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景图的基本概念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
《图像处理Photoshop》教案章节一:Photoshop 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Photoshop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Photoshop 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Photoshop 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2. Photoshop 的界面布局和工具栏。
3. 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像素的关系。
4. 基本操作:打开、关闭、保存和导出图像。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图像处理的重要性。
2. 讲解Photoshop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演示Photoshop 的界面布局和工具栏。
4. 讲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像素的关系。
5. 演示基本操作:打开、关闭、保存和导出图像。
练习与实践:1. 练习打开、关闭、保存和导出图像。
2. 练习使用Photoshop 的工具栏进行基本操作。
章节二:选择工具和移动图像教学目标:1. 掌握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移动和裁剪图像。
教学内容:1. 选择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2. 移动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3. 裁剪图像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选择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2. 演示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
3. 讲解移动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4. 演示移动图像的操作。
5. 讲解裁剪图像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6. 演示裁剪图像的操作。
练习与实践:1. 练习使用选择工具进行图像选择。
2. 练习移动和裁剪图像。
章节三:图像的修改和调整教学目标:1. 学会调整图像的大小和分辨率。
2. 掌握图像的旋转和翻转。
3. 学会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教学内容:1. 调整图像的大小和分辨率。
2. 旋转和翻转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3. 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调整图像的大小和分辨率的方法。
2. 演示调整图像的大小和分辨率操作。
3. 讲解旋转和翻转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4. 演示旋转和翻转图像的操作。
5. 讲解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6. 演示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操作。
场景效果图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场景效果图的制作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在设计与艺术表达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场景布局和元素设计,包括色彩搭配、光影处理等。
3. 了解并掌握场景效果图中常用的视觉表现技巧,如透视、比例、构图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独立完成一幅具有个性的场景效果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设计与创作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 增强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同感,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审美观念,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3. 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场景效果图制作基础知识- 场景效果图概述- 制作场景效果图所需软件介绍- 场景效果图制作的基本流程2. 场景布局与设计- 透视原理及应用- 色彩搭配与光影处理- 场景元素设计与摆放3. 视觉表现技巧- 构图原则与实践- 比例与尺度把握- 视觉焦点与引导线4. 实践操作与案例解析- 软件操作技巧- 现实场景效果图案例分析- 学生实践操作指导5. 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 创意激发与构思- 团队协作与沟通- 评价与反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场景效果图制作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场景布局与设计第三课时:视觉表现技巧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解析(上)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解析(下)第六课时: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内容与教材中“计算机绘图与设计”章节相关,涉及场景设计、色彩搭配、视觉表现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图的分类及运用解析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从封面一直到封底,再到每个页面里的内容基本都包含主题图。
而主题图所展示的内容有着一定差异,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特点对主题图进行合理的划分,分析其功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发挥出主题图教学的优势功效。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投入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图的背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其自身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基本都是依靠形象思维。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有许多主题图,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设置对应的主题情景,或者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这样就可将枯燥且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及思想方法通过主题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了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将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且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主题图的分类(一)生活情景类主题图生活情景类主题图可以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向学生渗透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与知识,并且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有购买学习用品、参与体育比赛等。
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使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实践操作类主题图实践操作类的主题图主要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操作背景出发。
在此基础上,这类主题图的作用可让学生及时自主动手操作,进而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图画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中,主要分布在教材《角度的度量》《平行与垂直》等内容中,教师可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运筹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和例题分析第六部分一.图的基本概念 定义一个图G 是指一个二元组(V(G),E(G)).即图是由点及点之间的联线所组成。
其中: 1)图中的点称为图的顶点(vertex).记为:v2)图中的连线称为图的边(edge).记为:,i j e v v ⎡⎤=⎣⎦.,i j v v 是边 e 的端点。
3)图中带箭头的连线称为图的弧(arc).记为:(),i j a v v =.,i j v v 是弧 a 的端点。
—— 要研究某些对象间的二元关系时.就可以借助于图进行研究 分类▪ 无向图:点集V 和边集E 构成的图称为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记为: G(V.E)—— 若这种二元关系是对称的.则可以用无向图进行研究▪ 有向图:点集V 和弧集A 构成的图称为有向图(directed graph) .记为:D(V.A)—— 若这种二元关系是非对称的.则可以用有向图进行研究▪ 有限图: 若一个图的顶点集和边集都是有限集.则称为有限图.只有一个顶点的图称为平凡图.其他的所有图都称为非平凡图.图的特点:1 图反映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与几何图形不同。
2 图中任何两条边只可能在顶点交叉.在别的地方是立体交叉.不是图的顶点。
3 图的连线不用按比例画.线段不代表真正的长度.点和线的位置有任意性。
4 图的表示不唯一。
如:以下两个图都可以描述“七桥问题”。
点(vertex)的概念1 端点:若e =[u.v] ∈E.则称u.v 是 e 的端点。
2 点的次:以点 v 为端点的边的个数称为点 v 的次.记为:()d v 。
在无向图G 中.与顶点v 关联的边的数目(环算两次),称为顶点v 的度或次数.记为()d v 或 dG(v).在有向图中.从顶点v 引出的边的数目称为顶点v 的出度.记为d+(v).从顶点v 引入的边的数目称为v 的入度.记为d -(v). 称()d v = d+(v)+d -(v)为顶点v 的度或次数. 3 奇点:次为奇数的点。
UML各种图总结-精华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是一种统一建模语言,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
下面将对UML的九种图+包图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以及各个图的使用场景。
一、基本概念如下图所示,UML图分为用例视图、设计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和拓扑视图,又可以静动分为静态视图和动态视图。
静态图分为: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部署图。
动态图分为:状态图,活动图,协作图,序列图。
1、用例图(UseCaseDiagrams):用例图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1、是谁用软件。
2、软件的功能。
从用户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各个功能的执行者,强调用户的使用者,系统为执行者完成哪些功能。
2、类图(ClassDiagrams):用户根据用例图抽象成类,描述类的内部结构和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静态结构图。
在UML类图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系:泛化(Generalization),实现(Realization),关联(Association),聚合(Aggregation),组合(Composition),依赖(Dependency)。
各种关系的强弱顺序:泛化=实现>组合>聚合>关联>依赖2.1.泛化【泛化关系】:是一种继承关系,表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指定了子类如何继承父类的所有特征和行为。
例如:老虎是动物的一种,即有老虎的特性也有动物的共性。
2.2.实现【实现关系】:是一种类与接口的关系,表示类是接口所有特征和行为的实现。
2.3.关联【关联关系】:是一种拥有的关系,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如:老师与学生,丈夫与妻子关联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双向的关联可以有两个箭头或者没有箭头,单向的关联有一个箭头。
【代码体现】:成员变量2.4.聚合【聚合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且部分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
《UI图标设计案例教程》教学教案第1讲掌握图标的基本概念。
掌握图标的应用场景。
了解图标的风格类型。
掌握图标的性格表现。
掌握图标的设计原则。
掌握图标的设计流程。
熟练掌握图标的基本概念。
了解并掌握图标的应用场景。
掌握图标的性格表现。
第2讲掌握图标标准尺寸系统。
掌握图标绘制像素完美。
掌握图标的绘制思路。
掌握布尔运算的使用。
掌握图标等比例缩放。
掌握图标的网格系统。
掌握图标的视觉调整。
熟练掌握布尔运算的使用方法。
了解图标标准尺寸系统。
掌握图标的绘制思路。
作业2.8 课堂练习-制作家居类面性图标使用圆角矩形工具、减去顶层形状命令和自由变换命令绘制基础图形,使用属性面板中圆角半径调整图形圆角,使用填充工具为图形填充颜色。
2.9 课后习题-制作服饰类线性图标使用矩形工具、剪刀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绘制图形,使用描边选项调整描边效果。
第3讲掌握线性图标的基础知识掌握线性图标的基础设计掌握线性图标的创意设计掌握线性图标的基础知识。
线性图标的基础设计。
作业3.4 课堂练习-社交类App图标命名使用图标命名规范,遵守格式:组件_类别_名称_状态@倍数,为社交类App图标命名。
3.5 课后习题-家居类App图标命名使用图标命名规范,遵守格式:组件_类别_名称_状态@倍数,为家居类App图标命名。
第4讲掌握面性图标的基础知识掌握面性图标的基础设计掌握面性图标的创意设计掌握面性图标的基础知识。
了解面性图标的基础设计。
了解并掌握面性图标的创意设计。
小结1、掌握面性图标的基础知识。
2、掌握面性图标的基础设计。
3、掌握面性图标的创意设计。
作业4.4 课堂练习-制作面性透明度变化图标使用属性面板中的不透明度选项,实现面性透明度变化图标。
4.5 课后习题-制作面性渐变图标使用椭圆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钢笔工具绘制图形,使用图层蒙版实现面性渐变图标。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课程代码:15015190学时数:总学时56(讲课32、研讨0、实验24、实习实践0)学分数:3.5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概述。
APS正排和倒排算法解析场景一APS简单排序方法:最常用的有顺排、倒排或者是两者混合使用.使用最合理的是:关键工序使用正排的方法,非关键工序使用倒排的方法.在化工、水泥、卷烟等流程性企业,以满足库存为目标,应用倒排绝对没有问题;汽车总装等一些专线生产企业,采用拉动式生产也可以使用JIT,只要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不出问题,也可以使用倒排;产能丰富的企业,倒排也是非常适用的.一般的是主部件正排,子部件倒排,这样可以降低子部件在现场的堆放时间,前提是,生产子部件的资源能力比较宽裕.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两点:准时交货和产能最大化;直接上干货并进行举例说明,不同时间接到的三个订单。
分别生产三种不同的产品。
每个产品都是先分别加工三个子部件(子部件相互直接没有直接依赖关系,可以同时开工),然后再组装成为一个产品。
排产目标:延迟订单最少,产能最大化。
BOM关系图如下:订单加工的时长简单设置如下(我们这里为了演示正排算法,故不考虑工艺路线、工序,强制假设针对订单的加工天数. 为了后续扩展机器这里的工序写成设备):1.正排分析如下:A.设备1、设备2、设备3处于同一个级别,可以同时开工进行加工;B.可以看出来DD01订单的开始日期为2023-05-01号,加工成半成品最长的时长取决于工序C.设备1需要3天,因为是正排算法当天就是所有工序的开始加工日期;D.设备1工序、设备2工序、设备3工序的开工日期都5月1日;如图:从图中我们汇总订单维度数据如下:这样的正排可以满足这三个订单都可以正常的交货,不会造成延期;2.倒排订单的情况还是跟正排一样的,如图:分析如下:A.对5月1日接到的订单DD01排产>对5月2日接到的订单DD02排产,由于设备2被占用,不得不延长交货期。
B.对5月5日的接到订单排产由于设备1、3被占用,不得不延长交货期。
C.结果:CC1.延迟订单2个,最大延迟三天CC2.订单生产周期都比较短>产能浪费很大如图:从图中我们汇总订单维度数据如下:DD02、DD03分别延期1天和3天;3.增加产能因为倒排会导致两个订单延期,最长延期3天,正常的企业可能会考虑增加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设备产提高一倍进行倒排测试,订单的情况还是跟正排一样的,如图:分析如下:3.1对5月1日接到的订单DD01排产,从6日倒排,前两天半空闲资源,也可以准时交货。
UML 各种图总结精华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统一建模语言,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
下面将对UML的九种图+包图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以及各个图的使用场景。
一、基本概念如下图所示,UML图分为用例视图、设计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和拓扑视图,又可以静动分为静态视图和动态视图。
静态图分为: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部署图。
动态图分为:状态图,活动图,协作图,序列图。
1、用例图(UseCase Diagrams):用例图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1、是谁用软件。
2、软件的功能。
从用户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各个功能的执行者,强调用户的使用者,系统为执行者完成哪些功能。
2、类图(Class Diagrams):用户根据用例图抽象成类,描述类的内部结构和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静态结构图。
在UML类图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系: 泛化(Generalization), 实现(Realization),关联(Association),聚合(Aggregation),组合(Composition),依赖(Dependency)。
各种关系的强弱顺序:泛化 = 实现 > 组合 > 聚合 > 关联 > 依赖2.1.泛化【泛化关系】:是一种继承关系,表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指定了子类如何继承父类的所有特征和行为。
例如:老虎是动物的一种,即有老虎的特性也有动物的共性。
2.2.实现【实现关系】:是一种类与接口的关系,表示类是接口所有特征和行为的实现。
2.3.关联【关联关系】:是一种拥有的关系,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如:老师与学生,丈夫与妻子关联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双向的关联可以有两个箭头或者没有箭头,单向的关联有一个箭头。
【代码体现】:成员变量2.4. 共享聚合【聚合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且部分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