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牢度标准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373.58 KB
- 文档页数:5
色牢度1到5级等级标准
色牢度是衡量染料色彩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它可以用来衡量染料在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洗涤和清洁等操作后,它的色彩是否发生变化。
色牢度等级标准一般以1到5级来区分,其中,5级是最高等级,表示色彩非常稳定,耐久性最强;1级最低等级,表示色彩稳定性较弱,耐久性较弱。
1级色牢度:1级色牢度的耐久性比较弱,容易受到温度、湿度、洗涤、清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褪色、变色等情况,是最低等级。
2级色牢度:2级色牢度的耐久性比1级有所提高,可以耐受一定程度的温度、湿度、洗涤、清洗等外界因素,但仍然容易发生变色现象。
3级色牢度:3级色牢度的耐久性进一步提升,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湿度、洗涤、清洗等外界因素,但仍然容易发生轻微的变色现象。
4级色牢度:4级色牢度的耐久性比3级有较大提升,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湿度、洗涤、清洗等外界因素,变色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级色牢度:5级色牢度是最高等级,它的耐久性极强,可以耐受极端的温度、湿度、洗涤、清洗等外界因素,不会发生褪色和变色现象,是最理想的颜色稳定性。
以上就是以色牢度1到5级等级标准的详细介绍。
色牢度等级越高,染料的颜色稳定性越强,耐久性越强。
因此,在选择染料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色牢度等级,以确保颜色的稳定性。
色牢度测试标准色牢度是指染料或颜料在受到摩擦、汗水、水洗、日光、干洗等外部条件作用下,其颜色的牢固程度。
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皮革、涂料等行业常见的测试项目,对产品的质量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标准的色牢度测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色牢度测试的意义。
色牢度测试是评定染料或颜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牢固程度,它能够直观地反映产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通过色牢度测试,可以有效地预测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色牢度测试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2. 色牢度测试的内容。
色牢度测试通常包括摩擦色牢度、汗水色牢度、水洗色牢度、日光色牢度、干洗色牢度等项目。
每一项测试都有其特定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旨在模拟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情况,检验其颜色的牢固程度。
例如,摩擦色牢度测试常采用擦拭布、擦拭器等工具进行测试,通过摩擦次数和颜色变化程度来评定产品的色牢度等级。
3. 制定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必要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色牢度测试标准,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行业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标准的制定可以统一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避免因地区、行业等因素导致的测试结果不一致;另一方面,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制定过程。
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实验验证,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具体用途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
同时,还需要结合国际标准和行业实践,借鉴先进的测试技术和经验,确保制定的标准符合国际通行水平。
5. 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应用。
一旦制定完成,色牢度测试标准将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
生产企业可以根据标准要求进行原料采购和工艺控制,确保产品的色牢度符合要求;质检部门可以依据标准进行产品抽检和监督检验,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标准评定产品的色牢度等级,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面料色牢度国标检测标准一、色牢度的概念和分类色牢度指的是面料在不同的水平和垂直力量下,经过不同程度的摩擦、清洗、暴露、汗水浸泡、光照等作用后,其色彩的牢度程度,即保持颜色持久的能力。
色牢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洗涤色牢度、水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汗水色牢度、光照色牢度等。
二、不同测试方法的具体标准解释和实施步骤1、洗涤色牢度标准:GB/T 3921-2008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与白棉布条一起置于染色盘内,加入洗衣液、去污剂等,进行模拟洗涤,共重复5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2、水洗色牢度标准:GB/T 5713-2013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浸泡在40℃的水中30分钟,取出放置晾干,共重复5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3、摩擦色牢度标准:GB/T 3920-2008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挂在摩擦测试机上,模拟不同程度的摩擦作用,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4、汗水色牢度标准:GB/T 18885-2002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在实验室内,用不同剂量的人工汗液进行浸泡,共重复2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5、光照色牢度标准:GB/T 8427-2008测试方法:将被测样品置于具有标准光源的光老化设备中,模拟不同光照条件,共重复4次。
然后进行评估,根据变色程度进行等级分类。
三、如何进行面料色牢度测试1、选取符合要求的测试设备和试剂,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采集被测样品并进行处理,如将样品水洗、干洗或浸泡在不同液体条件下等。
3、对样品进行测试,按照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估,得出测试结果。
4、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等级分类,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
印花色牢度标准
印花色牢度标准有多种,常见的包括ISO、AATCC、ASTM和JIS。
其中,AATCC是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制定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辨别与分析纺织品的色牢度、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
印花牢度达到AATCC 4级以上就是合格的。
一般来说,色牢度分为5级,级别数越高,色牢度越好。
纺织品的色牢度一般要求达到3级以上才符合质量标准,色牢度低于3级的纺织品对身体健康有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纺织品和染料可能会有不同的色牢度表现,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
科普│色牢度、颜色牢度、沾色牢度、色泣牢度的区别色牢度色牢度(Color fastness)又称染色牢度、染色坚牢度。
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纺织品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照、洗涤、熨烫、汗渍、摩擦和化学药剂等各种外界的作用,有些印染纺织品还经过特殊的整理加工,如树脂整理、阻燃整理、砂洗、磨毛等,这就要求印染纺织品的色泽相对保持一定牢度。
颜色牢度颜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有色纤维、织物或其他着色物的颜色,在加工与使用过程中讨遭受日光、洗涤、摩擦、汗渍等各种授蚀作用的抵抗能力。
颜色丰度的评级,除耐光旧晒)牢度为R级外,其他都为5级。
级数越高,表示色牢度越好。
皮革测定方法有褪色(皮革本身颜色变化)和沾色l对接触物的沾染两种。
褪色试验是皮革试样依规定条件处理后,该试样与未经处理试验样uu之间的颜色差别,以标准灰色样卡对比定级。
沾色试验是将试样与标准白布按规定条件按触,白布受试样颜色转移沽染的程度确定,以灰色沾色样卡衡量定级。
沾色牢度由不同颜色部分组成的成衣,在储存时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个区域向另一区域迁移的情况,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这种现象不同于升华,因为它是在低于升华温度下进行,而且非升华染料也会发生此现象。
主要反映在涤纶等化纤面料的迁移上,其它原材料也有。
颜色转移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染料发生了转移,尤其是分散、活性染料的浮色和纤维内迁移游离出来的染料,可能对另外一种样品表面的纤维进行上染;尤其深色对浅色的上染,从而以颗粒状、压印状滞留在另一样品的表面。
二是纤维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了脱落,从一个样品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样品之上。
色泣牢度色泣牢度是色牢度的一种,也叫色移牢度或耐渗色色牢度,是指织物上染料或残余浮色的迁移沾色,主要反应了织物在洗涤或被雨淋后造成染色处染料溶出而移色到白底或浅色底布上的污染程度,来自于日本,在日本的测试法中也叫做“大丸法”。
皮革摩擦色牢度标准皮革摩擦色牢度是指皮革制品在摩擦过程中颜色是否会脱落或转移,以及脱落程度的评定标准。
色牢度是衡量皮革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消费者购买皮革制品时关注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关于皮革摩擦色牢度标准的解释和评定:1. 色牢度的分类:色牢度通常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两种类型。
干摩擦色牢度是指皮革制品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摩擦,湿摩擦色牢度是指皮革制品在潮湿或湿润的条件下进行摩擦。
2. 色牢度的评定方法:色牢度评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磨擦法、刷擦法和黏合法。
磨擦法是将两块皮革制品放置在一起,利用机械装置施加摩擦力,观察颜色是否脱落或转移;刷擦法是使用湿润的刷子对皮革制品进行刷洗,观察颜色的脱落情况;黏合法是将皮革制品与白色布料接触在一起,利用湿布和热风进行加热,观察颜色是否转移至白色布料上。
3. 色牢度的评级标准:色牢度评定通常采用等级制度,一般为1~5级,其中1级表示色牢度差,5级表示色牢度优秀。
每个级别都有具体的评定标准,例如:1级为显著脱色或转移,2级为明显脱色,3级为轻微脱色,4级为微弱或无脱色,5级为无脱色。
4.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影响皮革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染料的选择和稳定性、染料与皮革物质的相容性、染色工艺、表面处理、环境湿度和温度等。
染料的选择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色牢度的质量,相容性和染色工艺也会影响到染料的迁移和固定效果。
5. 色牢度的重要性:良好的色牢度是判断皮革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保证皮革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颜色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较差的色牢度可能导致皮革制品在使用或洗涤过程中出现褪色、染色或褪色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和外观。
总而言之,皮革摩擦色牢度标准是评定皮革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保证皮革制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评定方法和严格的评级标准,可以对皮革制品的色牢度进行准确评定,提高消费者对于皮革产品的购买信心。
色牢度1到5级等级标准色牢度是指染料或颜料在一定条件下对光、湿、摩擦和洗涤等因素的抵抗性能。
它对于纺织品、染料和颜料的品质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色牢度的等级标准可分为1到5级,具体如下:1级:极差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非常差,它们极度容易褪色,即使是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
经过水洗、摩擦或暴露在阳光下等处理后,它们的颜色会明显地变淡。
这种等级的产品不太适合使用,因为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并且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2级:差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相对较差。
它们在受到一些处理或者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容易发生褪色。
经过洗涤、摩擦或者曝晒后,它们的颜色会比较明显地变淡。
这种等级的产品需要特别小心使用,以避免颜色的快速丧失。
3级:一般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相对一般。
它们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颜色变化不会很明显。
经过常规的处理,如洗涤、摩擦或者暴露在阳光下,它们的颜色变化也不会太大。
这是大多数产品的色牢度等级,可以满足一般使用的需求。
4级:好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较好。
它们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不容易发生色彩的变化。
即使经过洗涤、摩擦或者曝晒等处理,它们的颜色也不会明显褪色。
这种等级的产品适用于一些对颜色较为敏感的用途。
5级:极好在这个等级下,染料或颜料的色牢度非常好,它们几乎不会发生变色。
无论在什么样的使用条件下,都能保持原有的鲜艳和饱和度。
这种等级的产品适用于一些对色彩要求非常高的特殊用途。
需要注意的是,色牢度的评级标准可能因不同的行业、国家和产品而有所不同。
此外,一些特殊用途的产品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色牢度评级标准。
总结起来,色牢度的1到5级等级标准是:1级为极差,2级为差,3级为一般,4级为好,5级为极好。
色牢度测试标准色牢度是指染料或颜料在受到摩擦、水洗、汗水、日光、干洗等外界条件作用下,其色彩是否会褪色或渗透到其他物体上的性能。
色牢度测试是对染料、颜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牢固程度进行评定的一项重要测试。
色牢度测试标准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色彩持久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因色牢度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色牢度测试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1. 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
摩擦色牢度测试是对染料或颜料在受到摩擦时色彩是否会褪色的测试。
常见的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包括ISO 105-X12:2016、AATCC 8-2016等。
测试过程中,样品与标准布料进行摩擦,然后用灰卡比对颜色的变化程度,最终评定色牢度等级。
2. 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
水洗色牢度测试是对染料或颜料在受到水洗时色彩是否会褪色的测试。
常见的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包括ISO 105-C06:2010、AATCC 61-2013等。
测试过程中,样品经过一定次数的水洗后,用灰卡比对颜色的变化程度,最终评定色牢度等级。
3. 光照色牢度测试标准。
光照色牢度测试是对染料或颜料在受到日光或人工光照时色彩是否会褪色的测试。
常见的光照色牢度测试标准包括ISO 105-B02:2014、AATCC 16-2014等。
测试过程中,样品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照后,用灰卡比对颜色的变化程度,最终评定色牢度等级。
4. 干洗色牢度测试标准。
干洗色牢度测试是对染料或颜料在受到干洗时色彩是否会褪色的测试。
常见的干洗色牢度测试标准包括ISO 105-D01:2010、AATCC 132-2016等。
测试过程中,样品经过一定次数的干洗后,用灰卡比对颜色的变化程度,最终评定色牢度等级。
5. 汗水色牢度测试标准。
汗水色牢度测试是对染料或颜料在受到汗水时色彩是否会褪色的测试。
常见的汗水色牢度测试标准包括ISO 105-E04:2013、AATCC 15-2013等。
测试过程中,样品经过一定时间的汗水浸泡后,用灰卡比对颜色的变化程度,最终评定色牢度等级。
塑料件色牢度测试标准
1. ISO 105标准,ISO 105标准系列包括ISO 105-A02(灰度标准法)、ISO 105-C06(褪色度试验)、ISO 105-X12(色牢度试验)等,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色牢度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塑料材料。
2. ASTM D6290,这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发布的标准,用于评估塑料材料的颜色稳定性和色牢度。
该标准涵盖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暴露试验,以评估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3. GB/T 8427-2008,这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适用于纺织品、皮革和塑料制品的色牢度测试方法,包括干摩擦、湿摩擦、汗渍、晒后褪色等试验项目。
4. AATCC TM61,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师协会发布的标准,用于评估塑料制品在日光暴露下的色牢度性能。
这些标准覆盖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包括暴露于日光、人工气候箱中的暴露、摩擦等,以评估塑料制品的色牢度。
通过遵循
这些标准进行测试,可以确保塑料制品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良好的色牢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纺织品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对于外界因素(如光、水、汗液、摩擦等)的抵抗能力。
色牢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纺织品质量、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于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一直十分重视,下面将就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和条件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
国家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种类、用途、加工工艺等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国家标准的制定还会考虑国际上相关标准的参考,以确保我国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执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执行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执行标准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参考,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放心地购买纺织品,避免因色牢度不达标而引起的纠纷和损失。
因此,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执行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纺织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通过执行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纺织品的整体质量,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从而促进纺织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纺织品质量、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纺织品色牢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断提升我国纺织品行业的整体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纺织品产品,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目的规范油墨采购、进料、贮存、领用、调配及使用方法,避免油墨变异和被使用,提高油墨供应数据准确性,减少油墨的重复和过量采购,特制订本办法。
2、范围适用于公司丝印、移印油墨贮存和使用过程。
3、职责3.1、工程部:确定油墨使用类型和用量标准,并对油墨的使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3.2、采购部:负责对油墨厂商的评估及公司油墨的采购。
3.3、品保部:负责对油墨进料检验和使用监督包括:环保符合性、有效期等相关质量特性。
3.4、仓管部:负责油墨的进料、领用、退料、使用、贮存情况,按月统计汇报油墨库存,为油墨的统一申购提供数据支持。
3.5、生产部门:按月根据订单计算当月油墨需求量汇总给采购部门,负责油墨使用过程控制。
4、定义常用油墨是指原色油墨和经常使用的油墨,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配制专色油墨。
与之相对的不常用油墨是指用量小和使用频次少的油墨,如一个月用不到一次。
5、管理方法与程序5.1、仓库统一建立和执行油墨进出存管理规则,设立油墨贮存仓,建立油墨贮存档案管理,常用油墨的安全库存标准等,常用油墨的安全库存量的设置不超过1个月用量,不常用油墨不设置安全存量。
5.2 工程部门确定公司需要准备库存的油墨种类,制定《丝印、移印油墨使用清单》,明确油墨适合印刷的材料和印刷方式、范围,油墨的有效期等,制定单位产品的油墨用量标准。
5.3 采购部门甄选合格的供应商,油墨属于本公司禁用物质管控的高风险物料之一,供应商必须提供环保符合性声明和材质保证书,按批次油墨的环保符合性(RoHS)的检测报告。
具体执行参照本公司《禁用物质管控程序》。
5.4 油墨的采购管理5.4.1 物控部每月根据订单和产品BOM之油墨用量标准确定油墨需求提出申购。
5.4.2采购部门根据油墨的库存情况安排采购计划,库存情况由仓库管理部门提供,内容包括常用油墨的实际存量与安全存量,采购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每月库存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力求库存水平与安全存量持平。
5.4.3符合环保要求是油墨采购的基本要求,其它如开油水、慢干水等也必须符合此要求。
色牢度检测是评估染料在织物、纺织品或其他材料上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牢度检测标准:
1. ISO 105:ISO 105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纺织品色牢度的标准。
其中,ISO 105-A 系列标准用于评估织物和纺织品上染料的耐光、耐洗涤、耐摩擦等性能。
ISO 105-C 系列标准用于评估染料在织物上的耐堵漏和耐分泌等性能。
2. AATCC:美国纺织化学染整技术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纺织品色牢度的标准。
其中,AATCC 16、AATCC 61、AATCC 105、AATCC 107、AATCC 124等常用标准针对不同的色牢度性能进行评估。
3. BS EN ISO 105:这是英国国家标准化组织(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制定的一系列基于ISO 105的标准,用于织物和纺织品色牢度的评估。
4. GB/T 3921:这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制定的关于织物色牢度的标准,包括耐洗涤、耐摩擦、耐堵漏等性能评估方法。
请注意,具体的色牢度检测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或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色牢度检测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选择适用的标准进行测试。
另外,还建议咨询专业的纺织品测试实验室或有关机构,以获取最新的标准和指导。
【标题】色牢度标准的意义与应用【引言】色牢度是衡量染料或颜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颜色稳定性的能力。
良好的色牢度对于许多行业和应用至关重要,如纺织品、印刷品、家居用品等。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色牢度标准。
本文将介绍色牢度标准的意义和应用。
【正文】一、色牢度标准的概念色牢度标准是为了评估染料或颜料在特定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它通常包括颜色保持度、耐光性、耐洗涤性、耐污染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方法来确定,以确保产品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色彩质量。
二、色牢度标准的意义1. 产品质量保证:色牢度标准能够评估和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颜色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对于纺织品,例如衣物和家居用品,色牢度标准的合格性保证了产品洗涤后不褪色或变色,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寿命。
2. 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产品颜色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遵循色牢度标准,生产商能够确保产品在不同使用环境下保持颜色的一致性,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体验。
3. 行业交流与合作:色牢度标准作为行业内的共同规范,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外贸易中,色牢度标准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色牢度标准的应用1. 纺织品行业:色牢度标准在纺织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被用于评估面料、染色纱线和印花织物的色牢度。
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和评级体系,如光泽度、抗洗涤、耐摩擦等指标。
2. 印刷行业:印刷品的色彩稳定性对于保持图像质量至关重要。
色牢度标准可用于评估印刷品在不同光照、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的色彩保持度。
这有助于确保印刷品在长时间内保持鲜艳的颜色。
3. 家居用品行业:对于家居用品如窗帘、床上用品和地毯等,色牢度标准能够评估其在日常使用和洗涤中的颜色稳定性。
这有助于消费者选择耐久性强、颜色稳定的产品。
四、色牢度标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色牢度测试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发展。
面料色牢度国标检测标准面料色牢度是指织物面料在日常使用和清洗过程中,对于颜色的保持程度。
色牢度越高,面料的颜色就越不容易褪色。
因此,对于面料色牢度进行国标检测非常重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持久性。
在中国,对于织物面料的色牢度,有一系列严格的国家标准和测试方法。
国标检测标准是指面料色牢度测试所需符合的技术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质检机构制定,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NAS)和中国国家纺织检验中心(CITC)等。
国标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色牢度等级、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
色牢度等级是根据色牢度测试结果,将织物的色牢度分为不同等级,从而对织物的色牢度特性有一个明确的评估。
测试方法是指进行色牢度测试所需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评定标准是指根据测试结果,对织物的色牢度进行评判,确定是否合格。
色牢度等级是面料色牢度国标检测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常见的色牢度等级包括5级和4级。
5级色牢度是指织物在各种条件下均不褪色;4级色牢度是指织物在一般条件下不褪色,但在特殊条件下可能有轻微褪色。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色牢度等级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原则是保证织物色牢度在正常条件下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测试方法是面料色牢度国标检测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洗涤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汗水色牢度、光照色牢度等。
洗涤色牢度测试是通过模拟织物在日常清洗过程中的褪色情况进行的。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将织物与染料接触,经过多次洗涤和干燥后,通过比对颜色变化程度来评估其色牢度。
摩擦色牢度测试是通过模拟织物在日常摩擦过程中的褪色情况进行的。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将织物与摩擦装置接触,经过一定次数的摩擦后,通过比对颜色变化程度来评估其色牢度。
汗水色牢度测试是通过模拟织物在人体出汗情况下的褪色情况进行的。
光照色牢度测试是通过模拟织物在日常光照条件下的褪色情况进行的。
这些测试方法都有具体的仪器设备和测试参数要求。
评定标准是根据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对织物色牢度进行评判。
面料色牢度知识面料色牢度知识色牢度是指服装颜色褪色和沾色程度。
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合格品的各种色牢度指标必须大于等于3级。
色牢度评级有:1级,1-2级,2级,2-3级,3级,3-4级,4级,4-5级,5级。
5档9级,1级最差,5级最好(没有退色)。
3级只能是一个基本级,是一个中间级。
纺织品色牢度通常包括: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漂白或耐氧化剂〈还原剂〉、耐熨烫、耐汗溃和耐汗光色牢度等。
其中,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水和耐汗渍等是实际生产和贸易中大部分买家关注程度较高的几项色牢度指标。
耐皂洗色牢度1、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皂洗色牢度是最常见的色牢度考核项目之一。
皂洗色牢度是指着色织物在规定条件下皂洗后的褪色程度,它包括原样褪色及白布沾色两项评价内容。
原样褪色是指着色织物在皂洗前后褪色的情况;白布沾色是将白布与着色织物以一定方式缝叠在一起,经皂洗后,因着色织物褪色而使白布沾色的情况。
褪色或沾色的程度应在指定光源下测试,以标准灰卡评级,结果分5级,5级为最好,1级为最差。
2、染料结构、染色及后处理工艺与皂洗色牢度关系日常测试中,有相当一部分纺织品,包括棉、羊毛、涤纶、尼龙及其混纺织物,以及含氨纶弹性织物,对尼龙和醋酯纤维贴衬的沾色都在3级或3级以下。
虽然不同纤维材料所使用的染料和印染加工工艺各不相同,但出现的问题却相当类似。
这主要与布面浮色和部分有色纤维微粒的转移有关,因此也即与所使用的染料品种、染色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相关联。
3、活性染料染色产品皂洗色牢度的好坏决定于未固着染料以活性染料为例,从理论上讲,由于染料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水洗并不能轻易造成染料解吸、褪色与渗色,因此,活性染料染色产品皂洗色牢度的好坏决定于未固着染料(水解染料和少量未反应染料)数量。
若水解染料皂洗去除不尽,后续水洗将会出现不断掉色。
皂洗牢度还与键合染料的成键稳定性有关,断键染料也会发生水洗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