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 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1.了解盟军的反攻及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重点)2.理解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战况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3)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1)战况①1943年7月,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2)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归纳总结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到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降;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在苏德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战使德军损失惨重,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思维点拨1.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2.作为法西斯集团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率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1)开罗会议①召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高中历史 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瓜岛战役:1942意义: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2)马里亚纳战役;菲律宾战役结果: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2.北非地中海战场(1)北非战事结束: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登陆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变,新政府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3.苏德战场(1)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坦克会战。
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2)苏军基本收复国土(1944)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参加国:中、美、英。
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承认。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参加国:苏、美、英内容: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
2、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为了加速战争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1944.6)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指挥。
4、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从此法西斯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的准备长达半年,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
⼈教版⾼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7课《第⼆次世界⼤战的结束》教案第7课第⼆次世界⼤战的结束教案【课程标准】1、了解各⼤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2、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次世界⼤战的历史教训。
【教学⽬标】(⼀)知识与⽬标:1、识记:⽠岛战役;北⾮登陆和北⾮战事的胜利结束;意⼤利退出战争;库尔斯克战役;⼆战后期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即开罗会议、德⿊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和德国的投降;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本投降。
2、理解:欧洲第⼆战场开辟的意义和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3、运⽤:通过对反法西斯战争⾛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运⽤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战后期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及其影响,剖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加强合作、取得⼆战胜利的过程。
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重点分析⽇本投降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相关材料,培养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开罗会议、德⿊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加强了盟国的合作,对打败法西斯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但也有⼤国强权政治的⾊彩;2、第⼆战场的开辟是⼆战中具有重⼤战略意义的事件;3、德、⽇法西斯的投降是盟国互相配合、合⼒打击的结果。
【重点难点】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战场的开辟。
难点:⽇本投降的原因。
【导⼊新课】⼆战中三⼤战场的转折性战役是哪三次战役?1943年后,反法西斯联盟在各⼤战场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45年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讲授新课】⼀.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岛战役(转折完成); 马⾥亚纳战役; 菲律宾战役2.北⾮地中海战场西西⾥登陆; 意⼤利投降(⽡解开始)3.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转折完成); 苏军的⼗次打击⼆、⼆战后期重要的国际会议问题:⼆战后期召开了哪⼏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的意义?三、欧洲第⼆战场的开辟问题:欧洲第⼆战场指的是什么战场?第⼀战场呢?欧洲第⼆战场开辟的意义?美英盟军在欧洲西部开辟的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苏德战场;1、背景形势:1943年,反法西斯⼒量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的:加速战争进程,盟国召开两次重要会议(开罗,德⿊兰)2、过程: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的攻势,1944、8⽉,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瓜岛战役;北非登陆和北非战事的胜利结束;意大利退出战争;库尔斯克战役;二战后期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即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和德国的投降;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日本投降。
2、理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和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3、运用:通过对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二战后期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及其影响,剖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加强合作、取得二战胜利的过程。
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重点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加强了盟国的合作,对打败法西斯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2、第二战场的开辟是二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是盟国互相配合、合力打击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胜利阶段的重大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1943~1945年)是战争的胜利阶段。
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并对战后世界事务进行了初步安排。
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以及柏林战役等重大胜利的取得,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投降;在亚太战场,由于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苏联的出兵,再加上美国的原子弹等因素,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建议教师重点讲解二战后期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以及反法西斯联盟彼此加强合作的表现,从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应对危机的可能;同时需要解决的五个概念(瓜岛战役;北非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
第 7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目标导航 ] 1. 认识盟军的反扑及欧洲第二战场的开拓( 要点 ) 。
2. 理解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讲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 ) 。
3. 认识德国和日本的投诚。
一、盟军的反扑1.太平洋战场(1)1942年8月,美军领先睁开反扑,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紧紧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时间: 1942 年 11 月开始。
(2)战况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推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岸。
(3)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崩溃。
3.苏德战场(1)战况①1943 年 7 月,德军大规模攻击库尔斯克,两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深重。
②1944 年 1 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 次大规模攻击。
(2)影响①德军此后一败涂地,失掉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随从国退出战争。
[ 思想点拨 ]1.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假如美军独自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独自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结盟各国相互当合。
②1943 年 5 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诚。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 年 7 月,盟军在乎大利的西西里岛登岸,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倒台。
2.作为法西斯公司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最初退出战争,标记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崩溃。
[ 要点精讲 ]1942 年 8 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领先睁开反扑,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诚;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乎大利西西里岛登岸,墨索里尼政府倒台;在苏德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的坦克战使德军损失深重,德军失掉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拓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1)开罗会议①召开: 1943 年 11 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订了《开罗宣言》。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标要求』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课堂互动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时间:1942年8月开始。
(2)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战役。
(3)影响:美军牢牢掌握了的主动权,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事件①美英联军在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③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登陆,意大利的政府垮台,新政府投降。
(3)影响:①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②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深度点拨』意大利投降是其在战场上不断失利、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意大利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从此,在欧洲大陆的法西斯战争由德国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苏德战场(1)时间:1943年7月开始。
(2)战况:①德军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该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1944年1月起,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3)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深化探究』材料毛泽东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完结了。
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思考在二战反攻阶段,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与北非战场在反法西斯力量上有何不同特点?二、盟军联合行动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开罗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反法西斯大国首脑会议,它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开罗宣言》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人民版)《开罗宣言》的发表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的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课时作业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形势复杂。
下列各项中,属于如图所示战役影响的是( )A.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第一次遭受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B.使苏德战争的局势开始发生了根本转折,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深刻变化C.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D.增强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信心,促进了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出现转折2.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英美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这次会议在图中何处召开( )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召开地分布图A.① B.②C.③ D.④3.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4.“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
”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5.加速下图所反映事件到来的因素有( )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④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调整战略,在1943年期间,美、英双方举行了多次会谈。
1943年8月,美、英首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会晤,决定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准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进行了会谈,商讨了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打败日本后日本的善后问题,会议发表了《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2.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1.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1)时间:1942年8月开始。
(2)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战役。
(3)影响: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事件⎩⎨⎧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③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投降。
(3) 影响⎩⎨⎧①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②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意大利投降是其在战场上不断失利、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意大利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从此,在欧洲大陆的法西斯战争由德国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苏德战场(1)时间:1943年7月开始。
(2)战况⎩⎨⎧①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力图消灭该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3)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盟军联合行动 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国家 内容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美、英、中《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后 苏、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 苏、美、英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波茨坦公告》2.军事行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背景⎩⎨⎧①1943年后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7课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结束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瓜岛战役:1942
意义: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马里亚纳战役;菲律宾战役
结果: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北非战事结束:
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登陆
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2)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意大利政变,新政府投降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1)库尔斯克战役:
1943年7月,坦克会战。
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2)苏军基本收复国土(1944)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
参加国:中、美、英。
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承认。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
参加国:苏、美、英
内容: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
2、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
为了加速战争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1944.6)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指挥。
4、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
从此法西斯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的准备长达半年,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
1944年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内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和战后世界事宜的安排。
2.盟军的进攻,柏林战役
3.德国投降(1945.5.8)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盟军对日本的打击:
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
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
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波兹坦会议:
⑴背景
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即将来临
⑵内容
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