“⾊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以触及⼈类灵魂的原则为唯⼀基础。
”——康定斯基⽡西⾥·康定斯基出⽣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与彼埃·蒙德⾥安和马列维奇⼀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
毫⽆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
康定斯基代表作:《湖上》《黄-红-蓝》《蔚蓝的天空》《⽩⾊的线》《即兴31号》《粉⾊的⾳调》等等,他说:⾊彩是琴键,眼睛是锤⼦,⽽⼼灵则是钢琴的琴弦。
画家是弹琴的⼿,弹某个琴键,引发⼼灵的震颤。
”。
康定斯基作品:黄红蓝 1925年藏于法国巴黎国⽴现代艺术馆康定斯基作品:⽩⾊之上康定斯基在他早期的绘画中,特别强调⾊彩的表现⼒。
他以浓重⽽明亮的⾊彩来表现⾃然风光,表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抒发其浪漫、诗意的情怀。
康定斯基早期作品:青⼭画布油彩 1909年作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早年的康定斯基(1914年以前)康定斯基后期作品“第⼗乐章”(1939年)⼤约在1910年,他画了⼀幅粗野、激荡,⾊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的⽔彩。
从这幅画开始,所有的描绘性和联想性的要素似乎都不见了,这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个例⼦。
康定斯基第⼀幅⽔彩抽象画,1910年抽象艺术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点,线,⾯,⾊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表现内⼼的感觉,情绪,节奏等内容。
《构成第七号》《构图⼋号》《构图九,第626号》抽象艺术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意念图案,所以,欣赏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谓的猜测、揣摩与思考,在⾊彩、线条的舞动中,尽情体会艺术的纯粹与美丽。
《⼏个圆圈》带⿊⾊的⼸形,154号《Black and Violet》(1923)。
第2课色彩的和谐(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1、引导欣赏:(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如:黄——黄绿——绿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3、实践活动:(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会使用邻近色。
教学前我准备了色相环及民居、建筑、自然风光、水果等图片,教学中我通过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理解邻近色,感受色彩的魅力。
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其二,通过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近色;其三,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自然界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课内外的作品,结合作品的内容和色彩,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对于色彩调和的美,邻近色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了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其四,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进行绘画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了解色彩和谐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色彩形式美手法1.色彩平衡(1)色彩对称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
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
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桨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
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
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
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
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
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
由于它有奇特、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
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
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
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2.色彩比例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
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色彩对比和和谐是视觉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丰富有趣、美观舒适的视觉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色彩对比和和谐的概念,并且讨论如何在视觉设计中使用它们。
一、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颜色之间的明显差异。
可以通过色相、亮度、饱和度的对比来实现。
1. 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色相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对比效果。
不同的色相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气氛,如红色会让人兴奋,蓝色会让人感到冷静。
当我们在设计中运用色相对比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搭配的色相是否和谐,二是在使用互补色时需要注意处理好明度和饱和度,避免过于强烈的对比产生刺眼的视觉效果。
2. 亮度对比亮度对比是指亮度的差异,也就是明暗程度。
亮度对比直接影响人的视觉效果,黑和白是最极端的亮度对比,白色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黑色则是会产生危险的感觉,因此需要小心使用它们。
在亮度对比中,有个很好的概念,就是“灰度平衡”,即灰度的比例是可以和谐地出现在色彩中的。
饱和度对比是指颜色的强度程度。
颜色的饱和度越高,颜色也就越强烈。
过度饱和的颜色会让人产生不适感。
在使用饱和度对比时,需要注意从对比的强烈度逐渐过渡,不要过于突兀。
色彩对比能够让设计更加生动多彩,并且突出重点,相互呼应,同时还在视觉上达到活动性和动感。
二、色彩和谐色彩和谐是指颜色之间的相似之处,能够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色彩和谐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 同色系和谐同色系和谐是指同一个色系中的不同颜色组合在一起产生的和谐效果。
如红色加橙色、黄色,在色相上具有相似性,在搭配时可以让设计师有更大的空间。
形成同色系和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种颜色在一个系列里面互相呼应;二是通过调节同一个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形成层次丰富、多变的效果。
互补色和谐是指配对的两种彩色距离在彩色圆上正好相距一百八十度,彼此精神相对。
这种组合的色彩对比较强烈,但是又不失和谐,是常用的设计手法,但互补色的使用也要注意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的搭配,避免出现刺眼的视觉效果。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一、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1. 色彩构成是指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利用颜料或其它色彩材料,通过调和、对比、运动等手段,将多种颜色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
2.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运用、对比、平衡、配合等方面的技巧和规律。
3. 色彩构成是绘画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传达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基本特性色彩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在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是色彩的基本特性。
2. 色彩的运用(1) 色相的选择: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色相。
(2) 明度的运用:明度决定了色彩的明暗程度,艺术家可以通过明度的运用来表现光影效果和深度感。
(3) 饱和度的控制: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对于不同的表现效果,艺术家需要控制色彩的饱和度。
3. 色彩对比的运用(1) 对比的种类:在色彩构成中可以运用对比,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2) 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表现出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4. 色彩的平衡与和谐(1) 平衡的原则:色彩构成中要追求色彩的平衡和统一,要避免色彩的杂乱和不协调。
(2) 和谐的表现:通过色彩的配合和调和,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观者产生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
5. 色彩的情绪和意义色彩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1. 饱和色彩构成饱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鲜艳纯净的色彩,通过对比和平衡来达到艺术效果。
饱和色彩构成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适合表现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主题。
2. 柔和色彩构成柔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较为柔和、淡雅的色彩,通过调和和渐变来达到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和谐之美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和谐的精神内核。
它融合了中国哲学、宗教、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元素,在形式上以线条、色彩、纹理等为主要表现手段,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以下是中国传统图案中和谐之美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和谐中国传统图案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花鸟虫鱼等各种自然元素,这些元素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珍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人合一”,自然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因此,中国传统图案中所表现的自然元素总是非常和谐的。
比如,宋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花卉、树木等图案表现了自然界的繁荣和美丽;清代的福字则是用娇艳的牡丹和精美的蝴蝶相结合,寓意着福祉与幸福的来临。
这些图案的自然元素都是相互融合的,呈现出和谐、和谐的自然界。
二、人文和谐中国传统图案中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尧舜禹四大圣人、儒家经典、诗文音乐、戏曲艺术等,这些文化元素在广泛流传的同时也被纳入了传统图案的构图中。
例如,明代青花瓷底色为白的青花方瓶上就常常绘制孔子像与《四书》、《五经》中的经典诗句,寓意着文化传承和谐、思想互通;清代的双凤朝阳图案用两只鸟相互翻飞形成双凤图案,寓意着夫妻合谐、家庭幸福之美。
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思想。
三、色彩和谐中国传统图案中的色彩多以红、黄、绿、蓝、紫五种基本色为主,这些颜色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荣耀、绿色代表自然、蓝色代表清新、紫色代表尊贵等。
此外,传统图案中的色彩也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如黄色和红色常常是配对使用的,表现出火的热烈和土的温暖;蓝色和绿色则常常是多元色彩中的清新、自然色,与自然元素的表现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和谐、和谐的美。
四、纹理和谐除了色彩和自然元素之外,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纹理也表现出和谐之美。
和谐的色彩导言色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情,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当色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感觉,唤起我们的回忆,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色彩,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含义。
然而,如果这些色彩能够在一个空间或一个对象中和谐地结合起来,将会给人们带来非凡的体验和享受。
本文将探讨和谐的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帮助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色彩环境。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彩是由可见光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组成的。
我们通常用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来表示不同的色彩。
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红色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颜色,它代表了力量、激情和爱。
红色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室内环境中,红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活力和兴奋感。
橙色橙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温暖的颜色,它代表了喜悦和温馨。
橙色可以增强人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在室内环境中,橙色可以刺激人们的食欲和欢乐感。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和愉悦的颜色,它代表了阳光和快乐。
黄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在室内环境中,黄色可以增加人们的活力和乐观情绪。
绿色绿色是一种平和和和谐的颜色,它代表了自然和生命。
绿色可以使人们感到放松和舒缓。
在室内环境中,绿色可以提高人们的平静感和冥想状态。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宁静的颜色,它代表了清晰和理性。
蓝色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和思考。
在室内环境中,蓝色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效率。
靛色靛色是一种深邃和神秘的颜色,它代表了智慧和思考。
靛色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室内环境中,靛色可以增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力。
紫色紫色是一种优雅和神秘的颜色,它代表了神秘和精神。
紫色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室内环境中,紫色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意和灵感。
创造和谐色彩环境的原则创造一个和谐的色彩环境需要考虑以下原则: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是指将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形成和谐和统一的效果。
色彩和谐的形态表现
寂舞弦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的组合搭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大到家居配置,小到零食包装,无一不渗透着色彩搭配的精髓。
人们只要借助感觉捕捉住色彩及其他造型要素,就能诱导出同审美主体相对接的美感反应。
色彩不会说话,却通过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传达出不同的感觉,通过色彩的联想,我们看到色彩时也会常常想起与该色相联系的事物。
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色彩的“特殊语言”将它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搭配,给人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关键词:色彩和谐互补对比调和
正文:
自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后,“和谐”就成了一个热词。
不过在色彩艺术的范畴内,“和谐”作为创造色彩美的最高法则,比“和谐社会”这个词热的时间就长很多了。
早在古罗马时代的书籍《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就有记载:“美在和谐,而和谐源自对比与调和。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美在和谐,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在色彩美的创造过程中,尽管令视觉感到愉悦的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平衡、比例、节奏、重复等等,然而他们最终都会凸现出以和谐为特征的两种共通的画面结构表达向度,即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作为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割舍任何一方都无法形成美学意义上的色彩之美。
可以说,若想充分认知构成色彩美的基本形式原理,使色彩和谐地表现出来,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性质相反的颜色并置在一起时所呈现的一种色彩差别现象,把几种色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差别就为对比,差别大的叫做强烈对比,差别小为调和对比。
除此以外,色彩对比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是自由无度,而是在一定范畴、性质和环境内展开的。
艺术创作实践表明,任何一种色彩对比效果都会给人各富情调的审美体验。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
明度对比指因色彩三属性中的明暗差别关系而形成的匹配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色彩明与暗、深与浅的对比。
明度对比最大的是黑与白,它们中的由浅到深的“灰”组成了无数色阶。
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昼夜交替的自然环境中,对明暗变化的生理适应和心理反应都极其明锐细致,所以明度对比在塑造色彩形象的空间、层次、光感、体积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色相对比是色彩三属性中因色相差异关系而呈现的色彩对比组合效果。
清代名家方蕙山曾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以色彩相和”就是在告诫我们色相搭配比明度的构成更难。
如果以24色或12色相环作对比参照,然后任取一色作为基础色,还可以把色相对比分解成原色对比、间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多种色彩基调。
使用色环色相做对比还能够获得最为鲜亮的色彩对比关系。
在这之中,补色对比和冷暖对比的作用尤其突出。
基本的互补色有黄和紫,
蓝和橙,红与绿,间色与三原色之间互为补色关系。
由于视觉上的反衬现象,当色彩处于对比关系时,相互之间会发挥出更醒目更好的效果。
尤其是红绿配色,早在古代人们就已凭直觉感悟了这一点。
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就曾指出“红间黄,秋叶堕。
红间绿,花簇簇。
青间紫,不如死。
纷笼黄,胜增光。
”冷暖对比可以看成是色彩的色性对比。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同一色彩,在暖色区的部分偏冷,在冷色区的部分就偏暖。
如紫色和绿色,与红黄色放一起时为冷色,但与蓝色并置时就成为暖色了。
冷暖颜色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产生影响,如:暖色使人心跳加快,产生温暖、兴奋、自信之类的感觉,而冷色世人心跳减缓,血压变慢,产生冷静、消极、压抑等感觉。
补色对比冷暖对比
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指纯色与浊色、弱色之间的对比效果。
如纯绿与墨绿就会产生鲜艳与不鲜艳的差别。
纯度对比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色彩关系和色彩效果,印象派起便受到色彩学者和美术家们的广泛瞩目与偏爱,与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并称为创造色彩美的
三大对比法宝。
灵活运用纯度对比,可以在色彩的和谐营造中祈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的纯度对比不多见,一般都是以纯度变化为主,色相、明度变化相辅的综合对比。
面积对比,指各色域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的差别关系体现出的色彩对比构成效果,也就是大与小,多与少的对比。
面积与色彩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面积的大小会对画面的色彩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同样的色彩,面积的不同会造成人的审美感觉的截然不同。
比如红与绿同等面积时产生相互牵制四平八稳的对比定势,但红与绿调整为一比十的关系时,就是红色显得突出,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正如《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所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音响造成最美的和谐”,色彩对比在色彩和谐表现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二、色彩调和
两种或多种颜色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并能使人产生愉悦、舒适、满足的感觉,这就是色彩调和的色彩匹配关系。
如果说色彩对比是寻求色与色的差别,那么色彩调和就是寻求色与色的关联。
就色彩艺术中对比与调和关系极其美感来说,讨论了对比的同时也就讨论了调和。
在色彩构成中,色彩的多样变化主要依靠色彩的对比,是多样的色彩达到统一主要靠色彩的调和。
其主要表现要利用色彩的均衡、呼应、主从、层次、点缀、衬托、渐变等。
通常所用的的色彩调和方法有混色调和与并色调和。
混色调和又因混色形式不同分为统调式调和、序列式调和及补色式调和三种。
其中统调式调和的艺术特色为把各个颜色统一亲和成有机的整体,从而使画面呈现出总的色调调和。
序列式调和可以表露出有条理和节奏的画面组织,使其成为有连续的、运动的色彩韵味的布局。
补色式调和通过互为补色和对比色彩之间掺入对方颜色而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的效果,其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单向混色和双向混色。
并色调和可分为同一式调和、比例式调和、点缀式调和、间隔式调和、平衡式调和、关联式调和及空混式调和六种类别。
灵活运用并色调和可以是创作出的色彩作品充分体现出既统一又风格迥然的艺术特色。
总结:
无论色彩的对比还是调和,最终都以色彩的和谐为最终目的。
人们通过不同的色彩构成营造出或高雅或活泼或热血或轻松的感觉,是无声的色彩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正如开头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色彩的“特殊语言”将它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搭配,给人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而解读色彩语言的道路,也就是我们追求艺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远宏,刘筱睿.色彩与应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49-54.
[2]徐育忠,林芝.色彩表现与训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0-112.
[3]李在万.设计师谈配色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3-61.
[4]崔唯.現代色彩構成表現技法[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2-71.
[5](日)视觉设计研究所.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1-136.
[6]视觉元素·色彩.美术知识与生活[EB/OL].[2011-11-14]. /cd/TC/content_2715/art_knowledge/_private/%E8%89%B2%E5%BD%A 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