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 《孙权劝学》课堂练习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28.95 KB
- 文档页数:3
《孙权劝学》练习一、字音、字形1. 给加粗的字注音。
当()涂即更()为()博士遂()拜自以为()但当()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卿今当途掌事B、蒙辞以军中多务C、非弗吴下阿蒙!D、孤岂欲卿治精为博士邪二、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北宋、,选自,记载了从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语言应用1.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阅读理解【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孰.若孤(shú)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sù)涉.猎(shè)遂.拜蒙母(su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5)即更刮.目相待()(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掩耳.盗铃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5.下列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B.即.更刮目相待即:如果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D.结友而.别而:表示顺承,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6.说明下列句子中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翻译,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
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辞别,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8.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节选自《》。
此书是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朝代)、。
(3)“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二、素能进阶10.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演化成了一个什么成语?后来比喻什么?(2)古人还有一句俗语,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这句话与上题的话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3)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三、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②题:③易:④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译为:_______________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单元评价与建义参考答案15.孙权劝学一.略。
七年级下册语文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B【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故选B。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答案】D【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翻译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当:应当翻译为: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
当:相当、恰当、适合、正确B翻译为: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益:..好处翻译为: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善:好C翻译为:了解历史。
往事:指历史翻译为: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往事:过去的经历或情景D翻译为: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翻译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2023七下·阜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通过吕蒙劝学、孙权就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
B.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到车场,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夏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车场。
C.《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开篇以儿童读物、儿童教育入笔,接着讲述自己儿时得到的一本《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孝道虚伪的批判。
第15课《孙权劝学》【基础积累与运用】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一单元4 孙权劝学01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涉()孰() 遂() 岂()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见往事..耳()(5)自以为..大有所益()(7)及.鲁肃过寻阳()(6)蒙乃.始就学()(8)即更.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2)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
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
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设计人物语言)8.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司马光,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____________》,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的语气是()A.傲慢B.自豪C.埋怨D.轻蔑5.这篇课文共7句话,其层次结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各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对下面文言短句理解正确的项,在括号内打“√”。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B.吕蒙辞掉了军中事情繁多的职务。
()C.吕蒙说他军中有很多任务。
()D.吕蒙说他在军中职务太多。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A.大哥你预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B.大哥你怎么看见事情这样晚呢!()C.大哥你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啊!()D.大哥你怎么天晚才了解这事啊!()7.说说下列加点的词分别表什么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
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第4课孙权劝学》一、语言表达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答案】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注意语段陈述的对象,对象怎么样.这篇文章的陈述对象是吕蒙,写吕蒙学习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答案:本文写了两件事:一是孙权劝吕蒙学习;二是后来鲁肃与吕蒙论议,感叹吕蒙不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注意认真阅读文章,抓住关键句子,理清语段陈述的对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性格发展变化,合理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二、其他2.给下列字注音。
卿______ 岂______ 孰______ 遂______。
【答案】qīng;qǐ;shú;suì【解析】答案:qīng qǐ shú suì考查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权谓.吕蒙曰______卿今当涂..掌事______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但当涉猎..______见.往事耳______蒙乃.始就学______及.鲁肃过寻阳______即更.刮目相待______遂.拜蒙母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③涉猎: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
3。
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当; 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D。
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4。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蒙/乃始就学C.自以为/大有所益D。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精讲精练【基础积累】1.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今义:(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古义:今义:(3)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4)卿言多务,孰若孤古义:今义:(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今义: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各表示什么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文中有两个成语常被后人引用,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1):(2):【整理感知】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5.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孙权劝学,吕蒙以“为”理由推辞。
孙权现身说法,用“来”反驳,并告诉吕蒙学习的方式是“”,其好处是“。
”吕蒙诚服,于是开始学习。
(2)学习一段时间后,吕蒙大有长进,以至于鲁肃见后称赞道:“,!”而吕蒙也自豪地说:a……”事后,鲁肃因信其才略而拜见蒙母,并与吕蒙结为好友。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吕蒙在孙权劝学”以前是一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
B •文中没有直接写吕蒙进步之快,而是借鲁肃之口说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C.吕蒙一听鲁肃的夸奖,就得意洋洋地自夸起来,可见吕蒙是个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
D •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军中事务。
【中考链接】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7 年语文中考题)【甲】《孙权劝学》(原文略)【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责备)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公开的文告),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 .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待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C.见往事( )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 卿今当涂掌事(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蒙辞以军中多务。
七、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
答案)
第15课《孙权劝学》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
③才略: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课后作业(附答案)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史学家。
2.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当涂掌事;③刮目相待;④及鲁肃过寻阳;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用“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又饱含对吕蒙的关心和寄予的厚望。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映证了孙权读书劝学吕蒙的话——自以为大有所益。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揶揄打趣,显示了二人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和交代孙权劝学的结果。
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旷劝学[刘向]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②炳烛,点燃蜡烛。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⑴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⑵翻译句子。
①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②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⑶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⑷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6.阅读课文,然后回答【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积累拓展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
阿蒙是吕蒙的小名。
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大兄是对友辈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翻译提示: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2.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但当涉猎(只,只是)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卿言多务,孰若孤(人称代词,你)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蒙/乃始就学B. 非复/吴下阿蒙C. 蒙辞/以军中多务D. 见/往事耳6.下列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第一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孙权劝学》练习题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三个成语及它们的意思分别是ABC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B.非复/吴下阿蒙C.蒙/乃始/就学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jǐ)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á)C.即更刮目相待(gēng)D.肃遂拜蒙母(suì)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现了吕蒙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平常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4.请你仿照示例,从《孙权劝学》中找出一个成语,并为它写一则词条。
示例:【成语】朽木不雕【成语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意为: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成语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可造就。
【成语】【成语出处】【成语解释】5.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
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
6.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
(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二、阅读与理解(一)课内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精讲精练
【基础积累】
1.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古义:今义:
(3)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今义:
(4)卿言多务,孰若孤
古义:今义: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今义: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各表示什么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文中有两个成语常被后人引用,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1):
(2):
【整理感知】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5.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孙权劝学,吕蒙以“ ”为理由推辞。
孙权现身说法,用“ ”来反驳,并告诉吕蒙学习的方式是“
”,其好处是“ ”。
吕蒙诚服,于是开始学习。
(2)学习一段时间后,吕蒙大有长进,以至于鲁肃见后称赞道:“ ,
!”而吕蒙也自豪地说:
“ ,
……”事后,鲁肃因信其才略而拜见蒙母,并与吕蒙结为好友。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吕蒙在“孙权劝学”以前是一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
B.文中没有直接写吕蒙进步之快,而是借鲁肃之口说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C.吕蒙一听鲁肃的夸奖,就得意洋洋地自夸起来,可见吕蒙是个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
D.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
军中事务。
【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7年语文中考题)【甲】《孙权劝学》(原文略)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责备)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公开的文告),唯傅修期耳。
”
(《北史·傅永列传》)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9.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拓展阅读】
阅读《乐羊子妻》,回答问题。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丢失的)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抛弃)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快步走)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羊子尝行路()
(2)还以与妻()
(3)妻跪问其故()
(4)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5)乃捐金于野()
(6)何异断斯织乎()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件事。
(1)
(2)
12.羊子的过错是,通过乐羊子妻规劝羊子的故事,可以概括出她的性格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参考答案】
1.略。
2.略。
3.成语:刮目相看,吴下阿蒙,释义略。
4.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并大有长进的故事。
5.略。
6.C 7.D 8.(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但他却不能回复。
9.(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10.(1)曾经(2)把(3)缘故、原因(4)玷污(5)扔(6)这11.(1)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行路拾遗的错误。
(2)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中途废学的错误。
12.贪小利而失大节,学无恒心德高品洁,才识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