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通用IO接口基本概念及连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pc机中io接口用于连接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是指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
而在PC机中,I/O接口就是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硬件接口。
本文将以PC机中的I/O接口为主题,介绍其作用和常见的接口类型。
一、什么是PC机中的I/O接口在PC机中,I/O接口是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枢纽。
通过I/O接口,计算机可以将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
它实质上是通过电信号的方式将计算机内部的电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
二、PC机中常见的I/O接口类型及其作用1. 串口(Serial Port)串口是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接口,它通过一根信号线将数据逐位地传输给外部设备。
串口接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条码扫描器等设备。
2. 并口(Parallel Port)并口是一种用于并行通信的接口,它能同时传输多个位的数据。
并口接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设备。
3. USB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接口类型之一。
它可以连接多种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摄像头、移动存储设备等。
USB接口的优势在于方便插拔和高速数据传输。
4. 网络接口(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网络接口是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局域网或互联网的接口。
通过网络接口,计算机可以实现与其他计算机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实现Internet上的各种功能。
5. 显卡接口(Graphics Card Interface)显卡接口是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
通过显卡接口,计算机可以将图形信号发送给显示器,并实现图像的显示。
6. 声卡接口(Sound Card Interface)声卡接口是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与音频设备的接口。
通过声卡接口,计算机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实现音频的播放和录制功能。
第3章基本的10接口3.1 I/O概述I/O接口基本概念1 .为什么要引入接口•微机和I/O设施的信息类型和格式可能不一样。
•微机和I/O设施信号传输处理的速度可能不匹配。
•不用接口,I/O直接接CPU,随着外设增加,会大大降低CPU的效率。
•I/O直接接CPU,会使外设硬件结构过于依靠CPU, 对外设本身进展不利。
2.接口的概念3. I/O 接口与I/O 设施不同I/O 设施对应I/O 接口不同。
I/O 接口受CPU 掌握,I/O 设施受I/O 接口掌握。
为增加通用性,I/O 接口的接口电路一般均具有可 编程功能。
微机的应用离不开与外部设施接口的设计、选用和 连接。
4. I /O 接口功能.数据缓冲功能: ,UU u u u u UU ITU 智能仪器接【I 通信接口 过程控制接11 输入接口 输出接口数字化存储示波 器,数字化万用表 终瑞 调制解调器 1TY 电传机 A/D 转换器 开关心输入 D/A 转换器开关证输出键盘数字化仪光笔图形输入声音输入扫描仪 点阵打印CRT 显示 激光打印液晶显 喷壁打印绘图仪X-Y 记录仪 地址线 ππ 控制线通过寄存器或锁存器实现。
存放数据的寄存器或锁存器称之为数据口(输入、输出、双向)。
数据传送的方向以CPU/MPU为基准。
.接受和执行CPU命令功能:存放CPU命令代码的寄存器称之为命令口,存放执行状态信息的寄存器称之为状态口。
一般,命令口为输出口,状态口为输入口。
.设施选择功能:CPU通过地址译码选择不同外设。
即CPU通过地址译码选择不同I/O接口。
・信号转换功能:协调总线信号与I/O设施信号。
转换包括信号的规律关系、时序协作和电平转换。
.中断管理功能:当外设需要准时得到CPU的服务,特殊是在消失故障时,在接口中设置中断掌握电路,为CPU处理有关中断事务(如发出中断恳求、进行中断优先级排队、供应中断向量等),这样既做到微机系统对外界的实时响应,又使CPU与外设并行工作,提高了CPU的效率。
第1节通用I/O接口基本概念及连接方法1.I/O接口的概念I/O接口,即输入输出接口,是微控制器同外界进行交互的重要通道。
这里的接口英文是port,也可以翻译为“端口”,另一个英文单词是 interface,也翻译为接口。
从中文字面看,接口与端口似乎有点区别,但在嵌入式系统中它们的含义是相同的。
有时I/O引脚称为接口(interface),而把用于对I/O引脚进行编程的寄存器称为端口(port),实际上它们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不必深究它们之间的区别。
有些书中甚至直接称I/O接口(端口)为I/O口。
在嵌入式系统中,接口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有显而易见的人机交互接口,如操纵杆、键盘、显示器;也有无人介入的接口,如网络接口、机器设备接口。
2.通用I/O第一章中已经介绍了什么是通用I/O,这里再回顾一下。
所谓通用I/O,也记为GPIO(General Purpose I/O),即基本的输入/输出,有时也称并行I/O,或普通I/O。
它是I/O的最基本形式。
本书中使用正逻辑,电源(Vcc)代表高电平,对应数字信号“1”;地(GND)代表低电平,对应数字信号“0”。
作为通用输入引脚,MCU内部程序可以通过端口寄存器读取该引脚,知道该引脚是“1”(高电平)或“0”(低电平),即开关量输入。
作为通用输出引脚,MCU内部程序通过端口寄存器向该引脚输出“1”(高电平)或“0”(低电平),即开关量输出。
大多数通用I/O引脚可以通过编程来设定工作方式为输入或输出,称之为双向通用I/O。
3.上拉下拉电阻与输入引脚的基本接法芯片输入引脚的外部有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带上拉电阻的连接、带下拉电阻的连接和“悬空”连接。
通俗地说,若MCU的某个管脚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 (Vcc)上,这个电阻被称为“上拉电阻”。
与之相对应,若MCU的某个管脚通过一个电阻接到地(GND)上,则相应的电阻被称为“下拉电阻”。
通过这种做法,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或低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
7.1I/O接口概述nput/output interface)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交换的一门技术,在微机系统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路介于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是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信息交换的桥梁。
外部设备通过I/O接口电路把信息传送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接口电路传送到外部设备。
如果没有I/O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们也就无法使用计算机。
术包括硬件电路和相关的软件编程技术,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求了解I/O接口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更要着重掌握I/O接方法及编程技术。
的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外部设备或I/O设备,用于计算机输入/输出信息。
设备有键盘、鼠标、图形扫描仪、条形码读入器、光笔和触摸屏等。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影像输出设备等。
中,还会用到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发光二极管(LED)、按钮、开关等。
此外,还有许多专用I/O设备。
备或装置不仅结构、特性、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不同,而且传送的电平、数据格式和速度差异也很大,同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其们不能和CPU(或系统总线)直接相连,必须借助于中间电路,这部分电路被称为I/O接口电路,简称I/O接口,定义为:I/O接口路,用来进行速度和工作方式的匹配,并协助完成二者之间的数据传送。
术功能类繁多,并且适用的场合也不同,有用于数据通信的,有用于数据格式转换的,有用于电平转换的,也有用于系统定时/计数和DMA 下:数据提供缓冲、隔离和寄存备与CPU的定时标准不同,数据处理速度也不同,所以需要对传送数据提供缓冲、隔离和寄存(或锁存)。
在输出接口中,一般都设接口中,一般设计有寄存器和缓冲隔离环节(如三态门),用来存放输入的数据,并起到隔离作用,只有被CPU选中的设备才能将数取。
的形式和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I/O设备所用的信号形式、数据格式不同时,I/O接口能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
如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串行数据与并行数据的格的电平转换等。
新代系统io板接线方法
新代系统 IO 板是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和新代系统控制器的电路板,它提供了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接口。
以下是一般新代系统 IO 板的接线方法:
1. 准备工具和材料:确保你拥有适当的工具,如螺丝刀、剥线钳等,以及所需的线缆和连接器。
2. 查看 IO 板手册:参考新代系统 IO 板的手册以获取详细的接线信息和引脚定义。
手册通常提供了每个引脚的功能和接线方式。
3. 确定输入和输出需求:根据你的具体应用,确定需要连接的输入设备(如传感器、开关等)和输出设备(如继电器、指示灯等)。
4. 连接输入设备:对于输入设备,将其信号线连接到 IO 板上相应的输入引脚。
通常,输入引脚可以接受开关量或模拟量信号。
5. 连接输出设备:对于输出设备,将其控制线连接到 IO 板上相应的输出引脚。
输出引脚可以控制继电器、指示灯等设备的开关状态。
6. 确保连接牢固:在连接线缆时,确保线缆插头与 IO 板的引脚连接牢固。
使用螺丝刀或扳手适当拧紧连接器。
7. 进行线缆管理:为了保持线缆整洁和避免干扰,使用线缆扎带或线槽对线缆进行管理。
8. 检查和测试:在完成接线后,仔细检查所有连接,确保没有松动或错误的连接。
然后,可以进行测试以验证输入和输出设备的正常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接线方法可能因新代系统 IO 板的型号和规格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接线之前,务必仔细阅读相关的手册和文档,以确保正确连接。
如果你对接线过程不确定,建议咨询新代系统的技术支持人员或专业工程师的帮助。
I/O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
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一、I/0接口的概念1.接口的分类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1)I/O接口芯片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通过CPU输入不同的命令和参数,并控制相关的I/O电路和简单的外设作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并行接口等。
2)I/O接口控制卡有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为一个部件,或者直接与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个插件插在系统总线插槽上。
按照接口的连接对象来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键盘接口和磁盘接口等。
2.接口的功能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几乎都采用了机电传动设备,因此,CPU 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速度不匹配:I/O设备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许多,而且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也很大,例如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要比打印机快出很多。
时序不匹配:各个I/O设备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无法与CPU的时序取得统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设备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也可以分为二进制格式、ACSII编码和BCD编码等。
信息类型不匹配:不同I/O设备采用的信号类型不同,有些是数字信号,而有些是模拟信号,因此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芯片组成,如果芯片足够大还可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2)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3)能够协调CPU和外设两者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4)协调时序差异;5)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6)设置中断和DMA控制逻辑,以保证在中断和DMA允许的情况下产生中断和DMA请求信号,并在接受到中断和DMA应答之后完成中断处理和DMA 传输。
IO口基本操作IO口(Input/Output port)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通过IO口可以读取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或将计算机的输出信号传送到外部设备。
在计算机领域,IO口操作是一项基本技能,掌握了IO口的基本操作,可以更好地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
一、IO口的基本定义IO口通常指的是计算机硬件上的物理接口,它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桥梁。
不同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IO口类型,包括并行口(Parallel Port)、串行口(Serial Port)、USB口(Universal Serial Bus Port)等。
在使用IO口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和定义。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 确定IO口类型:根据外部设备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IO口进行连接。
2. 查找IO口地址:每个IO口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通过它可以访问和控制IO口。
在使用IO口前,需要确定IO口的地址。
3. 初始化IO口:通过软件程序将IO口的状态设置为适当的模式,初始化IO口的操作包括设置输入输出方向、设置电平和状态等。
4. 执行IO口操作:根据需要,读取或写入IO口的数据。
二、IO口的读取操作IO口的读取操作指的是从外部设备中读取输入信号,将其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IO口的读取操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配置IO口方向:将IO口设置为输入模式,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
2. 读取IO口数据:通过指定的地址,将外部设备输入的信号读取到计算机内部。
3. 数据处理:对读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解码、转换等操作。
4. 根据需要进行后续操作:根据读取的数据,执行相应的程序逻辑或控制外部设备。
三、IO口的写入操作IO口的写入操作指的是将计算机内部的输出信号传送到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IO口的写入操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配置IO口方向:将IO口设置为输出模式,以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
2. 准备数据:根据需要发送的信号,将数据准备好。
IO口详解AVR单片机IO结构全攻略为搞清IO结构,首先看看上拉和下拉电阻的作用。
一、上拉电阻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
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
1、在用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若TTL的高电平低于CMOS要求的高电平的门限值(1,TTL电平:输出高电平>2.4V,输出低电平<0.4V。
在室温下,一般输出高电平是3.5V,输出低电平是0.2V。
最小输入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入高电平>=2.0V,输入低电平<=0.8V,噪声容限是0.4V。
2,CMOS电平:1逻辑电平电压接近于电源电压,0逻辑电平接近于0V。
而且具有很宽的噪声容限。
),此时需用上拉电阻来提升输出高电平的电压值。
2、OC门必须外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OC门:三极管的叫集电极开路,场效应管的叫漏极开路,简称开漏输出。
具备"线与"能力,有0得0。
)3、为加大输出管脚的驱动能力,单片机的引脚常接入上拉电阻,(AVR单片机可配置是否接上拉,51单片机P1 P2 P3均带上拉,P0口不带,所以用P0口做按键,液晶等应用时要自己加上上拉电阻,否则无法使用切记)4、CMOS芯片上为防止静电破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需要接上拉电阻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提高总线的搞电磁干扰能力,悬空就容易就电磁干扰。
二、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1、为节约功耗或使灌电流足够大,阻值要大,电流小。
2、为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阻值要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导致边沿变得平缓。
基于以上三点,一般选取上拉阻值为1K-10K。
三、上拉阻值的计算OC门输出高电平时是一个高阻态,其上拉电流要由上拉电阻来提供,设输入端每端口不大于100uA,设输出口驱动电流约500uA,标准工作电压是5V,输入口的高低电平门限为0.8V(低于此值为低电平);2V(高电平门限值)。
io口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IO口(Input/Output port)是计算机系统中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接口。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
通过IO口,计算机可以与各类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IO口的作用是将计算机内部处理好的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或接受外部设备传来的数据并传送给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
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硬盘等)都需要通过IO口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互,以完成各自的功能。
可以说,没有IO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无法进行。
IO口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和接收电信号来实现数据传输。
计算机通过控制IO口的电平(高电平或低电平)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读取和解析外部设备发送的电信号来获取外部设备传来的数据。
这样,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双向的数据传输通道。
IO口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在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个人电脑中,各种外设如键盘、鼠标、摄像头等都是通过IO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和通信的。
在嵌入式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也需要通过IO口与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交互。
在通信设备和工业自动化领域,IO口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实现各种通信和控制功能。
总之,IO口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
综上所述,IO口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通过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实现数据传输。
在各种应用领域中都存在着IO口的应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O口也在不断地进化和改进,未来它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带来更多的应用和创新。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IO口的定义和作用IO口(Input/Output port),简称IO口,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单片机IO口介绍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I/O接口的芯片。
其中,I/O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它是单片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的I/O口。
一、I/O口的基本概念在单片机中,I/O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它通过I/O线与外部设备相连接,可以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单片机的I/O口可以分为通用I/O口和特殊功能I/O口两种类型。
通用I/O口是单片机常用的一种I/O口,它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数字输入、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入输出等。
通用I/O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提供灵活的数据交换方式。
特殊功能I/O口是单片机固定的一些特殊功能接口,通常用于特定的应用,如定时器、比较器、串行通信等。
特殊功能I/O口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特殊的操作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进行设置。
二、通用I/O口的工作原理通用I/O口是单片机最常用的一种I/O口,它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功能。
通用I/O口的工作原理如下:1.输入模式:通用I/O口可以设置为输入模式,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
在输入模式下,通用I/O口通常通过上拉或下拉电阻来实现输入的稳定性,并通过软件读取输入信号的状态。
2.输出模式:通用I/O口可以设置为输出模式,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
在输出模式下,通用I/O口可以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并通过软件控制输出的状态。
通用I/O口的状态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设置和读取,可以实现灵活的数据交换。
通用I/O口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控制开关、驱动显示、读取按键等。
三、特殊功能I/O口的工作原理特殊功能I/O口是单片机固定的一些特殊功能接口,通常用于特定的应用。
特殊功能I/O口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特殊的操作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进行设置。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特殊功能I/O口。
1.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器/计数器是特殊功能I/O口中最常用的一个。
51单片机io口工作的基本原理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可被程序控制。
在单片机中,IO口(Input/Output Port)是指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IO口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IO口概述IO口是单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
在51单片机中,通常使用的IO口是P0、P1、P2和P3。
每个IO口都包含了8个引脚,可以用来连接各种外设,如LED、按键、传感器等。
二、IO口的输入输出模式1. 输入模式:当IO口设置为输入模式时,它可以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信号。
在51单片机中,通过将IO口对应的bit位设置为1,可以将该IO口设置为输入模式。
2. 输出模式:当IO口设置为输出模式时,它可以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
在51单片机中,通过将IO口对应的bit位设置为0,可以将该IO口设置为输出模式。
当IO口为输出模式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IO口的电平状态(高电平或低电平)来控制外部设备。
三、IO口的控制方法1. 单独控制: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对IO口进行操作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在51单片机中,通过修改IO口的电平状态,从而改变引脚的电压值,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2. 组合控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同时控制多个IO口,使它们协同工作。
在51单片机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寄存器来实现对多个IO 口的同时控制。
例如,使用P0或P2口作为数据总线,通过设置P0CON或P2CON寄存器来实现对该总线上的多个引脚的控制。
四、IO口的中断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外部设备的状态来触发特定的操作。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51单片机提供了IO口中断功能。
通过设置中断触发方式和中断掩码,当IO口的电平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触发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五、IO口的工作原理1. 数据方向控制:在51单片机中,通过特定的寄存器来控制IO口的数据方向。
I/O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
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一、I/0接口的概念1.接口的分类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1)I/O接口芯片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通过CPU输入不同的命令和参数,并控制相关的I/O电路和简单的外设作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并行接口等。
2)I/O接口控制卡有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为一个部件,或者直接与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个插件插在系统总线插槽上。
按照接口的连接对象来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键盘接口和磁盘接口等。
2.接口的功能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几乎都采用了机电传动设备,因此,CPU 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速度不匹配:I/O设备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许多,而且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也很大,例如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要比打印机快出很多。
时序不匹配:各个I/O设备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无法与CPU的时序取得统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设备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也可以分为二进制格式、ACSII编码和BCD编码等。
信息类型不匹配:不同I/O设备采用的信号类型不同,有些是数字信号,而有些是模拟信号,因此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芯片组成,如果芯片足够大还可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2)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3)能够协调CPU和外设两者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4)协调时序差异;5)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6)设置中断和DMA控制逻辑,以保证在中断和DMA允许的情况下产生中断和DMA请求信号,并在接受到中断和DMA应答之后完成中断处理和DMA 传输。
IO口的原理和应用1. IO口的概述IO口(Input/Output port)是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的接口,通过IO口可以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在计算机中,IO口通常被用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2. IO口的工作原理IO口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
2.1 输入当外部设备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时,IO口需要将外部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
具体步骤如下:•外部设备将数据通过输入线路传输给IO口。
•IO口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
•计算机接收到电信号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2.2 输出当计算机需要向外部设备传输数据时,IO口需要将计算机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外部设备可以接收的信号。
具体步骤如下:•计算机生成需要传输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IO口将计算机产生的电信号传输给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接收到电信号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工作原理,IO口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3. IO口的应用IO口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控制LED灯IO口可以连接LED灯,通过控制IO口的电平状态,可以实现对LED灯的开关控制。
例如:•设置IO口为高电平,LED灯会亮起。
•设置IO口为低电平,LED灯会熄灭。
3.2 读取按钮状态通过将按钮连接到IO口,可以实现读取按钮的状态。
当按钮被按下时,IO口会接收到信号,并通知计算机。
计算机通过检测IO口的状态,可以得知按钮是否被按下。
3.3 控制电机通过连接电机到IO口,可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计算机可以通过改变IO口的电平状态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3.4 串口通信IO口可以作为串口通信的接口。
通过设置IO口的参数,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传输。
3.5 音频输入输出控制IO口可以连接到音频设备,实现对音频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例如,通过IO口连接到麦克风,可以实现音频的录制;通过IO口连接到扬声器,可以实现音频的播放。
第1节通用I/O接口基本概念及连接方法
1.I/O接口的概念
I/O接口,即输入输出接口,是微控制器同外界进行交互的重要通道。
这里的接口英文是port,也可以翻译为“端口”,另一个英文单词是 interface,也翻译为接口。
从中文字面看,接口与端口似乎有点区别,但在嵌入式系统中它们的含义是相同的。
有时I/O引脚称为接口(interface),而把用于对I/O引脚进行编程的寄存器称为端口(port),实际上它们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不必深究它们之间的区别。
有些书中甚至直接称I/O接口(端口)为I/O口。
在嵌入式系统中,接口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有显而易见的人机交互接口,如操纵杆、键盘、显示器;也有无人介入的接口,如网络接口、机器设备接口。
2.通用I/O
第一章中已经介绍了什么是通用I/O,这里再回顾一下。
所谓通用I/O,也记为GPIO(General Purpose I/O),即基本的输入/输出,有时也称并行I/O,或普通I/O。
它是I/O的最基本形式。
本书中使用正逻辑,电源(Vcc)代表高电平,对应数字信号“1”;地(GND)代表低电平,对应数字信号“0”。
作为通用输入引脚,MCU内部程序可以通过端口寄存器读取该引脚,知道该引脚是“1”(高电平)或“0”(低电平),即开关量输入。
作为通用输出引脚,MCU内部程序通过端口寄存器向该引脚输出“1”(高电平)或“0”(低电平),即开关量输出。
大多数通用I/O引脚可以通过编程来设定工作方式为输入或输出,称之为双向通用I/O。
3.上拉下拉电阻与输入引脚的基本接法
芯片输入引脚的外部有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带上拉电阻的连接、带下拉电阻的连接和“悬空”连接。
通俗地说,若MCU的某个管脚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 (Vcc)上,这个电阻被称为“上拉电阻”。
与之相对应,若MCU的某个管脚通过一个电阻接到地(GND)上,则相应的电阻被称为“下拉电阻”。
通过这种做法,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或低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可以取值在1KΩ~5MΩ之间,通常在 1KΩ~10KΩ之间。
图4-1给出了这三种连接方式,其中I1引脚外接上拉电阻R2与VCC相连(R1<R2),当开关K1闭合时,I1引脚输入“0”(低电平);当开关K1断开时,I1引脚输入“1”(高电平)。
I2引脚外接下拉电阻R4与地相连(R3<R4),当开关K2闭合时,I2引脚输入“1”(高电平);当开关K2断开时,I2引脚输入“0”(低电平)。
I3引脚通过开关K3和电阻R5与电源相连,当开关K3闭合时,I3引脚输入“1”(高电平);当开关K3断开时,I3引脚处于悬空状态,无法肯定输入的是高或低电平。
在实际电路中,对于未使用的I/O口引脚,应该将其接电源或地,不要悬空,以减少干扰。
4.输出引脚的基本接法
作为通用输出引脚,MCU内部程序向该引脚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来驱动器件工作,即开关量输出。
如图4-2所示。
其中O1引脚是发光二极管LED的驱动引脚,当O1引脚输出高电平时,LED不亮;当O1引脚输出低电平时,LED点亮。
O2引脚接蜂鸣器驱动电路,当O2脚输出高电平时,蜂鸣器响;O2脚输出低电平时,蜂鸣器不响。
这里只是原理性说明,关于电流方向与大小等问题,作为进一步讨论放在4.4节。
<<上一节下一节>>
下一节
/book/08-07/48120127605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