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牢度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31
面料色牢度知识面料色牢度知识色牢度是指服装颜色褪色和沾色程度。
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合格品的各种色牢度指标必须大于等于3级。
色牢度评级有:1级,1-2级,2级,2-3级,3级,3-4级,4级,4-5级,5级。
5档9级,1级最差,5级最好(没有退色)。
3级只能是一个基本级,是一个中间级。
纺织品色牢度通常包括: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漂白或耐氧化剂〈还原剂〉、耐熨烫、耐汗溃和耐汗光色牢度等。
其中,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水和耐汗渍等是实际生产和贸易中大部分买家关注程度较高的几项色牢度指标。
耐皂洗色牢度1、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皂洗色牢度是最常见的色牢度考核项目之一。
皂洗色牢度是指着色织物在规定条件下皂洗后的褪色程度,它包括原样褪色及白布沾色两项评价内容。
原样褪色是指着色织物在皂洗前后褪色的情况;白布沾色是将白布与着色织物以一定方式缝叠在一起,经皂洗后,因着色织物褪色而使白布沾色的情况。
褪色或沾色的程度应在指定光源下测试,以标准灰卡评级,结果分5级,5级为最好,1级为最差。
2、染料结构、染色及后处理工艺与皂洗色牢度关系日常测试中,有相当一部分纺织品,包括棉、羊毛、涤纶、尼龙及其混纺织物,以及含氨纶弹性织物,对尼龙和醋酯纤维贴衬的沾色都在3级或3级以下。
虽然不同纤维材料所使用的染料和印染加工工艺各不相同,但出现的问题却相当类似。
这主要与布面浮色和部分有色纤维微粒的转移有关,因此也即与所使用的染料品种、染色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相关联。
3、活性染料染色产品皂洗色牢度的好坏决定于未固着染料以活性染料为例,从理论上讲,由于染料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水洗并不能轻易造成染料解吸、褪色与渗色,因此,活性染料染色产品皂洗色牢度的好坏决定于未固着染料(水解染料和少量未反应染料)数量。
若水解染料皂洗去除不尽,后续水洗将会出现不断掉色。
皂洗牢度还与键合染料的成键稳定性有关,断键染料也会发生水洗掉色。
纺织品常用染色牢度标准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经过染色、印花的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日晒、水洗、汗渍、熨烫、摩擦等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
染色、印花后,有的纺织品还要经过另外一些加工处理。
在使用和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做染料的色牢度。
容易变色、褪色的染色牢度低,反之,染色牢度就高。
纺织品的用途不同或加工过程不同,它们的色牢度要求也不同。
例如,作为内衣的针织物与日光接触较少,却需经常洗涤,因此它们的耐洗牢度要好,而对日晒牢度要求并不高;缝制运动服的纺织品则需具有较高的耐日晒、皂洗和汗渍的色牢度。
染色牢度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ISO105《纺织品一色牢度试验》目前已发布了13个部分,约70项,我国从1981年开始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绝大部分等效或等同于国际标准。
一、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的一般规定1.取样与试样的准备试样是指一小块备做试验用的纺织材料,通常是从一块能代表批量染色或印花纺织材料的大样上取得的。
组合试样是由试样与一块或两块经选定作为评定沾色用的贴衬织物所组成。
控制标样是指在试验中的一块已知变色和沾色程度的试样,用以保证试验的准确进行。
试样应在距整匹织物两端2m以外,离布边5cm以外处取样,织物应平整无皱纹。
印花布应包括同色位的全部色泽,若在一块试样中各种色泽无法取全时,可分别取数块同样大小的试样,使各种色泽均能包括。
试样还可以呈纱线和散纤维。
纱线试样可将所试纱线编成织物,然后从中取样;也可把纱线平行卷绕,如绕在U形金属架上或绕在一块硬纸板上;对某些不附贴衬织物的湿处理,可使用两端扎紧的绞纱。
散纤维试样可先把散纤维梳压成薄层,然后进行试验。
对上油的粗纺毛材料,样品应在牢度试验前洗净至含油率小于0.5%。
准备组合试样时,所用缝线不得含有荧光增白剂。
用两块单纤维贴衬织物组合试样时,如试样是织物,将试样夹于两块贴衬织物之间,通常沿一短边缝合,但某些试验方法缝四边。
1.染色牢度耐日晒牢度:指染色物在日光照射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将试样和8块蓝色标样在同一规定条件下进行曝晒,看试样褪色情况与哪一块相当。
与染料的结构、染色浓度、纤维种类、外界条件有关。
分为8级,1级最差,8级最高。
耐洗色牢度:指染色物在肥皂等溶液中洗涤时的牢度,包括原样褪色和白布沾色。
与染料的化学结构有关,与染色工艺有密切关系。
分5级9档,1级最差,5级最好。
耐磨擦牢度:分耐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
耐干摩擦牢度指用干的白布在一定压强下摩擦染色织物时白布的沾色情况,湿摩擦指用含水率为100%的白布在相同摩擦条件下的沾色情况,因此湿摩擦牢度衣一般均比耐干摩擦牢度差。
与染料在纤维上的分布状态有关。
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2.染色方法浸染:将纺织品浸渍在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一般是间歇式生产,效率较低。
浴比为染液质量与染物质量之比。
匀染措施: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一致;保持染液和被染物的相对运动,尽可能保证染液均匀流动;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控制上染速率;采用延长上染时间来增进移染。
轧染: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品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固着是在以后的汽蒸或焙烘中完成。
带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合成纤维30%,棉70%,粘胶90%左右。
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被染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用于机织物染色。
匀染措施:轧液要均匀;用于轧染的织物要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织物润湿性能不好则增加轧辊压力可以使更多的染液透入织物的组织空隙中。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向受热面迁移的现象。
汽蒸一般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分散染料热熔染色,也可活性染料常压高温汽蒸固色。
焙烘法特别适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分散染料热熔染色及活性染料固色。
3.染料上染过程染料分子随染液流动靠近纤维表面--染料通过纤维表面的扩散层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吸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固着在纤维内部。
面料色牢度国标检测标准一、色牢度的概念和分类色牢度指的是面料在不同的水平和垂直力量下,经过不同程度的摩擦、清洗、暴露、汗水浸泡、光照等作用后,其色彩的牢度程度,即保持颜色持久的能力。
色牢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洗涤色牢度、水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汗水色牢度、光照色牢度等。
二、不同测试方法的具体标准解释和实施步骤1、洗涤色牢度标准:GB/T 3921-2008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与白棉布条一起置于染色盘内,加入洗衣液、去污剂等,进行模拟洗涤,共重复5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2、水洗色牢度标准:GB/T 5713-2013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浸泡在40℃的水中30分钟,取出放置晾干,共重复5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3、摩擦色牢度标准:GB/T 3920-2008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挂在摩擦测试机上,模拟不同程度的摩擦作用,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4、汗水色牢度标准:GB/T 18885-2002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在实验室内,用不同剂量的人工汗液进行浸泡,共重复2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5、光照色牢度标准:GB/T 8427-2008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置于具有标准光源的光老化设备中,模拟不同光照条件,共重复4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三、如何进行面料色牢度测试1、选取符合要求的测试设备和试剂,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采集被测样品并进行处理,如将样品水洗、干洗或浸泡在不同液体条件下等。
3、对样品进行测试,按照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估,得出测试结果。
4、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等级分类,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
纺织品染料检验标准
概述
纺织品染料检验标准旨在确保纺织品染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染料检验标准。
颜色牢度测试
颜色牢度是评估染色纺织品是否会在使用和清洗过程中褪色或
出现晕染的程度。
颜色牢度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干摩擦牢度测试:用干的白织物或纸张对染色纺织品进行摩擦,评估是否会产生颜色褪色或沾染。
2. 湿摩擦牢度测试:用湿的白织物或纸张对染色纺织品进行摩擦,评估是否会产生颜色褪色或沾染。
3. 水洗牢度测试:将染色纺织品浸泡在水中,评估在水洗过程
中是否会出现颜色褪色或沾染。
4. 汗水牢度测试:将染色纺织品置于模拟的汗液环境中,评估在汗水接触下是否会出现颜色褪色或沾染。
有害物质测试
有害物质测试是检测纺织品染料中是否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有害物质测试项目包括:
1. AZO染料测试:检测染料中是否含有可致癌的偶氮染料。
2. 重金属含量测试:检测染料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
3. 偶氮染料迁移测试:检测染料在湿润条件下是否会迁移到人体皮肤或口腔。
其他测试项目
除了颜色牢度和有害物质测试之外,纺织品染料的其他测试项目还包括:
1. 光泽度测试:评估染色纺织品的表面光泽度,用于衡量染料的染色效果。
2. pH值测试:检测染料溶液的酸碱性,以确定染料对纺织品的影响。
结论
纺织品染料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促进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染料检验标准项目,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合格的染料检验。
染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
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有的染色织物经过几次水洗,暴晒稍久,即有显著褪色现象,这就表明染色牢度不好。
如果多水洗及长期日晒,仍无显著褪色现象,这就是染色牢度好。
染色牢度主要有耐日晒、耐气候、耐皂洗、耐汗渍、耐摩擦、耐熨烫、耐氯漂、耐烟熏牢度等。
各种不同的染料染着于某种织物上后,都有不同的染色牢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染料化学结构,此外,还与染料在纤维上的状态有关,如染料的分散程度以及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等。
同一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染色牢度有很大差别。
如靛蓝在染棉后的耐日晒牢度仅为3级左右,而染在羊毛织物上其耐日晒牢度,可高达7~8级。
为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纺织商业部门,参照纺织品的服用情况制定出一套染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一般对织物染色牢度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一、耐日晒牢度染色织物的耐日晒牢度,是指织物染后在日光长期照射下的褪色、变色程度。
日晒褪色、变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日光作用下,染料吸收光能,分子处于激发状态,很不稳定,必须将获得的能量以不同形式释放出来,才能变成稳定态。
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染料接受光能后直接分解而褪色。
相同的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褪色机理各不相同。
例如偶氮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褪色是氧化作用,而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褪色是还原作用。
染料的耐日晒牢度还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
如蒽醒、酞菁、金属络合染料的耐日晒牢度较高,不溶性偶氮染料之间的耐日晒牢度相差较大。
如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氨基、羟基时,容易吸收光能而不耐氧化,耐日晒牢度差。
耐日晒牢度还与染色时染料浓度有关。
一般浓度高则耐日晒牢度差,浓度低的耐日晒牢度相对较好。
耐日晒牢度的评定是以“蓝色标样”为依据。
所谓“蓝色标样”是指用规定的染料在一定浓度下染制的蓝色羊毛织物。
在规定条件下,经日晒发生褪色所需暴晒时间大致逐级成倍增长。
色牢度测试标准色牢度是指染料或颜料在不同条件下抵抗褪色或改变色调的能力。
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染料、印染工艺等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色牢度测试标准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首先,色牢度测试标准需要明确测试的对象和测试的条件。
例如,对于纺织品,我们需要确定测试的染料种类、纤维成分,以及测试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摩擦、水洗等。
只有明确了测试的对象和条件,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得到准确的结果。
其次,色牢度测试标准需要规定测试的方法和设备。
不同的色牢度测试需要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设备,比如颜色牢度可以通过光照牢度仪进行测试,摩擦牢度可以通过摩擦牢度测试仪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方法和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标准化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色牢度测试标准还需要规定测试的评定标准。
在测试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定,判断产品的色牢度等级。
这就需要在标准中规定不同等级的色牢度对应的测试结果范围,以及相应的评定标准。
只有明确了评定标准,才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此外,色牢度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是评价测试标准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好的测试标准应该能够保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操作人员的条件下,得到相似的测试结果。
因此,在制定色牢度测试标准时,需要考虑测试方法的稳定性,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等因素。
最后,色牢度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的成本和效率。
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测试方法的成本、设备的价格、测试周期的长短,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等因素,以便制定出既能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又能降低测试成本和提高测试效率的标准。
总之,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测试对象、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和设备、评定标准、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和效率等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测试标准,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各种色牢度前言染色牢度是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
因为染过色的织物在穿着和保管中会因光、汗、摩擦、洗涤、熨烫等原因发生裉色或变色现象,从而影响织物或服装的外观美感。
染色牢度可分为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汗渍牢度、熨烫牢度和升华牢度等。
日晒牢度•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也称耐光色牢度。
•其测试方法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即把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准(按其在光的照射下的褪色程度分为3 级),同时放在相当于日光的人造光源下按规定条件进行曝晒,然后比较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的变色情况,从而评定出试样的日晒牢度等级。
•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欧洲标准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
美国标准分为5级。
•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日晒牢度的影响因素•与染料结构有关一般来说蒽醌类染料,酞菁染料,硫化中硫化蓝及金属络合染料的日晒牢度都比较好;大多数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日晒牢度也比较高;而连苯胺型的偶氮染料的日晒牢度低;三芳甲烷类染料都不耐晒。
•与纤维种类有关①靛蓝在羊毛上耐晒而在纤维素上的日晒牢度却很低;②凡拉明蓝盐B在粘胶上的日晒牢度要比在棉上高的多。
•与染料浓度有关:一般浓度低的比浓度高的牢度差,这种情况在偶氮染料上表现尤为明显。
•与外界条件的影响有关:空气含湿量的高低、气温的高低对日晒牢度影响也很大。
一般在含湿高的情况下,日晒牢度较低。
如:凡拉明蓝在南方比在北方地区容易泛红褪色。
•与助剂有关:现在有很多的助剂可以有效改善日晒牢度。
改进日晒牢度的措施•染料选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①黄色谱的高日晒牢度:活性染料以吡唑啉桐和萘子三磺酸为母体结构;②蓝色谱的高日晒牢度:活性染料以蒽醌、酞菁、甲脂为母体结构;③红色谱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普遍较低,特别是浅色,只有一些偶氮基二个相邻位置含有配位能力的羟基,与铜形成稳定的螯合环,可以提高日晒牢度;④选用染料进行拼色组合时,一定要使选用的每个组份染料的耐光牢度水平相当,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组分,尤其是用量最少的组分的耐光牢度达不到浅色染色物的要求,就会使最终的染色物的耐光牢度无法达标。
印染检验标准
一、颜色准确度
1.检验方法:将印染样品与标准色板进行对比,评估颜色差异。
2.合格标准:颜色差异在容许范围之内,无明显色差。
二、染色牢度
1.检验方法:通过摩擦、水洗、干洗等试验,检测染色在各种处理下的保持
能力。
2.合格标准:染色牢度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三、纤维含量
1.检验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确定面料纤维的种类和含量。
2.合格标准:纤维含量与标识相符,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四、瑕疵检测
1.检验方法:采用目视、触觉、光学仪器等方法,检查面料是否有瑕疵。
2.合格标准:面料无瑕疵,符合品质要求。
五、尺寸精度
1.检验方法:测量面料的长度、宽度、纬斜等尺寸,评估尺寸精度。
2.合格标准: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标准。
六、环保性能
1.检验方法:通过检测面料中的有害物质,评估其环保性能。
2.合格标准:面料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环保标准。
七、工艺质量
1.检验方法:检查印染工艺的质量,如印染均匀度、条纹清晰度等。
2.合格标准:工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标准。
八、标签及包装
1.检验方法:检查标签的准确性、清晰度和规范性,以及包装的完好性。
2.合格标准:标签和包装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确保准确传达产品信息。
色牢度1到5级等级标准色牢度是指染料或颜料在一定条件下对光、湿、摩擦和洗涤等因素的抵抗性能。
它对于纺织品、染料和颜料的品质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色牢度的等级标准可分为1到5级,具体如下:1级:极差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非常差,它们极度容易褪色,即使是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
经过水洗、摩擦或暴露在阳光下等处理后,它们的颜色会明显地变淡。
这种等级的产品不太适合使用,因为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并且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2级:差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相对较差。
它们在受到一些处理或者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容易发生褪色。
经过洗涤、摩擦或者曝晒后,它们的颜色会比较明显地变淡。
这种等级的产品需要特别小心使用,以避免颜色的快速丧失。
3级:一般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相对一般。
它们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颜色变化不会很明显。
经过常规的处理,如洗涤、摩擦或者暴露在阳光下,它们的颜色变化也不会太大。
这是大多数产品的色牢度等级,可以满足一般使用的需求。
4级:好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较好。
它们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不容易发生色彩的变化。
即使经过洗涤、摩擦或者曝晒等处理,它们的颜色也不会明显褪色。
这种等级的产品适用于一些对颜色较为敏感的用途。
5级:极好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非常好,它们几乎不会发生变色。
无论在什么样的使用条件下,都能保持原有的鲜艳和饱和度。
这种等级的产品适用于一些对色彩要求非常高的特殊用途。
需要注意的是,色牢度的评级标准可能因不同的行业、国家和产品而有所不同。
此外,一些特殊用途的产品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色牢度评级标准。
总结起来,色牢度的1到5级等级标准是:1级为极差,2级为差,3级为一般,4级为好,5级为极好。
面料的色牢度与染色牢度测试1. 背景介绍面料的色牢度与染色牢度是衡量面料颜色牢度的重要指标。
色牢度是指面料在不同条件下,对于摩擦、水洗、光照等因素的抵抗能力,即颜色是否易褪色、渗透、转移等。
而染色牢度是指面料的染色质量,即染料在面料上的固着力以及对于摩擦、水洗、光照等因素的抵抗能力。
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到面料的使用寿命、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2. 色牢度测试方法2.1 摩擦色牢度测试摩擦色牢度测试用来评估面料在摩擦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 干摩擦测试:将标准织物与被测织物相互摩擦,判断摩擦后是否有颜色转移。
- 湿摩擦测试:将标准织物与被测织物相互湿润后进行摩擦,判断摩擦后是否有颜色转移。
2.2 水洗色牢度测试水洗色牢度测试用来评估面料在水洗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 强制水洗测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浸泡在水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观察面料是否有褪色、渗透、变色等现象。
- 家庭洗涤测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放入洗衣机中,经过一定的洗涤程序后,观察面料是否有褪色、渗透、变色等现象。
2.3 光照色牢度测试光照色牢度测试用来评估面料在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变化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 级别测定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暴露在光源下,通过观察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之间的颜色差别来评估面料的光照色牢度。
- Xe灯光辐射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暴露在Xe灯光源下,通过测量面料的反射光谱,评估面料的光照色牢度。
3. 染色牢度测试方法3.1 固着力测试固着力测试用来评估染料在面料上的固着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 煮沸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煮沸,评估染料在煮沸过程中的固着力。
- 水洗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水洗,评估染料在水洗过程中的固着力。
3.2 酸碱牢度测试酸碱牢度测试用来评估染料在酸碱条件下的抵抗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 酸洗法:将被测面料与标准织物一同浸泡在酸溶液中,评估染料在酸性环境下的色牢度。
国家衣物质检掉色标准
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标准GB,里面有专门针对服装掉色的规定。
其中有个名
词叫做: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国家把色牢度划分为5个等级,5级为色牢度最好的产品,3级以下为不合
格产品。
此外,一些具体的产品标准也规定了衣物的色牢度考核指标。
例如,《针织休闲服装》规定了优等品和一等品不低于3级以及合格品不低于
2~3级的考核要求。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衣物质检掉色标准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