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05.43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复习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通过本节内容加深对上述几个概念的认识;2.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3.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分析:通过资料分析等形式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
七年级的两册生物书中对自然界各种生物首先进行了整体认识,从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对其中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不陌生。
但我们以往比较强调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位置,对各级消费者时常忽略。
本单元以介绍动物和微生物为主,自然要提及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动物同样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
学习完了各种类型的动物相关内容之后可以说这部分是将动物部分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行一次提升、强调。
教学难点分析: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学会用辨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对于“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学生可以举出很多实例,这是因为它们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它是理解的。
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只从字面理解,学生都能看懂。
但如何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就没那么容易了。
教学中利用了来自课本和课外的大量事例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领会什么是生态平衡、什么是物质循环,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最终使学生深刻领会它们。
教学策略: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领会;动物在促进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则通过录像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需要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CAI课件,动物生活的录像。
学生:收集动物对植物影响的资料。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学》8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章的内容。
本节是第1章“动物的主要群”和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延伸,与7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脉相承,并为第6单元第2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基础点:学生对生态系统和个别动物(如蜜蜂)帮助植物传粉有一定的了解。
障碍点:课前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作为消费者的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并无多大的作用,相反还会坐享其成。
突破点:运用实物、图文和数据等资料,指导学生从生物圈尺度分析、探究动物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难点: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流畅连贯,过渡语自然。
同时本节课设计了许多问题串,这些问题串有一定的梯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生物教学离不开鲜活的生活。
大量生动资料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形成对探究问题的直观认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生物学。
如BBC2017年与中国合作出品的《地球·神奇的一天》电影、蜂鸟吸食花蜜、呼伦贝尔草原猎杀狼等事例。
生的理性思维特点七、板书设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促进物质循环2、维持生态平衡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初二的学生,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中的其他动物,对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够系统与完善。
本节课的基础点为学生对生态系统和个别动物(如蜜蜂)帮助植物传粉有一定的了解。
初中生物_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内容不难,但很重要。
因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二、整体学情分析1.八年级这段时间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教学比较好组织,课堂纪律没多大问题。
但不少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2.八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生物。
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从完成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本班总体学习基础一般,略有两极分化倾向。
3.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
4.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但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5.虽说实现了小组教学,但小组学习的利用率不够,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落实的不好。
基本上还是老师的满堂灌,学生跟着老师,教师讲,学生听,很是被动。
主体潜能没有得到发挥。
6.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不够,参与教学的热情不是很高。
三、本章学情分析1.地处农村,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对于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动物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何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一些浅显的了解。
2.八年级生物课本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内容较少,比较简单,起初都是作为略讲内容,读读划划背背就结束。
3.本部分教学,虽说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还是比较苍白,之前没有达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要求。
四、设计理念本节教材内容安排是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动物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何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第一节的内容。
从第三章的标题来看,就充分体现了生物学STS课程的“人与生物圈”的主线和思想,并将“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这一节安排在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之前的第一节,更是体现了克服人在生物圈中“靠山吃山”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新课程理念。
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节教材的内容体系上,主要安排了这样一些素材和内容。
(1)是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词和《寂静的春天》引入新课,(2)是3个关于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资料分析(3)是生态平衡的概念,(4)是动物怎样促进物质循环,(5)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这一节从教材编写者的思想理念和出发点十分值得赞赏,但在具体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却有不尽合理之处,一是生态平衡概念的学习应放在生态平衡被破坏的3个资料学习之前,二是在内容难易程度上,最难的两个问题“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材缺乏对突破这两个重难点学习的素材和资料的安排,其余内容如动物对植物的作用由于太简单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兴趣(我上课的班级学生生物学科兴趣十分浓厚)的需要。
通过教材分析,我们对教材特点有了把握,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就有了清晰的思路:通过情境创设突破生态平衡概念的重难点,通过制作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学习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教法学法的安排上,对重难点问题教师适度引导和讲授,简单内容则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表达……同时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取了十分贴切的资料分析,并以“我是县(市)长”为题进行了角色扮演。
二、教学目标:依据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体系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教学重点
辩证地认识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谈话引导法、分析归纳法、温故知新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录像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杜甫笔下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妙景象,现在我们已很少看到,究其原因之一,是近几百年来人们滥捕乱杀动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大自然也给了人类最严厉的惩罚:土地沙漠化、洪水、黑风暴、沙尘暴等等。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那么动物在自然界中起什么作用呢?
【自主探究】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生态平衡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维持在的状态,
这种现象就叫。
2、食物链、食物网与生态平衡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请写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叫食物网。
(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成果展示】动态平衡:例如,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兔子的数量剧增,但是兔子不会无限制的的增长下去,是因为兔子的数量多,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随之增多,结果兔被大量捕食后,数量又会随之减少,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上述例子中兔子、狐以及鹰他们的数量有增有减,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但是他们兔与狐或鹰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像这样一种平衡就是动态平衡。
)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例如:(1)、蜂鸟在取食花蜜的同时,为一些植物传播花粉
(2)、松鼠在贮食食物时,帮一些植物传播种子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意义: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有利于扩大植
物的。
3、危害:当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称为样本。
2、生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在医药保健中的重要价值:如,牛黄、鹿茸、麝香、蜂王浆等医用保健价值
(2)、在工业方面:如哺乳动物的毛皮是制裘或鞣革的原料,紫胶虫产的紫胶、白蜡虫分泌的白蜡均广泛应用于工业。
(3)、动物在欣赏上的作用:如,海洋馆、动物园
(4)、提供食用
你能举出更多关于动物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例子吗?
(二)、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
概念:
2、乳房生物反应器
概念: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生产和分泌出的某些物质。
例如,通过改造奶牛的遗传基因使奶牛所产的牛奶中含有人铁乳蛋白。
(二)、动物与仿生
仿生:
宇航服模拟长颈鹿
雷达模拟蝙蝠回声定位
冷光灯模拟萤火虫的发光
动物与仿生薄壳建筑模拟乌龟的背甲
直升机模拟蜻蜓
核潜艇模拟海豚
【展示模块】
1、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以一个小生态系统为例加以说
明)
3、以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4、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是怎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假如没有动物这
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5生物反应器在生产时有哪些好处?都可以用来生产哪些物质?
6、举出关于动物仿生的实例,并解释。
【巩固练习】
1、下列那一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物种的数量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D、增加降雨量
2、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其重要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C、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D、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3、我为了消除狼对牲畜的威胁,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几乎将他们赶尽杀绝。
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对于草原环境的影响是()
A、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B、畜牧业发展得到保障
C、畜产品产量将持续提高
D、草原环境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4、人奶对人来说是最佳的营养品,如何才能使牛奶中含有人奶的成分()
A、将分离出的人奶蛋白基因转移到奶牛体内
B、将乳糖基因导入奶牛体内
C、将人奶中的物质转入奶牛体内
D、将奶牛的某些基因转移到体外
5、“乳房生物反应器”是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进行改造,使这些物质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A、乳房
B、遗传物质
C、细胞核
D、染色体
6、下列组合中与仿生学的科研成果不相配的是()
A、军用雷达与蛙眼
B、冷光与萤火虫
C、核潜艇与海豚
D、薄壳建筑与乌龟背甲
7、下列为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置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看做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池水,沙子中的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1号和生态瓶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由生态瓶5号的实验结果中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是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教学后记
检测案
1.判断题
(1))自然界中的所有植物都需要动物的帮助才能繁殖后代。
()
(2)“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
2、《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寂静世界,你认为这样的世界是()
A人类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B 可减少动物对人类的伤害
C 自然灾害造成的
D 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3、对于重庆古城因蝗灾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和20万只青蛙的做法,你认为()
A 多此一举
B 引进这些动物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C 既有可能解决蝗灾,又能保护环境
D 我们可以用过大量农药来消灭蝗虫
4、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A 禁止捕鱼
B 及时适时捕捞成鱼
C 及时捕捞小鱼
D 大量投入鱼苗
5、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6、科学家认为生态平衡失调的众多因素中可以控制的因素是()
A 火山
B 地震
C 台风
D 人类活动
7、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A 缓慢上升
B 迅速上升
C 仍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8、我们把依靠昆虫传粉的花称为虫媒花,下列关于虫媒花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花朵大而鲜艳
B 花粉多而轻
C 具有芳香的气味
D 具有甘甜的花蜜
板书设计:
第三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教学反思
欣赏视频和图片,感受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方面的作用。
思考、交流并回答:动物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它们。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