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论文:论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7
申论范文: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申论范文: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应该进一步打造法治政府,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只有通过加强法治思维,提高政府公正执法水平,确保公民的权益,才能夯实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法治政府,不仅对于改善政府效能、提高执政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打造法治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执政方式和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只有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思维,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其次,打造法治政府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需要。
公平正义是法治政府的核心价值观,优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是法治政府的重要职责。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平等互动。
最后,打造法治政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法治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只有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法治标准、法治体系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才能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和措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宣传法治思想,倡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素质,培养全民法治意识。
其次,要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法治能力的培养。
通过加强公务员法治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公务员法治考核和评价,促进公务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论文建设法治化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论文:《试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改革已深入我国各个领域,法治建设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创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论述法治建设在中国的形成历史与发展,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
中央领导人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此后我国开始走上了法治建设的道路。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法治建设始终走在最前沿,有了法治的保驾护航才能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
中国近代的法治建设之路可以说是在曲折中逐步走向成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法治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法治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使个人权利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权利能够得到有效制约的一种平衡状态。
我们在理解法治的时候要把个人权利的保障和控制国家权力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分为二。
各国的法治总是由各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
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法治建设它是一种国家制度,是确立一国阶级统治关系的基本制度。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成果。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
法治建设保障的主体是人民的各项合法权利,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维护人民的利益。
经验交流183作者简介:孙宏娟(1980— ),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法律高级讲师,法学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法律政策、政治。
法治政府建设不仅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的“关键词”,也是今天社会综合治理的“热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是法治的政府,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一、国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部署法治政府一词较早见于官方文件是在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里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一词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可以说每年都有部署,甚至还有组合拳。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就确立我国法治建设总布局是共同推进、一体建设。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实施纲要2015—2020年》,对于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这个文件是当前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浅谈对“法治政府”的理解一、法治政府的由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不应该是人来统治的,而应该由法律来统治。
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法治政府的思想渊源。
《韩非子有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文字: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政府,即政府职能的发挥必须依据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的政府。
它要求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有法律依据,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严格地依法定方式和程序行政,一旦违反法律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就是把法治政府的内涵具体化并且运用于实际操作的过程。
十二五期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行政生态环境的新变化,对政府公共治理提出严峻的挑战,政府在新的治理中需要实现由财富创造者向环境提供者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
法治政府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
在我国,对行政机关及其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规范,最早提出的要求是强调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办事,这种提法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到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才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概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完备,更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在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1999年,现行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依法治国入宪。
2003年,《国务院工作准则》将依法行政作为国务院三项基本工作准则之一。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有关如何依法治国的形势与政策论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依法治国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依法治国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略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
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概念界定,阐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并指出了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谐社会;辩证统一“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党中央在借鉴和总结中外历史经验,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提出的治国方略。
对于“德治”和“法治”的探讨已有千年的历史,但是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种治国方略结合起来是中国治国理论的一次创举,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概念界定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首先必须要正确地理解和界定二者的概念。
对于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提法很多人抱以怀疑态度,特别是以德治国的提出,认为是对封建“人治”落后思想的继承。
殊不知,中国历史上儒家和法家对于德治和法治的争论是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基础之上的,是探索“人治”的治国方法,而当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时提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已经摆脱了封建君主专制的背景,是在民主基础上的德法之治。
中国现阶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着区别于任何时代的深刻内涵,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浅谈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要求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
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公正和人民权利、自由的保障,是生产力发展所决定并服务于生产力的上层建筑。
法治政府应是运用法的规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服务政府。
政府如果为管理而管理,滥用公共权力,无限制地扩大对社会和市场的规制范围,就会侵蚀、践踏公民的权利,窒息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起不到推进市场经济建立的作用,而且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崩溃。
“无法律即无行政。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用法律、法规约束政府的权力,在政府和社会之间设置合理的边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职权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原则、制度、程序、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由宪法、法规及其行政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规定,设置机构、划分行使职权、配备人员,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概括地说,也就是指国家行政要贯彻法治原则,行政行为于法有据,依法办事。
它是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其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
依法行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为国家行政主体必须依法产生,必须在法定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法律规范,依法进行内部的管理和运行;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行政主体应当依法受到监督,必须做到处罚有据和禁止有据。
行政机关真正做到不惟权,不惟上,只惟法;消除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粗暴执法、随意处罚等腐败现象;建立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依照行政程序保障公民权利,防止违法行政,促进效率的提高,在观念、组织、人员、职权等各个方面从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转变。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强调国家行政管理必须法制化,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浅议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
但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行政执法上,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尤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企改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形:有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视而不见,遇到矛盾总是绕着走,常常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小矛盾酿成大矛盾,一般事件演化成恶性事件。
在其位不谋其政,既是渎职之错,也是违法之过——行政法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恪尽职守。
(二)滥用职权,行政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行政权的滥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时有所见,社会各界的批评也不绝于耳。
这种滥用,既是对法律尊严的无视,也是对公民权益的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由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类似强制性规定,在许多地方并不是什么新闻,甚至有些部门至今仍觉得天经地义。
而滥用行政权问题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违法行政行为。
(三)违法行政,却以“法律”正义的名义近年来少数地方政府为了“维稳”,对群众上访采取的“非常措施”屡见不鲜,看似维护了眼前的、表面的稳定,却给长远的、真正的稳定埋下了严重隐患。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常以法律之名行违法之实,借法律的威严来打压群众的合法诉求。
这种“饮鸩止渴”的行政行为不但会毁掉法律的尊严,还会毁掉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四)“钓鱼”执法,损害法律权威上海等一些地方,为打击出租黑车,而采取钓鱼执法的方式。
钓鱼执法不仅反映出执法部门法律意识淡漠,依法行政观念不强的问题,而且也暴露出一线执法人员大胆越界随意行政的执法恣意,为了达到处罚的目的,可以任意创造执法方式,用奖励的方式将国家法律赋予的执法权让渡给牟利的个人(钩子和钓头)。
钓鱼执法不但对某些基层执法机关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法治政府建设经验材料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法治政府的建设日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政府体现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是政府行使权力的重要保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正是因为这样,建设法治政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本文就法治政府建设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加强法治建设,扎实做好法律意识教育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人民群众是否理解和遵守法律。
因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性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团体活动、宣传教育等形式,积极向广大民众宣传普法知识,加强法律文化的培养和熏陶。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法律监督,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民众享有公正、公正的司法环境。
二、加强绩效管理,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加强政府服务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在服务理念上加强转变,从过去的推行多跑路、少服务的模式,逐渐过渡到现代的贴身式服务模式。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清楚明确各项政策的执行标准和效果,保证政策过程的透明公开,确保公共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和使用。
三、加强政府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是加强政府的自我约束和监督。
因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业管理机构和法律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约束制度,避免政府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行政机关内部,政府应该建立透明、公开、监督的管理机制,加强行政自律,在决策形成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注意自我约束。
四、建立全面科学的法律制度,完善国家法制体系现代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法律制度,完善国家法制体系。
在执行过程中,政府应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各项职责,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政策的检查和评估。
政府在制定法律和政策的过程中应考虑公众的利益,避免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与某些利益集团沆瀣一气,影响政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篇)法治政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践行法治,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培训学习结束了,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实现法治的必要性。
法治政府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以法律为准绳,以公正为原则,为社会带来了秩序和稳定。
在培训中,我进一步深化了对法治政府的理解,也激发了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
首先,法治政府必须以宪法为核心,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多种手段实现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法律的制约和监督,政府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避免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法治思维的培养,将法治观念贯彻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做到依法行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次,培训中的互动和案例分析激发了我对司法公正的思考。
司法公正是法治政府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法官和司法机构在处理案件时不受他人干扰,依法独立公正地做出裁决。
培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司法权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了解了公正审判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将坚守法律的底线,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公正和廉洁,做到大公无私,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再次,培训中的实践活动让我对全民法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守法、尊重法律。
我们要注重法律教育,加强法治宣传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全体公民都能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我将积极参与到法治宣传和普法活动中,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最后,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培训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对于提升自我的重要性。
我们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及时了解社会变化和法律的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同时,我们要倡导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法治建设中的问题和难题,寻求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
我将保持学习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法治政府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更加坚信法治政府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
怎样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作者:汪庆军邓淑华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12期【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目的是以法治精神涵养道德理念,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与保障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其路径是在宏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政府、社会的法治实践相融合,在微观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环节相融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法治建设【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两者相融、一体建设的思路与任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厘清了法治思维,破除了制度障碍。
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实际,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实践相融的现实要求及路径规划,对于新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执政党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党要旗帜鲜明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法定程序融入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宪法精神和法律文本之中,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的规章、条例、制度之中,要善于使党的主张、治国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预期相一致,要善于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党员、群众的善行善举,通过品行优良的人民公仆的善治实践来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增强人民群众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航标。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论文:论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中文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己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的共识。
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
《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总的目标是“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并提出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五大基本要求。
《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的认识日益深刻,法治政府的目标已经明晰。
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有权力必受监督、正当程序等观念深入人心,法治政府的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论文将用哲学与法学结合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问题。
一是简要概述法治政府的一般理论观点,包括法治政府的涵义、要素,以及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等内容;扼要介绍我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具体包括发展历程、现状分析。
进一步论述西方法治政府的发展,阐述西方学者的观点及法治政府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及影响。
二是对法治政府的价值体系进行论述,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阐释;进而提出价值体系的内容,分别提出五个方面的价值体系内容;再阐述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
三是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论方面包括,哲理依据、宪政评价、制度保障;实证方面包括,以人为本与政府责任、政府职能转变、传统政府模式转型三方面关系的论述。
四是分析实现以人为本所面临的困境及障碍问题,分别从政府职能、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进行论述。
并分析现实环境及路径选择,通过软、硬件法律环境分析,再吸取历史经验及教训,得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的结论;最后,分析实现以人为本的对策,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观念、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五方面进行强有力的解释和论证。
总之,论文将回答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有哪些?二是其中最核心的价值又是哪一个?三是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实现核心价值有哪些问题和困难?四是需要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五是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英文摘要】Since the founding of for over60years, especially in more than30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socialism great practic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Established the law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The law,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as a national basic strategy and the whole social consensus. In2004, the state council promulgated “promote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ofthe program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outline “), the official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The “outline” put forward “promoting th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in the overall goal is to “after ten years unremitting efforts, realize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targets”, and put forward the legal administration, reasonable administrative, program as, efficient convenience, honest and trustworthy, accountability for the reunification of five basic requirement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line,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to the administration by law of the increasingly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targets have been clear. Th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has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power will be supervision, due process of the concepts and thorough popular feeling, the blueprint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is gradually become a reality.Papers will use philosophy and law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leg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value of problem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is general theory, includingthe meaning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the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ru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target of content;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in our country,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including development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Furth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estern scholars point of view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development model, and for our reference and influence.2it is to value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socialist idea of rule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of the explan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value system of content, were put forward five aspects of value system content; Elaborate people-oriented and legal government of building relationships.3it is respectively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oretical aspects including, philosophical basis, constitutional evaluation, the system safeguard; The empirical aspects including, people-oriented an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raditional government model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aspects in this paper.4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analysisrealize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separately from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nd discussed. And analyzes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 and paths, through the soft and hardware legal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learn from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each,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that the pace of conclusion; Finally,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from humanity-fundamental, transform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concept,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five aspects of strong explanations and reasoning.In short, the thesis will answer the five questions:one is the core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have? Two is one of the most core value is which one? Three is in government by law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alize the core value wha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Four is the way how to through to solve? Five is how 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leg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value of?【关键词】法治政府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英文关键词】Government ruled by law It is with theperson this Core value【目录】论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摘要3-4Abstracts4-5导论8-11(一) 选题来源8(二) 研究意义8-9(三) 研究现状9(四) 研究方法9-10(五) 创新之处10-11一、法治政府的基本理论11-19(一) 法治政府的概述11-141. 法治政府的涵义11-122. 法治政府的要素12-133. 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13-14(二) 我国法治政府的进程14-161、我国法治政府的发展历程14-152、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分析15-16(三) 西方法治政府的发展16-191. 西方主要学者观点16-172. 西方法治政府的发展模式173. 西方法治政府发展对我国的影响17-19二、法治政府的价值体系19-26(一) 法治政府价值体系的论述19-2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解析19-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阐释20(二) 法治政府价值体系的内容20-231. 以人为本和人权保障20-212. 政府自律和权力制衡213. 法治行政和政府权威21-224. 社会和谐和公正与效率225. 公民行政参与和公众知情权22-23(三) 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23-261.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232. 以人为本的实践分析23-243. 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联姻24-26三、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即以人为本26-31(一) 理论分析26-271. 哲理依据262. 宪政评价26-273. 制度保障27(二) 实证分析27-311. 以人为本与政府责任282. 以人为本与政府职能转变28-293. 以人为本与传统政府管理转型29-31四、实现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路径选择及对策31-39(一) 面临的困境及障碍问题31-321. 政府职能方面312. 行政执法方面31-323. 行政监督方面32(二) 现实环境及路径选择32-341. 软、硬件法律运行分析322. 域外与历史经验的借鉴32-333.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33-34(三) 实现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对策34-39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34-352.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35-363. 推进法律制度建设364. 提高依法行政观念36-375. 完善监督保障机制37-39结论39-40注释40-43参考文献43-4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致谢46-47。