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接口的定义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9
GPIB一、简介:GPIB(General-Purpose Interface Bus)-通用接口总线,大多数打印机就是通过GPIB线以及GPIB接口与电脑相连。
1965年惠普公司设计HP-IB1975年 HP-IB变成IEEE-488标准1987年 IEEE488.2被采纳, IEEE 488-1978变成IEEE488.1-19871990年SCPI规范被引入IEEE 488仪器1992年修订IEEE 488.21993年 NI公司提出HS4881965年, 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设计了惠普接口总线(HP-IB, 用于连接惠普的计算机和可编程仪器.由于其高转换速率(通常可达1Mbytes/s), 这种接口总线得到普遍认可, 并被接收为IEEE标准488-1975和ANSI/IEEE 标准488.1-1987. 后来, GPIB比HP-IB的名称用得更广泛. ANSI /IEEE 488.2 -1987加强了原来的标准, 精确定义了控制器和仪器的通讯方式. 可编程仪器的标准命令(Standard Commands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s, SCPI)采纳了IEEE488.2定义的命令结构,创建了一整套编程命令二、接口与总线接口部分是由各种逻辑电路组成,与各仪器装置安装在一起,用于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发送、接收、编码和译码;总线部分是一条无源的多芯电缆,用做传输各种消息。
将具有GPIB接口的仪器用GPIB总线连接起来的标准接口总线系统。
在一个GPIB标准接口总线系统中,要进行有效的通信联络至少有“讲者”、“听者”、“控者”三类仪器装置。
讲者是通过总线发送仪器消息的仪器装置(如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在一个GPIB系统中,可以设置多个讲者,但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讲者在起作用。
听者是通过总线接收由讲者发出消息的装置(如打印机、信号源等),在一个GPIB系统中,可以设置多个听者,并且允许多个听者同时工作。
1、课程名称:接口的定义及使用2、知识点2.1、上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1、抽象类的设计是在普通类之上的抽象类;2、抽象类关键的问题就是约定了子类必须要覆写的抽象方法;3、抽象类的使用原则:·抽象类必须有子类,子类利用extends关键字来继承抽象类,一个子类只能够继承一个父类;·抽象类的子类(如果不是抽象类),那么必须要覆写抽象类中的全部抽象方法;·抽象类可以利用对象的向上转型机制,通过子类对象进行实例化操作。
2.2、本次预计讲解的知识点1、接口的基本定义以及使用形式;2、与接口有关的设计模式的初步认识;3、接口与抽象类的区别。
3、具体内容(★★★★★★★★★★★★★★)接口与抽象类相比,接口的使用几率是最高的,所有的设计几乎都是围绕着接口进行的,但是要想把接口彻底闹明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1、接口的基本概念接口是一种特殊的类,但是在接口里面的组成与类不同,比类的组成部分简单,主要由抽象方法和全局常量所组成。
而接口使用interface关键字来定义。
范例:定义一个接口当一个接口定义完成之后,需要遵循如下的步骤进行接口的使用:·接口一定要定义子类,子类利用implements关键字来实现接口,一个子类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 秒杀抽象类的单继承局限,一个抽象类只能够被一个子类所继承;·接口的子类(如果不是抽象类)那么必须覆写接口中的全部抽象方法;·接口的对象利用子类对象的向上转型进行实例化操作。
范例:使用接口但是这个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比较神奇的操作。
注意:关于接口的组成描述接口里面在定义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给出了开发要求:抽象方法和全局常量,所以以下两种接口的定义从本质上讲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在定义接口方法的时候没有使用public ,那么本质上也不是default 权限,而默认就是public 。
很多时候为了防止一些开发者概念不清晰,所以以后建议大家在定义接口的时候永远都写上public ,但是一般都不会去写abstract 。
附录1.1附录DB15 引脚信号安排表1.2120ΩE1接口(RJ45)引脚定义1.375Ω/120ΩE1接口(RJ45)引脚定义1.475Ω线路RJ45座信号引线表1.5V.24 / NM (RJ45)接口引脚定义-5 1.6以太网接口(LAN)引脚定义1.7DSL接口(RJ11)引线表(DSL系列)!注:4线RJ11头:指的是4个金属接触点的RJ11头,其他依次类推;1.8速率选择设置位(OEV35/V24、ICE02/04、DSLFE1):1.9ICE02环路示意图1.9.1近端V.35口双向环1.9.2 近端E1口双向环1.9.3 远端V.35口双向环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 1.9.4远端E1口环回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31.10OEV.35环路示意图1.10.1近端V.35口双向环近端设置,V.35口近端环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41.10.2近端光口双向环近端设置,光口近端环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51.10.3远端V.35口双向环近端设置,V.35口远端环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6 1.10.4远端光口双向环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71.11DSLFE1环路示意图1.11.1近端E1口自环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8 1.11.2近端DSL口作环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9。
USB引脚定义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标准接口。
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打印机、摄像头等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USB接口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是连接设备到计算机,方便传输数据、充电和进行其他操作。
为了确保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正常工作,USB接口的引脚定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USB接口通常由四根线组成,分别是VCC(电源线)、D+(差分数据线正极)、D-(差分数据线负极)和GND(接地线)。
这些引脚的定义是根据USB规范来确定的,确保设备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
1. VCC(电源线)VCC引脚是用来提供电源给USB设备的,它通常由主机(如计算机)提供电力。
VCC的电压通常为5V,通过这根线为设备提供操作所需的电力。
在连接设备时,VCC引脚会传输电流,为设备供电。
2. D+(差分数据线正极)D+引脚是用来传输数据信号的,它是USB接口中的正极数据线。
它与D-引脚一起用于实现USB设备和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D+引脚的电平变化表示不同的数据传输状态,使得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3. D-(差分数据线负极)D-引脚是用来传输数据信号的,它是USB接口中的负极数据线。
与D+引脚配合使用,D-引脚也用于实现USB设备和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D-引脚的电平变化与D+引脚一起被用来传输数据信号。
4. GND(接地线)GND引脚是用来连接设备和主机的电地线。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路的接地点,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GND引脚通常与其他引脚一起连接,确保设备和主机处于相同的电势。
通过以上四个引脚的定义,USB接口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电力供应和通信功能。
这种标准化的接口定义使得设备能够在不同的品牌和型号之间进行互联和兼容,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无论是在家庭、办公室还是工业领域,USB接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总结起来,USB接口的引脚定义是VCC(电源线)、D+(差分数据线正极)、D-(差分数据线负极)和GND(接地线)。
A口:A接口是MSC/VLR/SSP与BSC之间的接口A接口定义为网络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间的通信接口其物理连接通过2Mb/s数据/链路实现。
信号方式也采用开放互连结构,其第一、第二、第三层接口协议分别满足GSM建议书08.54、08.56、08.58的要求。
Abis接口为私有接口,即BTS和BSC的协议可以根据各设备商自行规定。
Gb口:Gb接口是SGSN和BSS间接口(在华为的GPRS系统中,Gb接口是SGSN和PCU 之间的接口),通过该接口SGSN完成同BSS系统、MS之间的通信,以完成分组数据传送、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方面的功能。
该接口是GPRS组网的必选接口。
在目前的GPRS标准协议中,指定Gb接口采用帧中继作为底层的传输协议,SGSN同BSS 之间可以采用帧中继网进行通信,也可以采用点到点的帧中继连接进行通信。
C/D接口:C接口-移动交换中心MSC与HLR间的接口。
当建立呼叫时,MSC经此口从HLR中获取路由选择信息;当呼叫结束时,MSC 经此口向HLR发送计费信息,若此MSC为GMSC,而当地面固定交换网需要获取被呼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以建立呼叫时,可通过GMSC向该被叫用户登记的HLR进行查询,并将结果信息传送给固定交换网。
IU接口:Iu接口负责核心网(CN)和RNC之间的信令交互。
Iub是RNC和NODE-B之间的接口,用来传输RNC和NODE-B之间的信令以及来自无线接口的数据。
Iub接口协议包括三层,无线网络层、传输网络层和物理层。
Iu-ps是指分组域的Iu接口,Iu-cs指电路域的接口。
Iu-bc接口是广播域的接口。
Iur接口是两个RNC之间的逻辑接口,用来传送RNC之间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数据。
Iur接口协议栈包括三层:无线网络层、传输网络层和物理层。
Iu-csIu-CS的控制面协议栈包括RANAP,它构筑在宽带七号信令或IP信令之上。
从3GPP Release5版本开始,传输网络层提供了两个选项—ATM和IP。
RJ45接⼝定义即常说的8p8c,分为插头和插座;这个我们最常见的接⼝之⼀---虽然wifi的普及让很多场合没有了RJ45的踪影,虽然最常见,但是要把它说清楚却不是那么容易。
只能想到哪⾥写到哪⾥。
先说接⼝定义:引脚信号定义表以太⽹ 10/100Base-T 接⼝以太⽹ 100Base-T4 接⼝引脚号引脚名称说明引脚号引脚名称说明1TX+Tranceive Data+(发送数据+)1TX_D1+Tranceive Data+(发送数据+)2TX-Tranceive Data-(发送数据-)2TX_D1-Tranceive Data-(发送数据-)3RX+Receive Data+(接收数据+)3RX_D2+Receive Data+(接收数据+)4n/c Not connected(未使⽤)4BI_D3+Bi-directional Data+(双向数据+)5n/c Not connected(未使⽤)5BI_D3-Bi-directional Data-(双向数据-)6RX-Receive Data-(接收数据-)6RX_D2-Receive Data-(接收数据-)7n/c Not connected(未使⽤)7BI_D4+Bi-directional Data+(双向数据+)8n/c Not connected(未使⽤)8BI_D4-Bi-directional Data-(双向数据-)这个⾥⾯有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区别;百兆⽹线和千兆⽹线的接法完全相同,都是按照T568A或T568B标准接线,⽹线两边同时采⽤T568A或T568B标准接线为直通线,主要⽤于不同⽹络设备的连接,⽹线两边分别采⽤T568A和T568B标准接线为交叉线,主要⽤于同类⽹络设备的连接。
由于⽬前主流⽹络设备和⽹卡均⽀持⽹⼝⾃动翻转功能,所以⼀般将⽹线制作为直通线就可以正常连接⽹络设备了。
所以⼀般⽹线的两端可以都采⽤T568B标准线序⽩橙橙⽩绿蓝⽩蓝绿⽩棕棕进⾏接线,也可以按照T568A标准⽩绿绿⽩橙蓝⽩蓝橙⽩棕棕接线。
RS-422接口引脚定义
RS-422接口是一种高速低容错性的串行通讯接口,它是RS-232接口的升级版本,对出厂设备之间提供了高速连接,常用在电脑设备之间的连接。
RS-422接口主要由9个引脚组成,分别是:
1、A型接口:A编号引脚定义为发送端的逻辑高电平,也就是上拉电阻,可接受 -7V ~12V 的电压范围,接受此范围之外的电压则会减弱或者失效。
3、C型接口:C编号的引脚定义为发送端的信号管脚,可以接受1V左右的低电平信号,如果输入的电压超过这个范围则会导致发送信号失败。
5、E(+)型接口:E(+)编号的引脚定义为电源供给引脚,只能供给一极性(正电压)
的电源,通常的范围为7V~12V,并且分辨率要求很高。
总之,RS-422接口的9个引脚的定义如下:A(Tx+): 发送端的逻辑高电平; B(Tx-): 发送端的逻辑低电平; C(TxD): 发送端的信号管脚; D(RxD): 接收端的信号管脚;
E(+): 电源供给引脚; F(-): 电源回路; G(RTS): 控制信号引脚; H(CTS): 控制信号
管脚; T(Rx+): 接收端的接受测定信号引脚。
常用液晶屏接口定义从屏的接口样式简单区分屏接口类型的方法(1) TTL屏接口样式:D6T(单6位TTL):31扣针,41扣针。
对应屏的尺寸主要为笔记本液晶屏(8寸,10寸,11寸,12寸),还有部分台式机屏15寸为41扣针接口。
S6T(双6位TTL):30+45针软排线,60扣针,70扣针,80扣针。
主要为台式机的14寸,15寸液晶屏。
D8T(单8位TTL):很少见S8T(双8位TTL):有,很少见80扣针(14寸,15寸)(2)LVDS屏接口样式:D6L(单6位LVDS):14插针,20插针,14片插,30片插(屏显基板100欧姆电阻的数量为4个)主要为笔记本液晶屏(12寸,13寸,14寸,15寸)D8L(单8位LVDS):20插针(5个100欧姆)(15寸)S6L(双6位LVDS):20插针,30插针,30片插(8个100欧姆)(14寸,15寸,17寸)S8L(双8位LVDS):30插针,30片插(10个100欧姆电阻)(17寸,18寸,19寸,20寸,21寸)(3)RSDS屏接口样式:50排线,双40排线,30+50排线。
主要为台式机(15寸,17寸)液晶屏。
常用液晶屏接口定义20PIN单6定义:1:电源2:电源3:地 4:地 5:R0- 6:R0+ 7:地 8:R1- 9:R1+ 10:地 11:R2- 12:R2+ 13:地 14:CLK- 15:CLK+16空 17空 18空 19 空 2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20PIN双6定义:1:电源2:电源3:地 4:地 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O1+ 15:RO2- 16:RO2+ 17:RO3-18:RO3+19:CLK1- 20:CLK1+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8组相同阻值)20PIN单8定义:1:电源2:电源3:地 4:地 5:R0- 6:R0+ 7:地 8:R1- 9:R1+ 10:地 11:R2- 12:R2+ 13:地 14:CLK- 15:CLK+ 16:R3- 17:R3+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5组相同阻值)30PIN单6定义:1:空2:电源3:电源 4:空 5:空 6:空 7:空 8:R0- 9:R0+ 10:地 11:R1- 12:R1+ 13:地 14:R2- 15:R2+ 16:地 17:CLK- 18:CLK+ 19:地 20:空- 21:空 22:空 23:空 24:空 25:空 26:空 27:空 28空 29空 3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30PIN单8定义:1:空2:电源3:电源 4:空 5:空 6:空 7:空 8:R0- 9:R0+ 10:地 11:R1- 12:R1+ 13:地 14:R2- 15:R2+ 16:地 17:CLK- 18:CLK+ 19:地 20:R3- 21:R3+ 22:地 23:空 24:空 25:空 26:空 27:空 28空 29空 3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5组相同阻值)30PIN双6定义:1:电源2:电源3:地 4:地 5:R0- 6:R0+ 7:地 8:R1- 9:R1+ 10:地 11:R2- 12:R2+ 13:地 14:CLK- 15:CLK+ 16:地 17:RS0- 18:RS0+ 19:地 20:RS1- 21:RS1+ 22:地 23:RS2- 24:RS2+ 25:地 26:CLK2- 27:CLK2+30PIN双8定义:1:电源2:电源3:电源 4:空 5:空 6:空 7:地 8:R0- 9:R0+ 10:R1- 11:R1+ 12:R2- 13:R2+ 14:地 15:CLK- 16:CLK+ 17:地 18:R3-19:R3+ 20:RB0- 21:RB0+ 22:RB1- 23:RB1+ 24:地 25:RB2- 26:RB2+ 27:CLK2-28:CLK2+ 29:RB3- 30:RB3+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10组相同阻值)一般14PIN、20PIN、30PIN为LVDS接口,25、31、40、41、60、70、75、80、100PIN接口为TTL接口,其中41PIN以下为单6位,60PIN以上为双六位屏50、80(50+30)PIN接口的为RSDS接口。
接口的名词解释
在计算机科学中,接口(Interface)是指两个不同的系统、组件或模块之间进行交互的边界或约定。
它定义了它们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的方式、规范和协议。
接口可以有不同的层面和类型,例如:
1.硬件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硬件组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如USB 接
口、以太网接口等。
2.软件接口:定义了软件组件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函数调用、消
息传递、数据格式等。
3.应用程序接口(API):提供给开发人员使用的一组预定义函数、
类或库,以便他们能够访问和利用系统或平台的功能。
4.用户接口:指人类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例如图形用户
界面(GUI)、命令行界面(CLI)等。
接口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组件之间的解耦和标准化,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开发和演化,而不会相互影响或产生兼容性问题。
通过定义明确的接口,不同的组件可以相互协作,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在面向对象编程(OOP)中,接口通常被用来定义类或对象的行为,强制实现某些特定的方法或属性,以保证代码的一致性和可复用性。
总而言之,接口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进行通信和协作的重要机制,它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实现模块之间的交互。
四种HDMI接口Pin脚顺序及定义对比HDMI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的缩写简称,即高清多媒体接口。
HDMI是一种全数字化影像和声音传送接口,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视频信号。
HDMI可用于机顶盒、DVR播放机、个人电脑、电视游乐器、数位音响等等。
HDMI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影音信号,由于音频和视频信号采用同一条电缆,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安装。
本文仅对HDMI接口的几种类型作介绍及对比。
HDMI接口共有四种类型:分别为Type A 、type B、type C和Type D。
它们的pin脚定义对比如下:∙HDMI A Type应用于HDMI1.0版本,总共有19pin, 规格为4.45 mm × 13.9 mm,为最常见的HDMI接头规格, 相对等于DVI Single-Link传输。
在HDMI 1.2a之前, 最大能传输165MHz的TMDS, 所以最大传输规格只能在于1600x1200(TMDS162.0 MHz) 。
Pin Pin定义1 TMDS Data2+2 TMDS Data2 Shield3 TMDS Data2–4 TMDS Data1+5 TMDS Data1 Shield6 TMDS Data1–7 TMDS Data0+8 TMDS Data0 Shield9 TMDS Data0–10 TMDS Clock+11 TMDS Clock Shield12 TMDS Clock–13 CEC14 Reserved (N.C. on device)15 SCL16 SDA17 DDC/CEC Ground18 +5V Power19 Hot Plug Detect∙HDMI B Type应用于HDMI1.0版本,规格为4.45 mm × 21.2 mm,总共有29pin, 可传输HDMI A type两倍的TMDS资料量, 相对等于DVI Dual-Link传输, 用于传输高分辨率(WQXGA 2560x1600以上)。
USB接口的定义及识别—小贝收集整理2010.04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
它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
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PC机带有USB接口了,但由于缺乏软件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些PC机的USB接口都闲置未用。
1998年后,随着微软在Windows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加上USB设备的日渐增多,USB接口才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
这几年,随着大量支持USB的个人电脑的普及,USB逐步成为PC机的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主机(host)端,最新推出的PC机几乎100%支持USB;而在外设(device)端,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也与日俱增,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游戏杆、磁带和软驱、图像设备、打印机、键盘、鼠标等等。
USB设备之所以会被大量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热插拔。
这就让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时,不需要重复“关机à将并口或串口电缆接上à再开机”这样的动作,而是直接在PC开机时,就可以将USB电缆插上使用。
2、携带方便。
USB设备大多以“小、轻、薄”见长,对用户来说,同样20G的硬盘,USB硬盘比IDE 硬盘要轻一半的重量,在想要随身携带大量数据时,当然USB硬盘会是首要之选了。
3、标准统一。
大家常见的是IDE接口的硬盘,串口的鼠标键盘,并口的打印机扫描仪,可是有了USB 之后,这些应用外设统统可以用同样的标准与PC连接,这时就有了USB硬盘、USB鼠标、USB打印机,等等。
4、可以连接多个设备。
USB在PC上往往具有多个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几个设备,如果接上一个有4个端口的USB HUB时,就可以再连上4个USB设备,以此类推,尽可以连下去,将你家的设备都同时连在一台PC上而不会有任何问题(注:最高可连接至127个设备)。
但是,为什么又出现了USB2.0呢?它与USB1.1又有何区别?请别急,下面就会谈到了。
接口详细设计文档接口详细设计文档是对系统中各个接口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的文档。
接口是指两个或多个软件组件之间相互通信的方式和规范。
接口详细设计文档主要包括接口的定义、参数、返回值、异常处理、调用示例等内容。
以下是一个接口详细设计文档的典型结构。
一、接口概述接口名称:xxx接口描述:对接口的总体说明,包括接口的作用、使用场景、使用限制等等。
二、接口定义接口定义为:函数名/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值类型。
三、接口参数列出接口所需的参数,包括参数名称、类型、描述等。
四、接口返回值描述接口的返回值,包括返回值类型、返回值的用途、特殊情况下的返回值等。
五、接口异常处理描述接口可能抛出的异常情况,包括异常类型、异常的触发条件、异常的处理方式等。
六、接口调用示例提供一些接口的调用示例,包括参数的具体取值、对应的返回值等。
七、接口实现说明对接口的具体实现进行说明,包括实现思路、代码逻辑、算法等。
八、接口测试说明对接口的测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环境、测试结果等。
九、接口使用注意事项列出使用接口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参数取值范围、返回值的特性、异常处理等。
十、接口版本历史记录接口的版本演化历史,包括每个版本的修改内容、修改原因、影响范围等。
以上是一个接口详细设计文档的典型结构,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设计接口详细设计文档时,应当注重对接口的功能、输入输出参数、异常处理、实现细节以及测试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以便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接口。
同时,接口详细设计文档应当与其他设计文档、测试用例等进行协调,保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32接口和485接口导言:在计算机领域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通信中,接口是关键的桥梁。
232接口和485接口是两种常见的串行接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232接口和485接口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232接口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RS-232接口,简称232接口,是一种串行接口标准,主要用于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
它最早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并推广,用于在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显示器等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2. 特点:- 单工通信:232接口是一种单工的通信方式,即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流动。
发送端只能发送数据,接收端只能接收数据。
- 低电平表示逻辑1:232接口中,数据的传输使用电压的高低来表示逻辑1和逻辑0,其中低电平表示逻辑1,高电平表示逻辑0。
这一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
- 短距离通信:232接口适用于短距离通信,通常在15米以内。
- 最多支持两台设备连接:232接口支持最多只能有两台设备进行连接。
二、485接口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RS-485接口,简称485接口,也是一种串行接口标准,与232接口类似,但在数据传输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它同样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用于在工业现场和设备之间进行长距离数据传输。
2. 特点:- 双工通信:485接口是一种双工的通信方式,即数据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流动。
发送端可以发送数据,接收端也可以同时接收数据。
- 差分信号传输:485接口中,数据的传输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即通过一个正向信号线和一个反向信号线来表示逻辑1和逻辑0。
这种方式在长距离传输中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 长距离通信:485接口适用于长距离通信,通常可以支持最长达1200米的距离。
- 多设备连接:485接口支持多个设备连接,最多可达到32个。
三、232接口和485接口的应用领域1. 232接口的应用领域:- 通信设备:232接口常用于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显示器等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D-sub接口与DVI接口详解D-sub接口俗称VGA(Video Graphics Adapter)接口。
可能因为竖看很像一个大写的字母D,所以称之为D-Sub。
这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总共有15 只针脚,除了第9 只针脚没有作用外,其余14 只针脚各负责传递独立的模拟信号,包括:CRT 显示器所需要的红、绿、蓝三色信号,垂直同步、水平同步信号和用来同显示器通讯的串行数据和串行时钟信号。
显卡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显卡的输出接口就是电脑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
CRT显示器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这就需要显卡能输入模拟信号。
VGA接口就是显卡上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VGA(Video Graphics Array)接口,也叫D-Sub接口。
虽然液晶显示器可以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但很多低端产品为了与VGA接口显卡相匹配,因而采用VGA接口。
VGA接口是一种D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空,分成三排,每排五个。
VGA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
有些不带VGA接口而带有DVI接口的显卡,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接头将DVI 接口转成VGA接口,通常没有VGA接口的显卡会附赠这样的转接头。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被显卡中的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
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
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在经过D/A和A/D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
VGA接口应用于CRT显示器无可厚非,但用于连接液晶之类的显示设备,则转换过程的图像损失会使显示效果略微下降。
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 ——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